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参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又称运动神经元病和“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发病率不到1/10万人·年,我国2010年发病率为1.62/10万人·年。患者常在发病3~5年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无有效治疗。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是人们发现的第1个ALS致病基因,约占家族性ALS的18.9%和散发性ALS的1.2%,是亚洲人群,尤其东亚人群中最常见的ALS致病基因。我国ALS患者SOD1突变分布多位于2号和4号外显子,不同于北美ALS患者多突变于1号和4号外显子。SOD1突变将导致抗氧化酶作用减弱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除此之外,近年研究者们逐步发现SOD1突变亦会导致神经元内蛋白稳态失衡、SOD1蛋白类似朊蛋白样增殖和传播、转录因子功能失调和RNA代谢失调。临床上,携带SOD1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较年轻,平均为48~52岁,绝大多数(95%)以肢体起病,生存时间中位数约为6年;我国SOD1突变患者发病更为年轻,约为44岁;平均生存时间更长,约为8年。但不同位点的突变对应的临床表型和进展速度差异显著。目前已有数项针对SOD1突变的2期临床试验,作用机制涉及反义寡核苷酸(tofersen)、RNA干扰(AAV-miRNA)以及促进错误折叠蛋白清除(arimoclomol)。但对结果需谨慎解读,同时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UPR-ATF6通路在心搏骤停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搏骤停(CA)及心肺复苏(CPR)后的缺血/再灌注(I/R)过程是导致包括心功能障碍和脑损伤在内的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的重要原因。内质网中蛋白质平衡失调即内质网应激(ERS)是I/R损伤诱导的病理变化之一。未折叠蛋白反应(UPR)是细胞在ERS下触发的适应性反应。调控UPR的各分支从而缓解ERS以促进细胞存活是极具前景的治疗I/R损伤的方式。其中UPR的活化转录因子6(ATF6)信号通路的激活能通过促进内质网内蛋白平衡恢复及减少氧自由基等方式保护多种组织免受I/R损伤。本文围绕ATF6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心脏和脑I/R损伤中的作用和潜在治疗靶点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PCAS的有效治疗方式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NA-676-3p靶向调节PFDN1对肾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miRNA-676-3p相对表达量与肾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及其靶向调节前折叠蛋白1(PFDN1)对肾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OncoRank在线软件分析miRNA-676-3p相对表达量与肾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NA-676-3p在肾癌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复苏肾癌CAKI1细胞,以转染miRNA-NC作为对照组,以转染前体miRNA-676-3p作为过表达组。RT-qPCR检测miRNA-676-3p的相对表达量。通过CCK-8法、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两组的细胞吸光度和侵袭数。参考TargetScan Release 8.0网站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miRNA-676-3p靶基因进行预测和验证。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 PFDN1基因和Wnt/β-catenin分子通路蛋白的表达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miRNA-676-3p相对表达量高的肾癌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miRNA-676-3p相对表达量低的肾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肾癌细胞系中miRNA-676-3p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CAKI1细胞中miRNA-676-3p相对表达量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和过表达组miRNA-676-3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59和15.90±1.70,过表达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培养24、48、60、72 h,过表达组的细胞吸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过表达组细胞侵袭数分别为(115.90±24.73)、(43.83±21.94)个,过表达组的细胞侵袭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FDN1是miRNA-676-3p的下游靶点基因( P<0.01)。过表达组的 PFDN1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过表达组的Wnt/β-catenin分子通路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 结论:miRNA-676-3p高表达的肾癌患者生存率较高,miRNA-676-3p通过显著下调PFDN1表达来抑制肾癌CAKI1细胞增殖和侵袭,进而抑制肾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热休克蛋白9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癌是较为常见的癌症,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占总发病率80%以上,治疗效果不佳且存活率较低。热休克蛋白90 (HSP90)是在遗传上具有高度保守特点的热休克蛋白成员之一。HSP90作为一种分子伴侣,在其底物蛋白进行正确折叠再折叠中起到重要作用。HSP90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以HSP90为靶点来治疗NSCLC是目前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就热休克蛋白90在NSCL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纤维囊性肝病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纤维囊性肝病(FLD)是一类与常染色体基因变异相关的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FLD逐渐表现为进行性胆管上皮过度增殖、胆管微错构瘤和多个扩张肝囊肿形成。现有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无法阻止疾病进展,肝移植被认为是唯一有效手段。FLD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但FLD向胆管癌转变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因此,研究FLD的发病机制及其向胆管癌转变的分子机制,对于阻止FLD的发生、进展,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降低罹患胆管癌的风险均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影响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阿尔茨海默病(AD)与帕金森病(PD)病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涉及多种生理代谢异常:线粒体功能损伤、Ca 2+稳态失调、氧化应激、错误折叠蛋白聚集、自噬和炎症,然而,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仍没有被明确阐明,导致其治疗水平停滞不前。