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决策挑战及共享决策模式实践经验概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面临复杂的决策信息,识别患者决策需求并提供合适的共享决策(SDM)有利于提高患者决策质量,进而改善其生存质量.目前,我国正处于SDM初步发展阶段,通过借鉴国外SDM模式、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跨专业SDM模式等相关理论模式,采用决策辅助工具及决策辅导对患者实施SDM.但肿瘤患者SDM相关研究尚不成熟,国外SDM模式是否适用于我国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对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决策挑战及SDM实践经验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组态视角下医联体成员信息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影响医联体成员信息共享行为的因素,为促进信息共享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医联体成员医院工作人员信息共享行为进行调研.以问卷所得的数据为样本,基于TOE理论构建技术、组织、环境3个维度共8个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理论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影响医联体成员信息共享行为的因素进行组态分析.结果 得出3条促进医联体诊疗信息共享行为的组态路径,识别出政府支持、公民需求为必要条件,行业环境为核心条件.结论 政府体制支持对医联体成员信息共享决策至关重要,民众医疗数据共享服务需求是医联体成员信息共享行为的重要动力,医务人员的认同与配合是医联体成员信息共享行为的内在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共享决策家属参与式围术期护理对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共享决策家属参与式围术期护理对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影响 方法 DBS治疗的86例PD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共享决策的家属参与式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39,PDQ-39)评分以及患者家属干预前后的中文版共享决策-9 问卷(9-item shared decision making questionnaire,SDM-Q-9)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HAMD、PDQ-39评分均下降,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家属SDM-Q-9评分均上升,观察组干预后SDM-Q-9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共享决策的家属参与式围术期护理可有效缓解DBS治疗PD患者负性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家属共享决策程度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步商议模型在医患共享决策中的研究进展及护理启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共享决策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基于价值的卫生保健的重要途径.三步商议(three-talk)模型是用于指导医患共享决策实施的模型之一.该文对三步商议模型的内涵及实施步骤、应用现状等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以期为三步商议模型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推动医患共享决策领域研究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患共享决策沟通护理对门诊PICC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医患共享决策(SDM)沟通护理对门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PICC患者2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101)和对照组( n=100)。对照组常规由门诊护士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SDM沟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门诊护理8次。比较两组患者健康宣教知识掌握程度评分、PICC维护依从性评分、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ICC基础知识评分、导管相关知识评分、换药相关知识评分、日常维护知识评分和导管异常处置知识评分分别为(4.13±0.15)分、(3.95±0.20)分、(4.13±0.15)分、(4.25±0.27)分和(4.45±0.2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4±0.21)分、(3.04±0.12)分、(3.24±0.21)分、(3.51±0.23)分和(3.09±0.41)分( t=34.60、39.06、34.60、20.90、29.34,均 P < 0.05);观察组自我观察能力评分、自我清洁维护评分、肢体功能锻炼评分、PICC维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36.02、17.09、14.29、41.66,均 P < 0.05);观察组GSES评分、QLQ评分为(34.58±6.76)分、(68.97±7.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7.45±5.11)分、(51.85±6.36)分( t=8.24、17.97,均 P < 0.05);观察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23.0%(χ 2=5.24, P < 0.05)。 结论:SDM沟通护理模式在门诊PICC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导管护理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共享决策指导下多模式肺康复专项管理模式对AE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依从性、临床体征改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共享决策指导下多模式肺康复专项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依从性、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AECOPD患者86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共享决策指导下多模式肺康复专项管理模式。对比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体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表(CAT)]、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T)]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肺通气功能[呼吸道总阻力(R 5)、中心呼吸道阻力(R 20)、周边呼吸道阻力(R 5-R 20)]、生命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变化。 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CAT评分[(16.45±2.5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26±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8 ,P < 0.001);观察组6MWT、康复训练依从性[(325.45±28.73)m、41(95.35%)]均显著长于、高于对照组[(311.45±26.70)m、35(8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4 ,P < 0.001;χ 2=4.07, P=0.043);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R 5、R 20、R 5-R 20水平[(0.79±0.12)、(0.46±0.10)、(0.31±0.09)kPa·L -1·s -1]、SGRQ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95±0.14)、(0.51±0.12)、(0.36±0.10)kPa·L -1·s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70 ,P < 0.001; t=2.10 ,P=0.038; t=2.44 ,P=0.016)。 结论:共享决策指导下多模式肺康复专项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提高肺通气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癌症患者治疗决策辅助工具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介绍了癌症患者治疗决策辅助工具的内容、类型、应用范围、实施步骤、评价指标以及产生的效应,旨在为我国开发并应用癌症患者治疗决策辅助工具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乳腺癌专病队列研究:泛共享生物样本库的建设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生物样本库建设在疾病的精准预防、诊治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大人群队列的可共享生物样本库网络是未来发展方向。本研究的生物样本库是国家精准医学计划"中国乳腺癌专病队列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旨在解决标准化程度不足、共享性不够的瓶颈。方法:通过建设"实体库-信息库-延伸库"、泛共享的乳腺癌专病队列生物样本库网络以及建立严格的标准制定与质量控制标准建设标准化生物样本库。结果:生物样本库为乳腺癌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早期筛查、分型分类、个体化治疗、疗效和安全性预测及监控等精准防治诊治方案和临床决策系统研究提供可共享的生物样本库资源。结论:生物样本库资料细化完整,病例样本量充足,可满足医疗大数据、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并发人疱疹病毒6B脑炎1例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总结1例脐血干细胞移植后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并发人疱疹病毒6B(HHV-6B)脑炎患儿的护理经验。患儿,女,4岁,2021年5月28日确诊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要点包括全面细致地鉴别观察症状,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信息;制订专项管理方案,实施个体化护理;制订共享决策沟通模式,预防院内继发性感染;以患儿为中心,做好腰椎穿刺护理;评估患儿及家属需求,疏解负面情绪;完善出院前准备,注重延续护理。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出院。持续随访6个月,患儿为持续缓解状态,无不良后遗症,生活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未满足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了解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未满足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订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21年1—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2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未被满足需求量表(SF-SUNS)进行调查;目的抽样法选择12例胃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整理资料。结果:297例研究对象未满足需求总分为(60.91 ± 16.00)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为:连续性照护未满足需求(2.37 ± 0.75)分、工作经济未满足需求(2.22 ± 0.65)分、信息未满足需求(2.20 ± 0.92)分、情感未满足需求(1.72 ± 0.60)分;学历、是否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者、工作状态是未满足需求的影响因素( t=5.32、-3.59、-3.28,均 P<0.05)。质性研究共提炼4个主题:症状网络识别和精准症状管理需求未满足、共享决策参与和疾病感知变化轨迹需求未满足、尊严维护和心理应激机制重建未满足需求、"互联网+"移动医疗延续护理需求未满足。 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未满足需求问题仍普遍存在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医护工作者基于患者未满足需求现状构建有效的支持性照护系统,推进胃癌患者全程多维的健康管理服务,提升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