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sn2基因缺失对变异链球菌饥饿耐受和寡营养环境下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csn2基因缺失对变异链球菌( Streptococcus mutans,Sm)饥饿耐受和寡营养环境下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 方法:培养Sm csn2基因的缺失菌株及回补菌株,通过设置不同浓度梯度培养基创造寡营养生长环境供其生长。生长曲线检测寡营养生长环境下Sm的生长,结晶紫染色,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寡营养生长环境下Sm的生物膜表型,蒽酮硫酸法检测Sm生物膜中胞外多糖的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生长曲线结果显示csn2基因缺失抑制了饥饿胁迫下Sm的生长,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野生型菌株、csn2基因缺陷株、回补菌株在营养充足培养条件下所得生物膜胞外多糖/细菌比值为0.44±0.07、1.05±0.13和0.57±0.08,在寡营养条件下所得生物膜胞外多糖/细菌比值为0.93±0.24、3.05±0.21和1.32±0.46,表明csn2基因缺失增强了Sm在寡营养环境下胞外多糖的合成能力;在饥饿胁迫下,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gtfB、gtfC的表达水平分别显示出2.5和1.8倍的增加,gtfD的表达水平下调2/3。结论:csn2基因对Sm的生理功能及毒力特性表现出多种影响,包括饥饿耐受和胞外多糖合成,这些改变可能与csn2基因缺失引发复杂的调控网络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伴双眼角巩膜炎诊疗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男,62岁,于2020年12月15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主诉双眼眼红伴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患者就诊前1个月内曾于外院诊断为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葡萄膜炎,先后给予双眼阿昔洛韦滴眼液每2 h 1次,可乐必妥滴眼液4次/d,氧氟沙星眼膏每晚1次,普南扑灵滴眼液3次/d,0.1%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美开朗滴眼液2次/d,阿法根滴眼液2次/d,他氟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等药物治疗,但眼部症状仍进行性加重。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否认发热、咳嗽、游走性关节痛、皮疹等全身症状。就诊当日进行眼科专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为0.4,左眼为0.8,眼压右眼为15.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33.3 mmHg,双眼球结膜重度弥漫性充血,右眼角膜透明,左眼颞侧角膜上皮假树枝样浸润(图1),角膜荧光素染色提示双眼角膜上皮弥漫性脱落,KP(+),前房清,前房中深,瞳孔正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界清、色淡红,杯盘比约0.3,视网膜及黄斑未见明显异常。角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发现,右眼角膜上皮及上皮下见朗格汉斯细胞浸润,上皮下神经丛稀疏、断续;内皮面见条索状高反射结构附着,内皮层见散在小片状暗区(图2);左眼角膜上皮细胞水肿,疱样改变,片状缺损,伴朗格汉斯细胞浸润,上皮下神经缺失,浅层基质水肿;内皮面见条索状高反射结构附着,内皮层见散在小片状暗区(图3)。辅助检查:血液沉降35 mm/h,类风湿因子58 U/ml,超敏C反应蛋白8.030 mg/L,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呈阳性,蛋白酶3-ANCA呈阳性,抗核抗体初筛实验(IIF法)呈1∶32阳性,HX荧光模型呈核颗粒型。根据临床表现,拟诊断为双眼免疫性角巩膜炎,给予患者双眼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4次/d、0.1%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科入院后出现皮疹和关节炎,结合角巩膜炎症状和实验室相关检查后最终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于2020年12月29日来我院复诊,行眼科专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为0.7,左眼为0.9,眼压右眼为11.2 mmHg,左眼为16 mmHg;双眼球结膜充血大幅好转,角膜透明(图4),KP(-),余眼部情况同前。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复查发现:双眼角膜上皮下神经丛缺失,伴少量朗格汉斯细胞浸润;双眼角膜基质未见明显异常;双眼角膜内皮偶见赘疣结构,内皮细胞形态欠均一,左眼角膜内皮面散在点状高反射结构附着(图5)。综合患者眼部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风湿科会诊意见修正诊断为双眼ANCA相关性角巩膜炎,眼部治疗维持原方案,同时给予患者全身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全身症状好转。患者于2021年3月2日行肾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为:寡免疫复合物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pauci-immun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PICGN)(图6)。复查免疫指标胞质型ANCA阴性,蛋白酶3-ANCA 3.9 U/ml;9日后检查血液沉降17 mm/h,超敏C反应蛋白2.94 m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氨基酮戊酸孵育不同时间对光动力疗法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效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ALA)孵育不同时间对ALA光动力疗法(ALA-PDT)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效应的影响。