-
护士主导的全病程规范化管理模式在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全病程规范化管理模式在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PCNL)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100例PCN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士主导的全病程规范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出院后1个月内非计划复诊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前准备时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1个月内非计划复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士主导的全病程规范化管理模式有利于缩短PCNL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及非计划复诊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血脂异常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常见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该类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HIV全病程管理使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非艾滋定义性疾病(NAD)得到关注,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别的ART药物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差异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基于临床证据和国内外文献、指南及专家共识,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PLWHA)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与诊疗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综合管理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及3项综合指标经规律随访12个月后达标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探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综合管理模式。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至202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长期规律随诊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随诊12个月以上,收集患者在第1次就诊和随访第3、6、9和12个月的临床资料,评估以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作为控制目标时,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及3项综合指标的达标率,并分析性别、年龄、糖尿病类型、病程、体重指数、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案等因素对糖尿病综合管理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32例患者,2型糖尿病210例(90.5%),1型糖尿病13例(5.6%),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5例(2.2%),全胰腺切除术后继发糖尿病3例(1.3%)及线粒体糖尿病1例(0.4%)。经过3个月的强化管理,血糖(67.7%比34.1%,Kappa=0.336, P<0.001)、血压(53.4%比37.5%,Kappa=0.159, P=0.001)、血脂(59.1%比39.2%,Kappa=0.198, P<0.001)、3项综合指标(20.7%比3.0%,Kappa=0.177, P<0.001)的达标率均显著升高,继续治疗6、9、12个月后,血糖、血压、血脂及综合指标达标率均稳定而持续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高血糖( P=0.002)、病程≥5年( P<0.001)、吸烟( P=0.009)、饮酒( P=0.038)、有糖尿病并发症( P=0.001)、应用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的降糖方案( P<0.001)、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P=0.037)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基线高血压( P<0.001)、饮酒( P=0.030)、合并血脂异常( P=0.028)是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达标( P=0.020)、未应用他汀类药物( P<0.001)是血脂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 结论: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长期随诊患者中,血糖、血脂、血压达标率及综合达标率较高,但仍需尽可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重视体重管理,坚持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视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筛查和全病程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cCMV)是最常见且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先天性感染,其症状隐匿、迟发和病程长,易被漏诊而错过治疗,导致长期残障。cCMV筛查敏感、无创、便宜和方便,可减少漏诊的发生。本文阐述了cCMV筛查和全病程管理的意义,筛查方法、策略和目前存在问题,以及全病程管理在不同阶段的具体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病儿童家庭管理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管理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儿童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慢性病的病程迁延,患儿在完成医院的治疗和护理后回到社区仍需较长时间的居家护理,且家庭管理有助于改善患儿及其父母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因此积极评估患儿家庭管理方式可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早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帮助患儿家庭提高家庭管理水平,改善患儿预后。因此,本文在回顾慢性病儿童家庭管理的概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述了家庭管理干预策略,如理论结合创新干预模式、强化健康教育、扩展社会支持、依托网络信息平台等,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开展家庭管理干预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后的代谢指标转归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1年后,其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转归及达标情况。方法:(1)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的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病程,分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组(病程≤1年)和长病程组(病程>1年),比较2组患者基线时一般情况、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其达标率,以及综合达标率(血糖、血压和血脂三项均达标);(2)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比较治疗1年后上述代谢指标的转归及达标情况。结果:(1)基线时,与长病程组相比,新发糖尿病组患者更年轻( P<0.01),糖负荷后2 h血糖水平较高[(15.20±5.26对13.68±4.94) mmol/L, P<0.01]。(2)经过1年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后,总体体重、血压及糖脂代谢指标均显著改善。相较于长病程组,新发糖尿病组患者血糖控制更好[空腹血糖(6.27±1.56对7.63±2.08) mmol/L, P<0.01;糖化血红蛋白(6.33±0.96对7.23±1.37) %, P<0.01],且HOMA-β较高[(74.01±56.45对40.17±37.07) %, P<0.01]。两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均明显上升,整体综合达标率由5.80%上升至24.06%,经过1年治疗后,与长病程组相比,新发糖尿病组患者综合达标率更高(24.73%对17.18%, P=0.087);血糖达标率84.62%对53.37%( P<0.01)。 结论: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全面改善,其中血糖改善最为显著。新发2型糖尿病组的综合代谢指标及血糖的达标显著优于长病程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重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积极推广MMC模式,注重血糖和血压、血脂并举的综合管理,同时对于长病程组的患者给予更多教育与关注,提高其认识和治疗依从性,提升综合达标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门静脉高压全病程管理:至繁归于至简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门静脉高压规范化诊疗应强调早筛早诊、三级预防、急诊救治等链条式全病程管理。针对临床实践中关键科学问题或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高质量研究并转化应用,是实现门静脉高压患者个体化、精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纷繁复杂的门静脉高压全病程管理需要依靠一个个终点明确、严格纳排、良好对照的临床研究,加之一个个有效转化、客观评价、良好推广的产品技术,才有可能不断优化现行诊疗实践——至繁归于至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加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疾病管理的重点是减缓病情进展,药物治疗是CKD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CKD患者肾功能下降,且通常存在病程较长、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等特点,药物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更高。建议通过以下4个方面的措施促进CKD患者用药安全:(1)积极开展各项研究,补充和完善CKD患者用药相关循证证据;(2)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CKD患者药物剂量后,加强用药后监测,对剂量进行动态管理;(3)实施CKD多学科综合管理;(4)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hereditary thrombocytopenia,HT)是一类由于遗传基因变异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HT可以表现为单纯血小板减少或合并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于儿童期起病。HT的临床特点是血小板功能障碍、病程不稳定以及具有其他疾病易感性。由于致病基因的不同,HT的治疗方式和预后均不同。对于HT患儿的临床管理中出血的评估很重要,此外血小板输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也为HT治疗打开新思路。该综述总结了HT的研究进展,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全面识别HT,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对高尿酸血症危害的认识与患者健康管理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急剧增加,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尿酸血症可累及全身多系统,与痛风、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良好自我管理、多学科及全病程管理、中西医结合管理和互联网及远程医疗的运用对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健康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