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水冲洗对FS-LASIK术后早期疼痛控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术中冷水冲洗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34名近视患者的34只眼,患者双眼均接受FS-LASIK手术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冷水组和室温水组,冷水组患者术中采用冷藏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室温水组患者术中采用室温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分别在手术结束时、结束后1 d、2 d及3 d记录两组患者疼痛水平.在术前和术后随访3个月过程中,测量并记录患者屈光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术后3 d时,冷水组和室温水组患者的平均疗效指数和安全指数均较高,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中冷水冲洗会影响手术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冷水组疼痛程度低于室温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 d、2 d及3 d疼痛评分不受术中冲洗的影响,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在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屈光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FS-LASIK已成为治疗近视的主流术式之一,但术后疼痛仍然不可完全避免.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术期间使用冷水冲洗可以减轻手术结束时的术后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SMILE与FS-LASIK术后屈光状态偏差原因分析及结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屈光状态偏差,并分析其结果和原因.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FS-LASIK组300例(600只眼),按照手术时间再分为pre FS-LASIK 200例(400只眼),FS-LASIK 100例(200只眼),SMILE组100例(200只眼),术前球镜度-0.75~12.25 D,柱镜度0~3.75 D,均未预留度数,最佳矫正视力(BCVA)≥1.0,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并记录所有患者非接触眼压测量、裸眼视力(UCVA)、BCVA、等效球镜(SE)、电脑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对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结果后,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结果进一步分析.结果 术后屈光状态主要受手术方式及术前柱镜的影响(P<0.05),FS-LASIK术后患者右眼柱镜结果与SMILE术后患者右眼柱镜结果在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眼术后屈光状态无相关性.结论 SMILE术后患者平均右眼柱镜欠矫程度较FS-LASIK术后患者多0.25~0.50 D,主要与SMILE手术方式、眼球自旋以及角膜上皮重塑行为有关,建议高度数患者采用FS-LASIK手术或更改SMILE手术方式为扫描后即刻取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后角膜透明度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手术(CXL)矫正近视手术术后患者早期的角膜光密度(CD)、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本研究筛选了2019年至2021年在本院行FS-LASIK 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手术矫正近视和散光的30例(60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常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屈光度、裸眼视力(UCVA)、裂隙灯检查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观察记录手术前后角膜光密度的变化;观察记录等效球镜度数(SE)的变化,数据统计完成后,采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通过Kolmogorov-Smirnov测试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重复方差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Friedman检验分析.结果 (1)术后1个月UCVA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比,略微降低(P<0.05).术后3个月UCVA与术后1个月UCV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UCVA与术前BCV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等效球镜度明显降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S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从整体光密度上看,术后1个月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微降低(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月相比略微降低(P<0.05).(4)从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上看,术后1个月,角膜直径0~2 mm、2~6 mm区域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微提高(均P<0.05),角膜直径6~10 mm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降低(P<0.05);术后3个月,在角膜直径0~2 mm、2~6 mm区域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角膜直径6~10 mm区域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微降低(P<0.05).(5)从不同分层的角膜光密度上看,术后1个月,角膜前层(前120 μm)和角膜后层(后60 μm)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层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微降低(P<0.05).术后3个月,角膜前层、中央层、后层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均略微降低(均P<0.05).结论 FS-LASIK Xtra术后早期可以维持较好的角膜透明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下肢动脉减容术中的远端栓塞保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准分子激光消融(excimer laser ablation,ELA)和机械性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术中远端栓塞保护(distal embolic filter protection,DEFP)的应用策略。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下肢动脉ELA或PMT术中进行DEFP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保护伞的选择、应用指征及策略,分析较大栓子捕获的高风险因素。结果:29例患者中,男21例,女8例,年龄(70.3±11.0)岁。共计29条肢体,32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ISR)5处,血栓形成或栓塞10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17处,根据病变性质选择减容装置。保护伞释放与回收技术成功率100%,栓子总体捕获率77.3%,较大栓子捕获率36.4%,术中远端栓塞发生率3.4%。ELA治疗高度钙化CTO病变或长段ISR病变时,较大栓子捕获率均高达60.0%,且前者较治疗非高度钙化CTO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下肢动脉ELA和PMT术中选择性应用保护伞,对预防远端栓塞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联合预防性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中高度近视人群行一步式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联合预防性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后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屈光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临床中心行TPR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165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PSM)按照1∶1的比例匹配TPRK组(作为对照,行单纯TPRK术)和TPRK-CXL组(行TPRK-CXL术),每组各48例(48眼),在手术前及术后1、3、6和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视力和角膜曲率等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数的可预测性和准确性及屈光度数和角膜曲率的稳定性。2组术后的角膜曲率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球镜、柱镜、等效球镜、UCVA、BCVA的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组的术前基线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2个月,TPRK-CXL组与TPRK组的UCVA和BCV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间的等效球镜、柱镜以及角膜曲率增加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TPRK联合预防性CXL治疗中高度近视人群是安全、有效且稳定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屈光手术的名称和分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屈光手术是以手术改变眼屈光状态,从而改善视觉功能。