方法:在预先放置细胞爬片的24孔和96孔细胞培养板中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用甲基四氮盐(XTT)法观察生物膜生长活力情况。确定生物膜体外模型构建成功后,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不加入ALA、不照光;ALA组仅予ALA孵育30 min,不照光;LED组仅予照光但不加入ALA;ALA-PDT1组、ALA-PDT2组、ALA-PDT3组分别与ALA孵育15、30、60 min后,接受LED光照射。处理完成后采用CLSM检测生物膜结构、死菌/活菌比例,XTT法观察生物膜生长活力差异。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 t检验。 结果:CLSM观察显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体外模型构建成功。ALA-PDT1组、ALA-PDT2组、ALA-PDT3组死菌/活菌比值分别为0.90 ± 0.16、1.75 ± 0.19和2.57 ± 0.32,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0.31 ± 0.01, t值分别为55.56、138.62、74.64,均 P<0.001);生物膜活力值分别为0.35 ± 0.02、0.26 ± 0.02和0.18 ± 0.01,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0.43 ± 0.00; t值分别为35.66、2.64、110.96,均 P<0.001)。CLSM显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在ALA-PDT作用下结构被破坏,且随着ALA孵育时间延长,生物膜破坏越严重。 结论:ALA孵育时间延长会增强ALA-PDT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SIRT2抑制剂AGK2对硫代乙酰胺诱导的L02细胞线粒体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的选择性抑制剂AGK2对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L02肝细胞的线粒体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源性肝细胞系L02细胞,以不同浓度SIRT2抑制剂AGK2作为干预药物,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AGK2对L02细胞活性的影响,选取适宜的浓度为AGK2干预组。正常组不予以任何药物干预;造模组给予90 mmol/L TAA进行造模;低、中、高剂量AGK2组在造模2 h前分别加入1、2、4 μmol/L AGK2。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倒置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苹果酸脱氢酶(MDH1)、SIRT2和裂变蛋白1同系物(FIS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SIRT2的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当AGK2的浓度为1、2、4 μmol/L时,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98.05%、95.76%、91.6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当AGK2浓度为8、16、32、64、128 μmol/L时,细胞存活率与正常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均 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AGK2组L02细胞活性和贴壁性较好,漂浮细胞显著减少,且AGK2浓度越高细胞活性和贴壁性越好,漂浮细胞越少。与模型组相比,AGK2组的L02细胞显示红色荧光增强,而绿色荧光减弱,且AGK2浓度越高红色荧光越强,绿色荧光越弱。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AGK2组L02细胞内SIRT2的荧光减弱,且AGK2浓度越高,SIRT2的荧光越弱。低、中、高剂量AGK2组L02细胞内IDH1、MDH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均 P<0.05),且与AGK2的浓度呈正相关( r=0.818, P<0.05; r=0.960, P<0.05);SIRT2和FIS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 P<0.05),且与AGK2的浓度呈负相关( r=-0.992, P<0.05; r=-0.998, P<0.05)。 结论:AGK2可以降低TAA刺激的L02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增加IDH1和MDH1蛋白表达量,减少L02细胞内SIRT2和FIS1的蛋白表达量,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基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原理, 在活体内实现了细胞级别的高分辨率成像效果,使其成为了真正的“光学活检”技术。CLE同时具备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相对无创的特点,使其在慢性气道疾病的研究、肺部肿瘤的实时诊断、引导活检、肺部疾病动态评估和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综述了CLE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非生殖器部位硬化性苔藓57例皮肤镜与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影像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非生殖器部位硬化性苔藓皮肤镜与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的影像特征及与组织病理表现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24年4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硬化性苔藓患者,选取非生殖器部位典型皮损,分别采集皮肤镜、RCM图像,对比两者图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一致性.结果 57例非生殖器部位硬化性苔藓患者,男15例,女42例,年龄5~60岁,病变持续时间5~28个月,皮损主要位于面颈部(23例,40.4%)和背部(11例,19.3%).