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Ⅵ型新城疫病毒时空传播动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禽类最重要的疫病病原之一,其中基因Ⅵ型NDV在鸽群广泛流行,给养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深入了解基因Ⅵ型NDV在世界不同地理区域和宿主间的传播动态,本研究通过病毒分离鉴定、高通量测序、完整F基因系统发育树构建和贝叶斯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获得4株广西NDV分离株,均为基因Ⅵ型.进一步的时空分析显示,基因Ⅵ型NDV最近的共同祖先时间为1972年(95%置信区间:1965~1978),估计进化速率为1.43×10-3 substitution/site/year(95%置信区间:1.27×10-3~1.59×10-3);意大利是欧洲基因Ⅵ型NDV早期的外溢传播中心,该病毒从欧洲传播至我国,随后华东和华南成为我国的主要传播中心;病毒存在从鸽(Columba livia)到野鸟和鸡(Gallus gallus)、从野鸟到鹌鹑(Coturnix coturnix)等的跨物种传播,但病毒传播最重要的宿主是鸽.分析结果表明基因Ⅵ型NDV正快速进化,有作为突变库的潜在威胁.基于"One Health"理念,应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主动监测,改善家禽管理策略,避免不同家禽之间及不同家禽与野鸟之间的直接和间接接触.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基因Ⅵ型NDV的起源、传播与进化,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雪豹栖息地廊道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雪豹(panthera uncia)是高山流石滩等山地生境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对维持高山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雪豹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但多种因素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仍对雪豹的种群生存造成威胁.建立廊道可将分散的栖息地斑块连接起来,提高雪豹抵抗干扰的能力,并为雪豹的长期生存提供重要保障.本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张掖分局保护片区及其15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张掖分局保护片区雪豹分布点数据,选取气候、地形和土地利用等环境变量,运用MaxEnt模型对雪豹栖息地适宜度进行分析并划定生态源地,而后基于最小代价路径原理识别雪豹廊道.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雪豹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3 432.066 km2,分布在片区内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7 086.195 km2,占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的52.756%.崎岖度、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和季节降雨变异系数是影响雪豹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通过分析,最终划定9个生态源地用于后续廊道识别规划.在研究区域内共识别10条潜在生态廊道,廊道最长为18.725 km,最短为0.368 km,平均廊道长度为5.676 km.其中3条廊道连接片区内雪豹适宜栖息地斑块,5条廊道连接该片区与青海片区雪豹栖息地.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建议在提升片区内雪豹适宜栖息地之间整体连接度的同时,与青海省共同开展跨界保护工作,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与管理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的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ACSCs)指通过及时有效的门急诊服务可以避免住院的疾病.随着全球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日渐关注,深入了解ACSCs的发生发展和研究动态至关重要.目的 分析近 30 年ACSCs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与趋势.方法 2023 年 3 月,检索并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ACSCs相关的英文文献,使用CiteSpace 6.1.R6 信息可视化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包括发表年份、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和参考文献.时间跨度设置为"1992-2023 年",时间分区设置为 5 年.网络节点关联强度选择"Cosine"算法.根据分析主题,选择"Author""Institution""Keyword"作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分别得到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结果 初检获得文献 1 701 篇,经CiteSpace识别后,最终纳入分析 1 698 篇.近年来关注ACSCs的研究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发文量排名前 3 位的机构分别是哈佛大学[81 篇(4.77%)]、加利福尼亚大学[63 篇(3.71%)]及密歇根大学[47 篇(2.77%)].关键词聚类图谱得到"nursing home""public health""primary care""integrated care""impact""potentially avoidable hospitalizations""management""performance"8 个聚类主题.引文分析显示,ACSCs领域高被引研究重点聚焦于可避免住院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可避免住院与医疗卫生服务的关系、减少可避免住院的措施三方面.结论 近 30 年,ACSCs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目前已被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广泛用于评估和改进医疗卫生服务.然而,研究者和机构之间缺乏跨区域合作,研究热点随时间演进不断变化,主题涵盖ACSCs及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住院(ACSH)的研究意义与政策含义、影响因素、实践应用和政策启示四大类.国内对这些关键领域的探讨不足,未来需给予更多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围术期肺复张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全身麻醉过程中多种因素可导致患者发生肺不张,如诱导前给氧去氮会加速气道内气体的吸收导致吸入性肺不张;肌松药使膈肌松弛向头部移动造成压迫性肺不张;术中一旦患者脱离呼吸机回路,肺泡因失去外界正压的支持也会迅速塌陷。据报道,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约有90%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肺不张 [1]。肺不张邻近区域的过度扩张、肺不张区域的机械应力及组织缺氧等因素会促进炎症细胞因子及ROS大量释放、白细胞过度浸润,最终导致肺损伤 [2]。老年、术前贫血状态、手术时间较长等因素也是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肺保护性通气(LPV)策略是降低PPC发生率的重要手段,肺复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跨肺压使萎陷的肺泡打开 [3]。本文就围术期肺复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传染病患者就医行为预测与优化建模研究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病患跨区域就医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体现,新冠疫情最大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短板与漏洞,也深度考验了各级政府就医需求应急的治理能力。