随着手术理念及相关技术设备不断更新迭代,屈光手术方法层出不穷,种类和名称众多。为便于屈光专科医师尤其初学者理解和掌握,规范开展相关临床和科研工作,本文基于团体标准《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技术规范 第1部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我国屈光手术方法的名称和分类进行梳理和归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复方秦艽丸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掌跖脓疱病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复方秦艽丸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及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本院院内制剂复方秦艽丸,1丸/次,2次/d。2组均治疗8周,随访3个月。采用修改版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lmoplantar Pustulo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PPASI)评价疾病严重程度,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评价生活质量,观察血清NLR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44/50)、对照组为70.0%(3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730, P<0.001)。治疗组治疗后2、4、6、8周PPPASI评分( t值分别为6.813、3.091、3.582、5.622)、DLQI评分( t值分别为5.713、4.616、6.262、1.824)均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性粒细胞计数[(4.13±1.42)×10 9/L比(6.56±1.65)×10 9/L, t=7.893]、NLR[(1.75±0.98)比(2.60±0.87), t=4.592]比值均降低( 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10/50)、对照组为18.0%(9/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80, P=0.089)。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9.1%(4/44)、对照组为20.0%(7/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93, P=0.003)。 结论:复方秦艽丸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可有效降低患者外周血NLR比值,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近视眼SMILE与SPT-TransPR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ransPR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差异和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者92例92眼,均为右眼入组,其中SMILE组40例40眼,SPT-TransPRK组52例52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检查受检者视力,计算有效性,有效性=术后裸眼视力(UCV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采用AR-1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屈光度;采用Sirius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高阶像差(HOA),包括总HOA、球差和彗差;采用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模拟对比度视力VA100、VA20和VA9(白天、黄昏、夜晚)。结果:术后3个月,SMILE组与SPT-TransPRK组UCVA、有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880, P=0.380; t=0.920, P=0.058),SPT-TransPRK组术后表现为低度远视。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SMILE组总HOA分别为(0.47±0.18)、(0.70±0.22)和(0.74±0.19)μm,SPT-TransPRK组分别为(0.40±0.14)、(0.98±0.35)和(0.94±0.22)μm;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SMILE组球差分别为(-0.20±0.09)、(-0.44±0.14)和(-0.44±0.15)μm,SPT-TransPRK组分别为(-0.20±0.10)、(-0.71±0.23)和(-0.75±0.20)μm。2个组术眼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总HOA和球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HOA: F分组=13.851, P=0.001; F时间=29.960, P<0.001.球差: F分组=31.037, P<0.001; F时间=48.005, P<0.001),其中2个组术后角膜总HOA、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SMILE组术眼总HOA和球差均小于SPT-TransPR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彗差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MILE组术后1个月OSI高于术前,MTF cut-off、SR和VA9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个月OSI高于术前,SR和VA9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PT-TransPRK组术后1个月OSI高于术前,MTF cut-off、SR、VA100、VA20和VA9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个月OSI、MTF cut-off、SR、VA100、VA20和VA9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间术眼彗差、OSI、MTF cut-off、SR、VA100、VA20和VA9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MILE和SPT-TransPRK均是矫正近视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相似,但相较SPT-TransPRK,SMILE引起更小的角膜总HOA与球差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度近视行不同激光角膜屈光术后角膜神经纤维的修复情况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以及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早中期角膜各区域上皮下神经纤维的修复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进行屈光手术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55例(110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组22例(44眼)、FS-LASIK组18例(36眼)、LASEK组15例(30眼)。各组于术后1、3、6个月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各区域神经纤维的修复情况。对术后不同时间各组间的神经纤维各参数的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高度近视患者行SMILE术后早期不同区域的角膜神经密度、分支密度、长度及宽度较FS-LASIK和LASEK术后更佳,修复速度也更快,较早达到术前水平。而FS-LASIK术后包括角膜瓣在内的不同区域的角膜神经修复情况居于SMILE和LASEK之间,LASEK术后早期特别是中央区白色瘢痕样混浊明显,且不同区域的角膜修复速度最慢、质量最差。术后1个月,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中央的角膜神经密度(CNFD)、神经纤维长度(CNFL)、神经分叉节点密度(CTBD)明显优于LASE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MILE组的主要神经分叉节点密度(CNBD)明显优于FS-LASIK组和LASEK组( HSD=4.367, P=0.005; HSD=4.237, P=0.008)。术后3个月,SMILE组中央CNFD、CNBD、CNFL明显优于FS-LASIK和LASEK组(均 P<0.05);LASEK组神经纤维宽度(CNFW)明显优于SMILE和FS-LASIK组( HSD=3.457, P=0.003; HSD=3.668, P=0.004)。术后6个月,SMILE组中央CNFD、CNBD以及CNFL均优于FS-LASIK和LASEK组(均 P<0.05)。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早中期,SMILE各区域的神经修复情况较FS-LASIK和LASEK均有显著的领先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老视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老视是指随年龄增长眼调节能力下降导致视近困难,多在40岁以后出现症状。老视的矫治包括重建调节和改善症状两种,前者目前仍难以实现,而后者主要为配戴凸透镜。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摆脱框架眼镜的愿望,手术矫治的方法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手术矫治老视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在介绍该手术矫治老视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回顾近期文献综述应用不同算法进行手术的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