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润京华西山尽染 论道永定晖泽八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暮秋至,枫叶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会议暨第二届中国整形外科与再生医学发展大会,于2023年10月27至29日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举行,大会以"拥抱新机遇、启航新征程,共创中国整形外科时代新篇章"为主题,大会分设第十二届宋儒耀整形外科青年医师论坛、第五届整形外科学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二届中国整形外科发展联盟论坛暨第三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X发展论坛和16个专业分论坛。其中,颅颌面外科论坛于2023年10月27日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修理车间2会议室举办。论坛彰显了深厚的学术底蕴、澎湃的合作动能,为我国颅颌面外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西山老龄树记载的森林干扰历史
编辑人员丨2024/6/22
老龄树不仅记载着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信息,同时也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历史.了解老龄树的生长变化和干扰历史对准确评估全球变暖背景下老龄树的健康并为其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具有现实的意义.该研究利用树木年轮生态学方法分析了北京西山地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的干扰历史及其原因.结果发现:在1820-2021年间,该地区油松生长释放的高峰期主要是5个,分别是 1820-1830、1869-1881、1909-1918、1947-1959和2004-2010年间.树木生长抑制事件多集中在 1831-1837、1855-1868、1882-1891、1920-1930、1960-1970和1980-1986年间.该地区油松生长与气候因素的响应分析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显示,干旱事件及随后的气候条件好转是导致该地区森林生长抑制及释放事件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老龄树在1840年前的平均径向生长速率可达到2.70 mm·a-1,随后出现生长速率逐渐下降的趋势;1980年以后出现明显生长抑制现象,年平均径向生长速率下降到0.38 mm·a-1,下降幅度达85%.1965年后生长速率和气温出现了更强的负相关关系,生长速率和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出现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1980年后北京地区加剧的暖干化趋势对该地区老龄树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北京地区历史时期森林干扰发生的规律,对准确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老龄树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北京西山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土壤-林木连续体微生物群落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4/6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中国重要造林树种,但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北京西山处于油松生长的适生区,但为樟子松引种的南界,成为探究树种在土壤-林木连续体微生物群落构建驱动作用的理想研究样本.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了北京西山同一地点的油松和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林木连续体多个部位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探究了树种因素在这 2 种松树土壤-林木连续体微生物群落构建中发挥的作用.土壤作为林木微生物主要来源具有特殊地位,本研究进一步研究了与土壤微生物关系密切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2 种松树土壤-林木连续体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和根际土壤中;β多样性分析表明仅针叶中内生的细菌群落组成在两松树间差异不显著,其他部位的微生物群落在 2 种松树间均具有一定的组成差异,树种对土壤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方差的解释度最高,而对针叶微生物群落组成方差解释度最低,即树种在土壤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中发挥较大的作用,而在针叶内生微生物群落构建中发挥作用较小.油松比樟子松相同部位细菌群落具有更加复杂的网络结构,细菌生态网络属性在 2 种松树间具有清晰差异,但真菌没有.油松和樟子松土壤-林木连续体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类群,以相对多度大于 5%的纲作为优势纲,共有 7 个细菌纲和 7 个真菌纲组成了 2 种松树各个部位的优势纲,优势细菌纲为:Alph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Thermoleophilia、Gammaproteobacteria、Bacilli 和 Clostridia,优势真菌纲为 Agaricomycetes、Leotiomycetes、Sordariomycetes、Eurotiomycetes、Dothideomycetes、Mortierellomycetes 和Pezizomycetes.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 2 种松树人工林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和组成的重要因素,其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均受到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pH 和速效钾(available kalium,AK)的影响,此外,细菌群落的组成还显著与碱解氮(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AHN)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树种差异在华北地区油松和樟子松土壤-林木连续体微生物群落构建中的作用、松树与微生物的互作,也为华北地区松树造林提供了林下微生物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北京西山不同海拔油松林PM2.5浓度及叶片吸附量变化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北京西山不同海拔梯度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油松林PM2.5浓度变化和叶片PM2.5吸附量进行分析,并应用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海拔油松叶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阐释叶片吸附PM2.5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PM2.5质量浓度逐渐降低,不同海拔油松林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7:00和19:00是一天的两个峰值,最小值出现在13:00-15:00左右;从不同月份看,不同海拔油松林PM2.5质量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2月,最低值在8月;不同海拔油松林PM2.5质量浓度全年均值为84 m((102.28±18.44) μg/m3)>110 m((94.18±18.34) μg/m3)>160 m((81.53±19.23) μg/m3)>230 m((75.39±15,71) μg/m3);随着海拔升高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逐渐减小,每升高50 m,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降低23.25%,每公顷PM2.5吸附量下降26.43%,不同海拔油松林每公顷PM2.5吸附量全年均值为84 m((8.61±1.08) kg/hm2)> 110 m((7.30±0.94)kg/hm2) >160 m((6.35±0.99) kg/hm2) >230 m((4.34±1.14) kg/hm2);处于低海拔的油松叶表面较粗糙,气孔内部和周围聚集大量颗粒物,在叶面形态上更有利于吸附PM2.5,高海拔则相反.