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载银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水凝胶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负载银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含不同浓度甲基丙烯酸酐(MA)的低浓度MA明胶(GelMA)材料、中浓度GelMA材料和高浓度GelMA材料,加入光引发剂后分别制得低浓度GelMA水凝胶、中浓度GelMA水凝胶和高浓度GelMA水凝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材料的氢核磁共振谱并根据波谱图计算其取代度,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微观结构及孔径,样本数均为9。根据前述筛选出的MA浓度合成含10种浓度银的GelMA(含银GelMA)溶液,将每种浓度的含银GelMA溶液均分为3份,加入光引发剂后分别暴露于紫外光下持续20、25、35 s,制得相应的含银GelMA水凝胶。采用胶原酶降解法测定不同光交联时间含银GelMA水凝胶降解12、24、36、48 h的降解剩余率及彻底降解所需时长,样本数为5。测定前述筛选出光交联时间下含10种浓度银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反映其抑菌能力,样本数均为5。以与含最低浓度银(即不含银)GelMA水凝胶抑菌圈直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含银GelMA水凝胶为有抑菌活性。选取具有抑菌活性的且载药浓度最低的含银GelMA水凝胶,采用FESEM检测其三维微观结构及孔径,采用能谱仪检测其内部银元素的存在情况,样本数均为9。将冻干单纯GelMA水凝胶和冻干含银GelMA水凝胶分别浸没于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通过称重法计算并比较2种水凝胶的溶胀率,样本数为5。根据预实验及前述实验结果,制备含银和rh-bFGF的GelMA水凝胶(简称复合水凝胶)。大体观察复合水凝胶的外观,并采用FESEM检测其三维微观结构与孔径。取30只4~6个月龄、雌雄各半日本大耳兔,在其背部制作深Ⅱ度烧伤创面。以兔头侧为基准,将脊柱左侧创面作为复合水凝胶治疗组,右侧作为纱布对照组,2组创面分别作相应处理。观察伤后3、7、14、21、28 d创面愈合情况;记录伤后7、14、21、28 d创面愈合面积并计算其愈合率,样本数为30。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低浓度GelMA材料、中浓度GelMA材料及高浓度GelMA材料的取代度,差异明显( F=1 628.00, P<0.01)。低浓度GelMA水凝胶存在疏松、不规则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孔径为(60±17)μm;中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络、孔径大小均较均匀规则,孔径为(45±13)μm;高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致密、层次混乱,孔径为(25±15)μm。3种GelMA水凝胶孔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20, P<0.01),选取(MA)中浓度为后续材料制作浓度。相同光交联时间下的含不同浓度银GelMA水凝胶的降解性基本一致;20、25、35 s光交联时间下含银GelMA水凝胶降解12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74.2±1.7)%、(85.3±0.9)%、(93.2±1.2)%,降解24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58.3±2.1)%、(65.2±1.8)%、(81.4±2.6)%,降解36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22.4±1.9)%、(45.2±1.7)%、(68.1±1.4)%,降解48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8.2±1.7)%、(32.4±1.3)%、(54.3±2.2)%;20、25、30 s光交联时间下含银GelMA水凝胶彻底降解所需时间分别为(50.2±2.4)、(62.4±1.4)、(72.2±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82.40, P<0.01),选取25 s作为后续光交联时间。低浓度至高浓度的10种含银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2.6±0.4)、(2.5±0.4)、(3.2±0.4)、(12.1±0.7)、(14.8±0.7)、(15.1±0.5)、(16.2±0.6)、(16.7±0.5)、(16.7±0.4)、(16.7±0.6)mm,基本呈浓度依赖性升高趋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8.70, P<0.01),与含最低浓度银GelMA水凝胶相比,其他有抑菌活性的含低浓度至高浓度银GelMA水凝胶的抑菌圈直径均明显增大( t值分别为26.35、33.84、43.65、42.17、49.24、55.74、43.72, 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2.1±0.7)mm的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抑菌活性且载药浓度最低,选取该含银浓度为后续材料制作浓度。含银GelMA水凝胶的微观形貌为规律的趋于平行线性的条索状结构,孔径为(45±13)μm,且含有银元素。浸没24 h,含银GelMA水凝胶的溶胀率与单纯GelMA水凝胶相近( P>0.05)。复合水凝胶呈无色清亮透明状;其三维结构为规则、均匀的网格状,内部存在细丝网状结构,孔径为(40±21)μm。伤后3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渗出物;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可见散在结痂,亦可见少量坏死组织及渗出物。伤后7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已明显缩小,纱布对照组兔出现创面存在与纱布粘连情况。伤后14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红润、可见肉芽组织生长;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基底呈苍白色、血运差。伤后21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完全愈合,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出现愈合趋势。伤后28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部位可见新生毛发,纱布对照组兔仍残存椭圆形创面。伤后7、14、21、28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大于纱布对照组( t值分别为2.24、4.43、7.67、7.69, P<0.05或 P<0.01)。 结论:中浓度GelMA水凝胶在溶胀性、可降解性方面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筛选出的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抑菌活性且载药浓度最低,制得的复合水凝胶可明显缩短兔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面动脉透明质酸酶注射治疗面部注射美容致血管栓塞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经皮面动脉透明质酸酶注射治疗面部注射美容术后出现局部血运障碍、皮肤破溃、坏死等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面部透明质酸注射美容术后注射物进入血管致局部血运障碍、皮肤破溃、坏死,予经皮面动脉注射透明质酸酶治疗的患者。