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尿管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风险预警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诊治的 288 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临床情况[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SOFA(qSOFA)]、一般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肾积水程度.根据术后是否入住ICU将患者分为入住ICU组和未入住ICU组,比较是否入住ICU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输尿管结石合并脓毒症患者入住ICU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入住ICU的预测效能.结果 最终入组 263 例患者,43 例(16.35%)患者入住ICU,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与未入住ICU组比较,入住ICU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8.42±1.50 比 5.51±1.19),糖尿病患者比例、SIRS评分、SOFA评分、qSOFA评分、体温>39.4℃或<35.8℃患者比例、呼吸频率>20 次/min、心率>90 次/min、重度肾积水程度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糖尿病:44.19%(19/43)比 27.27%(60/220),SIRS评分(分):3(2,4)比 2(1,3),SOFA评分(分):7(5,9)比 4(3,6),qSOFA评分(分):2(1,3)比 0(0,1),体温>39.4℃或<35.8℃:44.19%(19/43)比 25.91%(57/220),呼吸频率>20 次/min:37.21%(16/43)比 21.82%(48/220),心率>90 次/min:48.84%(21/43)比 29.55%(65/220),重度肾积水:72.09%(31/43)比 17.28%(38/22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qSOFA评分、肾积水程度是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 1.486、3.546、4.423,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 1.146~1.925、1.949~6.543、2.355~8.305,P值分别为 0.003、<0.001、<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 0.824,qSOFA的AUC与SOFA相似(0.802比 0.824),肾积水的特异度最高为 82.7%.将qSOFA与肾积水程度联合诊断,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8.942,P=0.257>0.05,表明该联合指标的预测模型校准能力良好,ROC曲线显示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提高,优于SOFA评分(AUC:0.889 比 0.824,P=0.047).结论 qSOFA和肾积水程度是输尿管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术后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诊断可很好地对此类患者作出入住ICU的风险预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IVIM、mDixon-Quant多参数定量成像联合血细胞参数评估直肠癌Ki-67表达水平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魔镜成像(mDIXON-Quant)技术联合血细胞参数在评估直肠癌Ki-67表达水平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血常规和影像检查资料,测量病灶IVIM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纯扩散系数(pur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D)、伪扩散系数(pseudo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及mDixon-Quant参数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R2*、T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单一及联合参数预测直肠癌Ki-67表达状态的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学和血细胞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Ki-67高表达组的R2*值、FF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高于Ki-67低表达组,而ADC值、D值低于Ki-67低表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D值、R2*值、FF值、NLR、SII、SIRI、影像学联合参数(ADC值+D值+R2*值+FF值)及影像学参数联合血细胞参数(ADC值+D值+R2*值+FF值+NLR+SII+SIRI)预测直肠癌Ki-67表达状态的AUC分别为0.691、0.775、0.739、0.724、0.784、0.726、0.718、0.839及0.906;影像学联合血细胞参数的诊断效能较各单一参数的诊断效能得到了明显提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组中FF值与SII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25,P=0.012).结论IVIM、mDixon-Quant及血细胞参数均能有效判断直肠癌Ki-67表达水平,且影像学联合血细胞参数可明显提升鉴别诊断的效能.癌症的异常脂质代谢导致肿瘤病灶内脂肪沉积,可能会引起炎症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并评价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收集2008至2021年S-AKI患者的临床数据。初步纳入58个相关预测因素,以3个月内全因死亡为结局事件。按7∶3比例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变量,运用多重共线性分析、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并结合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变量选择,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利用列线图进行可视化表达。在验证集中进行内部验证,评价模型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模型及牛津急性疾病严重度评分(OASI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不同阈值概率下的净效益。结果:基于确诊后3个月时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768例(68.54%),死亡组3?566例(31.46%)。在训练集中通过多重筛选,最终纳入7个变量,即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Charlson合并症指数、尿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呼吸支持方式、血尿素氮和年龄,并纳入列线图模型。在验证集中进行内部验证,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81〔95%可信区间(95% CI)为0.80~0.82〕,大于OASIS评分的0.70(95% CI为0.69~0.71),远大于SOFA评分的0.57(95% CI为0.56~0.58)和SIRS评分的0.56(95% CI为0.55~0.57),具有较好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校准度优于OASIS、SOFA、SIRS评分。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不同阈概率情况下的临床净收益均好于OASIS、SOFA、SIRS评分。 结论:基于MIMIC-Ⅳ临床大数据建立的一个包含7项变量的S-AKI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为评估S-AKI患者预后提供了有效的新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MIMIC-Ⅳ数据库评价6种重症评分对综合ICU和专科ICU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各类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入ICU首日6种重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常用评分对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提取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 2.0(MIMIC-Ⅳ 2.0)中2008至2019年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急性生理学评分Ⅲ(APSⅢ)、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预后等指标。