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草酸调控水通道蛋白4表达影响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元活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甘草酸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作用,以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仅进行颅脑开孔处理;其余5组大鼠用体外冲击法建立TBI模型.于建模后的0、24、48 h,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10、50、100 mg·kg-1甘草酸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2 mg·kg-1尼莫地平;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同样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溶液.用脑水肿和改良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法(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用细胞凋亡染色法评估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中、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的mNSS 评分分别为(6.98±0.82)、(5.28±0.37)、(5.91±0.52)、(13.28±1.59)和(0.36±0.01)分,脑水肿程度分别为(63.27±10.33)%、(60.09±9.38)%、(66.86±9.91)%、(85.92±11.93)%和(52.17±8.53)%,神经元凋亡率分别为(6.81±0.73)%、(5.39±0.25)%、(5.87±0.62)%、(15.13±3.29)%和(2.56±0.0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9±0.06、0.68±0.15、0.62±0.03、0.13±0.03 和0.95±0.13,Bcl-2 关联 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61±0.08、0.55±0.17、0.39±0.09、0.92±0.19 和0.16±0.02,AQP4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69±0.15、0.38±0.03、0.47±0.09、0.86±0.13和0.13±0.09;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中、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甘草酸能够减轻创伤性大鼠脑损伤的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障碍,抑制神经元的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QP4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QP4在创伤性脑损伤中作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指由外力所致的脑组织损害或者功能障碍 [1]。全球每年约5000-6000万新增病例,TBI患者占外伤导致死亡人数的30%,每年约530万患者因TBI致残 [2]。TBI对个人、家庭及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全球每年因TBI耗费约4000亿美元 [3]。因此,探究TBI后损伤的机制,并发现有效干预措施,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TBI引起的致残和致死率,减轻社会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控制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手术操作的相关问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救治是神经外科的难点、热点问题。控制减压术是救治sTBI合并颅高压的重要技术,可减轻神经组织和颅内血管的缺血再灌注损害,显著降低去骨瓣减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临床上对控制减压术的理解不同、手术操作流程欠规范,导致控制减压术的效果受到较大影响。为此,笔者就控制减压术的概念、适应证和手术中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规范临床操作,进一步提高控制减压术治疗sTBI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核因子-κB通路介导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损害中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损害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以随机抽签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组以及拮抗剂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拮抗剂组按50 mg/kg的剂量行腹腔注射甘草酸干预。溶剂组则予以等剂量的溶解剂二甲基亚砜(DMSO)注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予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比较各组HMGB1/NF-κB通路相关指标表达,不同时间点的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表达。分析大鼠HMGB1/NF-κB通路相关指标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溶剂组、拮抗剂组大鼠的HMGB1(0.80±0.21、0.79±0.22、0.48±0.10),NF-κB(1.24±0.26、1.22±0.24、0.43±0.08),Toll样因子受体4(TLR4,0.95±0.18、0.96±0.19、0.71±0.11),Caspase-3(1.27±0.23、1.28±0.21、0.60±0.14),bax(1.43±0.25、1.45±0.26、0.87±0.17),bcl-2(0.38±0.03、0.37±0.02、0.64±0.10)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0.24±0.04、0.21±0.03、0.23±0.05、0.41±0.05、0.44±0.06、0.78±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348、13.472、12.205、21.555、22.872、14.103、21.110、20.351、21.758、20.013、22.074、7.000、21.091、20.732、13.064、17.712、18.459、4.909, P<0.01)。且拮抗剂组大鼠的HMGB1、NF-κB、TLR4、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535、7.026、16.309、17.104、6.231、6.237、13.629、14.757、10.146、10.226、13.640、14.501, P<0.01)。