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健脾益气摄血法论治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证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病名为"药毒紫癜病",是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因肿瘤治疗手段存在差异,其发病机制复杂,致血小板减少程度不同,治疗难度大.基于"脾主统血"理论,本文认为"药毒紫癜病"主因药毒直接损伤气血,导致气血亏虚;又攻伐脾胃,致脾气虚弱,后天之本气血化生无源.后天之本不足,精微物质不足以滋养先天,肾精亏虚,骨髓失养,化生血液功能减退,终成"药毒紫癜病"."调平与平调"理论是本团队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疾病的重要学术思想,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整理,系统阐述了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虚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认为以健脾益气摄血法拟定的组方治疗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虚证符合中医方证、药证对应原则,理论可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道家医方渊源及临证用药配伍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挖掘道家医方渊源、分类、功效主治、用药特点,为辨治疑难疾病提供借鉴.方法 统计宋代《云笈七签》、明代《正统道藏》、清代《道藏輯要》、民国《道藏精华》、现代《道家医方》收载的 715 首道家医方,对方剂出处渊源、八卦分类、方药剂型、功能主治、药物类别、使用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方剂来源于《肘后备急方》《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清宫秘方大全》等 57 部医籍,晋、唐、明、清代收载较多,分为补益剂、清热剂、理血剂等 17 类,剂型为汤、散、丸等 15 种;方剂命名除常用的"主药+剂型"等形式外,经常采用"古代神仙名+剂型""太极八卦+剂型""道教名山+剂型""四方神名+剂型"等 10 种形式;方剂组成药味数在 20 味以内的占比 95.32%,药味数在 10 味以内的占比 67.85%,最多 30 味,最少单味;送服物主要为酒、姜汤、醋汤、盐汤等 24 种;涉及 475味药,包括植物药 366 味、动物药 56 味、矿物药 35 味等;使用频次前十的药味依次为茯苓、甘草、生地、人参、当归、熟地、牛膝、肉苁蓉、菟丝子、肉桂;主要治疗传染瘟疫、中风胸痹、遗精阳痿等证.结论 道家医方来源广泛,剂型丰富,种类繁多,在辨治疑难杂症、养生延年等方面具有颇具特色,值得挖掘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蜀椒治咳理议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蜀椒今多用其温中、止痛、杀虫.然出土简帛医书及早期传世文献治咳相关医方中却屡有伍用,可见蜀椒治咳是早期中医学常见用法,今则尚缺相关探讨研究.本文以简帛医书、早期传世文献等为基,简要梳理挖掘蜀椒治咳医方及药论;并详细探讨了蜀椒治疗咳嗽的机理,将蜀椒治疗咳嗽的机理归结分叙为:解表发汗,两解风寒;温中去饮,截源断流;暖水敛火,下气降逆;开通腠理,通行气津;行瘀消积,标本兼顾.咳嗽病机复杂,各因相兼,蜀椒能面面俱到,一药即兼备治寒咳、久咳诸方方义,实为治咳良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某医院292例住院患者提前终止治疗相关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提前终止治疗的发生、影响因素、原因及医患沟通现状,以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方法 对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292例提前终止治疗出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单纯随机抽样从同期正常出院患者中抽取10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提前终止治疗患者占出院患者的0.52%(292/56 154).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付费方式、病源地、主要诊断疾病种类、是否需要手术、出院科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提前终止治疗的影响因素.其中,出院科室和疾病种类是提前终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患方原因导致提前终止治疗有277例,占94.86%,医方原因有15例,占5.14%.35.96%(105/292)提前终止治疗患者签署拒绝治疗知情同意书或者病情告知书,内科患者知情同意书签字率62.96%(17/27)明显高于外科33.21%(88/265),P<0.05.结论 提前终止治疗的患者存在于各年龄阶段,大多具有异地就医、以自费办理入院及严重复杂外伤需行手术治疗等特点.出院科室和疾病种类是提前终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加强医患沟通,完善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从中医方剂研究石膏的临床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石膏在内服与外用方剂中的功效差异,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中华医典(电子丛书)》和《中华医方精选辞典》,归纳自东汉至现代(截至1979年)含有石膏的方剂,分析历代医家在临床使用石膏的规律.结果:共收集到682首含有石膏的方剂.