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蚀艾肯菌致急性化脓性腮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侵蚀艾肯菌(Eikenella corrodens),又称啮蚀艾肯菌,是一种兼性厌氧革兰阴性球杆菌,常定植在口腔、咽部等上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为条件致病菌[1-2].该菌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或黏膜破损时进入组织引发颅脑、头颈部、胸部、腹部等感染[3-4].腮腺炎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侵蚀艾肯菌引起的化脓性腮腺炎十分罕见[5].我们报道1例由侵蚀艾肯菌引起的化脓性腮腺炎,经切开引流术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1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2011-2016年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患儿13例,均为足月儿,其中男8例,女5例.起病日龄11 ~25 d.10例以发热伴单侧腮腺区肿胀起病,3例仅表现为单侧腮腺肿胀,均伴有哭闹、拒乳、不安等表现.7例合并败血症患儿中同时合并化脓性脑膜炎1例、耳前蜂窝织炎2例、腮腺脓肿3例.3例腮腺超声提示存在腮腺血管瘤.12例患儿血WBC> 15×109/L,且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C反应蛋白均不同程度升高.7例腮腺导管分泌物或腮腺脓肿穿刺抽取脓液培养出致病菌.急性期腮腺B超可见患侧腮腺增大、形态饱满,实质回声不均匀,血流丰富,有腮腺脓肿形成时可见浑浊液性暗区,部分颈部淋巴结增大,抗感染后复查腮腺均缩小.患儿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腮腺脓肿患儿行超声定位穿刺抽脓,均治愈出院,随访预后良好,无复发.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临床表现典型,腮腺超声为确诊手段,经抗感染治疗及局部处理后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致化脓性腮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导致的类鼻疽病,是热带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达25.0%~50.0%[1-2].该菌引起的感染有地域性,主要集中在热带地区,海南地区有流行分布报道[3].类鼻疽病临床表现多样,可致急性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主要是败血症,慢性感染以化脓性感染为主,易出现误诊误治[4-5],给医生的诊治带来困难.本文从腮腺炎患者脓液分离出1株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文献报道少见,现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毫火针治疗热证的临床应用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6
《灵枢·经筋》云:“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一些医家拘泥于此言,认为热证禁用火针.火针既可“借火助阳”以补虚,又可“开门祛邪”以泻实,乃至“以热引热”,使火郁壅滞得泻,即“火郁发之”之意[1].毫火针是对火针的发扬与创新,临床上治疗多种热证效如桴鼓,现举隅如下.1典型医案1.1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女,54岁.初诊日期:2017年5月2日.主诉:右侧胸胁部疱疹伴疼痛3d.现病史:3天前因家事焦急,出现右侧胸胁部散在疱疹,疼痛难忍,夜间加重,难以入睡,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并给予阿昔洛韦片和甲钴胺片治疗,疼痛不能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石膏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石膏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3.45~50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石膏最佳剂量:如生石膏发挥宣肺透表功效时,治疗外感热病及肺系疾病(咳喘、肺痈、时行感冒、过敏性鼻炎),为9~110 g;清泄里热,治疗阳明热盛证(腮腺炎、肺炎、登革热、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皮肤病(银屑病、荨麻疹、皮炎)、热病气血两燔证(急慢性睾丸肿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枢性高热),为3.45~50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宣肺透表配伍麻黄、杏仁、甘草等,清泄里热配伍知母、青蒿、犀角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流行性腮腺炎发生后,随之会有发热、咀嚼功能受限、腮腺非化脓性肿痛等表现,而且可能还会伴有程度各异的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该病无论何年龄段,都会发病,且春、冬两季是该病的多发季节[1]. 近年来临床报告表明,流行性腮腺炎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而且趋于年轻化趋势[2]. 若小儿发病,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临床应提高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治疗的重视程度. 本研究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蒲公英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搜集古代医学文献及现代医家经验,总结出蒲公英临床应用特点如下:1)临床用量范围为4.5~100 g.2)临床使用随着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剂量.如治疗痈疮、疖肿、胃溃疡、淋证、慢性胃炎、化脓性扁桃腺炎、痤疮等疾病时常用剂量为4.5~100 g,治疗牙痛时常用剂量为18.75~30 g,治疗乳腺炎、腮腺炎、伤口硬结、乳腺增生、甲状腺肿等疾病时常用剂量为5~33.75 g.3)临床配伍时需灵活,如需清热解毒时常配伍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大青叶,需清热止痛时常配伍当归、川芎,需清热散结时常配伍贝母、玄参、路路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麻疹合并非化脓性腮腺炎二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分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