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负氧离子吸入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负氧离子吸入治疗稳定期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稳定期轻中度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负荷深呼吸训练(主要包括深呼吸、加压深呼吸训练、阻力深呼吸训练及自然呼吸调节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负氧离子吸入干预。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呼吸肌功能[包括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改善情况,同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中的躯体功能维度及心理健康维度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并对比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发现2组患者%MIP、%MEP及GQOLI-74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MIP(61.25±5.29)、%MEP(63.20±5.81)、GQOLI-74躯体功能评分[(75.84±6.52)分]、心理健康评分[(78.54±5.82)分]及治疗满意度(满意率为55.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负荷深呼吸训练基础上辅以负氧离子吸入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稳定期轻中度COPD患者康复疗效,改善肺功能,同时治疗过程中患者满意度较好,有助于其长期坚持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3例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32例;年龄(66.2±7.4)岁(范围48~81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责任节段包括L 2~S 1 3例,L 3~S 1 13例,L 2~L 5 5例,L 4~S 1 17例,L 3~L 5 15例。手术沿Wiltse手术入路,以上关节突外缘和横突中线连线的交点为进针点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突出椎间盘及增生黄韧带,使用弹性绳将间隔器套入上下椎弓根螺钉间,收紧加压后固定。术后采用MR检查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头侧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 height,I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并采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 结果:手术时间(173.5±64.7)min(范围125~240 min);术中出血量(469.5±118.2)ml(范围380~620 ml)。术后随访(47.9±6.7)个月(范围38~62个月)。末次随访MR检查示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未见进一步加重。ROM由术前6.05°±1.85°增至6.93°±1.87°,IH由术前(10.97±2.11)mm增至(11.05±2.0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腰椎前凸角由术前37.6°±8.8°增大至43.2°±9.1°,PT由术前24.7°±9.3°减小至20.5°±5.1°,SS由术前22.1°±7.7°增大至26.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JOA评分由术前(6.4±1.2)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19.8±1.6)分、术后1年(22.3±0.9)分、末次随访(20.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ODI由术前50.6%±11.3%降至术后3个月13.8%±4.7%、术后1年11.9%±2.8%、末次随访13.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F-36由术前(81.5±3.6)分升至术后3个月(93.0±2.7)分、术后1年(99.4±3.0)分、末次随访时(95.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VAS由术前(4.2±1.0)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1.3±0.7)分、术后1年(1.2±0.6)分、末次随访时(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例术后3.5年出现L 2左侧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予以对症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恢复腰椎后方完整的张力带结构和功能,结合术后康复训练可阻止多裂肌脂肪浸润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复杂性动静脉瘘致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一例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1例复杂性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发动静脉畸形和严重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及淤积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治疗策略,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患者,男,79岁。入院后予以利伐沙班抗凝,阿托伐他汀调脂稳斑,迈之灵改善静脉瓣功能血压变化,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格列齐特控制血糖等药物治疗,并接受溃疡清创+淤积性皮炎清理术。术后进行细致的创面处理与弹力袜加压支持、物理疗法以及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力量,预防再次血栓形成。结果:经过综合治疗,术后1个月患者左下肢溃疡明显缩小,淤积性皮炎得到改善,肢体功能也有所恢复。结论:对于病史复杂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综合性治疗策略包括内科全身状态管理与外科局部治疗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及全身健康状况。进一步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持续监测和实施全面的治疗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抗阻训练改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功能性抗交感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12周抗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方法:将30例未经治疗的中老年男性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组,同时选取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受试者纳入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进行12周(3次/周)渐进性抗阻训练。于干预前、后分别利用冷加压实验(CPT)激活受试者交感神经系统,测定其安静及握力运动时前臂血液动力学变化。交感缩血管反应参数用CPT诱导肱动脉电导(FVC)的变化率(%FVC)表示,功能性抗交感参数(即肌肉收缩抑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能力)用握力运动时与安静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差值(△%FVC)表示。结果:干预前2组受试者△%FV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为(7.4±8.6)%,对照组为(7.9±11.3)%, P=0.883]。干预后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发现2组受试者△%FVC[高血压组为(17.1±5.8)%,对照组为(16.9±9.7)%]均明显升高( P<0.05),此时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12周抗阻训练能明显改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功能性抗交感,同时发现血压升高本身并不能破坏机体功能性抗交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男性阿片类依赖者血浆催产素、血管加压素和焦虑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男性阿片类依赖者运动干预后血浆催产素(oxytocin,OT)、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及焦虑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并自愿参加运动戒毒的男性阿片类戒毒人员45名,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将其分为运动组( n=22)和对照组( n=23),运动组进行8周、每周5次的有氧联合抗阻训练干预。