绘制各类ICU中6种重症评分预测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使用最大约登指数定义最佳临界值,采用Delong法对各类ICU的AUC进行两两验证。结果:共纳入53 150例重症患者,其中内科ICU(MICU)占比最多(19.25%,10 233例),其次为心血管外科ICU(CVICU;17.78%,9 450例),而神经ICU(NICU)占比最少(6.25%,3 320例)。心血管内科ICU(CCU)患者年龄最大〔岁:71.79(60.27,82.33)〕。NICU患者ICU住院时间最长〔d:2.84(1.51,5.49)〕,且占总住院时间比例最高〔63.51%(34.61%,97.07%)〕;综合ICU患者ICU住院时间最短〔d:1.75(0.99,3.05)〕;CVICU患者ICU住院时间占总住院时间比例最低〔27.69%(18.68%,45.18%)〕。在入ICU首日评分方面,NICU患者6种评分均低于其他类型ICU,MICU患者APSⅢ、LODS、OASIS、SOFA评分均高于其他ICU;而SAPⅡ、SIRS评分均在CVICU最高。预后方面,以MICU患者28 d病死率最高(14.14%,1 447/10 233),而CVICU患者病死率最低(2.88%,272/9 450)。ROC曲线分析6种评分对各类ICU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显示,在综合ICU,以APSⅢ、LOD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0.84(0.83~0.85)、0.82(0.81~0.84)、0.83(0.82~0.84)〕;在外科ICU(SICU),以OASIS、LOD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 CI分别为0.80(0.79~0.82)、0.79(0.78~0.81)、0.79(0.77~0.80)〕;在MICU,以APSⅢ、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 CI分别为0.84(0.82~0.85)、0.82(0.81~0.83)〕;在CCU,以APSⅢ、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 CI分别为0.86(0.85~0.88)、0.85(0.83~0.86)〕;在创伤ICU(TICU),以LOD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 CI分别为0.83(0.82~0.83)、0.83(0.82~0.84)〕;在NICU,以OASI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 CI分别为0.83(0.80~0.85)、0.81(0.78~0.83)〕;在CVICU则以APSⅢ、LOD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 CI分别为0.84(0.83~0.85)、0.81(0.80~0.82)、0.78(0.77~0.78)〕。 结论:对于综合ICU、MICU、CCU、CVICU患者,可应用APSⅢ或SAPSⅡ评分预测28 d死亡风险;对于SICU和NICU患者,可应用OASIS或SAPSⅡ评分预测28 d死亡风险;对于TICU患者,可应用SAPSⅡ或LODS评分预测28 d死亡风险;对于CVICU患者,则可应用APSⅢ或LODS评分预测28 d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疗效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疗效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价,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88例,女性50例,年龄35~88岁,平均68岁。根据7∶3比例简单随机分为训练集( n=166)与测试集( n=72),并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根据是否发生不良预后,分为MALEs组和非MALEs组,训练集及测试集MALEs组分别为67例及26例,非MALEs组分别为99例及46例;在训练集中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对于结局事件最重要的变量,作为模型的预测指标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构建预测模型并使用列线图可视化处理,并使用训练集及测试集的数据对模型效能进行检测。 结果:通过LASSO回归选择出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SIIRI)、Rutherford分级>4级、膝下动脉段分级(IP)>1级、踝下动脉段分级(P)≥1级作为模型的预测指标,构建回归模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数据中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13、80.6%、72.7%和0.764、65.4%、80.4%,校准曲线与期望基本一致,模型的决策曲线在训练集及测试集的阈值概率为0~0.79和0~0.66的范围内时,模型在临床上应用的准确性、净获益率最高。结论:通过患者术前的Rutherford分级、IP分级、P分级及SIIRI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早期识别MALEs的高危人群并针对性的强化治疗,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在临床中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脑氧饱和度监测的麻醉管理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脑氧饱和度监测的麻醉管理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在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9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45)和对照组( n=45),两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管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脑氧饱和度监测的麻醉管理。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及丙泊酚用量,同时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差异。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和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为(880.41±41.06)mg,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麻醉后5 min(T 1)、麻醉后30 min(T 2)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T 1、T 2和术毕(T 3)时局部脑氧饱和度(rSO 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血清IL-6、CRP、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S-100b水平分别为(13.36±1.22)mg/L、(10.08±1.12)ng/L、(0.94±0.15)ng/ml、(11.15±1.26)ng/L和(1 445.15±180.0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5.78±1.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44%(2/45)和8.89%(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73)。 结论:基于脑氧饱和度监测的麻醉管理在老年NSCLC根治术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小,可抑制炎症因子水平,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硕通镜碎石术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硕通镜碎石术(NPUR)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12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行NPUR,而观察组患者行URSL。