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OINT系统的袁少英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挖掘袁少英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用药规律,探讨CP中医证型与UPOINT系统分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袁教授治疗CP疗效肯定的中药内服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中医证型频次、UPOINT系统各分型频次、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频次,根据复杂系统熵聚类获得UPOINT系统中各分型的中医证型及中药。结果:共纳入处方123首,涉及中医证型9个,其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五的是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肝郁肾虚证,其中,湿热瘀阻证患者以U分型(排尿症状)及I分型(感染症状)为主,肝郁肾虚证患者以P分型(心理症状)及N分型(神经症状)为主,气滞血瘀证患者以O分型(器官特异症状)及T分型(盆底肌疼痛)为主;涉及中药123味,使用频次排名前五为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延胡索、甘草、野葡萄根、丹参,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与补虚药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药性以寒、平多见,药味以苦、甘、辛多见。U分型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蛇莓、甘草;P分型以疏肝解郁、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甘草、白芍;O分型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失笑散、延胡索、川牛膝;I分型以清热活血、利湿通淋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失笑散、甘草;N分型以疏肝通络、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三棱、丹参;T分型以活血止痛、补益肝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延胡索、失笑散、丹参。结论:袁少英教授治疗CP常以"行气-活血-逐瘀"为主轴,注重调理肝脾肾三经,采用行气逐瘀止痛、清热利湿通络为主线的治法。UPOINT系统与中医证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基于文献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中医辨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的中医辨治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有关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录入信息,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及SPSS Modeler 18.1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及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0篇,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患者共计3 969例,运用处方111首,涉及中药206味。本病病位主要在肾与脾,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为常见,标实证以血瘀证为常见。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治疗常用方剂包括六味地黄汤、真武汤、补阳还五汤、参芪地黄汤等,较多运用具有补气或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黄芪是组方核心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关联规则54条。结论: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病性为虚实夹杂,本虚多见气阴两虚、脾肾两虚、脾肾阳虚,标实常见血瘀、湿邪、浊毒。现代中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其基本治法,同时重视健脾补肾、利湿解毒。黄芪、当归、丹参、茯苓、山药、山萸肉、大黄、泽泻为该期基本用药,体现了“气血水同治”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首都国医名师王沛治疗结肠癌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首都国医名师王沛教授治疗结肠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沛教授治疗结肠癌的门诊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处方用药的性味归经、药物频次功效分类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结果:共收集处方65首,涉及中药150味,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按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常用茯苓、猪苓、半枝莲、生黄芪、莪术等药,以及猪苓-茯苓、生黄芪-炙黄芪、半枝莲-莪术等药物组合;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高关联药对29对,包括猪苓-炙黄芪-生黄芪、茯苓-半枝莲-猪苓、半枝莲-莪术-猪苓等;聚类分析得到的6类药物组合,以健脾利湿、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涩肠止血为主。结论:王沛教授多从脾湿、正虚、热毒、血瘀、出血论治结肠癌,治以健脾利湿、益气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涩肠止血,符合中医治疗肿瘤扶正祛邪思想,可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辨治急性肝损伤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肝病在我国发生率居高不下,肝损伤作为各种肝病共有的一种病理状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代医学常予以保肝、退黄、调脂等治疗.随着近年对中药成分的不断开发,诸多中药展现出保肝优势,并被广泛应用于肝病的治疗当中.本文通信作者侯爱画教授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肝脏中以肝血为体,肝气为用,提出治疗急性肝损伤的过程应养肝血与疏肝气并行,针对湿、热、毒、瘀等致病因素,予以清热利湿、化浊解毒、活血化瘀之法,同时不忘补益脾肾二脏,以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肝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证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证治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统计源,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ics 21.0 等软件建立数据库,对2000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7 月31 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383 篇文献,涉及102 个证型,得到682 首处方,298 味中药,用药总频次为7 530 次.IgA肾病的证型以气阴两虚证为多,其余依次为血瘀证、脾肾气虚证、湿热内蕴证等;高频药物有黄芪、生地黄、茯苓、山药、甘草、山茱萸、白茅根、墨旱莲等;中药功效频数分析显示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及活血化瘀药为多;常用药对组合为"墨旱莲-女贞子""黄芪-党参""山药-山茱萸-茯苓""茯苓-泽泻"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肾、肝、肺、脾经为主;聚类分析得到4 首新处方.