组织病理特征为角化过度,伴毛囊角栓,基底细胞空泡变性,真皮乳头及浅层水肿,伴胶原均质化改变;真皮浅层不等量噬黑素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皮肤镜下可见黄白色无结构区57例(100%),黄白色圆圈状结构55例(毛囊角栓,96.5%),特征性血管结构54例(94.7%),灰褐色点状色素沉着56例(98.3%),黄棕色斑片状色素沉着20例(35.1%),白色鳞屑54例(94.7%),白色瘢痕样色素减退43例(75.4%),出血性瘀斑2例(3.5%).RCM下可见毛囊漏斗部扩张,其内包裹高折光角化性物质,即毛囊角栓44例(77.2%);基底细胞环液化变性57例(100%),基底细胞环缺失,真表皮界面模糊,真皮浅层可见不等量噬黑素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真皮浅层血管扩张46例(80.7%);经测量表皮厚度较周围正常皮肤减少,表皮萎缩变薄,皮突变平57例(100%);角化过度57例(100%);真皮浅层纤维增粗增厚,折光增高39例(68.4%).皮肤镜下毛囊角栓、斑片状色素沉着和白色瘢痕样色素减退的检出率与组织病理检查存在差异(均P<0.05),RCM下真皮浅层胶原增厚和血管扩张的检出率也与组织病理检查存在差异(均P<0.05).结论 非生殖器部位硬化性苔藓皮肤镜与RCM影像均具有特征性改变,并与组织病理表现具有高度一致性,两者可对非生殖器部位硬化性苔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皮肤镜联合RCM在皮肤黑素瘤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皮肤镜联合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在皮肤黑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本科,初诊考虑黑素瘤的患者进行皮肤镜及RCM检查,并且1周内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分别评估皮肤镜、RCM、皮肤镜联合RCM与组织病理诊断之间的一致性,比较各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78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皮肤镜诊断黑素瘤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81.82%,RCM诊断黑素瘤的灵敏度为75.56%、特异度为93.94%,皮肤镜联合RCM的灵敏度为95.56%、特异度为84.85%,皮肤镜+RCM的诊断价值优于皮肤镜(Z=2.06,P=0.04)和RCM(Z=3.00,P=0.003).结论 皮肤镜联合RCM在皮肤黑素瘤诊断中的价值优于单一影像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3种尼古丁囊泡制剂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和传递体,并对其进行皮肤渗透性比较,筛选最佳经皮转运囊泡,优化药物的经皮转运.方法:注入法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及二元醇脂质体,薄膜分散法制备传递体,以粒径的形态、粒径大小、Zeta电位值及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Franz扩散池对3种囊泡进行处方优化及筛选,最终筛选出透皮力最强的二元醇脂质体(乙醇∶丙二醇=5∶5,w/w),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比较3种脂质囊泡经小鼠皮肤的透皮深度.结果:当乙醇∶丙二醇=5∶5(w/w)时,二元醇脂质体最稳定,包封率最高(86.13±1.40)%,粒径最小(106.00±11.0)nm,透皮深度最大(180 μm),且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和传递体在皮肤24 h累计渗透百分数分别为脂质体(对照品)的4.07(P<0.05),8.62(P<0.01)和2.83(P>0.05)倍,CLSM实验表明,该二元醇脂质体对罗丹明B的穿透深度和荧光强度远大于乙醇脂质体和传递体.结论:该二元醇脂质体与乙醇脂质体及传递体相比,能更有效地携带药物通过皮肤,而传递体能显著增加药物的皮内滞留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载二甲双胍中空介孔硅纳米颗粒复合PLGA静电纺丝膜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生物学性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制备载二甲双胍(Met)中空介孔硅纳米颗粒(HMSN)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静电纺丝膜并研究其生物学性能.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对照组)和PLGA/HMSN/Met电纺膜(实验组).SEM观察两组电纺膜的微观形貌,同时检测亲疏水性、元素组成和体外药物释放.SE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在两组电纺膜上的生长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SEM结果显示两组电纺膜均具有类细胞外基质(ECM)纤维骨架结构,PLGA/HMSN/Met电纺膜缓释二甲双胍可达35 d,而且随着HMSN-Met的掺入,PLGA膜疏水性得到改善.SEM、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染色结果表明复合电纺膜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CCK-8结果表明复合电纺膜可促进细胞增殖.结论:利用HMSN-Met对PLGA进行改性处理,可改善PLGA电纺膜疏水性、持续缓释二甲双胍,同时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会阴色素减退性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在会阴色素减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37例患者会阴色素减退性疾病的临床、RCM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37 例患者中白癜风15 例,硬化性苔藓 13 例,无色素痣 2 例,神经性皮炎 4 例,皮脂腺异位1例,非特异性炎症后色素减退 2例.37例患者的皮损在RCM检测的同一部位进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均符合RCM.结论 RCM有助于会阴色素减退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白癜风及硬化性苔藓的分期也有辅助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