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与全程新辅助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采用新辅助放化疗(nCRT)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两种模式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1)病理证实为距离肛缘12 cm以内的直肠腺癌;(2)经磁共振(MRI)或直肠腔内超声诊断为cT 3~4N 0或cT 1~4N 1~2者;(3)经肠镜证实为直肠单发肿瘤;(4)能够耐受放化疗;(5)既往无其他肿瘤史。排除标准:既往接受过直肠癌根治手术,此次为局部复发者;(2)不能完整完成nCRT疗程者;(3)远处转移者;(4)临床病理资料不完善者。按照上述标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4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82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为1.58∶1.00,年龄26~81(59.6±11.2)岁。根据患者接受的辅助治疗方案(2017年12月前为nCRT治疗,2018年1月后为接受TNT治疗),将患者分为nCRT组(55例)和TNT组(7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态评分、肿瘤TNM分期等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放疗剂量为50.4 Gy/28 f。nCRT组放疗期间口服卡培他滨化疗,放疗结束休息6~8周后行手术治疗。TNT组于放疗前给予Cape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诱导化疗1个周期后开始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结束后2周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新辅助治疗疗效、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安全性。 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nCRT疗程。nCRT组和TNT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性粒细胞减少[7.3%(4/55)比10.1%(8/79)]、贫血[3.6%(2/55)比3.8%(3/79)]、血小板减少[5.5%(3/55)比7.6%(6/79)]、胃肠功能紊乱[3.6%(2/55)比6.3%(5/79)]和放射性肠炎[9.1%(5/55)比8.9%(7/79)]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130例患者完成TME手术,nCRT组54例,TNT组76例。相比nCRT组,TNT组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6%(25/76)比13.0%(7/54),χ 2=9.382, P=0.009],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的手术远切缘和环周切缘均阴性。nCRT组pCR为7.4%(4/54),TNT组为22.4%(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217, P=0.022)。两组术后病理分期、神经侵犯和脉管癌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中,TNT在不增加放化疗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pCR率高于nCR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比值动态监测对狼疮性肾炎病情判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治疗全程中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比值的动态监测,评价其变化特点以及与LN活动度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住院的65例初治L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表(SLEDAI-2000)评分、疾病发展阶段及用药情况,分为初诊活动期、诱导治疗后、维持治疗期,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比值在这3个治疗节点的变化规律,评价其与狼疮活动程度、感染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LN患者初发活动时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及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下降,与SLEDAI-2000评分呈负相关( r=-0.67、-0.33, P<0.01),诱导治疗后上升;B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比例初发活动时升高,与SLEDAI-2000评分呈正相关( r=0.38、0.26, P<0.01),经诱导治疗后明显下降;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在初发活动时均升高,在诱导治疗后均下降,与SLEDAI-2000评分均呈正相关( r=0.34、0.26、0.29, P<0.05)。维持治疗期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及比例、NK细胞比例再次下降,与免疫抑制治疗后的感染高发生率(47.20%,17/36)有关,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到临界值247.50个/μl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9,预测感染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25%、87.50%;关注C反应蛋白(CRP)/CD4 +T淋巴细胞可以将预测感染的灵敏度提升到94.12%,同时关注CRP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可以将预测感染的特异度提升至95.00%。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NK细胞比例、高B淋巴细胞比例的组合像提示病情高度活动;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NK细胞比例、低B淋巴细胞比例的组合像提示重度免疫抑制状态。 结论:LN患者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NK细胞水平低,B淋巴细胞水平高时,LN活动度越高;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NK细胞及B淋巴细胞均下降时,此时更易发生感染。将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CRP联合起来可以提高LN预测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手术系统动物体内种植精度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手术系统(Autonomous Dental Implant Robotic System, ADIR)在动物口内进行种植手术的准确性。方法:选择9只中华田园犬(3岁,性别不限),拔除下颌双侧前磨牙,制作牙列缺损模型。