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Rorabeck Ⅱ型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Rorabeck Ⅱ型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PDF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3例伴严重骨质疏松(T值≤-2.5 SD)的初次TKA术后Rorabeck Ⅱ型PDF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65~85岁[(75.2±6.5)岁]。患者均行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早期规范的关节功能康复锻炼。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术后3,6,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6,12个月骨密度,评估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72个月[(43.2±19.9)个月]。手术时间为90~135 min[(103.8±12.6)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50 ml[(150.0±45.6)ml]。术前、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14.6±7.8)°、(90.4±8.0)°、(97.3±4.8)°、(98.1±6.3)°( P均<0.05)。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0.2±2.2)分、(84.6±2.9)分、(87.3±3.3)分( P均<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术前、术后6,12个月骨密度T值分别为(-3.8±0.6)SD、(-3.4±0.6)、(-2.9±0.6)SD( P均<0.05)。1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行二次自体髂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植骨术后骨折愈合良好;3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经口服利伐沙班片后均治愈;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轻度屈伸受限,经股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及功能康复后改善。 结论:对于TKA术后RorabeckⅡ型PDFF,采用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满意,骨密度显著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纳米银杂化的载辛伐他汀PLGA微球合成及性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备纳米银(AgNPs)杂化的载辛伐他汀(SIM)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评价其体外缓释效果。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SIM的PLGA微球。使用丝素蛋白(SF)并通过其疏水作用对载SIM的PLGA微球表面进行改性;通过静电吸附用壳聚糖(CTS)及AgNPs进一步对微球表面进行改性,制备AgNPs吸附CTS修饰SF包覆的载SIM的PLGA微球。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能谱仪、Zeta电位仪对载药微球进行分析,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所制备的PLGA微球的平均直径约为9.67 μ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能谱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AgNPs杂化后的载SIM的微球;Zeta电位结果表明载药微球处于稳定的状态;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载药微球有较好的体外释放效果,能延缓药物释放速率并延长药物释放时间。结论:SF修饰的AgNPs杂化的载SIM的PLGA微球具有抑菌与成骨作用,且表现出较好的体外释放效果,可应用于口腔内的局部缓释给药,在牙周炎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T2DM合并骨质疏松对患者骨代谢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对患者骨代谢及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诊治的T2DM合并OP患者15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阿仑膦酸钠治疗)和观察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79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血清TNF-α、IL-6、25-(OH)D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腰椎L 1-4骨密度值、股骨颈骨密度值、25-(OH)D均升高( P<0.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BGP:7.68±0.89 vs 6.88±0.93;BAP:18.62±3.97 vs 16.82±3.24;腰椎L 1-4:0.95±0.08 vs 0.92±0.05;股骨颈:0.79±0.07 vs 0.75±0.06;25-(OH)D:31.35±10.1 vs 26.54±7.14;均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人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TNF-α、IL-6均降低( P<0.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s-CTX:0.37±0.12 vs 0.55±0.12;TRAP-5b:2.43±0.66 vs 2.99±0.75;TNF-α:9.93±1.91 vs 11.77±2.69;IL-6:10.65±1.26 vs 12.91±1.21;均 P<0.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46% vs 39.73%, P=0.001)。 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T2DM合并OP患者,可有效提高25-(OH)D水平,降低炎症反应,促进骨代谢和骨密度,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地塞米松联合阿托伐他汀及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患者复发率的探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味柴胡疏肝散辅助治疗冠脉痉挛心绞痛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辅助治疗冠脉痉挛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126例2019年10月—2022年8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脉痉挛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和试验组(63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柴胡疏肝散,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和4周后的临床相关指标、中医症状评分、血脂水平、心功能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79.37%,50/63)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93.65%(59/63),P<0.05].治疗4周后,两组心绞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均缩短,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片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减少,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胸闷胸痛、心烦急躁、心悸、口干口苦评分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心肌肌钙蛋白 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c modification protein,IMA)、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cardiac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及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与治疗前比较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柴胡疏肝散辅助治疗冠脉痉挛心绞痛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进而可促进患者中医症状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电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逆转运受体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电针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逆转运受体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1(ABCG1)、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A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6只雄性新西兰家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n=7)、造模组(n=19).