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部刮痧联合中药倒膜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刮痧联合中药倒膜改善眶周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为眶周色素沉着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 2023 年 1~7 月于河南省中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 40 例眶周色素沉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0 例,2 组均采用刮痧加倒膜治疗,治疗组倒膜使用院内制剂祛黄面膜,对照组使用面粉代替.每次治疗前填写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表,计算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并于治疗前后拍照,通过Photoshop CS7 校正后使用Image J软件分析,测量眶周色素沉着区域皮肤的L*值;治疗结束后,由未参与研究的医生依据照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 4 周后,治疗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皮肤L*值范围由 32.06~53.90 增至41.59~6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QI评分均值由 6.52 降至 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满意度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18/20).治疗 4 周后,对照组患者指标均有改善,皮肤L*值范围由 33.34~52.46增至 38.39~5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QI评分均值由 6.25 降至 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满意度评价,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11/20).组间比较,治疗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刮痧联合中药倒膜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的疗效明显,且中药面膜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刮痧治疗眶周色素沉着,其方法简验便廉,适合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典名方竹叶石膏汤研究进展及相关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从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开发现状5 个方面系统综述了经典名方竹叶石膏汤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方未来的研究思路.该方的理论研究主要在病机、方证方面,主治病证涉及肿瘤、呼吸、内分泌系统等,应用广泛,效果显著.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代谢等作用.目前针对竹叶石膏汤单味药物化学成分的微观研究较多,对全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药物基源考证和物质基准的研究较少.本文指出应从中医理论与临床出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其作用机理,并完善相关信息考证,为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文献支撑,以推动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研发,保障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截骨矫形可吸收棒填充治疗先天性第四、五掌骨融合畸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总结并探讨应用截骨矫形可吸收棒填充治疗先天性第四、五掌骨融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第四、五掌骨融合小指外展畸形患儿6例8侧,手术方法采用第四、五掌骨纵行截骨,可吸收棒填充截骨间隙,克氏针及石膏辅助固定,对术前、术后外观及影像学指标等进行评价。结果:本组8侧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4周患手基本恢复正常外观,复查X线片见第四、五掌骨间夹角在正常范围8°~23°,平均(14±4)°;小指力线恢复良好,环小指力线轴夹角为3°~10°,平均(7±2)°。术后1个月、3个月、1年进行随访,患手外观无明显再发畸形出现。结论:应用纵行截骨、可吸收棒填充治疗先天性第四、五掌骨融合小指外展畸形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快速康复理念下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佩戴充气靴早期负重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理念下急性跟腱修复术后早期佩戴充气靴负重行走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69例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患者资料。男56例,女13例;年龄37.0(31.0,47.0)岁;体重指数(23.7±2.6)kg/m 2;闭合伤55例,开放伤14例;单纯跟腱损伤62例,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术后早期即开始佩戴充气靴负重,23例)和对照组(术后传统石膏托固定4周后佩戴充气靴负重,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伤口感染率、重返运动时间、单腿提踵时间、跟腱再断裂率、维多利亚运动学院跟腱评分(VISA-A)、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1(10,11)个月。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3,5)d]和单腿提踵时间[(12.5±1.4)周]显著短于对照组[6(5,9)d、(17.0±1.5)周]、重返运动时间[21(20,22)个月]显著早于对照组[23(22,24)个月]、VISA-A评分[(89.4±1.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8.5±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ATRS评分[(85.5±1.4)、(89.0±1.6)分]和AOFAS的踝-后足评分[(89.0±1.7)、(92.0±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9.3±1.8)、(87.0±1.3)分和(80.2±1.9)、(88.4±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的AOFAS的踝-后足评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均无跟腱再断裂发生。 结论: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早期佩戴充气靴加速功能康复与传统石膏固定4周后佩戴充气靴康复相比短期效果明显提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不会增加开放性伤口感染率和再断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脊柱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脊柱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1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见习的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试验组采用3D立体模型、小组讨论式教学;对照组采用尸体标本、石膏模型教学。比较分析两组学生脊柱外科学考核成绩,采用问卷调查其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课堂测验成绩[(87.06±2.74)分比(72.45±3.61)分]、期末考试成绩[(83.30±2.94)分比(75.95±3.23)分]、操作考试成绩[(85.10±2.86)分比(77.20±3.29)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学生在课堂趣味性[(7.67±1.23)分比(6.00±1.69)分]、课堂互动性[(7.53±1.35)分比(6.13±1.18)分]、学习积极性[(8.53±0.91)分比(6.87±1.06)分]、疾病认识度[(8.86±0.92)分比(7.40±1.05)分]、操作掌握度[(8.40±0.94)分比(7.00±1.03)分]、教学满意度[(9.00±0.76)分比(8.00±0.85)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脊柱外科学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掌握临床知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外伤性肘关节脱位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外伤性肘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策略。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泉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肘关节脱位患儿5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10.2岁(1~15岁)。