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龄组布鲁氏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布鲁氏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医师采取针对性诊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成年布鲁氏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所在地、发病季节、传染源、临床分期),临床特征(主要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常规及病原学检查),将患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年龄分层标准分为青年组(18 ~ 44岁)、中年组(45 ~ 59岁)和老年组(≥60岁),进行不同年龄组间各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包括青年组15例(20.00%),中年组37例(49.33%),老年组23例(30.67%),其中男性61例(81.33%)、女性14例(18.67%),各年龄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7.28, P = 0.021);患者职业以农民为主(64例,85.33%),92.00%(69/75)的患者来自农村;传染源主要为带菌的牛羊、被污染的食物(共39例,52.00%);发病季节以春夏为主(45例,60.00%);临床分期以急性期为主(66例,88.00%)。临床症状方面,青年组患者无腰痛症状,中年、老年组患者腰痛发生率分别为35.14%(13/37)、30.43%(7/2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6.98, P = 0.031)。并发症方面,青年组患者无并发脊柱炎情况,中年、老年组患者脊柱炎发生率分别为32.43%(12/37)、34.78%(8/2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6.86, P = 0.032)。常规实验室检查方面,各年龄组患者血液淋巴细胞比例、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3.41、3.27, P = 0.038、0.044)。病原学检查方面,各年龄组患者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9.54, P = 0.008),中年组最长(66.24 h),老年组最短(58.80 h)。 结论:不同年龄组布鲁氏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不同,中老年患者易发生腰痛症状,同时并发脊柱炎。临床医师需注意患者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生命周期与多准则决策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优选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为提高农村污水工艺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研究构建了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估(LCSA)和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耦合模型,以人工湿地(CW)、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2O)、膜生物反应器(MBR)和生物接触氧化(BCO)为研究对象,在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的条件下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各系统在运行阶段贡献了绝大多数环境影响(超过85%)和经济成本(60%以上).CW的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最优,但占地面积较大;MBR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最差,但其社会可持续性较好.A2O运行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能源,使其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表现不佳,而SBR和BCO各方面的可持续性较为均衡.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的MCDA结果表明:MBR、SBR和BCO在不同的偏好下各有优势,CW可持续性最优(0.59~0.70);然而,当占地面积的主观权重达到65%后,CW不再是最优方案.基于评价结果,使用者可以通过优化运行阶段消耗、根据排水去向灵活调整排放标准等方式提升污水处理工艺的可持续性,降低环境、经济和社会维度的负面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长临河镇农业面源污染解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长临河镇 3 个小流域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污染评价,结合水质监测结果深入分析面源污染情况.结果表明:2021 年长临河镇 3 个小流域COD(化学需氧量)、TN(总氮)和TP(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294.99、56.41 和6.41 t,COD排放量最多;种植业等标污染负荷最大,占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的 44.18%,其次为农村生活源,占比 37.59%;TN等标污染负荷量占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的54.65%,高于TP和COD;长临河流域的罗店、罗洪、东光和长临社区等标污染负荷量较大,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之和为 62.75%.种植业为长临河镇首要污染源,未来长临河镇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以种植业为主,主要防控污染物为TN,重点控制区为长临河流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福建省40岁及以上男性吸烟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了解福建省40岁及以上男性吸烟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控吸烟人群COP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9-2020年福建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 486名≥40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将其中≥40岁男性吸烟者1 989人的数据纳入分析.采用SAS 9.4软件,利用复杂抽样加权方法估计COPD患病率,并进行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Rao-Scott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福建省40岁及以上男性吸烟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21.54%,农村(22.76%)高于城市(20.27%).不同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室内空气污染情况、BMI分类、每日吸烟量人群的COPD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人群COPD加权患病率随年龄、烟龄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与40~49岁组相比,50~、60~和70~岁组的OR值分别为2.58、4.48、4.95)、家族史(OR=1.42)、体重较轻(OR=2.28)、每日吸烟量30支及以上(OR=1.55)和吸烟年限≥50年(OR=3.81)与COPD患病高风险相关;超重(OR=0.53)、肥胖(OR=0.33)与COPD患病低风险相关,与农林牧渔水利业人员相比,职业为国家机关、办事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OR=0.30)与COPD患病低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福建省≥40岁男性吸烟人群COPD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老年人、有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和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如吸烟、低BMI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COPD疾病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使用固体燃料与中国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26
