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创植皮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小腿坏死性筋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60岁,因“乏力、发热半月余”于2021年6月17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并进行性加重,伴活动后气促。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5×10 9/L、血红蛋白88 g/L、血小板计数26×10 9/L,骨髓穿刺检查,结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b型,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进一步治疗。查体: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苍白;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外痔脱出,肛周红肿;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0.41×10 9/L、血红蛋白60 g/L、血小板计数43×10 9/L。排除化疗相关禁忌,2021年6月18日—2021年7月1日行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方案联合化疗。化疗结束第4天患者出现发热(最高达39.2 ℃),伴右小腿疼痛,触之局部皮温升高,压痛明显。经验性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泊沙康唑联合抗感染治疗。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0.11×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4×10 9/L、血红蛋白64 g/L、血小板计数24×10 9/L。右下肢血管彩超:未见静脉血栓形成、动脉闭塞。右小腿MRI:(1)右小腿后部软组织肿胀,腓肠肌内外侧头及邻近深浅筋膜内渗出性改变,部分肌间隙积液;(2)左小腿比目鱼肌、腓肠肌内侧头及邻近深筋膜内少许渗出性改变(图1A)。血培养+药敏试验(需氧+厌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敏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为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 唑、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3 d后体温恢复正常,但患者右小腿红肿进行性加重,触痛明显,表皮渗液破溃,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坏死,初步诊断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图1B)。行右小腿脓肿切开减张引流术,并放置引流管(图1C),引流出约400 mL脓液。引流液培养+药敏试验(需氧+厌氧)显示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术后患者右小腿红肿好转,引流通畅,疼痛较前减轻。3 d后进一步行浅层组织清创换药,并拔除右小腿引流管。5 d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51×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4×10 9/L、血红蛋白89 g/L、血小板计数89×10 9/L。全身抗感染治疗20余天未见好转,于手术室行局部麻醉下右小腿深层组织清创术,术中见腓肠肌筋膜感染坏死,部分肌肉坏死,切除坏死组织至创面新鲜,彻底止血(图1D)。术后行负压封闭引流。负压引流吸引7 d后,拆除负压封闭引流行右腹股沟取皮+右小腿创面植皮术(图1E)。定期换药,营养支持治疗,敏感抗生素应用。术后3周拆线,植皮成活、供区伤口愈合良好(图1F)。随访6个月,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右小腿伤口愈合良好,感染无复发,关节功能正常,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施氏整膝三步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学术思想与原理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施氏整膝三步九法是施杞教授在继承石氏伤科与王氏武术伤科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推拿手法技术,该手法治疗理念包括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从筋论治,整体审察、法重通络,主要步骤包括理筋平衡法、整骨平衡法、通络平衡法,施术特点在于重视经穴、点线面三维结合,旋转摇晃、重视被动屈伸,循序渐进、整体辨证、灵活调整。该法可有效改善KOA患者膝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直肠肛管周围及腹膜后感染继发腹腔高压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34岁,因“肛门周围疼痛伴发热4 d”入院。患者最高体温达38.5 ℃。查体:腹膨隆,全腹部轻压痛,腰背部有叩击痛,肛缘右侧有波动感,压痛(+),抽出暗红色血液。全腹CT平扫示:肛周及其右旁浅筋膜-盆腔-双侧肾旁后间隙-肾周多发渗出灶及积液(右侧为显著)。血常规:WBC 13.55×10 9/L,血糖17.55 mmol/L,血清白蛋白 30.5 g/L。诊断为直肠肛管周围及腹膜后感染,急诊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第2天发现腹部明显膨隆,腹部压力较高,经膀胱测腹腔压力为25 cmH 2O,动脉血气分析示:PCO 2 50.1 mmHg,PO 2 42.6 mmHg,HCO3 -33.4 mmol/L,SB 31.2 mmol/L,ABE 8.0 mmol/L,SaO 2 77.4%。复查CT显示腹部呈桶状,圆腹征阳性(图1)。考虑为腹腔高压综合征(intraabdominal hypertention syndrome,IAH),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针对腹腔高压,予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治疗,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广谱抗生素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并肛周引流液及血液培养明确病原学;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持续胰岛素泵降血糖;间断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予小剂量泵入纳布啡镇痛;腹压好转后采用肠内营养。经上述抢救措施治疗4 d后患者腹腔压力降到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论著《阿司匹林激发试验在诊断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中的价值》以5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伴/不伴哮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NERD)的规范化诊断流程,发现仅通过病史诊断会造成漏诊,鼻腔阿司匹林激发试验用于诊断NERD的准确性高、安全性良好,若鼻腔激发试验阴性,则需进一步进行口服阿司匹林激发试验。《小剂量奥马珠单抗在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扩大鼻窦开放术后的应用初探》探讨了小剂量(150 mg/月)奥马珠单抗在24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鼻窦扩大开放术后的近期应用疗效,证实小剂量奥马珠单抗可有效控制术腔黏膜炎性反应,促进黏膜上皮化进程,在疾病早期转归关键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三叶因子家族3对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鼻黏膜上皮中紧密连接的作用》收集11例对照患者鼻黏膜组织和37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观察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 factor family,TFF)3对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eCRS)鼻黏膜上皮中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发现TFF3可通过PI3K/Akt上调occludin、claudin-1和ZO-1的表达,对鼻黏膜上皮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为eCRS治疗提供新思路。