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He对女性献血者潜伏期铁缺乏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当量(Ret-He)在诊断单采血小板女性献血者潜伏期铁缺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月在福建省血液中心进行血小板捐献的230例女性献血者,根据缺铁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正常组、储铁缺乏(ID)组和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组.采用Sysmex-XN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Ret-He,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入选者的铁生化指标.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相关指标对女性献血者潜伏期铁缺乏的诊断价值.结果:ID组的Ret-He为32.55(31.15,33.10)pg,明显低于正常组[33.80(32.73,34.70)pg](P<0.05),且明显高于 IDE 组[30.40(28.70,31.50)pg](P<0.05).HGB、MCV、MCH、RDW-CV 和Ret-He诊断女性献血者ID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43、0.909、0.890、0.931;其中当Ret-He的临界值为32.05 pg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90%和92.60%,各红细胞参数对ID的诊断价值均较差.结论:Ret-He 可作为单采血小板女性献血者潜伏期铁缺乏的良好指标,通过检测Ret-He能够将女性献血者铁缺乏的发现提前到IDE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评估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高凝状态及预测血运重建后再狭窄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水平在不同病情时的变化特征以及预测血运重建术后管腔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ASO患者386例,男209例,女177例,年龄70(44~97)岁,包括间歇性跛行组196例和严重下肢缺血组190例。有172例间歇性跛行患者和185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治疗,在30 d随访期内有23例间歇性跛行患者和49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在术后发生再狭窄。于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采集静脉血样本,采用Shine i29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TAT水平。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做多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做两组间数据比较,用Friedman秩和检验做同组内各时间节点数据比较,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元相关性分析获得优势比( OR),用ROC做TAT诊断性能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风险比( HR)。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2.69(1.77,3.90)ng/ml]比较,ASO患者血浆TAT水平[10.24(5.89,19.92)ng/ml]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严重下肢缺血患者血浆TAT水平高于间歇性跛行患者( P<0.001)。Rutherford分级3级患者血浆TAT>2级、4级>3级、6级>5级( P值分别为0.038、<0.001和0.013)。间歇性跛行组中,血运重建术后第3天和第7天,再狭窄患者血浆TAT水平均高于血流通畅患者( P值分别为0.004和<0.001);血流通畅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和术前( P均<0.001);再狭窄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而高于术前( P均<0.001)。严重下肢缺血组中,在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再狭窄组患者的血浆TAT水平均高于血流通畅组患者( P值分别为0.001、0.013和<0.001);血流通畅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和术前( P值均<0.001);再狭窄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 P<0.001),而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分析显示,在全部患者、间歇性跛行患者和严重下肢缺血患者中,血运重建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预测术后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783和0.853。生存分析显示,在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组,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高于临界值(≥7.66 ng/ml)的患者在术后30天内发生再狭窄事件的累积风险概率增高(Log-rank χ2=93.674, 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在严重下肢缺血组,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可作为术后30 d内的再狭窄事件发生的独立指标( HR=2.259, P<0.001)。 结论:血浆TAT能够反映ASO患者不同病情时的高凝状态,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分层。此外,TAT对血运重建术后发生管腔再狭窄有高度敏感性,能作为评估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术后再狭窄事件的独立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拟行气解毒方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自拟行气解毒方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本院84例EMT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皮下注射戈舍瑞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行气解毒方。