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心功能及健康相关体适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病人心功能及健康相关体适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行PCI治疗的AMI病人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n=48)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运动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健康相关体适能、6 min步行距离、干预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均大于干预前(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小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的LVEF(57.79±5.86)%、6 min步行距离(386.22±48.49)m大于对照组[(53.14±6.42)%、(357.63±45.51)m](P<0.05),LVEDV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峰值摄氧量(VO2max)、氧脉搏、摄氧量对应功率的递增斜率(△VO2/△WR)、代谢当量、握力指数、30 s连续椅子站立试验(30-CS)均大于干预前(P<0.05),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VFA)均小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的VO2max(20.32±1.64)mL·min-1·kg-1、氧脉搏(12.93±2.45)mL/次、△VO2/△WR(10.14±1.63)mL·min-1·W-1、代谢当量6.12±0.73、握力指数(53.91±5.62)%、30-CS(19.21±6.39)次均大于对照组[(19.47±1.76)mL·min-1·kg-1、(11.74±2.66)mL/次、(9.43±1.78)mL·min-1·W-1、5.73±0.77、(50.18±8.83)%、(16.43±6.04)次](P<0.05),体脂肪(25.88±5.23)%、VFA(94.14±27.32)cm2均小于对照组[(28.52±7.04)%、(105.64±28.11)cm2](P<0.05).研究组的干预期间MAC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PCI治疗的AMI病人接受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健康相关体适能,增大6 min步行距离,减少干预期间MACE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儿血色病-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色病-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NH-GAL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3例NH-GALD的临床资料,尸体解剖检查内脏及脑组织,各脏器常规取材并行HE染色观察各脏器形态学改变,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沉积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脏组织肝细胞膜复合攻击物C5b-9的表达。病例1由于病情危重死亡未做基因检测,病例2及病例3两例均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结果:3例NH-GALD均为男性,死亡年龄分别为9、58、50 d。病例1及病例2母孕期无异常,均为G1P1,胎龄分别为36 +4 W、33 +6 W。病例1出生时羊水少,出生体质量2300 g。病例2为胎龄双胎之大,出生体质量1450 g。病例3母妊娠期糖尿病,G2P2,胎龄37 +3 W,出生体质量2900 g。3例均无窒息抢救病史。3例临床均表现为急性肝衰竭及多脏器损害,包括凝血功能障碍、黄疸、水肿、新生儿肺炎等。实验室检查3例均提示贫血、血糖降低、严重的凝血障碍、直接及间接胆红素均增高、转氨酶正常或增高后降至正常、铁蛋白增高;2例AFP增高。3例尸体解剖主要病症均为NH-GALD,急性重型肝坏死并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其他诊断包括肺出血、肺水肿、间质性肺炎、淤血性脾肿大、脑水肿及急性胸腺退化等。尸体解剖时大体观察3例肝脏重41.1~73.1 g(均低于同龄儿平均值),病例1及2肝脏表面细颗粒状,切面灰黄或暗红,病例3表面及切面可见大小不等暗红或墨绿色结节。镜下,3例肝脏均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大片坏死,病例1及2见残留肝细胞呈梁索状或假腺样散在分布于疏松纤维间质中,胞质内含色素颗粒,可见少量多核肝巨细胞,微胆栓形成,小胆管相对增生。病例3肝组织见大小不等呈结节状分布的假小叶,结节内肝细胞大片坏死,周边残留多少不等的肝细胞。普鲁士蓝染色3例肝脏、胰腺及甲状腺均可见弥漫铁沉积;其他铁沉积组织包括肾上腺皮质(病例1和2),心肌和颌下腺(病例2和3),口腔黏膜涎腺、喉和支气管黏膜涎腺和小肠黏膜上皮(病例3)。免疫组化染色3例肝细胞膜复合攻击物C5b-9均弥漫阳性。2例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均未检测到与肝脏遗传代谢性及胆汁淤积性疾病相关基因改变。 结论:新生儿急性肝衰竭时需要考虑到罕见的NH-GALD的可能,肝外器官铁沉积是其特征性改变,明确病理诊断对于患儿治疗及孕母再次妊娠预防性干预的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重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性疾病的神经调制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植物神经因其功能主要是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新陈代谢活动,并不支配动物所特有的骨骼肌运动而得名,因其主要支配内脏的非随意活动,又称自主神经或内脏神经。和躯体神经一样,植物神经也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成分,其运动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植物神经虽不参与骨骼肌运动,但参与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体温调节等多种基础生命功能,还参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因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表现极具多样性。通过植物神经功能调制可实现异病同治,常可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早期内脏脂肪厚度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我国女性妊娠早期内脏脂肪(VAT)厚度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青岛妇女儿童健康队列,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间妊娠早期(妊娠11~13 +6周)建档的孕妇为研究对象。VAT测量于妊娠11~13 +6周,采用多功能彩超测量从腹直肌内缘到大动脉前壁的距离。