分析脱位的临床特点、诊断检查方法、治疗方法,运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并随访。结果:53例患儿中,左侧21例,右侧32例;单纯肘关节脱位占5.7%(3/53),合并单一骨折或韧带损伤占62.3%(33/53),合并多发骨折或韧带损伤占32%(17/53)。合并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3例,桡神经损伤3例;所有病例均使用了X线检查,其中只采用X线检查占47.2%(25/53),采用X线及CT检查占28.3%(15/53),采用X线及MRI检查占7.4%(4/53),采用X线及肌骨超声检查占5.7%(3/53),采用X线、肌骨超声及MRI检查占5.7%(3/53),采用X线、CT及MRI检查占1.9%(1/53),采用X线、CT及肌骨超声检查占1.9%(1/53),采用X线、CT、MRI及肌骨超声检查占1.9%(1/53)。闭合复位石膏固定14例,切开复位内固定39例。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3~24)个月,愈合时间为7.2(6~8)周。末次随访时依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定结果是:优46例,良6例,可1例,差0例。所有患儿均无切口感染、再脱位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外伤性肘关节脱位多数合并有肘部骨折,早期识别并及时治疗可以获得骨性愈合和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儿童跟骨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8~12岁,平均10.6岁;左足7例,右足4例;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10例,Ⅲ型1例。根据骨折程度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行撬拨复位及单纯克氏针内固定8例,克氏针+空心拉力螺钉固定3例。术后以石膏托或支具固定患足1个月,术后4~6周复查X线片见骨折愈合后取出克氏针。通过测量并比较患儿术前、术后B?hler角、Gissane角以评价跟骨解剖形态,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患儿术后功能。结果:11例患儿均获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儿均未植骨,手术时间50~75 min,平均63 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发生。骨折均在2~3个月内愈合,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末次随访时B?hler角(28.4°±2.9°)、Gissane角(125.6°±3.1°)较术前(11.8°±5.4°、138.8°±6.3°)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89.6分。 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克氏针、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可以有效复位、固定儿童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手术创伤较小,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6-2022年中药新药批准及受理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中药新药品种申报批准现状,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咸达数据库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药品注册数据,对此阶段中药新药批准和申报信息进行系统整理,从申请品种数量、注册分类、治疗领域、处方来源、剂型分布、研发周期、临床研究及对照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2年申报品种265个,申报以1.1类(原6类)复方制剂最多,剂型以载药量大的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为主,治疗领域集中在呼吸、精神神经类、消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2016-2022年批准的中药新药品种共29个,其中2021-2022年19个,注册分类以1.1类为主,治疗领域主要为呼吸系统、妇科和精神神经疾病等;处方药味数多为6~15味,用药以甘草、麻黄、黄芩、半夏、茯苓、石膏为主;剂型以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常规口服剂型为主;临床试验主要开展Ⅱ期、Ⅲ期;研发周期约10~20年;处方来源以临床经验方、医院制剂为常见。结论:我国已逐渐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药新药开发生态系统,有助于开发出更多优质中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胫后肌与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介绍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其操作方法、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以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16—2018年收治的21例高弓内翻足患儿为研究对象,共25足;手术时患儿年龄(11.10±2.08)岁,随访(4.37±1.14)年。通过足部软组织松解、截骨治疗(骰骨、内侧楔骨或中跗关节截骨等)矫正足部畸形,畸形矫正后通过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平衡足部内、外侧肌肉力量。使用克氏针固定截骨端及踝关节,术后石膏固定六周;术后一年通过佩戴可行走支具及手法按摩巩固疗效。术前、术后随访均拍摄负重位足正侧位及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足功能(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FAAM)评分评价足踝功能。结果:经过手术治疗,21例均能恢复正常负重行走。1例术后畸形复发,行进一步手术治疗;1例出现皮肤坏死,换药后愈合。Kite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术后3年以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973, P=0.162)。Hibbs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831, P<0.001),通过两两比较发现,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Hibbs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但术后、末次随访Hi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eary角和跟骨矩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且随着时间推移,Meary角和跟骨矩角有逐渐减小的趋势。AOFAS评分及FAAM评分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治疗儿童高弓内翻足操作简单,足内、外侧背屈力量平衡效果满意,可以较好地维持手术后足部畸形矫正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8例儿童滑雪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并总结我国儿童滑雪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因滑雪运动损伤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的98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63.3%,62/98),女36例(36.7%,36/98);患儿平均年龄为9.8岁,范围在4.4~14.0岁;单板滑雪运动致伤患儿51例(52.0%,51/98),双板滑雪致伤患儿47例(48.0%,47/98)。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分布、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受伤至就诊时间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总结儿童冰雪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结果:98例患儿中,软组织损伤15例(15.3%,15/98),以膝关节扭伤(33.3%,5/15)及大腿损伤(20.0%,3/15)最为多见;骨折83例(84.7%,83/98),以胫腓骨干骨折(38.6%,32/83)和尺桡骨远端骨折(20.5% ,17/83 )发生率最高。单板滑雪损伤最常见的部位为腕关节周围(27.5%,14/51)及小腿(27.5%,14/51),而双板滑雪以小腿损伤最为常见(40.4%,19/47)。35.7%(35/98)的患儿因不慎摔倒受伤,19.4% (19/98)的患儿因装备型号不匹配受伤,6.1 % (6/98)的患儿因雪板脱离装置失效受伤,其余受伤原因包括操作不熟练、被人撞伤、跨级别滑雪及疲劳。15例软组织损伤患儿中,1例(6.7%,1/15)患儿因大腿软组织裂伤行清创缝合,其余保守治疗。83例骨折患儿中,11例(13.3%,11/83)患儿接受手术治疗;24例(28.9%,24/83 )接受闭合复位石膏固定;47例(56.6%,47/83)接受原位石膏或支具固定;1例(1.2%,1/83)患儿予制动休息观察。结论:我国儿童滑雪伤与传统滑雪国家报道的临床特征整体类似,但又具备自身特点:①我国儿童参与单板运动比例较高,上肢伤比例相对较高;②整体运动水平相对较低,体验式滑雪受伤比例较高;③需要手术治疗的严重外伤相对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