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估盆腔痛程度;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浆FSH、LH和雌二醇(E 2)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8和TNF-α水平;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为80.95%(34/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09, P=0.043)。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4.30、7.32, 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浆FSH[(5.36±1.03)U/L比(6.20±1.35)U/L, t=3.21]、E 2[(230.57±36.84)pmol/L比(265.28±37.53)pmol/L, t=4.28]、LH[(8.15±1.18)U/L比(9.24±2.01)U/L, t=3.03]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05、5.07、3.82, P<0.01)。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8/42)、观察组为4.76%(2/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09, P=0.043)。 结论:自拟行气解毒方联合戈舍瑞林可有效改善EMT患者的激素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EB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流行情况,分析其血清学特征。方法:采用LIAISON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26 714例患儿血清中抗EBV衣壳抗原IgM(VCA-IgM)抗体、抗衣壳抗原IgG (VCA-IgG)抗体、抗核抗原IgG(EBNA-IgG)抗体及抗早期抗原IgG(EA-IgG)抗体。根据VCA-IgM、VCA-IgG及EBNA-IgG 3项主要抗体的检测结果判断EBV感染状态;对其中VCA-IgM单独阳性的患儿,4~6周后复查EBV抗体。结果:26 714例患儿中VCA-IgM抗体阳性2 963例(11.09%),VCA-IgG抗体阳性15 349例(57.46%),EBNA-IgG抗体阳性14 263例(53.39%)及EA-IgG抗体阳性731例(2.74%)。15 149例男童VCA-IgM、VCA-IgG、EBNA-IgG及EA-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8%(1 663/15 149例)、57.73%(8 745/15 149例)、53.49%(8 103/15 149例)及2.57%(389/15 149例),11 565例女童上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24%(1 300/11 565例)、57.10%(6 604/11 565例)、53.26%(6 160/11 565例)及2.96%(342/11 565例),不同性别患儿在4项抗体检测阳性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VCA-IgG及EGNA-IgG抗体阳性率随患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增高( χ2=4 057.744、4 776.285,均 P<0.05),至14岁时,患儿VCA-IgG及EBNA-IgG的阳性率分别达到87.98%(1 317/1 497例)及88.78%(1 329/1 497例);三抗体联合检测显示,在VCA-IgM阳性的急性感染患儿中,以典型原发感染状态[36.38%(1 078/2 963例)]及原发感染恢复期或再激活状态[43.81%(1 298/2 963例)]为主;而VCA-IgG及EBNA-IgG双阳性的抗体组合模式占既往感染患儿的95.09%(12 777/13 437例)。在198例VCA-IgM单独阳性患儿中,有133例(67.17%)在复查时未发生血清IgG阳转。在所有就诊患儿中,无单独EA-IgG阳性患儿,而既往感染的患儿中3.19%(428/13 437例) EA-IgG阳性。 结论:EBV 4项抗体阳性率在男女患儿中无差异,其既往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抗体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详细和可靠的信息;双份血清抗体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EA-IgG是诊断EBV既往感染再激活的一个重要血清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扬州地区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的建立与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扬州地区妊娠妇女各孕期游离甲状腺素(FT 4)、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参考区间,并分析各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为临床及时、准确诊断孕期甲状腺疾病提供依据,促进优生优育。 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科门诊定期产检的3 726例健康孕早(1 747例)、中(1 481例)、晚(498例)期妇女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407例非妊娠妇女作为正常对照。采用美国贝克曼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观察对象血清FT 4、TSH、TPOAb水平,采用双侧限值的95%参考值建立参考区间,并比较孕早、中、晚期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孕早、中、晚期,FT 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82.56, P < 0.01),其中孕早期高于孕中期( P < 0.01),孕中期高于孕晚期( P < 0.01);T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91.27, P < 0.01),其中孕早期低于孕中期( P < 0.01),孕中期低于孕晚期( P < 0.01);TPOA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30.36, P < 0.01),其中孕早期与孕中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孕早、中期高于孕晚期( P均< 0.01)。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孕早期:FT 4为8.28 ~ 15.66 pmol/L,TSH为0.11 ~ 4.23 mU/L,TPOAb为0.10 ~ 16.46 U/ml;孕中期:FT 4为7.38 ~ 14.36 pmol/L,TSH为0.13 ~ 4.67 mU/L,TPOAb为0.10 ~ 18.97 U/ml;孕晚期:FT 4为6.33 ~ 11.39 pmol/L,TSH为0.40 ~ 3.96 mU/L,TPOAb为0.10 ~ 6.17 U/ml。 结论: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有明显差异。