随访妊娠 24~28 周 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根据 75 g OGTT 试验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 GDM 组和非 GDM 组。根据妊娠早期VAT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用多因素log-binomial 回归模型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分析VAT与GDM、血糖浓度之间的关联。 结果:3 686例研究对象年龄为(30.56±4.05)岁,其中722例诊断为GDM,发病率为19.6%。多因素log-binomial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VAT厚度 Q1(VAT<14.70 mm)者相比,VAT厚度 Q3(21.65≤VAT≤29.69 mm)者GDM发病风险增加34%[ RR(95% CI):1.34(1.08~1.67)],VAT厚度 Q4(VAT≥29.70 mm)者GDM的发病风险增加61%[ RR(95% CI):1.61(1.30~2.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妊娠年龄<35岁女性中,与VAT厚度 Q1者相比,VAT厚度 Q3和 Q4者GDM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2%[ RR(95% CI):1.42(1.22~1.65)]和70%[ RR(95% CI):1.70(1.46~1.98)],而在妊娠年龄≥35岁女性中未发现该关联( P>0.05);在孕前BMI<24.0 kg/m 2的女性中,与VAT厚度 Q1者相比,VAT厚度 Q3和 Q4者GDM发病风险分别增加57%[ RR(95% CI):1.57(1.22~2.04)]和65%[ RR(95% CI):1.65(1.24~2.19)]。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VAT与空腹血糖、75 g OGTT 1 h后血糖及75 g OGTT 2 h后血糖均呈现正向关联( P趋势<0.001)。 结论:妊娠早期高内脏脂肪厚度与GDM发生有关联,随着脂肪厚度的增加,GDM发病风险随之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持续光照致昼夜节律紊乱小鼠糖脂代谢及多组织器官形态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持续光照致昼夜节律紊乱小鼠糖脂代谢及多组织器官形态学的变化并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将60只非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光照(LD)组和24 h持续光照(LL)组。行腹腔内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PG),测量小鼠体重,ELISA法测定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空腹胰岛素(FINS)及尿6-羟基硫酸褪黑素(6-SML)水平,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磁共振成像评价体脂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骼肌及肝脏核心生物钟基因Nr1D1核受体亚家族1,组D,成员1( Rev-erbα)mRNA,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脂肪、骨骼肌、心肌、肾脏的病理细微结构。组间昼夜节律性差异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其余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与LD组相比,LL组小鼠夜间尿6-SML水平降低( P<0.05);小鼠骨骼肌及肝脏中 Rev-erbα mRNA表达节律发生改变;LL组小鼠体重、血清FFA、TG、TC、IL-6、TNF-α、FPG、FINS、内脏脂肪体积、AUCG、HOMA-IR均增加( P<0.05)。进一步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显示,持续光照可使小鼠脂肪、骨骼肌、心肌、肾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 结论:持续光照导致小鼠糖脂代谢及多器官形态学改变,昼夜节律紊乱可从多层面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GLIM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调查住院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分析营养不良组与无营养不良组患者之间人体成分、临床指标、UC不良预后的差异及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UC合并肌肉衰减症的前瞻性研究数据中,回顾性研究2019年至2021年住院的104例UC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2002评分、GLIM、人体成分、临床指标及不良预后情况。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采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筛查阳性的患者再通过GLIM标准进行营养不良的诊断。分析UC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及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UC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者为35例(33.7%),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的患者为30例(28.8%)。营养不良组与无营养不良组患者比较,人体成分指标中体脂肪质量、蛋白质、骨骼肌重量、节段性肌肉、水分、腰围、臂围、内脏脂肪面积、基础代谢率和身体细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P<0.05);前白蛋白、白蛋白更低( P<0.01);改良Mayo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更高( P<0.01);90天因疾病活动再入院和接受手术率更高( P<0.05)。高Mayo评分( OR =1.534, P=0.044)和低白蛋白水平( OR =0.781, P=0.013)是UC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GLIM标准适用于住院UC患者的营养不良诊断,短期再入院和接受手术的不良预后更高。高Mayo评分及低白蛋白水平的UC患者更易发生营养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脏代谢指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心脏代谢指数(CMI)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AMI的7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CMI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中、低值组。