拮抗剂组3、7、14 d时的mNSS评分为(11.40±1.54)、(8.12±1.06)、(7.11±0.07)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13.62±1.88)、(10.94±1.24)、(8.41±1.08)分]及溶剂组[(13.50±1.87)、(10.48±1.39)、(8.36±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03、4.748、9.468、7.395、6.579、6.632, P<0.05)。大鼠HMGB1/NF-κB通路相关指标与伤后3 d时的Caspase-3、bax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 r=0.581、0.619、0.633、0.742、0.705、0.652, P<0.05),而与bcl-2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 r=-0.563、-0.627、-0.646, P<0.05)。 结论:HMGB1/NF-κB通路介导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损害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和调控Caspase-3、bax、bcl-2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重症患者的肠屏障功能损害可导致细菌和毒素移位,是肠源性感染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可滋养肠道,养肠固菌,有效地维护肠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为机体提供部分代谢底物,从而获得临床受益。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烧伤、严重创伤性脑损伤、腹部大手术等重症患者已有循证证据支持EEN,尚未控制的休克及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患者应延迟使用EEN。重症患者的EEN可口服或鼻胃管饲,启动时推荐不含膳食纤维的整蛋白型制剂,持续性经泵输入可提高EEN胃肠道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持续增高预示不良临床结局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在颅脑创伤时的变化特征以及对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研究纳入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的147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其中男112例,女35例,年龄36(26~48)岁。测定TBI发生后第0、1、3、7天的血浆TAT含量,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做多组间比对,用Mann-Whitney U检验做两组间数据比对;用Friedman秩和检验做同组内患者数据连续比对;用ROC分析TAT预测TBI患者30 d内不良事件的诊断性能;用Kaplan-Meier曲线做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风险比( HR)分析。 结果:轻、中、重型患者各组内的第0、1、3、7天间比较显示,TAT水平均表现为第0天>第1天>第3天>第7天( χ2值分别为95.612、133.555和132.453, P值均<0.001)。不良事件组的第0、1、3、7天的TAT水平高于病情稳定组( U值分别为959.0、321.0、36.0、1.0, P值均<0.001)。在病情稳定组中,重型亚组第0、1天的TAT水平高于轻型亚组( U值分别为0和1.0, P值均<0.001),第3、7 d的TAT水平与轻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值分别为342.5、272.5, P值分别为0.486和0.065);中型亚组第0、1天的TAT水平高于轻型亚组( U值分别为0和280.0, P值均<0.001),第3、7天的TAT水平与轻型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值分别为628.0、647.0, P值分别为0.826和0.996)。ROC显示,第0、1、3、7 d的TAT诊断临界值分别为68.75、29.05、17.25和13.85 ng/ml时,预测不良事件的敏感度分别为86.8%、94.3%、100.0%和100.0%,特异度分别为71.3%、78.7%、91.5 %和96.8%;生存分析显示,高于上述临界值的患者发生不良临床结局的累积概率显著增高;Cox分析显示,第0、1、3、7天检测TAT预测不良临床结局的 HR分别为1.818、2.257、3.526和4.813( P值均<0.001)。 结论:血浆TAT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TAT持续增高能反映不良事件风险,可作为综合预判TBI患者病情发展趋势的有效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胶质细胞对创伤性脑损伤病理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生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的监控、诱导凋亡及突触的成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创伤性脑损伤(TBI)作为一种病理损害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损伤,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能够改变其病理进程,在损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笔者就小胶质细胞的生理功能及其在TBI后的病理作用作一综述,为TBI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55例西藏自治区高原雷击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发生心脏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西藏自治区高原雷击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发生心脏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08年1月―2023年7月,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收治5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雷击伤患者。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受伤时间、受伤地(平均海拔)、受伤时活动、发生体表热力烧伤的情况、发生并发症情况、发生复合伤情况、伤前合并基础疾病/生理过程、住院天数、治疗结局、治疗有效率。按年龄段将患者分为少年组(11例)、青年组(28例)、中年组(14例)、老年组(2例),比较4组患者性别、民族分布。根据入院时是否发生心脏损伤,将患者分为心脏损伤组(44例)和非心脏损伤组(11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受伤地平均海拔、住院天数、发生并发症情况、发生复合伤情况、体表热力烧伤部位、体表热力烧伤面积。