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JC4对老龄大鼠术后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双受体激动剂DA-JC4对老龄大鼠术后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SD大鼠45只,雌雄不拘,21~23月龄,体重530~6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5):假手术组(S组)、外科手术组(O组)和DA-JC4组(G组)。O组和G组水合氯醛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G组分别于术毕即刻、术后24和48 h时腹腔注射DA-JC4 10 nmol/kg(溶于1 ml无菌生理盐水)。术后第3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Bax、Bcl-2、活化的caspase-3、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术后第14-18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 结果:与S组比较,O组术后第15-18天、G组术后第18天逃离潜伏期延长,O组和G组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活化的caspase-3、Bax、LC3Ⅱ、HMGB1、IL-1β和TNF-α表达上调,Bcl-2、LC3Ⅱ和Beclin-1表达下调( P<0.05);与O组比较,G组术后第15-18天逃离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活化的caspase-3、Bax、HMGB1、IL-1β和TNF-α表达下调,Bcl-2、LC3Ⅱ和Beclin-1表达上调( P<0.05)。 结论:DA-JC4减轻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电针对内毒素性急性肾损伤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电针对内毒素性急性肾损伤(AKI)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24只,雌雄不拘,体重160~182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 n=6):对照组(C组)、AKI组、电针+AKI组(EA组)和非穴位电针+AKI组(SEA组)。采用腹腔注射LPS 10 mg/kg的方法制备内毒素血症模型。EA组于造模前5 d(1次/d)、造模当日LPS给药前30 min开始电针刺激,选择双侧足三里及肾俞穴,疏密波,频率15 Hz,刺激强度以大鼠出现轻微肌颤为宜,30 min/次,留针至LPS注射后6 h;SEA组刺激穴位旁开0.5 cm处。于LPS注射后6 h时,经心脏取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BUN和Cr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白明胶酶脂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和IL-6和TNF-α浓度。处死大鼠取左侧肾皮质组织,采用TUNEL法确定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率;取右侧肾皮质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1、IL-1β表达,采用RT-PCR检测caspase-1 mRNA和IL-1β mRNA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AKI组血清BUN、Cr、NGAL、KIM-1、TNF-α和IL-6浓度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率升高,肾皮质caspase-1、IL-1β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5)。与AKI组比较,EA组血清BUN、Cr、NGAL、KIM-1、TNF-α和IL-6浓度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率降低,肾皮质caspase-1、IL-1β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SEA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电针减轻大鼠内毒素性AKI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室内注射GDNF改善新生大鼠术后远期认知功能与海马PKMζ和Kalirin表达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脑室内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改善新生大鼠术后远期认知功能与海马蛋白激酶Mζ(PKMζ)和Kalirin表达的关系。方法:取出生后第7天的SD大鼠60只,雄雌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4组( n=15):对照组(C组)、GDNF组(G组)、手术组(S组)、手术+GDNF组(S+G组)。C组未接受麻醉、手术或药物治疗;G组脑室内注射重组大鼠GDNF 0.3 μg;S组和S+G组在3%七氟烷麻醉下行右颈动脉暴露手术,S+G组术后脑室内注射重组大鼠GDNF 0.3 μg。于出生后第33天开始,进行Barnes迷宫测试及恐惧条件测试。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大脑,左半脑用于高尔基染色,观察树突形态和测量树突棘密度;右半脑提取海马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KMζ和Kalirin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S组Barnes迷宫中识别目标盒所需时间延长,恐惧条件测试中环境相关冻结时间缩短,海马树突分支总长度、分支数量及与同心圆交点数量和树突棘密度减少,PKMζ和Kalirin表达下调( P<0.05),G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组比较,S+G组识别目标盒所需时间缩短,环境相关冻结时间延长,海马树突分支总长度、分支数量及与同心圆交叉点数量和树突棘密度增加,PKMζ和Kalirin表达上调( P<0.05)。 