背景 人口老龄化造成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带来了严重的医疗负担.我国目前仍有约 4.5 亿人口使用固体燃料烹饪或取暖,而由其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是中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固体燃料的使用与中国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在中国城乡地区使用固体燃料与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以便为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2011-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问卷(CLHLS),采用基线问卷和体格检查收集数据.纳入 2011-2012 年队列研究中 1 453 名基线非高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为≥65 岁老年人,随访截至 2018-12-31,以随访发生高血压为结局指标.根据烹饪燃料来源将研究对象分为清洁燃料(电磁炉等电器,管道天然气,太阳能)组(654 名)和固体燃料(木炭,煤油,煤炭,柴草)组(799 名).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固体燃料烹饪与高血压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基线共纳入 1 453 名非高血压人群,平均年龄(77.6±8.8)岁,中位随访时间 7 年,结局发生高血压共 838 名.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地区使用固体燃料烹饪比例高于城市(70.3%与1.1%,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固体燃料烹饪可以增加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风险[HR=1.20,95%CI(1.05,1.38),P=0.01],调整协变量后仍表明使用固体燃料烹饪可以增加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风险[HR=1.21,95%CI(1.04,1.41),P=0.01].此外,使用固体燃料烹饪与异常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HR=1.26,95%CI(1.02,1.55),P=0.03];在调整协变量后仍显示,使用固体燃料烹饪与异常MAP呈正相关[HR=1.28,95%CI(1.02,1.60),P=0.03].结论 在中国城乡地区使用固体燃料烹饪会增加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且可以影响MAP.减少使用固体燃料烹饪、提倡使用清洁燃料是高血压防控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河南省学生餐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河南省学生餐的食品安全状况,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结合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实际情况,覆盖城市和农村包括城乡结合部,分配采样计划,采集河南省学生餐862份,并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学生餐样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整体检出率为8.5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13%和4.40%;致泻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检出率较低,分别为0.70%,0.23%和0.12%.乳与乳制品、豆制品、米面制品以及盒饭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7.86%,12.50%,9.79%和8.79%.农村和城市学生餐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4.29%和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0,P=0.009).结论 河南省学生餐存在致病菌污染隐患,应加强对高污染率食品类别学生餐的卫生监测和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市售焙烤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焙烤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为食品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5个省采集不同种类的焙烤食品634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和沙门菌含量.结果 焙烤食品总体不满意率为4.42% (28/634),问题主要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不满意率分别为3.31%和0.9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为0.3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1.14%,不满意率为0.32%;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为6.20%,计数结果均<105 cfu/g;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沙门菌.3类食品中,糕点和面包的不满意率高于饼干;散装产品的不满意率高于预包装产品;街头摊点的不满意率高于超市等其他采样地点;城市的不满意率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市售焙烤食品存在微生物污染,需加强生产销售等相关环节的卫生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查明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致病因子,防范今后类此事件的发生.方法 通过查阅就诊记录和走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宾客进行面访或电话调查进行病例搜索.对搜索到的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为基本信息、发病及就诊信息、参加满月宴中食用的食物名称和数量、实验室检测信息等.结果 调查共发现病例67例,罹患率为84.81% (67/79) ;病例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头痛头晕;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满月宴上食用干锅水鸭、卤牛肉和牛百叶炒韭花3个菜品增加发病风险;食品卫生学调查发现,J酒店厨房砧板未区分生熟食专用,盛装初加工食品的保鲜盒、沥水篮未专物专用;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4份病例肛拭子标本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其中3份标本PFGE同源性100%.结论 本事件为一起因厨房用具生熟不分导致交叉污染所引发的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建议加强农村地区餐饮机构的监管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加强酒店厨房工作人员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及培训,规范食品加工操作,严禁生熟不分,避免交叉污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陕西省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全面了解陕西省城乡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为改善城乡饮水水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于2016年3-10月,对陕西省1 566处城乡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卫生学调查和水质分析.数据按照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分别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全省水样达标率为58.46%,城市地区(86.34%)高于农村地区(51.04%)(P<0.05);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水源类型均以深井水为主;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拥有消毒措施的供水工程占比分别为96.48%和26.34%,消毒设备按照要求使用率分别为87.32%和15.6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总大肠菌群的达标率分别为93.37%和66.64%,菌落总数的达标率分别为98.61%和91.72%.农村地区氟化物和铬(六价)的达标率分别为93.54%和95.21%.结论 陕西省城乡水质存在差距,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陕西省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农村地区消毒设备配备使用率低,局部地区氟化物和铬(六价)超标现象普遍.应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水质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善空气质量应对气候变化拯救人类生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环境与健康问题.全球大多数城市的空气污染水平超过了WHO建议的空气质量标准,甚至有些城市的污染浓度超标10倍.全球约90%以上的人口受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影响,空气污染每年导致约数10亿人的健康受到损害,约700万人死亡[1].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目前世界上近50%的人口仍然使用污染性燃料来满足基本的家庭能源需求[2].高达1/3的卒中、肺癌和心脏病死亡归因于空气污染.因此,如何制定经济实惠的战略以减少能源、城市建设等主要污染排放,如何制定正确的健康策略以减少环境污染所导致健康危害,促进实现健康、能源和城市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