成功建立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这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以及促进优生优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维生素 D 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易感性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基因多态性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易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3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83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提取入组对象外周血RNA并反转录为cDNA,使用荧光定量分析仪检测DBP基因rs704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对基因多态性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SAP患者于入院当天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DBP水平,并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统计入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的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SAP的影响因素。结果: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基因多态性分布均符合遗传平衡规律。SAP组患者DBP基因rs7041位点携带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T基因型:34.94%(29/83)比9.64%(8/83),T等位基因:55.42%(92/166)比38.55%(64/166),均 P<0.01〕,GT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0.96%(34/83)比57.83%(48/83), P<0.05〕;而健康对照组与SAP组GG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53%(27/83)比24.10%(20/83), 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P基因rs7041位点携带TT基因型〔优势比( OR)=2.831,95%可信区间(95% CI)为1.582~5.067, P<0.001〕和T等位基因( OR=2.533,95% CI为1.435~4.472, P<0.001)是健康人群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携带GT基因型是发生SAP的保护因素( OR=0.353,95% CI为0.143~0.868, P=0.041)。SAP患者中,DBP基因rs7041位点携带TT基因型者入院当天CRP、PCT、NLR和DBP水平均明显高于携带GG/GT基因型者〔CRP(mg/L):43.25±13.25比31.86±12.83,PCT(μg/L):1.53±0.24比1.21±0.20,NLR:3.15±0.53比2.71±0.48,DBP(μg/L):87.78±19.64比70.58±18.67,均 P<0.01〕。SAP患者中,DBP基因rs7041位点携带TT基因型者ICU住院时间较携带GG/GT基因型者显著延长(d:11.35±1.58比9.71±1.35, P<0.01);携带TT基因型者总住院时间也较携带GG/GT基因型者延长(d:23.41±3.64比23.17±3.57),住院病死率较携带GG/GT基因型者升高〔34.48%(10/29)比29.63%(16/5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DBP基因rs7041位点携带TT基因型者SAP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其机制可能与诱导DBP表达增加有关;且携带TT基因型会延长SAP患者ICU住院时间,但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养功与口服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内养功与口服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1年6月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6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内养功与口服中药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雌二醇(E 2)、FSH、LH水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1, 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应用、日间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4.11、12.49、9.88、13.54、9.47、14.11、17.91, P<0.01);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疲乏健忘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9.51、13.08、16.17、12.81, P<0.01);E 2[(35.16±3.61)mmol/L比(31.06±3.12)mmol/L, t=4.71]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FSH[(69.61±6.04)U/L比(73.26±7.41)U/L, t=2.09]、LH[(32.21±3.35)U/L比(36.04±3.49)U/L, t=4.3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观察组治疗后4、8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30、4.36,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5/30)、对照组为10.0%(3/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6, P=0.448)。 结论:内养功与口服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其睡眠质量及中医症状,调节机体激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天至6岁中国儿童外周血降钙素原生物参考区间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一项多中心研究,在全国多个地区招募参考个体,建立中国3 d至6岁儿童外周血降钙素原(PCT)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全国11个省市的18家医院中招募3 d至6岁表观健康儿童和无特定疾病儿童3 353例,分为3~28 d、29 d~1岁、1~3岁、4~6岁4个年龄组,收集其血清,使用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和诺尔曼NRM411-S7化学发光分析仪对其PCT进行测定,并采集末梢全血,使用诺尔曼NRM411-S7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其末梢血PCT,剔除离群值后通过Ma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性别、年龄和标本类型间差异,不同的分组分别取右侧单侧95%可信区间作为其生物参考区间。 