按年代分,宋代和清代的方剂分别有169首(占24.8%)、152首(占22.3%),明代和现代(截至1979年)的分别有138首(占20.2%)、118首(占17.3%),金代和元代的共有53首(占7.8%),汉、晋、南北朝、唐代的共有52首(占7.6%).石膏主要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及其他功效.其中,用于清热泻火的有516首(占75.7%),用于除烦止渴的有69首(占10.1%),用于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分别有56、20首(分别占8.2%、2.9%),用于其他(如固齿、美容、养生等)的有21首(占3.1%).石膏的作用以清热泻火为主,通过与其他药物进行配伍治疗因热导致的疾病,可在治疗阳明气分实热、气血(营)两燔证、气分实热兼有气阴亏虚证、他经合并有实热证、内伤杂病等方剂中使用.另外,生石膏既可内服也可外用,煅制后还可内服.结论:通过对历代医家使用石膏的方剂进行研究,可促进石膏的进一步利用,更好地发挥其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黑水城出土二则西夏文治杂病医方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破译黑水城出土的二则西夏文治杂病医方,探讨西夏民族医学的发展概况及与中原医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方法]对出土的黑水城西夏文"治男女体内结块不能吞咽食物方""治男女大便不通方"两则杂病医方进行西夏文字整理、破译、释读,并结合中原医学相关理论,从病因病机、组方遣药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此二则西夏文治杂病医方具有西夏民间色彩,当为西夏民间医家所撰.[结论]西夏医学的医理多遵从中原医学理论,但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西北民族特色,中原医学文化对周边民族医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朝鲜对《东医宝鉴》的认识和研究近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东医宝鉴》是朝鲜著名医家许浚(1545-1615)依据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参考国内外数百余卷的医书,以全新的体系,于1596-1610年编纂,并于1611年出版.它是集16世纪末朝鲜高丽医学发展成果之大成的医学百科全书.全书共25卷,其中《目录》2卷,《内景篇》4卷,《外形篇》4卷,《杂病篇》11卷,《汤液篇》3卷,《针灸篇》1卷[1]158.他在书中强调了想要保持健康必须以锻炼身体和精神为首要,其次才是药和针的观点.《东医宝鉴》因其集东方医学之大成,在朝鲜被称为科学化、理论化的高丽医学百科全书,时至今日该书的科学性内容和文学史价值仍受到极高评价,与《医方类聚》《乡药集成方》一起被誉为三大高丽医学全书[2][3]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简要济众方》的编撰、内容及传播
编辑人员丨2023/8/6
《简要济众方》是皇祐初年翰林医官使周应奉诏编撰的宋代第4部官修医学方书,其内容来源于宋初王怀隐等敕撰《太平圣惠方》和诸家已试验效名方,约在明末散佚.现存《简要济众方》的内容,主要保存在宋代医学家唐慎微原撰、艾晟校补《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原撰、曹孝忠校补、张存惠增订《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朝鲜金礼蒙辑《御修医方类聚》,以及日本梶原性全撰《覆载万安方》、丹波元坚编纂《杂病广要》等医籍之中.现存内容包括肝脏门、心脏门、脾脏门、肺脏门、肾脏门、三焦门、中风门、大小便门和小儿门病候及方剂百余首,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和瘟疫.《简要济众方》有皇祐三年(1051)刊本,不仅被宋政府颁赐到诸路州县,而且在金元明时期得到有效的传播与临证应用,并流传至朝鲜、日本等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的敦煌医方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敦煌医方辨治疾病用药配伍规律,为敦煌医方的传承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整理《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石窟秘方与针灸图》《敦煌中医药全书》收载的方剂,建立敦煌方药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集成的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敦煌医方治疗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结果 整理敦煌医方300首,涉及中药297味,用药总频次1661次.高频药物有甘草、肉桂、生姜、人参、白芍等.数据挖掘得到药物组合31组,关联规则9条,演化出3味药核心组合Ⅰ和Ⅱ共28对,进一步聚类得到新处方28首.结论 敦煌医方临证重视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补血益气.挖掘得到核心药物是治疗天行病小阴旦汤的主要组成药物,其配伍规律及新处方可为敦煌医方的传承与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日本方书《医方提要》学术特色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方提要》二十卷,附录一卷,日本江户时代医学方书,刊成于贞享三年(1686).作者野谦亨,自15岁时习医,博涉中医经典及诸氏百家医籍,精研医方.本书搜辑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降历代医学方书中的经验良方二千余首,韵括因、证、方;合理删补化裁方治;援引中日名医论述,参附己见,阐述方意;强调临证治疗需择取主方、要方合理运用;附录卷按病因创立58首医方,配伍精当,详述君臣佐使之义.全书内容充分体现了野谦亨的方剂学术思想,为学习医方和临证用方的佳作.本文从著者、成书、实际内容方面分析探讨此书的学术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