注射时以动脉采血针或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经皮面动脉穿刺,针体与皮肤夹角一般为30°~45°,穿刺成功后将透明质酸酶溶液(1 000 U/ml)缓慢推注入面动脉,用量范围在0.5~1.5 ml。术后观察患者产生皮肤轻松感、触痛缓解、溃疡愈合、创面恢复时间。术后3~12个月观察皮损部位色素沉着情况,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瘢痕评分。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男1例,女12例,年龄18~45岁,平均3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4 h至4 d,平均时间2.5 d。注射物质均为透明质酸,注射部位:鼻唇沟区7例,鼻根部3例,前额区2例,上唇1例。临床表现:局部皮肤青紫、肿胀、破溃、结痂样改变,部分伴口腔溃疡。经皮面动脉透明质酸酶注射后局部皮肤软组织损伤均及时得到改善,患者产生皮肤轻松感时间为(0.77±0.25) d、触痛缓解时间为(1.23±0.64) d、溃疡愈合时间为(3.14±0.64) d、创面恢复时间为(5.85±0.86) d。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1例患者存在轻微瘢痕及色素沉着,VSS评分为1分,2例患者仅有轻度色素沉着,VSS评分均为0分,其余10例均无瘢痕及色素沉着,VSS评分均为0分。所有患者未出现头疼、头晕等症状,无颅内梗死、颅内出血及视力受损情况出现,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面部注射美容术后出现皮肤损伤的处理过程中,及时经皮面动脉注射透明质酸酶对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软组织损伤明确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清创联合解毒剂治疗铬酸烧伤并发急性肾损伤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52岁,2018年11月16日因"右下肢热化学溶液烧伤1 h"收入苏北人民医院,烧伤总面积达9%体表总面积(TBSA),其中Ⅱ度7%TBSA、Ⅲ度2%TBSA。入院后给予抗感染、镇痛、补液等处理。11月19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少尿等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提示急性肾损伤,立即予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分次于11月20日和27日进行切、削痂及扩创、皮片移植手术治疗,并应用特效解毒剂等处理。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病情平稳,2个月后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5个月未见明显异常。该病例提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铬酸烧伤的认识,尤其对合并热损伤的患者,伤后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创面处理,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血铬浓度变化,及早辅助应用解毒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生物打印抗菌型水凝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三维生物打印负载纳米银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银溶液中的纳米银颗粒的形态、粒径、分布和含不同终质量分数GelMA的含银GelMA水凝胶的孔隙结构,并计算孔径大小。处理1、3、7、14 d,采用质谱仪检测含终质量分数15% GelMA和终质量浓度10 mg/L纳米银的水凝胶的纳米银释放浓度。培养24 h,检测含终质量浓度0(无纳米银)、25、50、100 mg/L纳米银的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7月收治的1名健康5岁男童包皮环切术后废弃包皮和该院整形外科2020年7月收治的1名健康23岁女性抽脂手术后废弃脂肪,采用酶解法分别提取成纤维细胞(Fb)和脂肪干细胞(ASC)。将Fb分为仅有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组和另加入含相应终质量浓度纳米银溶液的2 mg/L纳米银组、5 mg/L纳米银组、10 mg/L纳米银组、25 mg/L纳米银组、50 mg/L纳米银组,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Fb增殖活性。将Fb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1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5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10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于培养1、3、7 d,同前检测Fb增殖活性。将ASC与GelMA水凝胶混合种植,分为三维生物打印组和非打印组,于培养1、3、7 d,同前检测ASC增殖活性并行活/死细胞荧光染色观察ASC生长情况。以上实验中样本数均为3。于18只雄性4~6周龄SD大鼠背部各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设为单纯水凝胶组、水凝胶/纳米银组、水凝胶支架/纳米银组、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并移植相应支架。分别于伤后4、7、14、21 d,行大体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样本数为6);于伤后7、14 d,对创面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样本数为6);于伤后21 d,对创面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排列情况(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银溶液中的纳米银颗粒均呈圆形,散在分布,粒径均匀。含不同终质量分数GelMA的含银GelMA水凝胶都呈现大小不一且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含终质量分数10% GelMA的含银GelMA水凝胶的孔径明显大于含终质量分数15%和20% GelMA的含银GelMA水凝胶( P值均<0.05)。处理1、3、7 d,含银GelMA水凝胶的体外纳米银释放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处理14 d,其体外纳米银释放浓度迅速增加。培养24 h,含0、25、50、100 mg/L纳米银的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0、0、0.7、2.1 mm和0、1.4、3.2、3.3 mm。培养48 h,2 mg/L纳米银组、5 mg/L纳米银组Fb的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10 mg/L纳米银组、25 mg/L纳米银组、50 mg/L纳米银组Fb的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P<0.05)。与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相比,培养1 d,5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10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Fb的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 P<0.05);培养3 d,5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Fb的增殖活性明显升高( P<0.05),10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Fb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 P<0.05);培养7 d,10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Fb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 P<0.05)。