阴性对照组家兔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与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A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6只.电针组家兔予"内关""足三里""关元"进行电针治疗,疏密波(4 Hz/20 Hz),电流为1 mA,每次留针20 min,1次/d,6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阿托伐他汀组家兔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片悬浊液(1 mg/kg),1次/d,6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干预结束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家兔颈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实时荧光PCR法检测ABCA1、ABCG1、SR-BⅠ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BCA1、ABCG1、SR-BⅠ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阴性对照组家兔颈总动脉内膜平滑;模型组家兔颈总动脉内膜受损,管壁增厚,粥样斑块形成;电针组、阿托伐他汀组家兔管壁增厚情况改善明显,粥样斑块面积缩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腹腔巨噬细胞中ABCA1、ABCG1、SR-BⅠ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家兔腹腔巨噬细胞中ABCA1、ABCG1、SR-B Ⅰ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1);与电针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家兔腹腔巨噬细胞中ABCG1、SR-B Ⅰ mRNA升高,ABCA1、ABCG1、SR-B Ⅰ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结论 电针可上调AS家兔腹腔巨噬细胞ABCA1、ABCG1、SR-B Ⅰ 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强胆固醇逆转运过程,这可能是针刺治疗AS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棕榈酸诱导斑马鱼脂毒性损伤骨形成抑制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建立棕榈酸诱导的斑马鱼脂毒性损伤骨形成抑制模型.方法 将AB品系斑马鱼胚胎分为对照组、棕榈酸组(PA组)和辛伐他汀组(SIM组).从 3 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dpf)开始,PA组、SIM组给予PA造模.从 5 dpf开始,SIM组给予SIM连续给药4 d.9 dpf通过钙黄绿素染色法、尼罗红染色法、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测定、q-PCR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建立.结果 PA显著减少斑马鱼椎骨骨节数目、促进脂质堆积、增加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促进成脂相关基因PPARγ、c/EBPα的表达并抑制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 的表达.SIM可以改善PA对斑马鱼的骨形成抑制效应.结论 采用PA给药的方法可成功造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病理过程相似的脂毒性损伤骨形成抑制模型,该方法简便、灵敏、可控,可用于OP及相关疾病的药物筛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更正
编辑人员丨2024/5/11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12期刊登的题为《贝伐珠单抗腹腔灌注治疗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吴芳芳,孙兆楼,马善义,杨帆.贝伐珠单抗腹腔灌注治疗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12):3207-3213.]一文中,因校对疏忽,导致数据统计有误,为使文章更加严谨,现做如下更正:"1.1对象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宣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消化道肿瘤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范永升教授从伏邪温病论治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学术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总结首届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整理分析典型病案,并参阅相关文献,结合范永升教授的著作及临证所述,从病因病机、治疗思路两个层面总结归纳范永升教授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范永升教授认为,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与温病卫气营血转变规律相似,致病特点与伏邪温病也有相似之处,多因正气亏虚于内,加之感受外邪,伏藏于里,伺机而发,或外邪引动而发.临床应用火郁发之,透解伏邪;顾护正气,攻伐有度;续贯治疗,增效减毒等治疗思路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验案中患者就诊初期表现为邪伏阴分、气营两燔,治以清解和营、祛风通络;药后疹消热退,伏邪出阳,枢机不利,治以和解枢机、清透郁热;待邪气渐去,正气已衰,遂予以疏解透热,佐以和胃健脾.整个治疗过程中辛透伏邪贯穿始终,同时体现了范永升教授用药灵活、顾护正气的治疗思路.[结论]范永升教授以伏邪温病理论为基础,从卫气营血辨治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临床收效甚佳,其学术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不同基因型的中国莱姆病螺旋体菌株标准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建立莱姆病螺旋体中国株5种基因型(巴伐利亚疏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阿弗西尼疏螺旋体、狭义伯氏疏螺旋体和扬子疏螺旋体)的标准菌株,为菌株鉴定、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发提供基础.方法 依据《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针对中国莱姆病螺旋体5种主要基因型,选取5株菌株(PD91、MD86、FP1、CS4和QX-S13).首先接种到BSK Ⅱ培养基中培养,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形态学特点.提取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并测序,将每株菌株不同代次培养物的产物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分析.随后使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方法鉴定菌株基因型,同时将不同代次菌株MLSA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比对,验证菌株遗传学稳定性.通过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基因组特征.结果 5株菌株均具有莱姆病螺旋体典型形态学特征.经特异性基因检测及MLSA分型鉴定,依次为巴伐利亚疏螺旋体(PD91),伽氏疏螺旋体(MD86),阿弗西尼疏螺旋体(FP1),狭义伯氏疏螺旋体(CS4)和扬子疏螺旋体(QX-S13)基因型,聚类分析显示与相应基因型国际参考菌株位于同一分支.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5株菌株不同代次培养物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相似性达到100.00%,5株菌株10代次和20代次培养物MLSA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遗传学稳定性良好.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基因组大小为1.26Mbp~1.80 Mbp,G+C含量为27.63%~28.20%,基因组功能和生物代谢模块分布基本相同,主要为维持细菌生长、繁殖、运动和应激等相关成分.结论 PD91、FP1、MD86、CS4和QX-S13共5株菌株具有莱姆病螺旋体典型生物学、形态学特征,基因型及分子特征稳定,可作为中国莱姆病螺旋体5种基因型的标准菌株.本研究可为建立中国莱姆病螺旋体标准化菌株体系提供基础,同时为菌株鉴定、莱姆病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发提供相关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