Gensini评分用以定量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终点事件定义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采用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CMI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MACE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CMI与MACEs发生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采用 Kaplan- Meier曲线分析组间生存差异;亚组分析评估CMI对MACEs预测价值的一致性。 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MI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r=0.13, P<0.001)。调整混杂后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I是MAC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HR=1.709, 95% CI 1.052~2.778, P=0.031)。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结果显示,CMI与MACEs发生风险之间呈"L"形非线性效应关系( P=0.024)。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随着CMI升高,AMI患者MACEs累积发生率显著增加( P<0.05)。亚组间分析结果显示,CMI在不同亚组中对MACEs发生均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并且在血脂正常、体型正常的患者中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结论:CMI与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并且是远期MACE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脏脂肪面积在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的内脏脂肪面积(VFA)在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关系。方法:选取巴彦淖尔市医院2018年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VFA,同时检测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UACR,分析VFA与UACR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脏肥胖患者UACR较非肥胖患者增高[(25.9±3.3)mg/g比(19.8±4.1)mg/g, t=-3.871, P<0.05]。VFA与BMI对肥胖患病率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9/60)比68%(41/60),χ 2=18.100, P<0.05]。VFA与UACR有相关性( r=0.470, P<0.05)。 结论:生物电阻抗法测定的VFA与UACR有相关性,可用于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回顾性分析2020年7至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系统Lifestream 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应用于治疗血管疾病的9例病例,年龄39~80(64.3±12.7)岁,均为男性。共应用10枚Lifestream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4枚应用于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1枚应用于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过程中髂支补救性重建;5枚应用于4例胸、腹主动脉患者腔内修复中内脏及弓上分支动脉重建,其中植入于肾动脉3枚、2枚分别作为烟囱支架用于左锁骨下动脉和左侧颈总动脉重建。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完全覆盖病变,无明显残余狭窄。1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髂支压迫,经植入Lifestream后完全纠正。4例主动脉病例中,均完成分支动脉重建,其中1例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应用者(烟囱)出现少量Ⅰ型内漏,随访1个月后内漏消失。应用Lifestream总体技术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脑梗死、死亡等重大并发症发生;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所有靶血管通畅,无支架移位、断裂、支架内狭窄等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显示Lifestream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适用于多种血管疾病,是安全和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纤维肌痛患者血清胆汁酸谱的改变与特定肠道微生物群变化和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已有研究证实女性纤维肌痛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发生改变,包括某些胆汁酸代谢细菌相对丰度的变化。胆汁酸可以影响多种生理过程,包括内脏疼痛,但目前尚无研究探讨其与纤维肌痛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关系。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的研究者采用16S rRNA测序和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42例女性纤维肌痛患者和42名健康对照的肠道微生物群和循环胆汁酸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女性纤维肌痛患者中几种已知代谢胆汁酸的细菌相对丰度发生改变,并伴随着次级胆汁酸血清浓度的变化,包括α-鼠胆酸的显著消耗。基于这些血清胆汁酸浓度的统计学习算法可准确识别纤维肌痛患者。同时,血清α-鼠胆酸与症状严重程度高度相关,包括疼痛强度和疲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血清胆汁酸的改变与伤害可塑性疼痛有关,研究中观察到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循环次级胆汁酸浓度的变化似乎与伤害性感受增加的表型一致,并与症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此项研究首次证明纤维肌痛患者循环胆汁酸改变可能继发于上游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如果能在其他独立研究中得到证实,该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开发纤维肌痛的分子诊断辅助手段及阐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