培养1 d,三维生物打印组的ASC增殖活性与非打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培养3、7 d,三维生物打印组的ASC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非打印组( t值分别为21.50、12.95, P<0.05)。培养1 d,三维生物打印组死亡ASC数略多于非打印组。培养3、5 d,三维生物打印组和非打印组中的绝大多数ASC为活细胞。伤后4 d,单纯水凝胶组和水凝胶/纳米银组大鼠创面渗液较多,水凝胶支架/纳米银组和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干燥且未见明显感染迹象。伤后7 d,单纯水凝胶组和水凝胶/纳米银组大鼠创面仍有少量渗液,水凝胶支架/纳米银组和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干燥结痂。伤后14 d,4组大鼠创面上的水凝胶均脱落。伤后21 d,仅单纯水凝胶组仍有少量创面未愈合。伤后4、7 d,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 P<0.05)。伤后14 d,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水凝胶/纳米银组和单纯水凝胶组( P值均<0.05)。伤后21 d,单纯水凝胶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 P<0.05)。伤后7 d,4组大鼠创面上的水凝胶均保持在位;伤后14 d,单纯水凝胶组大鼠的水凝胶已与创面脱离,而其余3组仍有部分水凝胶存在于创面新生组织中。伤后21 d,单纯水凝胶组大鼠创面胶原排列无序,而水凝胶/纳米银组、水凝胶支架/纳米银组、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胶原排列相对有序。 结论: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能,其三维生物打印的双层结构能更好地与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新生组织相融合并促进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对糖尿病小鼠感染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对糖尿病小鼠感染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循环冻融的方法制备由聚乙烯醇和明胶组成的对照水凝胶及由前述2种材料+水溶性壳聚糖组成的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大体观察第1次冻融前后试管中2种敷料流动性,并比较12孔板中2种敷料最终形态的外观差异。取细胞株L929和HaCaT,均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对照水凝胶组和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分别加入相应敷料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取兔血红细胞悬液,分为生理盐水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组、对照水凝胶组和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分别作相应处理后孵育1 h,采用酶标仪检测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取24只11~14周龄雌性db/db小鼠,在其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在创面处滴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液,72 h后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磺胺嘧啶银水胶组、对照水凝胶组、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分别作相应处理。伤后0(即刻)、7、14、21 d,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伤后14、21 d创面愈合率;伤后14 d,检测创面中MRSA浓度;伤后21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对创面进行组织学分析,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中细胞CD31表达并计算其阳性百分率。取Raw264.7细胞,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白细胞介素4(IL-4)组、空白对照组、对照水凝胶组、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培养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CD206阳性细胞百分率。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及 Dunnett T3检验。 结果:试管中2种敷料在进行冻融前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冻融1次后均形成半固态凝胶。12孔板中2种敷料最终形态均基本呈稳定的半透明片状,透明度差异不大。培养24 h,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L929和HaCaT的细胞增殖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水凝胶组( t值分别为6.37、7.50, P<0.01)。孵育1 h,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红细胞溶血程度明显低于Triton X-100组( P<0.01),而与生理盐水组及对照水凝胶组均相近( P>0.05)。伤后0 d,4组小鼠创面情况相似。伤后7 d,空白对照组与对照水凝胶组创面内部淡黄色渗出物较多,磺胺嘧啶银水胶组与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观察到少量渗出。伤后14 d,空白对照组与对照水凝胶组创面干燥结痂,无明显上皮覆盖;磺胺嘧啶银水胶组创面痂皮脱落,可见脓性渗出物;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基底呈淡红色,创面可观察到明显上皮覆盖。伤后14 d,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 P值均<0.01)。伤后21 d,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已完全闭合,其他3组创面均未完全愈合;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 P值均<0.01)。伤后14 d,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的MRSA浓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P<0.01),但与对照水凝胶组和磺胺嘧啶银水胶组均相近( P>0.05)。伤后21 d,空白对照组创面新生表皮缺损严重;对照水凝胶组创面的表皮亦有大面积缺损;磺胺嘧啶银水胶组创面尚未形成完整新生表皮;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不仅被新生表皮完全覆盖,且新生表皮基底细胞排列规整。