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石清除率、尿液α1微球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及并发症等,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液α1微球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IRS与体重指数、术前使用免疫抑制剂、中段尿培养阳性、因结石发热、术中尿液浑浊及术前尿白细胞计数等参数有相关性( P<0.05);术前因结石发热( OR=2.028, 95% CI:1.081~3.804)和术前尿白细胞计数( OR=1.505, 95% CI:1.194~1.897)是患者发生SIRS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NPUR、URSL在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方面疗效相似,术前因结石发热和术前尿白细胞计数是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针对性预防,提高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90 d内患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60例和死亡组30例,记录其年龄、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白蛋白(ALB)等临床基线资料。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外周静脉血中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SI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死亡患者SII与临床基线资料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比较SII、SOFA评分、APACHEII对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患者生存变化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死亡的因素。结果:死亡组SII(2636.74)、C反应蛋白(CRP)[(92.45±29.74)mg/L]、SOFA评分(12.83±3.24)、APACHEII(28.30±7.51)高于生存组[(341.92)、(50.24±16.13)mg/L、(10.00±3.12)、(25.13±6.87)],ALB[(2.50±0.53)g/dl]低于生存组[(2.79±0.61)g/dl]( P<0.05)。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死亡患者SII与CRP、SOFA评分、APACHEII呈显著正相关,与ALB呈显著负相关( P<0.05)。SII、SOFA评分、APACHEII预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6、0.827、0.736,其中SII预测AUC大于SOFA评分、APACHEII( P<0.05)。高SII组(23/46,50.00%)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生存率低于低SII组(37/44,84.09%)( P<0.05)。SII是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SII能较好地预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死亡风险,辅助临床评估短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9—27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5批援鄂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收治的5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68岁,年龄范围为36~86岁。所有患者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进行治疗。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资料。(2)肝功能及肝功能损害治疗情况。(3)肝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1)患者临床资料:51例患者中,新冠肺炎普通型21例,重型19例,危重型11例。31例伴有≥1种慢性疾病史,20例无慢性疾病史;13例有饮酒史,38例无饮酒史;7例有肝炎病史,44例无肝炎病史;入院时5例存在感染性休克,5例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41例无休克和SIRS。51例患者体质量指数为(24±3)kg/m 2、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3±5)d、体温为36.5 ℃(36.0~38.1 ℃)、心率为82次/min(50~133次/min)、呼吸频率为20次/min(12~40次/min)。51例患者入院24 h内白细胞计数为6.3×10 9/L(2.2×10 9/L~21.7×10 9/L)、肌酐为75 μmol/L(44~342 μmol/L),B型钠尿肽为214 ng/L(5~32 407 ng/L)。(2)肝功能及肝功能损害治疗情况:51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1 U/L(7~421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9 U/L(15~783 U/L),γ-谷氨酰转移酶为36 U/L(13~936 U/L),碱性磷酸酶为76 U/L(41~321 U/L),直接胆红素为4.9 μmol/L(2.6~14.3 μmol/L),间接胆红素为5.8 μmol/L(2.6~23.9 μmol/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7.2 s(30.9~77.1 s),凝血酶原时间为13.9 s(12.5~26.7 s);51例患者上述指标异常比例分别为47.1%(24/51)、47.1%(24/51)、35.3%(18/51)、13.7%(7/51)、7.8%(4/51)、2.0%(1/51)、21.6%(11/51)、19.6%(10/51)。51例患者中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发生肝功能损害分别为10、9、10例。51例患者中22例肝功能正常(其中1例入院24 h后发生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29例肝功能异常(其中9例入院24 h后发生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7, P<0.05)。(3)肝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危重型是影响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0.000,95%可信区间为1.050~95.231, P<0.05)。 结论: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增加。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危重型是影响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身免疫炎症系数、预后营养指数对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系数(SII)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出生,并于1 h内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符合EOS诊断标准的28~32周早产儿作为EOS组,1∶1匹配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血常规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水平(ALB)及SII、PNI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II及PNI预测EOS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OS组患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更低,剖宫产娩出及气管插管的比例更高,化脓性脑膜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更高;EOS组血常规WBC、ALB、SII和PNI水平较对照组降低,CR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CRP、SII及PNI是EOS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II、PNI、CRP、SII联合PN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95% CI 0.730~0.886)、0.792(95% CI 0.718~0.865)、0.633(95% CI 0.541~0.725)、0.866(95% CI 0.803~0.929),灵敏度分别为74.3%、64.3%、42.9%、78.6%,特异度分别为88.6%、82.9%、81.4%、90.0%,SII、PNI、CRP的临界值分别为221.36、38.65、0.80 mg/L。 结论:SII、PNI对早产儿EOS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预测效能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