近年来研究发现,同时影响线粒体与内质网功能的特殊结构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在AD与PD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及内质网功能影响AD与PD的发展。本文归纳近年MAM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AD及PD的相关研究,为探究MAM成分蛋白及MAM调节内质网-线粒体Ca 2+转运及内质网应激介导AD与PD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脓毒血症患者急性肺损伤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脓毒血症患者急性肺损伤(ALI)的差异基因,为临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首先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0474,并使用limma包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接着利用贝叶斯算法筛选脓毒血症和ALI的差异靶点基因并对其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之后利用R的ClusterProfile包对所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GO)和通路分析(KEGG),最后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构建及识别网络中的核心驱动基因。结果:脓毒血症合并ALI组( n=13)和单纯脓毒血症组( n=21)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前,其基线较为紊乱,而在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基线基本趋于一致。初步筛选出73个差异基因(45个上调基因和28个下调基因)。前10个差异基因中,上调基因为BTNL8、CDKN1A、TREM1、TAK1、H4FH,下调基因为CYBRD1、HOPX、UPB1、NME8、FAR2;且前10个差异基因在脓毒血症患者和脓毒血症合并ALI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O富集分析可见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反式高尔基网络膜、细胞膜腔侧以及IRE1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中。KEGG分析其通路信号有3条,即ZAP-70酪氨酸激酶、CD3和TCR Zeta链的磷酸化以及PD-1信号通路。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分析发现FCGR2B、HLA-DQB1、HLA-DRA、CD74、CD86、CD4、SEC31A与其他基因存在较强的互作关系。 结论:应用生物信息学可有效分析脓毒血症患者合并ALI的差异基因,为研究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克雅病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克雅病是一类由具有传染性的致病朊蛋白所致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该病早期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难以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目前,研究者们在克雅病的影像学、脑电图、脑脊液特殊蛋白检测等方面已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临床实践,而近年来的致病朊蛋白检测新方法的发展更是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巨大帮助,具有着极大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现围绕近年来克雅病的流行病学及分型、病因及病理机制,尤其是其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同道进一步提高对克雅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Lesch-Nyhan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Lesch-Nyhan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严重运动障碍、智力障碍和复杂性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例1,男,9岁,因泌尿系多发结石入院。入院前1年因双肾多发结石、膀胱结石于外院行经尿道膀胱结石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术后结石成分分析结果为无水尿酸结石。术后1周复查膀胱充盈良好,未见残留结石。本次入院前1周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双肾多发结石并膀胱结石。既往发育落后,智力低下。足月剖宫产,无出生缺氧、窒息及抢救史。查体:清醒状态,任何刺激均无语言反应;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斜;竖头、独坐、站立等大运动丧失;躯干呈扭转性痉挛状态,四肢肌力2~3级,四肢呈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状态,四肢关节僵硬,双手呈握拳状,无不自主运动和肌束震颤;肱二头肌反射、膝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反射阳性。血尿酸517μmol/L。例2,男,6岁,为例1胞弟。家属代诉例2患儿间断发热2年余,每次发热持续时间和体温表述不清,未予特殊治疗。体征和查体与例1类似。影像学检查提示双肾结石。血尿酸373μmol/L。为明确诊断,联合河南省人民医院遗传研究所会诊并行基因检测。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例2和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检测,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例2和其父母进行突变位点检测验证。查找NCBI-Homologene数据库中人HPRT1基因的同源序列,并与其他物种进行对比,分析蛋白的保守性。利用在线网站PredictProtein(http://www.predactprotein)对HPRT1基因的二维结构进行预测。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例2的HPRT1基因存在1个新发突变(c.571T>G [p.Tyr191Asp]),该突变遗传自患儿母亲。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Lesch-Nyhan综合征。基因分析结果显示,191位置氨基酸Tyr和其前后氨基酸均具有高度的保守性,191位置氨基酸参与蛋白的β折叠。对例2进行最低剂量的别嘌呤醇和儿童常规剂量的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治疗,并予低嘌呤饮食。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尿酸降至255μmol/L,泌尿系结石较前未见明显增多。结论: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HPRT1基因检测结果可诊断Lesch-Nyhan综合征。对于此类患者,最低剂量的别嘌呤醇和儿童常规剂量的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治疗,结合饮食治疗的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附睾上皮细胞通过附睾小体调节精子成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哺乳动物睾丸中产生的精子缺乏运动性,而且不具备受精能力,因此在功能上尚不成熟。附睾是男性生殖道中一段非常特别、高度盘绕折叠的小管,附睾各段通过上皮细胞分泌和吸收活动的共同协作用,实现高度区域化,保证不同区段精确的功能划分。精子在附睾近端完成功能上的成熟,在远端以静息状态储存以备射精,这一过程依赖于附睾管腔特殊的微环境。附睾管腔的微环境极为复杂,目前已证实其中含有多种无机离子、蛋白质和胞外囊泡(附睾小体)。附睾小体中包含多种蛋白和sncRNA,可直接或间接促进精子成熟。本文综述了附睾管腔微环境的特点,特别关注了附睾上皮细胞产生的附睾小体对精子成熟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