伤后21 d,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中CD31阳性百分率为(2.19±0.3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18±0.05)%、对照水凝胶组的(0.23±0.06)%以及磺胺嘧啶银水胶组的(0.62±0.25)%, P值均<0.01。培养48 h,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Raw264.7中CD206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IL-4组( P<0.01),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水凝胶组( P<0.05或 P<0.01)。 结论: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生物安全性好,较不含水溶性壳聚糖的对照水凝胶能诱导更高水平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因此可以提升糖尿病小鼠MRSA感染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效果,并促进创面快速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面部囊肿型痤疮光动力治疗后瘢痕增生伴慢性创面形成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5/25
报道1例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痤疮后致局部瘢痕增生伴皮肤慢性创面形成的临床案例.患者为25岁的年轻女性,因面部囊肿型痤疮行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治疗结束后患者双侧颊部逐渐出现瘢痕增生伴表皮反复结痂渗液,迁延不愈.患者曾口服异维A酸、外用呋喃西林溶液、甲硝唑乳膏、多磺粘多糖乳膏及脉冲激光等方式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颊部瘢痕及表皮剥脱、渗液情况无明显好转.给予患者行面部瘢痕分次切除治疗,术后创面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及渗液等情况出现.光动力治疗面部痤疮后是否会导致治疗区域瘢痕增生、皮肤愈合不佳等长期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rhGM-CSF凝胶联合磺胺嘧啶银对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面部深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1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6例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霜治疗,观察组给予磺胺嘧啶银霜+rhGM-CSF凝胶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相关指标及美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结痂时间、痂皮基本溶解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创面美学效果各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采用rhGM-CSF凝胶与磺胺嘧啶银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创面愈合、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血管生长因子水平,美学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创面磨削痂术联合外用rhGM-CSF对Ⅱ度烧伤患儿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分析创面磨削痂术联合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对Ⅱ度烧伤患儿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6例Ⅱ度烧伤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创面磨削痂术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创面磨削痂术联合外用rhGM-CSF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创缘反应、创面渗出量、创面溶痂率与溶痂时间、创面愈合率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创缘反应及创面渗出量评分分布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研究组患儿创面溶痂率高于对照组,创面完全溶痂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面磨削痂术联合外用rhGM-CSF治疗Ⅱ度烧伤患儿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创面的创缘反应与渗出量,促进创面溶痂与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CO2激光打孔除痂疗法对烧伤创面溶痂效果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观察CO2激光打孔除痂疗法与耕耘疗法对中、小面积Ⅲ度烧伤创面痂皮的溶痂效果.方法 选择Ⅲ度烧伤患者20例(23处创面),在同一个创面上分均等的两部分(上下或左右),分别用耕耘疗法和CO2激光打孔除痂疗法,涂抹湿润烧伤膏2mm厚,4~5小时按烧伤湿润暴露疗法规范操作换药1次,直至痂皮彻底溶解.结果 20例患者(23处创面),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创面痂皮均逐步液化排除,其中CO2激光组有5处创面经过2次激光操作,1处创面经过3次激光操作.CO2激光组痂皮开始液化时间、痂皮开始到液化高峰期时间、痂皮完全液化后时间均短于耕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运用CO2激光技术,溶痂速度优于耕耘疗法,能明显缩短创面溶痂液化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苯扎氯铵溶液在Gustilo ⅢA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苯扎氯铵溶液在GustiloⅢA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清创冲洗中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6-12诊治27例GustiloⅢA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用脉冲冲洗枪外接3 000 ml苯扎氯铵稀释溶液(0.1%)冲洗伤口,至少冲洗2 min.彻底清创,复位骨折断端,用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结扎活动性出血,VSD负压材料封闭创面.结果 2例术后7d内体温升高,最高37.8℃,未给予特殊处理而自行恢复.术后1例(3.7%)出现伤口细菌培养阳性,换药后伤口愈合,未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及高热情况.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18)个月.术后1个月内15例拆除外固定架,行内固定手术,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伤口感染、破溃、流脓情况.术后6个月时,18例骨折线消失,9例可见骨痂生长.结论 GustiloⅢA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清创时使用大量苯扎氯铵稀释溶液冲洗可彻底清除坏死、失活、污染的组织,可预防感染,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