每只犬下颌骨每侧缺牙区各植入2枚种植体,分别由ADIR(机器人组)和1名有丰富种植手术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使用数字化全程导板(导板组)完成,每组18枚。术后评价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与规划位置的偏差,包括颈部、根部和角度偏差;测量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比较机器人组与导板组差异。结果:ADIR能顺利在全身麻醉动物口内完成种植体植入。机器人组种植体颈部偏差[ M( Q)]为0.269(0.152) mm、根部偏差为0.254(0.218) mm、角度偏差为0.989°(0.517°),均显著小于导板组[颈部偏差为0.910(0.872) mm、根部偏差为1.179(1.176) mm、角度偏差为4.209°(5.208°)]( P<0.05)。两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课题组研发的ADIR在动物口内进行种植体手术的准确性优于数字化全程导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甲磺酸仑伐替尼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以及转染重排基因等靶点的口服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该药于2018年9月4日经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截至2023年2月,仑伐替尼已在我国上市4年余,积累了一系列临床研究证据。为了临床上更加合理、有效使用仑伐替尼,国内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学者,采用德尔菲法,根据仑伐替尼上市前后的临床实践,参考其他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使用经验,经过多次共同讨论,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次主动脉瓣手术患者植入新型免缝合生物心脏瓣膜的术后护理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总结全国首例多次主动脉瓣手术患者植入新型免缝合生物心脏瓣膜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容量管理;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的预防与控制;心律失常监测与纠正;感染预防与控制;镇痛、镇静;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全程心理疏导及营养支持等措施。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恢复良好,4 d后转出ICU,10 d后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甲磺酸仑伐替尼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以及转染重排基因等靶点的口服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该药于2018年9月4日经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截至2023年2月,仑伐替尼已在我国上市4年余,积累了一系列临床研究证据。为了临床上更加合理、有效使用仑伐替尼,国内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学者,采用德尔菲法,根据仑伐替尼上市前后的临床实践,参考其他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使用经验,经过多次共同讨论,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学生长途徒步拉练对膝关节急性损伤及软骨亚区影响的MRI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MRI定量分析长途徒步拉练对大学生膝关节急性损伤及膝关节软骨亚区的影响。方法:入选2019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新入学的27名男性青年大学生,年龄17~20(19.48±0.14)岁,均全程参加为期8 d、240 km的长途徒步拉练。在徒步前(基线测量)和徒步后1 d(随访测量)利用高场MRI对其右膝进行三维定量MRI。两名影像诊断医生评估膝关节急性损伤情况,包括半月板和软骨损伤(5分制)、骨髓水肿和韧带损伤及关节积液(3分制)。同时采用半自动软骨分割和三维数据后处理技术,测量股骨内外侧、胫骨内外侧等共21个亚区软骨体积、厚度和T 2值。利用配对双样本非参数检验及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徒步前后膝关节软骨定量指标的变化。 结果:膝关节急性损伤方面较徒步拉练前,拉练后分别有8和9名大学生新发了1~3级内、外侧半月板损伤;4名大学生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从0级发展到1级;10名大学生骨髓水肿从0级发展到2级,5名从0级发展到1级;5名大学生关节腔积液从1级发展为2级(均 P<0.05)。膝关节软骨亚区量化分析方面较徒步拉练前、拉练后,股骨滑车中心区体积增加[(1.84±0.32)mm 3比(1.67±0.29)mm 3],股骨髁内侧中央区体积减小[(1.18±0.21)mm 3比(1.26±0.17)mm 3],(均 P<0.05);11个软骨亚区[(1.37±0.27)mm比(1.53±0.18)mm]、[(1.42±0.25)mm比(1.54±0.17)mm]、[(1.53±0.20)mm比(1.62±0.20)mm]、[(1.72±0.28)mm比(1.83±0.28)mm]、[(1.84±0.45)mm比(2.04±0.42)mm]、[(2.20±0.58)mm比(2.46±0.50)mm]、[(1.74±0.19)mm比(1.85±0.21)mm]、[(1.45±0.21)mm比(1.58±0.16)mm]、[(1.81±0.22)mm比(1.91±0.15)mm]、[(1.44±0.13)mm比(1.53±0.15)mm]的软骨厚度均较徒步前变薄(均 P<0.05);有7个亚区[(40.57±26.23)ms比(67.10±47.46)ms]、[(80.10±20.56)ms比(98.42±23.58)ms]、[(87.92±24.95)ms比(108.84±29.24)ms]、[(50.49±19.18)ms比(76.97±37.16)ms]、[(38.89±15.82)ms比(69.70±40.16)ms]、[(55.84±24.53)ms比(106.35±50.01)ms]及[(72.38±36.64)ms比(105.31±39.34)ms]T 2值均较徒步前降低,而髌软骨两个亚区[(102.13±44.47)ms比(72.20±28.37)ms]、[(97.42±44.86)ms比(76.67±51.64)ms]T 2值较徒步前增高(均 P<0.05);其余软骨亚区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长途徒步拉练会导致青年大学生膝关节急性损伤产生。膝关节软骨亚区厚度整体均呈变薄趋势,而体积和T 2值则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短程放疗联合CAPOX和PD-1单抗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二期临床研究(TORCH)——单中心初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T3~4或N+M0)患者,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已被证实可提高肿瘤退缩率,尽早控制远处转移。取得临床完全缓解(cCR)的患者有机会采取等待观察策略,实现器官功能保留(保肛)。