结论:脑室内注射GDNF改善新生大鼠术后远期认知功能的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PKMζ和Kalirin的表达,促进树突和树突棘的发育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械张力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 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机械张力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6只3~5个月龄雌雄不拘新西兰大白兔,于每侧兔耳腹面制作5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术后0(即刻)、7、14、21、28 d所有兔耳创面外观。术后28 d,计算瘢痕形成率。将每只兔左耳的3个成熟瘢痕纳入张力组并采用螺旋扩弓器持续扩弓,将每只兔右耳的3个成熟瘢痕纳入假张力组并仅缝合螺旋扩弓器不扩弓,每组共18个瘢痕。经机械张力处理(以下简称处理)40 d,观察2组兔耳瘢痕组织颜色、质地。处理40 d,观察并计算瘢痕增生指数(SEI),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形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瘢痕组织中TGF-β 1、Smad3、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瘢痕组织中TGF-β 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的蛋白表达和Smad3磷酸化水平。以上实验各组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术后0 d,所有兔耳均形成5个新鲜创面;术后7 d,可见创面结痂;术后14 d,大部分创面已上皮化;术后21 d,可见全部创面上皮化;术后28 d,形成明显的增生性瘢痕。术后28 d,瘢痕形成率为75%(45/60)。处理40 d,张力组的兔耳瘢痕组织凸起较假张力组明显,瘢痕组织较硬,颜色较红润;张力组兔耳瘢痕的SEI为2.02±0.08,明显高于假张力组的1.70±0.08( t=5.07, P<0.01)。处理40 d,与假张力组相比,张力组兔耳瘢痕组织角质层变厚,真皮层可见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炎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胶原排列更加紊乱,呈结节状或旋涡状分布。处理40 d,张力组兔耳瘢痕组织中TGF-β 1、Smad3、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1.81±0.25、5.71±0.82、7.86±0.56、4.35±0.28、5.89±0.47,分别明显高于假张力组的1.00±0.08、1.00±0.12、1.00±0.13、1.00±0.14、1.00±0.14( t值分别为5.36、9.82、20.60、18.26、17.13, P值均<0.01);张力组兔耳瘢痕组织中TGF-β 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的蛋白表达和Smad3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865±0.050、0.895±0.042、0.972±0.027、1.012±0.057、0.968±0.087,分别明显高于假张力组的0.657±0.050、0.271±0.029、0.631±0.027、0.418±0.023、0.511±0.035( t值分别为5.08、21.27、15.55、16.70、8.40, P值均<0.01)。 结论:机械张力会刺激瘢痕增生,抑制真皮层胶原纤维的正常排列,加剧胶原纤维的沉积,从而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消退起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机械张力激活TGF-β 1/Smad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药防畸手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脑卒中是临床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肌张力增高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时间肌张力增高可造成肌肉变形、萎缩,导致生活无法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理论认为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多归于"筋病""痉病",《素问·痹论篇》:"痹在于筋,则屈不伸",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不行,经络闭塞不通,筋脉失养,拘肌挛缩。临床防治该病,以平衡阴阳、调补气血、疏通经络、柔筋缓急为原则。为此,本研究特研制一种中药防畸手套用于防治患者手部肌张力增高所致的相关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分析乌梅丸组方配伍原理及功效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乌梅丸为经典的驱虫剂,用于蛔虫证、蛔厥和久利,被认为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其组方以酸味药(乌梅、苦酒)与辛味药(附子、桂枝、蜀椒、当归、干姜、细辛)为主,以苦味药(黄连、黄柏)与甘味药(人参、蜂蜜)为辅。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肝德在散,虚则四肢厥逆,实则胁满腹痛,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脾德在缓,虚则倦怠乏力,实则腹满吐利,以甘补之、以辛泻之、以苦燥之。故乌梅丸作用定位于肝脾,兼顾心肺,功效以泻肝泻脾为主、补泻兼施,用于肝木脾土之虚实夹杂证,以胸胁腹痛、四肢厥冷、呕吐下利、筋脉拘挛等肝木或脾土病证特点及经脉循行部位症状为主,临床常用于蛔厥、腹泻、阳痿、抑郁等疾病的治疗。同时兼顾心肺,也可用于咳嗽、焦虑等疾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叶天士运用白虎汤类方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白虎汤是《伤寒论》中治疗阳明气分证的主方,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扩展了白虎汤类方主治脉象及主治范围,将之运用于数脉、弦数脉、虚脉、芤虚脉、弱脉、濡小脉,提示患者症状表现出时气温病的特点,或舌象提示暑热暑湿时,可不拘于脉象表现,四诊合参运用白虎汤。