其中,有氧运动以跑步机和椭圆仪为主,抗阻训练则以力量耐力训练为主。干预前后受试者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进行体适能测试,并检测血浆OT和AVP水平。采用SPSS 20.0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 t检验和χ 2检验。 结果:干预前,两组受试者人口学、吸毒史、SAS、CPSS、血浆OT和AVP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体焦虑检出率为66.67%,SAS、CPSS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干预后,运动组血浆AVP水平、SAS和CPSS得分[AVP(19.57±2.23)pg/ml,SAS(50.17±10.09)分,CPSS(36.59±6.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VP(22.53±2.56)pg/ml,SAS(57.12±12.00)分,CPSS(43.09±5.57)分,均 P<0.05],且血浆OT[(61.98±5.2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54.64±7.62)pg/ml]( P<0.01);与干预前相比,运动组最大摄氧量(VO 2max)、1 min俯卧撑和坐位体前屈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在戒毒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大压力和焦虑等负性情绪;8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能够对于男性阿片类戒毒人员的血浆OT和AVP水平、知觉压力、焦虑状态和健康体适能水平有一定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镜像疗法结合上肢双侧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T)结合上肢双侧运动训练(BMT)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BMT组22例,MT组20例和联合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良肢位的摆放、向心性加压缠绕、关节的主被动活动训练、物理因子疗法和电针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BMT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BMT训练,MT组增加MT训练,联合组则增加BMT联合MT训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患手肿胀程度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的患肢疼痛程度和手部肿胀程度进行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FMA)对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3组的VAS评分和手部肿胀程度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的VAS评分较BMT组治疗2周后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联合组治疗2周后的手部肿胀程度较MT组治疗2周后亦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3组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和U-FM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显著优于BMT组和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的手部肿胀程度与MT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的U-FMA评分为(33.10±15.82)分,显著优于BMT组和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T治疗结合BMT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疼痛程度和水肿的同时,还可促进其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实艇脱险模拟舱水下载人脱险程序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根据潜艇艇员自救脱险的操作要求,设计实艇脱险模拟舱水下载人脱险程序。选取26名体检合格的男性潜艇艇员,利用具备相同功能的固定式脱险训练舱进行程序实践推演和完善。完成26人次10 m快速上浮脱险和设闸减压脱险训练,训练过程安全顺利。该程序可用于实艇脱险模拟舱脱险,但应充分做好脱险前准备工作,准确控制生命支持参数,选择适宜的加压方式,根据脱险方式和实际水深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康复训练联合间歇充气加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盖氏等样损伤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男,11岁,骑自行车摔伤,左上肢伸直位手掌着地,致左前臂疼痛、畸形2 h。临床检查:左侧手掌大/小鱼际皮肤擦伤,左前臂远端肿胀、压痛,畸形明显,左腕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末梢血运良好。左前臂X线正侧位、CT平扫及三维重建示:桡骨中下1/3斜行骨折伴尺骨远端骨骺分离向掌侧移位(图1A~1D),诊断"左侧盖氏等样损伤"。入院后立即行尺桡骨手法复位,复查X线示尺桡骨损伤复位均不满意,拟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及尺骨远端骨骺分离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患儿取仰卧位,左侧患肢置于可透视X线手术台上,桡骨远端取Henry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自桡动脉和桡侧腕屈肌间隙显露骨折端,牵引复位后取8孔普通加压钢板固定。尺骨远端骨骺分离手法整复,X线透视位置满意后,采用直径1.5 mm克氏针经皮穿针固定(图1E,1F)。术毕逐层缝合切口,前臂取中立位石膏固定。围手术期术前0.5 h静滴头孢呋辛0.5 g,术后每3 d常规清洁换药一次,术后10 d拆线,切口Ⅰ期愈合,4周拆除石膏,指导患儿进行腕关节主动屈伸训练,6周拔除克氏针,6个月时复查X线示骨折愈合良好,拆除桡骨内固定钢板。术后随访3个月时发现尺骨骺板生长停滞(图2A,2B);2年时复查尺骨短缩4 mm,腕关节屈/伸、尺偏/桡偏及旋前/旋后活动范围与健侧一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图3),改良Mayo手腕评分法评定95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有氧运动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和联合组(采用有氧运动联合高压氧治疗),每组25例,除3例中途出院,2例中途要求退出研究外,最终45例完成研究,即高压氧组21例,联合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参数取压力0.2 MPa(2.0ATA),加压时间20 min,减压时间20 min,戴面罩稳压吸氧时间60 min,中间吸舱内空气10 min,每次治疗110 min,1次/日,5次/周,共8周;联合组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下肢功率自行车训练方式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每次训练30 min,1次/日,5次/周,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GSH和MDA的含量变化值与患者MMSE评分增加值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治疗后,高压氧组和联合组患者的MMSE评分[(19.00±3.42)和(21.00±2.78)分]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18.33±3.50)和(18.63±3.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联合组MMSE评分改善明显优于高压氧组( 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MoCA评分[(21.67±2.35)分]较组内治疗前[(19.88±2.94)分]及高压氧组治疗后[(19.81±2.62)分]均有明显改善( P<0.05),但高压氧组治疗后的MoC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19.62±2.9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治疗后,高压氧组和联合组的MBI评分[(81.05±4.62)和(83.21±6.21)分]均较组内治疗前[(77.52±5.15)和(79.00±6.63)分]显著提高( P<0.01),但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联合组患者血清中GSH含量较治疗前升高( P<0.01),且联合组患者的血清GSH含量升高值与该组患者MMSE评分增加值呈低度正相关( r=0.010, P<0.05);而高压氧组患者血清中MDA含量较治疗前降低( P<0.05),且高压氧组患者的血清MDA含量下降值与该组患者MMSE评分增加值呈低度正相关( r=0.042, P<0.05)。 结论:有氧运动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血清中GSH含量升高及MDA含量降低均与认知功能改善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