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雷击伤患者发生心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55例患者中,男39例、女16例,年龄为10~68岁,藏族47例、汉族8例。4个年龄段组患者性别和民族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受伤时间为5~9月,以6、7月多发,拉萨市城关区(平均海拔3 650 m)、那曲市巴青县(平均海拔4 500 m)雷击伤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0.0%(11/55)、16.4%(9/55)。96.4%(53/55)的患者受伤时正在进行室外活动,如放牧、挖虫草、收青稞等。55例患者中发生体表热力烧伤者46例,占83.6%,烧伤面积以不超过10%体表总面积为主,烧伤深度以深Ⅱ度为主。52例(94.5%)患者发生并发症,以心脏损害(44例,80.0%)最为常见;22例(40.0%)患者共发生11种复合伤,最常见的是创伤性颅脑损伤;17例(30.9%)患者伤前共合并11种基础疾病/生理过程;患者住院天数为9(5,17)d。55例患者中治愈出院14例、好转40例、死亡1例,治疗有效率为98.2%。与非心脏损伤组比较,心脏损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 χ2=12.28)、躯干烧伤比例( χ2=5.15)、受伤地平均海拔( Z=-2.38)均明显增加( 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地平均海拔为雷击伤患者发生心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为3.28,95%置信区间为1.35~7.99, P<0.05)。 结论:西藏自治区高原雷击伤主要发生在5~9月、受伤地平均海拔为4 500 m、受伤时活动主要为室外活动,受累患者以男性、青年、藏族为主,受伤程度以轻度烧伤居多;伤情复杂且并发症多,以心脏损伤最为常见。受伤地平均海拔为雷击伤患者发生心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T评分系统早期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伤情及预后进行客观、准确、无创的评估是TBI救治工作的基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临床最为常用的伤情评估方法,但对需镇静、插管或合并语言、运动障碍的患者往往无法进行准确评分。此外,GCS也无法提供病理损害的直接证据。CT评分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基于CT图像的无创评估体系,其评估过程不受镇静、插管等的影响,还可以客观反映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笔者就CT评分系统评估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伤情评估方法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联合水通道蛋白-4基因沉默对脑外伤大鼠认知障碍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协同靶向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对改善脑创伤(trauma brain injury,TBI)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12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QP-4 RNAi组、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8只。采用液压打击法建立大鼠TBI模型,构建靶向AQP-4的RNAi质粒;大鼠按照分组给予相应方式的干预后,于术后7 d、21 d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分);术后21~25 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每日逃避潜伏期;Evans蓝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术后7 d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QP-4、半胱天冬酶-3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脑组织AQP-4的mRNA表达水平;TUNEL法及Annexin V法检测脑细胞凋亡率。采用SPSS 23.0及Graphpad Prism 7.0进行数据分析,组间多样本行单因素方差分析,Morris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 t检验。 结果:mNSS评分结果显示,术后7 d,21 d,各组间m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89,7.59,均 P=0.01),各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最理想(7 d: t=3.98,-7.75;21 d: t=47.82,7.94,均 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大鼠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逃避潜伏期的时间及组别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F=1.83,8.42;均 P>0.05),术后第24天和第25天,联合治疗组逃避潜伏期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均好于其他各组(均 P<0.05)。Evans蓝染色显示,AQP-4 RNAi组、高压氧组、联合治疗组Evans蓝含量均较对照组低(均 P<0.05),联合治疗组最低( t=6.19, P<0.05)。干湿比重法结果显示,脑组织含水量以联合治疗组[(68.15±1.52)% ]最低( P<0.05),AQP-4 RNAi组[(76.71±1.06)% ]低于高压氧组[(80.23±1.43)%]( t=4.38,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AQP-4、Caspase-3、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均 P<0.05),而Bcl-2表达增加( P<0.05)。RT-PCR结果(灰度值比)显示,AQP-4 RNAi组(0.61±0.21)、高压氧组(0.83±0.12)及联合治疗组(0.22±0.05)的AQP-4 mRNA水平与对照组(1.31±0.25)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75.05, P<0.05),AQP-4 RNAi组优于高压氧组( t=5.25, P<0.05),以联合治疗组降低最明显( t=58.94, P<0.05)。TUNEL及Annexin V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尤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明显( P<0.01)。 结论:靶向AQP-4 RNAi技术联合高压氧可有效促进认知功能损害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减轻TBI后脑水肿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