白虎汤既清阳明胃火,也清肝郁之火;白虎加桂枝汤卫气同治、清气热兼解表;白虎加人参汤或白虎加苍术汤治疗暑热、暑湿气分痉厥证;白虎汤加减可气营血同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时脊髓lncRNA与kindlin-1/Wnt3a信号通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kindlin-1/Wnt3a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实验Ⅰ 7日龄SD大鼠,体重15~20 g,雌雄不拘,断头处死后取脊髓背角,提取并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加入LPS 1 μg/ml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活化24 h。采用PCR免疫共沉淀法筛选与kindlin-1结合的lncRNA,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中lncRNA FOXF1-AS1的定位,采用生物素标记磁珠法检测lncRNA FOXF1-AS1与kindlin-1的结合情况。实验Ⅱ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280 g,10~12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6):假手术对照组(C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lncRNA FOXF1-AS1过表达组(F组)、lncRNA FOXF1-AS1过表达+kindlin-1 shRNA组(FK组)和lncRNA FOXF1-AS1过表达+Wnt抑制剂组(FW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F组于术前28 d时鞘内注射lncRNA FOXF1-AS1过表达慢病毒10 μl,其余各组鞘内注射空载病毒10 μl;FK组于术前21 d时鞘内注射kindlin-1 shRNA干扰腺病毒10 μl,其余各组鞘内注射空载病毒10 μl;FW组于术后1~3 d时鞘内注射Wnt抑制剂IWP-2 10 μl,其余各组于相同时点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10 μl。分别于术前1 d、术后4和7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术后7 d时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kindlin-1、Wnt3a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β含量。 结果:实验Ⅰ 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胞浆内的lncRNA FOXF1-AS1与kindlin-1具有结合作用。实验Ⅱ 与C组比较,NP组术后4和7 d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kindlin-1、Wnt3a和GFAP表达上调,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 P<0.05);与NP组比较,F组术后4和7 d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kindlin-1、Wnt3a和GFAP表达上调,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FK组和FW组术后4和7 d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FK组脊髓kindlin-1、Wnt3a和GFAP表达下调,FW组脊髓kindlin-1上调,Wnt3a和GFAP表达下调( P<0.05);与F组比较,FK组和FW组术后4和7 d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FK组脊髓kindlin-1、Wnt3a和GFAP表达下调,FW组脊髓Wnt3a和GFAP表达下调( P<0.05)。 结论:lncRNA FOXF1-AS1可通过上调kindlin-1表达,激活Wnt3a信号通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调控炎症反应,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脓毒症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来源外泌体对脓毒症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PMVEC)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行腹部手术切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0~25岁)遗弃的新鲜脂肪组织进行原代人ADSC的分离培养,于第5天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ADS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DSC中CD29、CD34、CD44、CD45、CD73和CD90的表达情况。选取第3~5代ADSC,采用差速超高速离心法获取其上清液中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法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外泌体形状、粒径大小及CD9、CD63、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和β肌动蛋白的蛋白表达。取24只成年雄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成正常对照组、单纯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和CLP+ADSC外泌体组,每组8只,分别进行相应处理。术后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髓过氧化物酶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细胞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表达。取1个月龄雌雄不拘C57小鼠,采用组织块法获取原代PMVEC。取第3代PMVEC,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MVEC中CD31的表达。取第3代PMVEC,与ADSC来源外泌体共培养12 h,采用PKH26试剂盒检测PMVEC吞噬外泌体的情况。取第3代PMVEC,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和巨噬细胞上清液+ADSC外泌体组,每组3孔,分别进行相应处理。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活性氧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8-OHdG表达,采用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单分子层通透性。