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物理撞上医学:医理交叉课程建设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当物理撞上医学课程由医学与物理学专业教师共同建设,旨在引导学生夯实自然科学基础,建立学科融合与交叉的视角与科学思维。课程坚持学习者为中心、"学科融合"为目标,构建独立灵活的教学模块。采用课堂讨论、模块论文与期末汇报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结合学生评价与师生座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86.8%(33/38)的学生成绩为优秀,94.7%(36/38)的学生对课程做出优秀评价,课程得到学生认可。本研究为新医科人才教育模式下学科交叉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积累了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音乐、治疗与音乐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音乐在人类历史以及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且多元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艺术的演绎,也是一种疗愈的媒介。历史学者认为,史前时代的萨满仪式就是融合了音乐、舞蹈和医疗的活动 [1]。考古学家也曾在古巴比伦的壁画里发现了弹奏竖琴的祭司形象(图1),并考证发现一首叫作“治愈者赞”的歌曲,其表达了康复患者对演奏音乐的神职人员的感激之情 [2],说明音乐在当时已经被视为一种治疗手段。古希腊神话的太阳神阿波罗精通乐理和医理,这似乎暗示着那时人们已经意识到音乐与医学之间的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医理融合创新育人模式探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新医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统领。加强医理学科交叉融合,有助于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下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医学院校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如何结合其优势构建医理融合的育人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学科-专业建设的新要求,论证了从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开展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加强医学和理学深度融合的措施,基于此提出应用心理学和医学跨学科培养的医理融合创新育人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医科背景下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多学科融合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口腔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是适应新时代"新医科"要求的高层次临床医生.在"新医科"背景下,面对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落后于科技发展最新前沿、教学内容与传统医学领域之外的其他学科联系较弱、医学生本人自主能动性不强等影响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问题,积极探索实施以"医文、医工、医理、医学+X"交叉融合学科为支撑的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医学高等院校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针对当前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教学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新医科"为背景,创新提出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多学科融合培养目标体系并设计出关键实施路径,以期持续改进和着力提升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我国口腔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和提升国民健康生活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图像处理教学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针对"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所面临的形势和教学现状,开发了与其教学过程高度契合的医学图像处理教学软件,该教学软件可实现医学图像的线性灰度变换、开窗显示、缩放、旋转、镜像、中值滤波、微分锐化、边缘检测、直方图获取和直方图均衡,并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线性灰度变换、开窗显示、缩放、旋转、中值滤波、微分锐化、边缘检测的参数,同时用不同算法实现了医学图像的缩放功能.该教学软件用于包头医学院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强化学生对放射技师考点知识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新医科"背景下包头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工"、"医理"的深度交叉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黑水城出土二则西夏文治杂病医方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破译黑水城出土的二则西夏文治杂病医方,探讨西夏民族医学的发展概况及与中原医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方法]对出土的黑水城西夏文"治男女体内结块不能吞咽食物方""治男女大便不通方"两则杂病医方进行西夏文字整理、破译、释读,并结合中原医学相关理论,从病因病机、组方遣药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此二则西夏文治杂病医方具有西夏民间色彩,当为西夏民间医家所撰.[结论]西夏医学的医理多遵从中原医学理论,但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西北民族特色,中原医学文化对周边民族医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与文学:《醉花窗医案》的叙事反思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叙事医学视阈下《醉花窗医案》中的反思现象,具有明显的“文学多维化”特征,且反思路径具有“多视角”特色.王堉通过汉语言修辞的运用,对文史学典故的援引以及对民俗文学体裁的融合等,实现了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医生自身、医生与患者、医患与社会”等各层面的叙事反思.多视角叙事反思的医事路径,主要呈现“医生与患者”视角和“医生与同业医”视角下的多篇典型医案中:前者以“医理共通和医患关系、诊疗依从性、知情同意、转诊及其影响”为路径关键词展开表述;后者聚焦对“妥善处理诊疗分歧”的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刘中勇运用益气活血化浊法治疗冠心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刘中勇教授于临床行医数十载,专研医理,将传统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融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颇有心得.益气活血化浊法是其将传统中医的气血理论运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的成果之一,今在此介绍刘中勇教授对冠心病中气虚、血瘀、痰浊病机的认识,及其运用益气活血化浊法治疗冠心病的经验,并附典型病案一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胃体阳用阴"理论与应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胃体阳用阴"理论是依据胃腑"体""用"的生理、病理特点,融合阴阳学说,用来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文章通过探源析流,对"胃体阳用阴"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追溯,从生理、病理角度对"胃体阳用阴"理论内涵进行剖析,并介绍胃腑治法,阐明用药特点,举例分析治胃经典方的组方规律,以探究"胃体阳用阴"的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针灸经典理论的闭环反馈穴位电刺激设备研发新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5
针灸电刺激设备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中医治疗设备之一,在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适应范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功能状态失衡已成为影响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针灸疗法具有调衡优势.针对目前各类针灸电刺激设备尚存在穴位局部电刺激深度不够、范围模糊、缺乏闭环反馈、针灸理论融合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将针刺得气经典理论与现代生物电子技术、多模信号采集技术、实时反馈调节技术等相融合的新思路,以期研发出有效、安全、舒适的一体化闭环反馈穴位功能电刺激设备.多学科交叉,医理融合、医工融合、中西医融合将推动针灸诊疗设备的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以及全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