结果:参考人群的外周血PCT水平未检出性别差异,各年龄段的末梢全血与血清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28 d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罗氏系统血清PCT 参考区间为:3~28 d,<0.23 μg/L,29 d~6岁,<0.11 μg/L。诺尔曼系统血清PCT 参考区间为:3~28 d,<0.21 μg/L;29 d~1岁,<0.09 μg/L;1~6岁,<0.10 μg/L;末梢全血PCT 参考区间为:3~28 d,<0.26 μg/L;29 d~6岁,<0.15 μg/L。 结论:末梢全血PCT水平分布,静脉血清和末梢全血间均存在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尤其是28 d以下组,与其他年龄组之间的PCT水平分布也有显著性差异,故需分别建立其生物参考区间;另外考虑到儿童是高度异质性的群体,不同实验室引用该参考区间前应进行必要的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的表达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水平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庐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LADA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水平,采用亲和层析微注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 HbA1c)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C肽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dex resistance, HOMA-IR);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 +、CD8 +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并采用Pearson分析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与FBG、HbA1c、空腹C肽、HOMA-β和HOMA-IR相关性。 结果:LADA组FBG和HbA1c高于对照组[(9.42±1.76)mmol/L比(5.17±0.68)mmol/L,(10.34±2.48)%比(5.64±1.26)%, t=20.25、15.24, P值均<0.05],空腹C肽低于对照组[(1.14±0.39)μg/L比(2.41±0.57)μg/L, t=16.92, P<0.05]。LADA组HOMA-β低于对照组[(65.87±21.42)比(97.42±18.28), t=10.20, P<0.05],而HOMA-IR高于对照组[(2.12±0.43)比(1.02±0.29), t=19.21, P<0.05]。LADA组CD4 +T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42.42±7.85)%比(38.89±7.27)%, t=3.01, P<0.05],而CD8 +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32.26±5.53)%比(35.01±4.57)%, t=3.49, P<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与FBG、HbA1c和HOMA-IR呈线性正相关( r=0.46、0.53、0.45, P值均<0.05),而与空腹C肽和HOMA-β呈线性负相关( r=-0.62、-0.59, P值均<0.05);CD8 +T淋巴细胞水平与FBG、HbA1c和HOMA-IR呈线性负相关( r=-0.42、-0.46、-0.52, P值均<0.05),而与空腹C肽和HOMA-β呈线性正相关( r=0.56、0.44, P值均<0.05)。 结论:LADA患者CD4 +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而CD8 +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且与胰岛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可能介导了胰岛β细胞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及初步探讨对乙酰氨基酚作用下的细胞损伤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肝细胞样细胞的方法,初步探讨其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作用下的细胞损伤反应。方法: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表面标志CD45;针对诱导的肝细胞样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细胞色素P450(CYP)1A2、CYP3A4、CYP2C9、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肝细胞核因子(HNF)4α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细胞标志物AFP、HNF4α、ALB在细胞中蛋白的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检测肝细胞特有的AFP、ALB、尿素的分泌功能;荧光素酶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细胞关键药物代谢酶CYP3A4酶活性;肝损伤药物APAP作用肝细胞样细胞后,比色测定法检测肝细胞损伤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采用 t检验与秩和检验比较数据间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外周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表面标志CD45表达阳性率约98%,诱导第15天细胞形态出现肝细胞样变化;与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相比,CYP1A2、CYP3A4 、CYP2C9、ALB、AFP、HNF4α mRNA明显升高,AFP、ALB,HNF4α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AFP、ALB、尿素的分泌功能增强;与原代肝细胞相比CYP1A2、CYP2C9、AFP、HNF4α mRNA、CYP3A4 mRNA无降低,ALB mRNA较低,AFP、ALB、HNF4α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降低,AFP、ALB、尿素的分泌功能无降低。此外肝细胞样细胞产生了与原代肝细胞相似的CYP3A4酶活性;APAP孵育较不含APAP孵育的肝细胞样细胞会释放更多的ALT;在APAP作用下肝细胞样细胞相比分离的单个核细胞ALT释放增加。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诱导为具有肝细胞部分特性的肝细胞样细胞,通过诱导具有了肝细胞关键药物代谢酶CYP3A4活性,肝损伤药物APAP作用下,肝细胞样细胞初步体现了肝细胞损伤时ALT分泌的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