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膜氧合治疗腺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提高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收治的1例腺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2岁,以发热起病,全血细胞减少伴铁蛋白和可溶性CD25升高,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减低,腺病毒抗体IgM阳性,CT示双肺渗出,进展到呼吸窘迫综合征。建立ECMO系统及抗噬血活动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ECMO成功救治腺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提示在细胞因子风暴情况下实施ECMO治疗是可行的,但缺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来指导如何规范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ANK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对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例ANKL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学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以乏力伴全身皮肤瘀斑为首发症状,结合临床、骨髓象和免疫表型结果,确诊为ANKL合并HPS。首次给予VEAP(长春新碱+依托泊苷+阿糖胞苷+泼尼松)方案化疗,后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及VELP(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方案治疗,效果较好。后续建议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ANK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起病急,进展迅速,预后差,极易误诊、漏诊。临床对于起病急、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合并HPS的患者,应及时行骨髓穿刺和免疫分型进行鉴别诊断,并积极诱导化疗,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EB病毒驱动型噬血细胞综合征为表现的白细胞介素2诱导的T细胞激酶缺乏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岁1月龄患儿以发热起病,临床表现为脾脏、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清铁蛋白升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升高、EB病毒感染及CD4 +T细胞显著减少,高通量测序发现白细胞介素2诱导的T细胞激酶(ITK)基因新发纯合变异(c.1060+1G>T),诊断为ITK缺乏症,经抗感染及联合噬血细胞综合征(HLH)2004方案化疗,3周后疗效评估达完全应答,但未及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短期内伴随着EB病毒感染再激活导致HLH复发而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猪链球菌2型98HAH33基因0267的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猪链球菌2型菌株98HAH33基因0267进行功能研究。方法:比较猪链球菌2型野生株98HAH33、突变株Δ0267及回复株CΔ0267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速率,细菌黏附、全血杀伤及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比较对宿主的黏附和抗吞噬能力,仔猪试验比较在毒力方面的差异。结果:野生株、突变株及回复株生长速率一致;野生株对宿主细胞A549、Hep2、HBMEC的黏附率分别是突变株的2.59、4.87和3.08倍,回复株对宿主细胞A549、Hep2、HBMEC的黏附率分别是突变株的2.65、4.65和2.86倍;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株1~3 h在全血中的存活率分别是36.91%、28.12%和41.61%,58.44%、44.06%和58.26%,93.02%、70.08%和95.85%;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试验结果显示RAW264.7吞噬野生株、突变株及回复株的菌量分别为2 767、5 322、2 567;仔猪竞争感染试验证明基因0267与猪链球菌2型98HAH33的毒力相关。结论:猪链球菌2型98HAH33基因0267与细菌黏附和抗吞噬相关,是一个新毒力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种以持续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大等为主要表现的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将HLH分为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pHLH)及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pHLH是一类隐性遗传病,主要发病机制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穿孔素依赖的细胞毒功能缺陷.pHLH的确诊主要通过基因测序检测到HLH致病基因突变,而细胞因子谱、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功能检测和HLH缺陷基因蛋白表达检测有助于早期明确HLH类型.目前pHLH的治疗主要采用HLH-1994或HLH-2004诱导治疗方案,但由于其容易出现再激活及持续疾病活动状态的特点,唯一的根治手段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旨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pHLH,通过对其发病机制、基因、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 年 6 月—2021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146 例结肠癌患者,使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 73 例.两组均行结肠癌根治术治疗,丙泊酚组以丙泊酚、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七氟烷组以七氟烷吸入性麻醉维持.