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方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方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试验对照方法,于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选择湖南医药学院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0名学生。在诊断学授课中,试验组采用基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线下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核结果,采用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基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方式应用效果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期中理论测试成绩[(83.25±5.72)分],优于对照组学生[(78.02±5.39)分];试验组学生期末理论测试成绩[(85.14±7.65)分],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77.36±7.45)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0%(306/360)的试验组学生认为诊断学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方式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 结论:基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诊断学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X证书制度下护理专业群三递进、四融合、五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1+X证书制度下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三递进、四融合、五共育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方法: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构建三共一进(基础共享、专业共生、岗位共选、能力递进)专业群课程体系;实施群专业模块课程与X证书内容对接;深化三教改革,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云地贯通的教学资源。整群抽样法选取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级护理专业群994人为研究对象评价此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2021级护理专业学生748人中男150人,年龄19~22(20.00 ± 1.23)岁,女598人,年龄19~21(19.00 ± 2.57)岁。2021级助产专业学生118人均为女生,年龄18~20(18.00 ± 2.11)岁。2021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128人,男66人,年龄19~21(19.00 ± 2.11)岁,女62人,年龄19~21(19.00 ± 2.54)岁。护理专业群完成《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指导》、《老年照护技术》等自编教材5部。730名学生参加X证书考核,729人通过,通过率99.9%。结论:护理专业群三递进、四融合、五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一岗多能、多岗互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从健全导师责权机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我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具体举措,展示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初步成效,为地方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信息共享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信息共享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整体情况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于2020年11至12月,采用信息共享能力量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对某三甲医院92名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进行测量,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信息共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性。结果:92名住院医师的信息共享能力评分为[32(8.5)]分,33人(35.9%)的信息共享能力具有强倾向性;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为(57.97±9.77)分,39人(42.4%)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强倾向性。信息共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分呈正相关( r=0.70, P<0.001)。 结论:该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信息共享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其信息共享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正相关性。可利用信息共享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行相关医学教育课程设计,培养住院医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科学慕课课程建设及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了儿科学慕课课程,包括组建优秀的慕课课程教师团队、对慕课进行课程规划和设计、制作慕课视频,并利用慕课进行教学活动。利用慕课进行教学,内容直观、课程有趣、学习时间灵活;并且具有开放性,可资源共享,增加教育公平性;同时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多数的学生和教师认可利用慕课进行教学的形式,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POC联合五星教学法在高职老年护理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教学模式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被许多高校应用在教学中。这一教学法虽然提供了新颖的教学方式,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走马观花的学习现象。在五星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应用SPOC教学法,完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质量,为高职老年护理学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提供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疫情之下医学人文慕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分析当前我国医学人文类慕课的建设现状,促进医学人文慕课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为课程设计规划提供信息参考。采用数理统计法、思维导图分析法对疫情期间17个在线课程平台上的42门医学人文慕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医学人文慕课规模和数量有待扩增;②慕课建设存在地域不均衡性,华东地区建设最多;③慕课师资以团队授课为主,高级职称教师为团队主力,且部分教师团队为多学科背景;④课程内容中人文知识和能力相关教学内容丰富,但需适当增加医学人文精神认知相关内容。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建议医学人文慕课建设注重系统性和规范性,配备多学科专业背景师资团队,注意做好课程设计和规划,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反馈与评价,以发现不足之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互联网+”的《临床检验仪器学》虚拟仿真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临床检验仪器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为改变目前教学中实验场地局限、大型自动化检测仪器缺乏等限制,提出《临床检验仪器学》虚拟仿真教学探索思路。本文基于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检验仪器学单个仪器和综合项目训练的虚拟仿真教学设计与管理举措;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与质量监控的方法,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借助互联网共享优势促进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内涵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医学》慕课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数字医学教学存在课程内容新、重难点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知识结构跨度大、对教员的要求高及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共享资源少的困难。本研究旨在发挥团队在数字医学领域的优势,通过《数字医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究,推动该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快速掌握知识点和课后复习方面,MOOC课程教学平均满意度评分达到了90分;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MOOC课程教学得分为(88.10±10.87)。研究证明采用MOOC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知识点掌握和课后复习都有显著的帮助,能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研究提出,《数字医学》MOOC制作要注意保持数字医学知识框架下各知识点的连贯性及个性化;教师应着重基础知识点的讲解,穿插前沿知识进行扩展深化;并建议单独制作有关前沿技术的应用的MOOC,便于应对由于该门学科发展更新造成的课件内容陈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互联网+教学诊改"视域下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学成像技术课程专业性非常强,内容复杂难懂,并且知识更新速度快。传统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教学工具也较为有限,只能借助板书、模型及挂图等,内容讲解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互联网+教学诊改"视域下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实验等方面,采取计算机辅助教学、翻转课堂、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增加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创造"真实情境"实验环境等教学诊改措施,旨在探索满足医学成像技术专业学生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新教学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