《快速眼动睡眠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儿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回顾性分析62例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中重度OSA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现解剖因素和功能因素在快速眼动睡眠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REM-OSA)与非REM-OSA患儿病因中所占的权重不同,2组患儿术后OSA治愈率在不同基线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的情况下变化趋势相反。《侵犯颈段食管的局部晚期下咽癌非手术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回顾性分析66例侵犯颈段食管的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方式治疗侵犯颈段食管的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获得了较高的喉及食管保留率,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可耐受。《头颈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分析》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于头颈部的结节性筋膜炎病例,发现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效果良好。短篇论著《游离股前区域分叶皮瓣修复口颊癌的制备经验》通过总结72例洞穿性口颊癌缺损病例的修复资料,分享了游离股前区域分叶皮瓣的制备策略和应用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中医学气血与络脉理论探析儿童青少年近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视是我国乃至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儿童近视率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医药疗法特别是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中医病机提出了新的观点,推动了中医药防控近视的理论创新和发展。脉络膜、巩膜缺血缺氧学说是现代医学关于近视形成学说的重大发现,我们基于中医学络脉与现代医学微血管的同质性,以及现代医学缺血缺氧与中医学气血亏虚的密切联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目中气血不足、目络亏虚失养,久之目络瘀滞,目中筋脉挛急、调节失灵,神光不能发越于远,是近视的中医病机之核心。据此,我们提出"气血不足,目络瘀滞"的近视形成假说,从气血与络脉理论角度探讨近视的病机,以期为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伤性下直肌麻痹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1,男,58岁,因"左眼外伤后双眼复视8个月"于2022年4月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患者8个月前被钢筋戳伤左眼下睑,伤后眼眶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左眼眶周软组织损伤并积气,于外院行左眼结膜裂伤及下睑皮肤裂伤缝合;伤后数天开始出现双眼复视,给予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本院眼科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5,左眼0.6;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0.8(+1.75 DS/-0.75 DC×100°),左眼0.8(+2.00 DS/-0.50 DC×113°);眼前节检查:右眼晶状体皮质及后囊下混浊,余未见异常;左眼下睑轻度瘢痕性退缩,颞下方球结膜斜形瘢痕长约6 mm,晶状体皮质不均匀混浊;眼底检查:右眼底朦胧;左眼底未见异常。主视眼为左眼。角膜映光法示左眼上斜视(Left hypertropia,LHT)。交替遮盖示右眼由下到中、左眼由上到中。斜视度检查:右眼注视:6 m原在位LHT10 △、左上注视位LHT6 △、左下注视位-4 △LHT35 △,33 cm原在位LHT6 △;左眼注视:6 m原在位LHT18 △、左上注视位LHT10 △、左下注视位-14 △LHT40 △,33 cm原在位LHT10 △。双眼运动:右眼内下转亢进+3,左眼外下转不足-3,余方向基本协调(图1)。单眼运动:右眼正常;左眼外下转不足-2,余方向到位。Titmus近立体视400″。代偿头位:下颌内收10°,面左转、视线向右10°。复视像检查:垂直复视、左下方物像分离最大、周边物像属左眼。复查眼眶CT未见眼外肌异常改变。诊断:左眼外伤性下直肌不全麻痹,双眼白内障。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左眼斜视矫正术,术中被动牵拉试验(Forced duction test,FDT)示双眼均无限制;主动收缩试验(Force generation test,FGT)示左眼下直肌中等肌力、余肌力正常;探查见下直肌止端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肌腹无粘连。最终术式:左眼下直肌缩短5 mm、上直肌颞侧肌腱切开6 mm、外直肌肌腹向下转位术 [1]。术后早期左眼颞上、颞下运动均轻度落后于右眼,复视和代偿头位消失。术后10个月斜视度检查:左下方注视位LHT4 △,余方位双眼均正位。双眼各方向运动协调(图2)。Titmus近立体视2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庄礼兴基于"动静"更迭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介绍庄礼兴教授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经验.庄礼兴教授基于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动静"更迭的特点,将其分为"动"期、"静"期、"交替"期3个不同时期,采用针药结合、分期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以靳三针调神针(四神针、神庭、印堂、神门、三阴交)为主穴,配手颤三针(合谷、曲池、定颤)、足颤三针(阴陵泉、阳陵泉、太冲)、督三针(大椎、筋缩、命门)等穴组,以羚角钩藤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八珍汤合补中益气汤、四逆汤合右归丸、小柴胡汤为主方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患者的运动症状波动,令其保持平稳的生活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论证"甘缓"之法在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本文通过探究"肝苦急"本义,阐述"急食甘以缓之"在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肝苦急"乃因肝气有余,肝血不畅,致筋脉失养,拘急不畅,治疗上予甘缓法,用甘味药物缓肝之急,健脾调中以补肝血,调理中焦气机以畅血行,从而缓拘急之态.临床还可配伍酸、温、辛和苦味药,增强柔肝、建中养血及疏泄气机功效,以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名中医邓素玲运用"三宝合璧"法治疗颈性眩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邓素玲教授认为颈性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同时伴有筋伤骨错与气血失和,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始终坚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结合、医患合作"的治疗方针,采用中药、正骨、挑治三宝合璧的治疗方法,内服中药调理脏腑,外以理筋正骨迅速解除颈椎内部压力,使得筋骨平调,眩晕自止,毫针挑治刺激皮部,振奋气血,临床疗效颇丰.总结邓素玲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为本病提出新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亦称痹痛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项痹""痹证"等范畴,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风、寒、湿邪入侵.为明确基于经筋理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治疗的有效性,通过中国知网(CNKI)对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发现基于经筋理论针刺治疗可以调节局部气血,松弛患处软组织的炎症,有效缓解疼痛引起的肌肉缺血缺氧.其指出了基于经筋理论针刺治疗颈椎病的广阔应用前景,为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