结论: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以血瘀、湿热为标;治法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理气活血为主;得到了分别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养血通络,益肾活血,清热解毒、凉血利湿功效的 4首新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组方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将获得的方药录入Excel2019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Cytoscape3.9.1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290篇,纳入处方295首,涉及中药218味,药物累计使用3 573次.薏苡仁、黄柏、苍术、土茯苓、萆薢、甘草、牛膝等24味药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高频用药.常用药物功效类别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胃经、脾经、肾经为主.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2组药物组合,其中核心药对有黄柏-苍术、薏苡仁-苍术-黄柏等.聚类分析得出4个聚类方,因子分析得出9个公因子.结论 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用药以清热利湿、祛瘀通络为主,兼补益肝肾、调养脾胃,可为临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大黄蒽醌类物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大黄为常用的传统大宗中药材,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大黄具有多种药效成分,其中蒽醌为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肝癌、肺癌、鳞癌、胰腺炎、结肠炎等疾病的治疗,针对不同疾病,此类物质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大黄蒽醌类物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该物质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大黄蒽醌类物质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大黄是我国大宗中药材之一,其药用历史悠久且临床应用广泛.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和利湿退黄等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蒽醌类、蒽酮类、二苯乙烯类、苯丁酮类、多糖类、鞣质类和挥发油等,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泻下、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肾保护、肝保护及抗血管生成等.本文对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进行概括总结,旨在为大黄的临床使用及药理作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和法"在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探讨运用"和法"在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中的用药特点.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中以"疏肝健脾、肝郁脾虚、调和肝脾"和"肝纤维化"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去除重复、会议论文、未记录方剂组成文献、经验性质及证型研究文献后,提取文献中方药组成,对所有方药进行筛选,相同组成的方药仅记录1 次,依据《中国药典2020 版》进行药物名称规范,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090 篇文献,排除909 篇文献,最终从181 篇文献中提取方剂181 个,共获取193 味中药,使用频次排在前10 位的为柴胡(141)、白术(123)、白芍(108)、茯苓(102)、甘草(96)、黄芪(96)、丹参(92)、鳖甲(68)、党参(62)、当归(61).药物性味归经中以性寒药物最多,性热药物最少;以苦味药最多,甘味药次之;归经以肝脾胃三经最多.在复杂网络分析中发现强链接 41个,中等链接65 个,弱链接2 912 个,其核心药对为柴胡-白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了105 个关联药物组合,其中两个药物配对的关联分析结果共 14 个,三个药物配对的关联分析结果共 91个.将药物频次前30 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3 类: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渗湿类,理气活血、化瘀散结类以及清热利湿、行气散瘀类.结论 "和法"之运用于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不仅体现了疏肝健脾的法则,更突显出调和气血、苦辛分消、寒温并用的特点,和法的运用灵动而不拘束,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值得深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细胞焦亡探讨中医药防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一直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研究的热点.先天免疫系统失调、下游炎症因子的分泌激活 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等经典炎症小体,诱导细胞焦亡过程,而坏死的甲状腺组织细胞又可释放ATP等相关损伤信号,促进免疫细胞聚集、浸润,加重自身免疫损伤,导致AIT的发病.故细胞焦亡为AIT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抑制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过程或可成为治疗AIT的新靶点.细胞焦亡的过程是阴阳消长的过程,"虚"为细胞焦亡之本,"痰、瘀、毒"为细胞焦亡之标,可通过理气化痰、清热利湿、化痰除瘀、益气养阴等途径调整体内阴阳,使其恢复平衡状态.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可通过调控NLRP3 炎性小体与细胞焦亡从而改善AIT症状,但这些研究仅仅基于免疫平衡机制探讨中药对AIT的治疗作用,中药单体及复方干预NLRP3 炎症小体介导的甲状腺细胞焦亡过程研究较少.因此,基于细胞焦亡机制探讨中医药干预AIT的研究十分必要,可进一步明确中药治疗AIT的作用靶点,为中医药治疗AIT提供用药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