相较于常规分割放疗,大分割放疗和免疫治疗具有更好的协同作用,有助于增加微卫星稳定(MSS)结直肠癌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短程放疗为基础的TNT模式联合免疫治疗,是否能进一步提高LARC患者的肿瘤退缩。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二期临床研究(TORCH研究注册号:NCT04518280)的单中心初步结果分析,纳入肿瘤距肛缘10 cm的LARC患者,随机分为巩固组和诱导组。巩固组先行短程放疗(25 Gy/5 Fx),再进行6程CAPOX化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和特瑞普利单抗治疗;诱导组先行2程CAPOX化疗和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再行短程放疗,再行4程上述化疗+免疫治疗,最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达到cCR的患者可选择等待观察策略。主要研究终点是完全缓解(CR)率,即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率)+持续超1年的cCR率。次要研究终点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截至2022年9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瞻性入组62例患者(巩固组34例,诱导组28例);中位年龄53(27~69)岁;MSS或错配修复完整(pMMR)型59例(95.2%),仅3例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肿瘤Ⅲ期患者55例(88.7%)。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者占77.4%(48/62),cT4期者占11.3%(7/62),肿瘤侵犯直肠系膜筋膜者占27.4%(17/62),cN2期者占41.9%(26/62)和肿瘤侵犯壁外血管浸润者占17.7%(11/62)。全部62例患者均完成短程放疗和≥5程的化疗免疫治疗,6程化疗免疫完成率为83.9%(52/62)。疗效评估显示,共29例患者达到了cCR(46.8%,29/62),其中18例采取了等待观察策略。共32例接受了TME手术,其中18例pCR,4例TRG 1分,10例TRG 2~3分。3例MSI-H患者均获得cCR;其中1例术后病理为pCR,2例采取了等待观察策略。初步疗效显示:pCR率和CR率分别为56.2%(18/32)和58.1%(36/62),肿瘤退缩分级(TRG)0~1分者占比为68.8%(22/32)。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缺乏食欲(49/60,81.7%)、手足麻木(49/60,81.7%)、恶心(47/60,78.3%)和乏力(43/60,71.7%),有2例患者未填写该问卷。血液学不良反应以血小板下降(48/62,77.4%)、血红蛋白下降(47/62,75.8%)、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下降(44/62,71.0%)和转氨酶增高(39/62,62.9%)为主。其中Ⅲ~Ⅳ级不良反应主要是血小板下降(22/62,35.5%),3例(3/62,4.8%)患者出现Ⅳ级血小板下降,未观察到Ⅴ级不良反应。结论:对于LARC患者,短程放疗联合CAPOX和PD-1单抗的TNT模式可获得令人惊喜的高CR率,有望为MSS和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器官保留提供新选择。单中心初步结果显示方案耐受性较好,主要Ⅲ~Ⅳ级不良反应为血小板下降。上述显著的肿瘤退缩疗效和长期预后获益仍需进一步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套筒高度和种植体长度对静态导板精度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静态导板的套筒高度及其引导植入的种植体长度对导板精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8个双侧下颌单牙缺失成品模型,通过静态数字化导板全程引导植入55枚种植体(Straumann Bone Level 4.1 mm×10 mm),分为自由手组及10个不同套筒高度组(分别为1、2、3、4、5、6、7、8、9、10 mm组),每组5枚种植体,研究不同套筒高度对导板精度的影响。纳入8个研究模型,使用5 mm高度套筒导板植入不同长度种植体(Straumann Bone Level 直径4.1 mm,高度分别为8、10和14 mm),每组5枚,研究不同种植体长度对导板精度的影响。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市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的下颌单牙缺失患者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33.7±7.9)岁(18~46岁),共植入种植体18枚,并分为3组(自由手组、套筒高度3 mm组及5 mm组),每组6枚。使用数字化软件比较植入前和植入后的种植体位置,测量三维误差和角度偏差。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0 mm套筒高度各组及自由手组种植体的植入深度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自由手组的种植体颈部偏差[(1.04±0.13) mm]显著高于其他组( P<0.05);自由手组、1 mm组、2 mm组的种植体尖端偏差[分别为(1.32±0.43)、(0.83±0.10)和(0.78±0.11) mm]均显著高于10 mm组[(0.31±0.14) mm]( P<0.05);自由手组、1 mm组的角度偏差(分别为3.99°±0.85°和2.59°±0.69°)均显著高于10 mm组(0.61°±0.03°)( P<0.05)。5 mm高度套筒导板引导植入的长14 mm组种植体的尖端偏差[(0.83±0.22) mm]显著高于8 mm及10 mm组[分别为(0.44±0.07)和(0.49±0.06) mm]( P<0.05)。临床研究显示,3 mm组种植体的颈部偏差、尖端偏差及角度偏差与5 mm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显著小于自由手组( P<0.05)。 结论:套筒高度可影响全程导航种植术中种植体植入精度;使用套筒高度3 mm导板的种植体偏差与套筒高5 mm导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缝隙护理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院患儿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院患儿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院顺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儿经激素治疗后,符合出院指征。对照组予以常规院内护理和出院指导,出院后定期复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两组患儿均随访3个月,于出院当天(干预前)和出院3个月后(干预后)评估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小板计数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依从率、生活质量评分、血小板计数均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常规院内护理的基础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院患儿提供无缝隙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降低再出血率,血小板控制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