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麻醉前、麻醉诱导后 30 min、麻醉诱导后 90 min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变化,检测两组患者术前 1 d、术后 1 d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 A(IgA)、IgM及 IgG]及细胞免疫[CD4 +、CD8 +、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变化,分析其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丙泊酚组术中出血量为(75.41±12.15)mL,七氟烷组术中出血量为(78.04±15.06)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 30、90 min,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麻醉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 1 d D-D、FIB均较术前 1 d 升高,丙泊酚组变化幅度低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术后 1 d体液免疫指标较术前 1 d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七氟烷组术后 1 d IgM、IgG较术前 1 d下降,且低于同期丙泊酚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 1 d CD+4、CD+4/CD+8、NK细胞均较术前 1 d下降,丙泊酚组变化幅度低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七氟烷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相仿,但丙泊酚对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较七氟烷更低,故在促进术后早期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作用更为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猪链球菌2型ABC转运蛋白SSU050946的致病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猪链球菌2型05ZYH33ABC转运蛋白SSU050946突变株,并对其致病机制进行初步探索,为进一步阐明猪链球菌逃避宿主固有免疫提供新线索.方法 提取05ZYH33基因组作模板扩增SSU050946上下游同源臂,提取pSET1载体作模板扩增氯霉素基因,通过重叠PCR方法将3个片段搭建并连接至温敏载体pSET4s;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突变株05ZYH33Δ0946;通过细菌黏附试验、全血杀伤试验、小鼠和仔猪攻毒试验评价突变株和野生株在致病方面的差异.结果 成功构建了突变株05ZYH33Δ0946;细菌黏附证明SSU050946与猪链球菌对宿主的黏附无关;全血杀伤证明SSU050946是猪链球菌一个新的抗吞噬因子;小鼠和仔猪毒力结果证明SSU050946是猪链球菌的一个新毒力因子.结论 猪链球菌2型ABC转运蛋白SSU050946是新发现的毒力因子,在猪链球菌抗宿主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老年肺癌患者抗凝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TNF-α的水平,并分别与正常老年人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小细胞肺癌组与非小细胞肺癌组CD3+、CD3+ CI4+、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CD3+C D8+、CD3-CD19+略高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小细胞肺癌组与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Ⅲ~Ⅳ期组C D3+、CD3+ CD4+、CD4+/CD8+、CD3-CD19+和NK细胞数均低于Ⅰ~Ⅱ期组,且CD3+CD8+细胞数高于Ⅰ~Ⅱ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J~Ⅱ期组(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网络紊乱,共同参与了肺癌的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猪链球菌2型三磷酸腺苷结合蛋白转运蛋白SSU05_0948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猪链球菌2型三磷酸腺苷结合蛋白转运蛋白转运蛋白SSU05_0948突变株的致病性,为了解猪链球菌逃避宿主天然免疫提供线索.方法 根据同源重组技术构建SSU05_0948突变株05ZYH33Δ0948;通过细菌黏附 、全血杀伤 、小鼠脑膜炎实验 、小鼠和仔猪攻毒实验全面评价突变株和野生株在致病性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成功构建了基因SSU05_0948的突变株05ZYH33Δ0948.黏附结果显示,野生株对A549的黏附率为(0.663±0.047)%,高于突变株的(0.246±0.0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P=0.014);野生株对Hep2的黏附率为(16.540±2.320)%,高于突变株的(1.970±0.3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4,P<0.01);野生株对HBMEC的黏附率为(5.497±0.174)%,高于突变株的(1.950±0.3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1).野生株在全血中的杀伤率为(32.970±3.589)%,突变株在全血中的杀伤率为(29.560±3.7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0,P=0.133).仔猪竞争感染实验显示,12 h竞争感染指数为0.046±0.003,24 h竞争感染指数为0.107±0.003,36 h竞争感染指数为0.064±0.001,12 h和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90,P=0.041),24 h和36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0,P=0.047),2 h和36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5,P=0.285).结论 猪链球菌2型ABC转运蛋白SSU05_0948是新发现的黏附因子和毒力因子,是引起脑膜炎的新致病因子,在猪链球菌抗宿主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保乳术对乳腺癌患者血清标志物、NK细胞、CD19+细胞及术后复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保乳术对乳腺癌患者血清标志物水平、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19+细胞水平的影响,分析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NK细胞及CD19+细胞比例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住院且行保乳术治疗的51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女性40例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P-选择素(P-Selectin)、可溶性黏蛋白(SE-cad)、IL-6及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另检测其全血NK细胞及CD19+细胞比例的变化,分析血清IL-6水平、NK细胞及CD19+细胞比例与术后乳腺癌复发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清P-Selectin、SE-cad、CAE、IL-6、IL-8水平及NK细胞及CD19+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血清IL-6水平及NK细胞、CD19+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保乳术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并调节患者NK细胞、CD19+细胞比例,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血清IL-6水平及NK细胞、CD19+细胞比例均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有效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