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勒比海地区白内障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在加勒比海地区开展白内障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为今后的医疗援助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在加勒比海地区实施的344例(355眼)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安全因素分析。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前期考察筹备,患者完善的术前检查、围手术期全身疾病护理和健康教育,严格的安全核查以及手术室管理。结果:术日2例患者由于血压、血糖过高改期,1例患者由于对手术眼别理解有偏差改期,手术完成率99.13%(341/344),外伤性白内障2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手术成功率99.44 %(353/355)。术后1 d角膜水肿63眼占17.75%,人工晶状体移位1眼,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伴有全身病患者全身疾病无明显进展。结论:卫生援外工作条件艰苦,加勒比海地区人口老龄化,多伴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患者病情复杂,通过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可以使手术安全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脑瘤发病和死亡流行现况及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描述 2020 年中国脑瘤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现况,预测到 2040 年中国脑瘤发病和死亡负担,为更科学的制定我国脑瘤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提取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2020 年 Cancer Today数据库.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的年龄构成计算脑瘤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性别、年龄别描述中国脑瘤发病和死亡情况.利用《世界人口展望(2022)》数据结合脑瘤发病和死亡率预测到 2040 年中国脑瘤发病和死亡负担.结果 2020 年中国脑瘤新发病例约 8.0 万人,死亡约 6.5 万人,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4.1/10 万和 3.2/10 万.中国脑瘤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低于美国、绝大部分欧洲、北美洲等地区脑瘤发病率,但高于非洲、中美洲、加勒比海等地区.2040 年中国脑瘤的发病和死亡人数相比 2020 年分别增长 32.1%和 41.5%.结论 中国脑瘤负担整体比较严重,需进一步明确人群脑瘤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应防控策略以降低脑瘤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斑纹小贻贝(Mytella strigata)基础生物学与生物入侵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生物入侵是继栖息地破坏之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驱动因素.近年来,原产于南美洲地区的斑纹小贻贝(Mytella strigata)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区被陆续报道,而我国台湾、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省份同样发现斑纹小贻贝,且其已经建立可自我维持的种群.但是,作为一种新型入侵生物,斑纹小贻贝尚未引起国内海洋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足够重视,亟待查明其在我国沿海的分布现状、扩散趋势和生态影响等,为斑纹小贻贝的检测、监测、防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综述了斑纹小贻贝的基础生物学特征和全球生物入侵现状,发现国内的斑纹小贻贝源于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于2014年左右通过船舶压舱水或船体生物污损的形式侵入我国南方沿海并迅速扩散.此外,斑纹小贻贝在我国的生物入侵处于"引进-传播"阶段,即将大规模扩繁,因此亟需开展应急清除行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也被称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HTLV),是一种单正链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RNA肿瘤病毒亚科.在1979年从美国一位28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皮肤T细胞中发现并分离,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逆转录病毒 [1].HTLV在全世界范围均有广泛分布,主要流行于日本西南部、非洲中部和南部、加勒比海地区、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 [2],可引起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和HTLV-1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瘫痪(HTLV-1 associated myelopathy/ 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s,HAM/TSP).自2016年起,在我国血站开展了HTLV抗体的监测工作,然而人们对其病毒特点仍然不是十分了解.本文就HTLV的病毒结构,传播途径及检测方法等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好望角美树和苦油树两种坚果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好望角美树Calodendrum capense(L.f.)Thunb.和苦油树Carapa guianensis Aubl.均以其坚果中的种子榨油而著名.好望角美树俗称“海角栗子”,英文名Cape Chestnut,后来又因其有丰富的花朵而被广泛种植的一种“非洲树”.苦油树又名酸渣树,是生长在中美洲亚马孙河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一种很高大的树木,有着稠密的簇生叶.它们的种子油,成分虽各有差别,但都有良好的抗菌、抗紫外线、驱虫、润肤等功效,是很好的天然护肤品.本文主要介绍这2种植物的资源开发利用历史和经济价值.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新发现一种入侵蚧虫——藤壶蜡蚧(半翅目:蚧次目:蚧科)
编辑人员丨2023/8/6
藤壶蜡蚧Ceroplastes cirripediformis Comstock可能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加勒比海地区,在我国发现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浙江、江西、四川7省多地假连翘Duranta repens (Verbenaceae)等植物上,是我国一种新人侵害虫.本文介绍了该蜡蚧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登革热疫苗研发的主要障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登革热(Dengue fever,DF)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感染引起,主要经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是目前世界流行最广且最严重的虫媒性疾病之一,主要流行于东南亚、西太平洋、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和非洲等地区.目前,全球约36亿人生活在DF流行区,每年造成约4亿人感染,1亿人出现临床症状,超过200万人发展为重症DF,2万多人死亡.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疾病的有效措施,目前虽已有DF疫苗上市,但效果不够理想.本文对目前DF疫苗研发中的主要障碍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院船于格林纳达医疗服务期间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2015年“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任务时的药品使用情况的分析,了解到访地区药品需求、分析可能原因.方法 根据《新编药物学》对“和平方舟”号医院船2015年在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医疗服务期间药品消耗进行分类,统计各类药品使用情况.结果 药品总消耗7 929盒(袋),药品发放人次占总就诊人次的87.55%,发放药品金额113 380.9元.药品消耗中数量排名第一的是外科用药及消毒防腐收敛药物(23.2%),其中以缓解关节和肌肉疼痛的药品为主,药品金额排名第一的是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21.8%).结论 加勒比海地区援外医疗服务需求量大,特别是缓解关节和肌肉疼痛相关的药物以及消化系统类药物,分别可能与当地基孔肯尼亚热流行以及特殊的饮食习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孔肯雅病毒的流行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孔肯雅病毒(CHIKV)是由伊蚊传播的甲病毒,感染之后可引起基孔肯雅热,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热和关节疼痛.CHIKV于20世纪50年代在坦桑尼亚首次被分离,迄今为止已经影响了数百个国家和地区,数亿人面临着感染的风险,近年来因其快速传播到加勒比海及美洲地区而备受关注.系统发育分析将CHIKV主要分为四个基因型:亚洲型、西非型、东/中/南非型和印度洋型,2017年有报道将亚洲型毒株中的美洲流行株和法属波利尼西亚株鉴定为一个新的基因型别:亚洲/美洲型.本综述的目的 是概述全球范围内的CHIKV流行情况,掌握其传播特点,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数据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岛市血液病患者HTLV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uman T-cell lymphotropicvirus,HTLV)是最早被发现的1种人类逆转录病毒,可分为1、2型.HTLV-1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和HTLV-1相关性脊髓病(HTLV-associated myelopathy,HAM),主要流行于日本西南部、加勒比海地区、非洲中部和南部和南美洲[1].HTLV-2可引起HAM,主要流行于印第安人、美国和欧洲的注射吸毒者中[2-4].为了解HTLV 在青岛地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对89例患者进行了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