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背景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慢性病,基层医生是高血压管理的主力军,而医源性治疗惰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高血压控制的达标情况.目的 调查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并分析治疗惰性成因,为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提供参照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 2023 年 7-8 月向天津市 3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层医生发放调查问卷,从"软理由""高估治疗效果""医保政策"3 个维度评价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治疗惰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407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94.84%.基层医生高血压诊疗知识得分为6(0.5)分,得分率为61.11%(5.50/9.00);高血压治疗惰性总得分为 48(7.0)分,得分率为 56.55%(45.24/80.00)."软理由"维度得分为 26(4.8)分,得分率为51.92%(25.96/50.00);"高估治疗效果"维度得分为10(2.0)分,得分率为65.40%(9.81/15.00);"医保政策"维度得分为 6(2.5)分,得分率为 46.40%(6.96/15.00).3 个维度治疗条目水平得分比较,"高估治疗效果"维度得分相较于其他两组得分最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地区、高血压诊疗知识掌握程度及每日接诊高血压患者数是基层医生治疗惰性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普遍存在治疗惰性,高血压诊疗认知水平较低、"高估治疗效果"和"软理由"是导致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存在治疗惰性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针对高血压治疗惰性的教育,开展多样化的诊疗知识及管理培训,同时推行临床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或可有效改善基层医生的高血压治疗惰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共生理论的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作为医疗卫生领域新兴的诊疗模式,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弊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可以更大程度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降低患者流动性,避免交叉感染,优化医疗机构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因此,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的融合发展势必会成为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服务形式。而目前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服务面临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交互标准,利益责任分配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运行与发展。将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可以将问题统一、简化处理,更好地解决困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作者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共生界面以及共生环境等共生要素出发,探讨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融合发展。通过对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平台、信息化水平、人员配置、运行机制、政策法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进行分析,认为将医疗设备同时接入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系统,达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设施资源共生的关键;使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信息设备以及医保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信息平台融合共生的关键;医疗机构各项机制科学合理的运行,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高效运行的保障;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患者信任度、服务定价、医保报销等社会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的服务体系和流程,为政府、医院等部门完善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天津某三甲医院四年急诊脓毒症特点回顾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以急诊医学科(emergency department, ED)为出发点,回顾性分析脓毒症在ED患者中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为ED开展脓毒症"三早两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ED和住院病案管理信息化平台,按照2016年脓毒症国际诊断标准及2020年中国脓毒症早期预防与阻断急诊专家共识,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成人脓毒症ED就诊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点。采用 χ2检验比较死亡患者与未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感染病灶部位的差异,并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经ED脓毒症住院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脓毒症ED就诊患者7 494例,年构成比波动于3.8‰~6.1‰,月构成比波动于2.0‰~9.0‰;以40~69岁(46.0%)、男性(59.0%)为主,多诊断为脓毒症(96.8%),以城职医保(59.6%)就诊为主,ED诊疗费用集中于2 000~8 000元(51.1%)。经ED脓毒症住院患者病死率为24.4%,脓毒性休克为28.8%;以≥70岁(56.0%)、男性(56.2%)患者为主,多为诊断脓毒症(94.0%)首次住院(76.0%),住院中位时间为15 d,以城职医保住院为主(65.2%),住院费用中位数为4.7万元。患者死亡风险主要受年龄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70岁较18~39岁患者死亡风险高,住院时间>7 d较≤7 d患者死亡风险低;原发感染部位主要集中于呼吸和泌尿系统,而血液系统和腹部感染患者死亡的比例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呼吸系统和腹部感染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脓毒症在ED就诊患者中的构成比无时间规律性,应提高对老年男性、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和腹部感染患者患脓毒症的警惕性。年龄较大、住院次数相对较多、住院时间相对较短、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或腹部的住院脓毒症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业务管理紧密型医联体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紧密型医联体是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作者介绍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牵头构建的业务管理紧密型医联体实践,并分析其运行效果。