以上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 t检验。 结果:分离的原代ADSC培养至第5天,呈梭形密集生长,呈典型的漩涡样排列。第3代ADSC中CD29、CD44、CD73和CD90阳性细胞百分比均>90%,CD34和CD45阳性细胞百分比均<5%。第3~5代ADSC来源外泌体呈典型的双凹盘状结构,外泌体平均粒径为103 nm,外泌体中CD9、CD63和TSG101的蛋白表达均呈阳性,β肌动蛋白的蛋白表达呈阴性。术后24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CLP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明显增加( t值分别为28.76、29.69, P<0.01);与单纯CLP组比较,CLP+ADSC外泌体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9.90、4.76, P<0.05或 P<0.01)。术后24 h,正常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无炎症细胞浸润,单纯CLP组小鼠的肺组织较正常对照组水肿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现象明显,CLP+ADSC外泌体组小鼠肺组织较单纯CLP组水肿症状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术后24 h,3组小鼠肺组织中CD31呈阳性表达;单纯CLP组小鼠肺组织中8-OHdG阳性细胞荧光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大,CLP+ADSC外泌体组小鼠肺组织中8-OHdG阳性细胞荧光强度较单纯CLP组明显下降。第3代PMVEC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D31呈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显示CD31阳性细胞占比为99.5%。共培养12 h,ADSC来源外泌体成功被PMVEC吞噬,进入胞质。第3代PMVEC培养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PMVEC的活性氧荧光强度明显增加( t=15.73, P<0.01);与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比较,巨噬细胞上清液+ADSC外泌体组PMVEC的活性氧荧光强度明显降低( t=4.72, P<0.01)。第3代PMVEC培养24 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PMVEC的8-OHdG阳性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巨噬细胞上清液+ADSC外泌体组PMVEC的8-OHdG阳性荧光强度介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之间。第3代PMVEC培养24 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的PMVEC单分子层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 t=6.34, P<0.01);与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比较,巨噬细胞上清+ADSC外泌体组的PMVEC单分子层细胞通透性明显降低( t=2.93, P<0.05)。 结论:ADSC来源外泌体可改善小鼠肺组织氧化性损伤,降低由巨噬细胞上清液诱导的PMVEC的活性氧含量、8-OHdG表达以及细胞通透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迷走神经刺激对老龄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海马IGF-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老龄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及海马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C57小鼠75只,雌雄不拘,21~23月龄,体重28~34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15):假手术组(S组)、手术组(O组)、手术+迷走神经刺激组(O+V组)、手术+IGF-1 siRNA组(O+I组)和手术+迷走神经刺激+IGF-1 siRNA组(O+V+I组)。O组行剖腹探查术;O+V组剖腹探查术结束后行迷走神经刺激30 min(刺激强度0.5 mA,刺激频率20 Hz,刺激时间30 s,刺激6次,间隔5 min);O+I组行剖腹探查术,并于术前24 h、术后24和48 h经鼻吸入IGF-1 siRNA溶液10 μl;V+I组剖腹探查术后行迷走神经刺激,并于术前24 h、术后24和48 h经鼻吸入IGF-1 siRNA溶液10 μl。术后第14~18天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术后第7天,处死小鼠取海马,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x、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IGF-1、IGF受体1(IGF1R)、磷酸化IGF1R(p-IGF1R)、IL-1β和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 结果:与S组比较,O组术后第16~18天时逃离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IGF-1和p-IGF1R表达下调,Iba-1、IL-1β、活化的caspase-3和Bax表达上调( P<0.05);与O组比较,O+V组术后第16~18天时逃离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IGF-1和p-IGF1R表达上调,Iba-1、IL-1β、活化的caspase-3和Bax表达下调( P<0.05),O+I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O+V组比较,O+V+I组术后第16~18天时逃离潜伏期增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IGF-1和p-IGF1R表达下调,Iba-1、IL-1β、活化的caspase-3和Bax表达上调( P<0.05)。4组间海马IGF1R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减轻老龄小鼠POCD,其机制与激活IGF-1信号通路,减轻海马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