高海拔空气质量优于低海拔,低海拔的植物吸附颗粒物多于高海拔.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造林和森林净化大气提供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方土石山区典型树种耗水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北方土石山区植物耗水特征和环境影响因子对于构建稳定的植被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当地植被恢复策略提供科学指导.在北京林业大学西山试验林场于2016年7月至10月利用热扩散探针的方法,结合同步观测的土壤含水率和气象因子,对刺槐和油松人工混交林进行蒸腾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尽管刺槐和油松蒸腾的日变化规律相近,但二者蒸腾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同;(2)两个树种蒸腾与VPD(饱和水汽压差)成顺时针时滞.刺槐蒸腾与太阳辐射成顺时针时滞,油松则成逆时针时滞;(3)二者与大气环境的耦合程度均较高(Ω<0.1),其气孔活动能够有效地控制蒸腾;(4)影响植物蒸腾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太阳辐射(P<0.01)、VPD(P<0.01)和风速(P<0.01),其中由VPD引起的蒸腾量高于太阳辐射;(5)浅层土壤(0-50cm)的水分条件可能并不是影响植物蒸腾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实际管理中可以采取调控气孔导度的手段来减少刺槐和油松人工林的耗水量,来降低水分这一人工林成活的限制因子,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疏伐对北京西山林场刺槐林可燃物特征及碳储量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选取北京西山林场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组CK和处理组L、M和H(疏伐强度分别为0%,15%,35%,50%)四种处理,对疏伐后刺槐林可燃物进行调查,对不同强度疏伐刺槐林林地上部分碳储量进行计算,并利用BehavePlus林火模型对地表火行为指标进行计算,探讨不同疏伐强度对刺槐林可燃物、碳储量以及潜在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疏伐强度的刺槐林的可燃物分布中,均以0-2 m层可燃物负荷量为最大,分别为1.29 kg·m-2,1.40 kg·m-2,1.57 kg·m-2,1.89 kg·m-2,呈现出可燃物负荷量随疏伐强度加大而增加,即,H>M>L>CK;随着高度的增加,可燃物负荷量主要分布冠层在5-8 m;(2)不同强度疏伐对刺槐人工林各组分的碳储量影响显著,中度疏伐更有利于刺槐林中的碳储量积累,其碳储量值最大,为17.50 t·hm-2;(4)林分火蔓延速率、火线强度、火焰高度及单位面积发热量均与疏伐强度相关,疏伐后火行为指标值大幅下降,其中高强度疏伐(H)后,林火的蔓延速率,火线强度为以及火焰强度最低.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地区的森林可燃物管理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西山石炭-二叠系蜚蠊类化石的发现兼论北京地区昆虫化石的时代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报道产于北京西山门头沟区色树坟石炭-二叠系太原组的一块蜚蠊类前翅化石,可归入Phyloblatta,代表一新种Phyloblatta beijingensis sp.nov.,以狭小的爪区别于该属其他已知种类.Ph yloblatta蜚蠊类在我国山西省下二叠统山西组曾发现多种类型.对北京地区以前报道的昆虫化石所属时代和地层均进行厘定,如土城子组、大灰厂组、夏庄组的昆虫化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西山绿化树种PM2.5吸附量及叶表面AFM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北京西山针阔叶树种(白皮松Pinus bungean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柳树Salix babylonica、五角枫Acermono、银杏Ginkgo biloba、杨树Populus spp.)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测定植物叶片夏秋季PM2.5吸附量,同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并分析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探讨树种叶表面特征与其PM2.5吸附能力间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针叶树种年均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1.70 μg/cm2)>阔叶树种(0.48μg/cm2);各树种年均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大小排序为白皮松(1.71μg/cm2)>油松(1.67 μg/cm2)>柳树(0.54 μg/cm2)>五角枫(0.51 μg/cm2)>银杏(0.47 μg/cm2)>杨树(0.39 μg/cm2).针叶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季节变化趋势为冬(2.86 μg/cm2)>春(1.39μg/cm2)>秋(1.13 μg/cm2)>夏(0.96μg/cm2);而阔叶树种则是秋(0.56μg/cm2)>夏(0.55 μg/cm2)>春(0.015μg/cm2).叶片粗糙度与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其中,针叶树种吸附PM2.5能力受粗糙度影响较明显.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大气环境PM2.5污染趋于严重.因此,分析了北京西山典型针阔叶树种PM2.5吸附量的季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各树种叶片吸附PM2.5机理,根据各树种吸附PM2.5特征及其与叶表面形态的关系,对针阔叶树种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城市绿化树种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的北京西山侧柏林生态系统呼吸区分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对北京西山侧柏林生态系统呼吸进行定量拆分,能够为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光谱技术对森林不同高度处CO2浓度和δ13C值进行连续观测,同时采用土壤气室和枝条气室测定地下呼吸和地上呼吸的δ13C值,求得生态系统呼吸各组分比例.结合土壤呼吸通量的测定,实现对生态系呼吸的定量区分.结果 表明:森林生态系统各呼吸组分夜间δ13C值呈波动变化,植物地上呼吸δ13 C值变化范围为-31.74‰~-23.33‰,土壤地下呼吸δ13C值变化范围为-32.11‰~-27.74‰,生态系统呼吸δ13C值介于二者之间.夜间平均土壤呼吸通量为1.70 μmol·m-2·s-1,占生态系统总呼吸的47% ~91%;夜间地上呼吸量的平均值为0.72 μmol·m-2·s-1,对生态系统总呼吸的贡献较小.由同位素混合模型推算求得的日间呼吸变异大于温度响应模型的结果,其平均值分别为2.31和2.28 μmol·m-2·s-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北京小西山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明确北京小西山大型真菌多样性现状,为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查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共采集小西山大型真菌共2门5纲10目33科65属148种.大型真菌主要优势科有6个,依次为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鬼伞科(Psathyrellaceae)、红菇科(Russula)、牛肝菌科(Boletaceae),共包括99个种,约占总种数的36.5%.现有大型真菌生态习性多样,木生、土生和共生类型均有分布,尤以木生和土生真菌为多.区系分布以世界广布属和温带分布属为主,极少其他成分.分布特征与栎类、油松等为代表的典型林分类型及海拔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真菌生物多样性调查及其保护、利用应与森林经营相结合,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念为指导,从林分类型、立地条件、人为干扰特征与大型真菌的关联性方面开展定量研究,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基础和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