通过强化医疗、护理、公共卫生、医院感染等业务管理,加强医联体牵头单位专家等资源下沉,慢性病药物延伸至基层,强化医护人员培训,畅通双向转诊通道,探索集约化发展,医联体建设初见成效。医联体同时面临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等政策壁垒,建议完善资源投入、医保付费、绩效考核、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等各项配套及制度建设,充分利用医联体牵头单位专家优势资源,探索医养结合,做好医防融合等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南省临沧市M县医疗卫生共同体改革对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改革后医保基金支出的变化,为深化医共体改革和加强医保基金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云南省临沧市M县2016年至2019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数据,采用基于间断时间序列的分段回归模型分析医共体改革前后该县医保基金支出的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后县级医院出院人数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月减少25.996人;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和次均门诊统筹基金支出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平均每月增加90.931元、50.014元和1.528元。乡镇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和次均门诊统筹基金支出改革后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平均每月增加31.191元、38.678元和0.085元。医共体外医保基金流向呈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后次均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平均每月增长33.005元,次均门诊统筹基金支出平均每月增加4.896元。结论:M县医共体改革后医保基金支出仍需进一步管控,应强化顶层设计和龙头医院引领作用,探索医保总额打包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区域信息化平台,规范双向转诊制度和加强监管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业财融合视角下床旁智能移动结算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根据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岗位化、岗位职责化、职责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数字化以及数字智能化的基本思路,开发业财融合的智能化、移动化、无纸化的床旁结算服务。基于信息集成平台与电子医保凭证的互联网+床旁结算,实现了院内结算系统与医疗保险系统、电子发票系统、商业保险系统互联互通的结算服务,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某院床旁智能移动结算系统于2021年1月启用,2020年和2021年住院患者的平均出院结算时间分别为44.36 min与30.59 min,2021年线上结算费时较线下结算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恶性肿瘤日间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以日间诊疗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病分治,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和医疗服务效率,节约医保统筹基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让更多患者得到急需的治疗。基于中国恶性肿瘤日间诊疗开展现状及在管理模式、制度、流程、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多学科专家综合国内外文献,结合临床实践,经过多次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中国恶性肿瘤日间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旨在为临床肿瘤医师提供更好的日间诊疗指导,以推动我国肿瘤日间诊疗工作进一步发展,提高社会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及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跨区域紧密型专科联盟文化整合要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跨区域专科联盟文化整合要点,以促进紧密型医联体的文化融合,探讨促进该模式高效运转的策略。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于2019年2月18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基层医院192名职工的基本情况和医院文化自评情况;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于2019年2月21日通过对联盟医院院长进行深入访谈,并分别对核心医院到基层医院医疗支援半年以上的7名医生、基层医院5名医生和2名护士长开展焦点小组访谈,了解联盟医院文化整合的方向、要点、成效和挑战;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录音资料和访谈文稿。结果:基层医院职工对组织公民行为、医疗质量和团队导向满意度较高,其自评医院文化各要素原始得分平均分分别为3.755、3.754和3.698;但他们自觉创新、弱等级导向不足和激励机制不够,其自评得分平均分分别为3.469、3.391和3.297。医技类职工和学历在本科及以上职工的自评总分均较低,分别为3.029和3.202。医院文化整合的方向是加强技术指导和对医患的关爱,并且在人才培训、科研创新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合作与支持;而整合的关键要点是接纳。目前制约该模式高效运转的问题来自医保政策、物质资源政策、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与支援、绩效管理这些方面。结论:实现跨区域专科联盟的紧密型医联体的文化整合应通过价值观、制度、行为和物质这些维度的相互作用实现,应重视发挥政府主导和统筹作用,完善配套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打造医疗信息平台 实现医疗服务信息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医疗机构对新一代信息化工具的应用与融合需求日益迫切。杭州市富阳区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战略,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医疗信息平台。通过推出患者信用机制,构建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全面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了医患关系,节约了医保资金,促进了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未来,将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改善医疗服务,重点探索信息化医疗共同体建设体系、医疗保险融合保障体系以及"互联网+"市场化运作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信息化背景下的医保经办服务优化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当前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其对医保经办机构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作者以医保信息化建设为背景,对影响医疗保险经办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托"服务金三角"理论,从服务战略、服务人员以及服务组织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