本文以传染病"医患复杂系统"中"就医行为"为切入点,指出了就医行为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分析评述了就医行为时空预测、优化调控建模以及公共卫生医疗系统韧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国家新突发传染病应急管理和医疗卫生资源服务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AIDS及其性伴的分子传播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MSM HIV/AIDS与性伴之间分子传播关系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浙江省2015-2017年新确证的MSM HIV/AIDS及参与性伴驱动检测的阳性性伴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血浆并提取RNA,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并获得HIV-1的 pol区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分子传播簇,判定性伴间的传播关系。 结果:共937例MSM HIV/AIDS参与性伴驱动检测,检出173名阳性性伴。有61例性伴间(31对)形成传播簇,成簇比例为50.8%(61/120),其中7对性伴结合新发感染结果初步判定传播方向。在性伴分子传播网络的相关因素分析中,性伴之间确证年份为相同年份(与不同年份相比, OR=12.190,95% CI:1.563~95.054),现住址所在地为不同区(县)[与相同区(县)相比, OR=17.054,95% CI:1.742~166.982]更可能存在分子传播关系。 结论:MSM HIV/AIDS的性伴驱动检测,结合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技术,可以提高HIV/AIDS精准溯源,同时根据新发感染结果,初步判定传播方向。建议对MSM HIV/AIDS确证后,应尽早进行性伴驱动检测,包括跨区域的性伴追踪检测,有利于传染源追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定义和分型:从历史到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当前,学界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关注度日渐升高。食管胃结合部跨越胸腔和腹腔两大解剖区域,具有不同于食管和胃的组织学特征,相关学科对其定义和分型等基本问题普遍存在分歧。日本《胃癌处理规约》总结各方观点,对食管胃结合部给出了全面的定义。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在概念上逐渐扩展为复杂的功能解剖区域,范围涵盖了远端食管至近端胃。食管胃结合部的静脉和淋巴管网具有双向流动的特点,是该部位肿瘤侵袭和转移规律的重要解剖学基础。Nishi分型和Siewert分型的出现,推动了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研究的发展。Siewert分型获得广泛认可,被相继引入国际主要临床指南。目前一般建议,Siewert Ⅰ型和Ⅱ型肿瘤分期和治疗参照食管癌处理,Siewert Ⅲ型肿瘤参照胃癌处理。但日本食管癌和胃癌治疗指南中,对食管胃结合部癌仍使用Nishi分型。近期,国内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对当前相关领域的主要争议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内情况提出了建议。只有回归基本的解剖学、生理学视角,加强多学科的沟通合作,借助新兴的生物信息学、数字技术、材料科学技术,才有望走出传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型和分期面临的困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合并12p13.32p13.31缺失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7岁,G 1P 0,既往体健,否认遗传病史。本次妊娠早孕期口服地屈孕酮保胎治疗,孕12周超声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 NT)检查无明显异常。孕16周行无创产前检测为低风险。孕26周彩超检查示胎儿双顶径65 mm,头围249 mm,腹围210 mm,股骨长47 mm;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宽约2.4 mm,见过隔血流信号。经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孕29 +3周复查彩超:双顶径75 mm,头围276 mm,腹围250 mm,股骨长55 mm;胎心率144次/分,律齐,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之上,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宽约3.5 mm,见过隔血流信号,主动脉内径5.4 mm,肺动脉内径5.5 mm,三尖瓣可见反流信号,反流面积1.40 cm 2,反流速度75.18 cm/s(图1)。考虑为胎儿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三尖瓣返流。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为46,XN。CMA结果为arr[GRCh38] 12p13.32p13.31(3 281 263-5 704 236)×1。提示12号染色体12p13.32p13.31区域缺失2.423 Mb(图2)。夫妻双方染色体核型及CMA检查未发现异常,提示胎儿为新发变异。经遗传咨询后,孕妇及亲属选择终止妊娠,拒绝对引产胎儿行病理学检查。本研究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临审2021-371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相鼠伤寒沙门菌污染巧克力产品所致多国暴发事件对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风险管理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食品产业高度工业化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呈跨国界、跨区域、进展快、难预测等特点,造成严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自2021年12月以来,欧洲多国报告了疑似食用受污染巧克力产品的ST34型单相鼠伤寒沙门菌聚集性感染病例。经回溯性调查,比利时涉事工厂的酪乳管道高度疑似为本次单相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源头,此次事件为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风险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梳理了此次单相鼠伤寒沙门菌污染巧克力产品所致暴发事件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单相鼠伤寒沙门菌的特征以及巧克力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管理措施,并基于本次暴发事件系统论述我国食品企业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风险管理建议及对策,以期为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防控、预测预警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浅析隐私保护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信息辅助系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暴露出疫情防控信息辅助系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关键数据防篡改、可溯源、区域不同层级的决策支持系统缺失、跨区域的多方协作存在壁垒以及病例诊断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方法:本文初步探讨将人工智能、支持隐私保护的安全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引入到疫情防控信息辅助系统中。结果:本文探讨了采用现代密码学和区块链技术建立保证疫情信息安全性的溯源体系;提出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提出基于SGX技术解决联邦学习的隐私保护问题,并设计出分组架构缓解SGX的性能开销。结论:以上设计方案能够有助于实现疫情信息的安全性和可溯源性,同时还有望提高疫情防控信息辅助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决策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