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管支撑管致空肠穿孔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腺、壶腹、十二指肠等良、恶性肿瘤的经典术式。胰瘘是PD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预防术后胰瘘,术中常在胰肠吻合口放置胰管支撑管。近年来对胰管支撑管带来的相关并发症报道越来越多。本文报道1例胰腺囊腺瘤患者PD后4年发生空肠穿孔,并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为PD手术放置胰管支撑管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下治疗非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内镜下治疗非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非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患者基线信息、内镜治疗方式、创面封闭方式、病理分析和并发症的发生与转归等资料。结果:47例患者资料入选并均成功完成内镜下治疗,其中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17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5例,ESD+EMR 7例,因ESD剥离困难转为ESD+EMR 6例,耙状金属夹闭合系统(over-the-scope clip system,OTSC)辅助的全层切除4例,分片内镜黏膜切除术(piecemeal EMR,EPMR)8例。47例早期癌病变中,整块切除率83.0%(39/47),完全切除率85.1%(40/47)。全组47例中,围手术期发生穿孔并发症4例(8.5%),均发生于降部,其中2例(4.3%)经内镜治疗后好转,另外2例(4.3%)内镜治疗效果不佳,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围手术期未出现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治疗非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癌是安全有效的,可根据病灶的位置、大小及个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十二指肠降段的操作,要更加警惕穿孔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ERCP致十二指肠穿孔并发症管理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ERCP目前已成为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十二指肠穿孔是ERCP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处理棘手,病死率高。为规范ERCP临床管理,改善患者结局,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镜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内镜外科专家工作组、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ERCP领域专家,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中国ERCP致十二指肠穿孔并发症管理指南(2023版)》,就临床医师最关注的ERCP致十二指肠穿孔并发症管理的6个方面给出16条推荐意见,以期进一步规范我国ERCP致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流程,促进ERCP技术的安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部位急性胃肠道穿孔所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胃肠道穿孔所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ICU 72 h腹水培养结果,ICU住院期间去甲肾上腺素(NE)使用最大剂量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肾损伤(AKI)发生情况及需要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情况,以及28 d预后等。以屈氏韧带为界,将胃、十二指肠穿孔者纳入上消化道组,将空肠、回肠、阑尾、结肠及直肠穿孔者纳入下消化道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特征。结果:上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33例,下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30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消化道组腹水培养病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45.5%)、屎肠球菌(18.2%)及大肠埃希菌(18.2%);下消化道组大肠埃希菌(46.2%)及屎肠球菌(30.8%)为主要致病菌。上消化道组与下消化道组在PCT、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NE最大剂量及使用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T(μg/L):17.69(3.83,26.62)比32.82(4.21,100.00),ICU住院时间(h):149.0(102.5,302.0)比115.5(30.8,214.5),机械通气时间(h):106.0(41.5,183.0)比57.5(25.0,122.3),NE最大剂量(μg·kg -1·min -1):1.2(0.5,2.0)比0.7(0.5,1.2),NE总使用时间(h):72.0(21.0,145.0)比26.5(18.0,80.5),均 P<0.05〕,而APACHEⅡ和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30.0(24.5,35.0)比28.0(25.0,33.5),10.67±4.14比9.50±3.33,均 P>0.05〕。与下消化道组比较,上消化道组患者更易发生AKI(78.8%比53.3%, P<0.05)以及需要接受CRRT治疗(39.4%比16.7%, P<0.05),但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4%比43.3%, P>0.05)。 结论:不同部位胃肠道穿孔所致脓毒性休克的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ICU住院时间等特征不尽相同。上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更常见真菌感染,休克程度更重,更易发生AKI及需要CRRT治疗,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也更长;而下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PCT升高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治疗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内镜治疗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23例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患者基线信息、内镜治疗方式、病理结果和并发症的发生与转归等资料。结果:23例患者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内镜下评估病灶长径(1.90±0.83)cm,其中20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3例行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术后发生迟发出血5例(21.7%),高淀粉酶血症3例(13.0%),轻度急性胰腺炎6例(26.1%),胰管支架移位1例(4.3%),经内科治疗或内镜治疗后好转;围手术期未出现穿孔并发症。术后病理显示,病灶整块切除率82.6%(19/23),完全切除率78.3%(18/23)。术前内镜超声提示局限于黏膜层的19例病灶,术后病理均提示局限于黏膜层;疑似累及黏膜下层或胰胆管末端的4例病灶,其中2例证实局限于黏膜层,另2例侵及黏膜下层,遂追加外科手术。共18例患者接受了后续随访,其中14例术后病理达到完全切除,有2例(14.3%,2/14)分别在术后12个月、51个月时发现肿瘤复发,分别接受了外科手术和内镜下治疗后未再复发;另4例术后病理未达到完全切除的随访患者中,1例内镜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另外3例均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内镜治疗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注意加强术前评估,警惕围手术期并发症,注意术后定期内镜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长径≤10 mm且浸润深度局限在黏膜下层,影像学提示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征象的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神经内分泌肿瘤,首选内镜下切除。报道1例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顺利,患者术后并发迟发性穿孔、腹膜后感染、局限性腹膜炎,经内科保守治疗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IT刀预切开辅助插管与常规切开刀导丝插管对选择性胆管插管的效果比较(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小IT刀预切开辅助十二指肠乳头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52例行小IT刀预切开辅助插管(小IT刀组),另外38例行常规切开刀导丝插管(常规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小IT刀组与常规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79, P=0.017),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小IT刀组中位插管时间141.5 s,常规组270.0 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 268.0, P=0.022)。两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1%(51/52)比94.7%(36/38), χ2=0.760, P=0.571]。两组术中出血发生率[15.4%(8/52)比7.9%(3/38), χ2=1.148, P=0.345]、术后胰腺炎发生率[5.8%(3/52)比7.9%(3/38), χ2=0.159, P=0.694]和胆管炎发生率[1.9%(1/52)比5.3%(2/38), χ2=0.760, P=0.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术后穿孔。根据操作者熟练程度分层后比较,小IT刀专家组与常规插管专家组间的中位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0 s比258.0 s, Z=276.0, P=0.038),其余各组间插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IT刀预切开辅助插管安全、有效,并可能缩短ERCP插管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原发性早期十二指肠癌9例(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原发性早期十二指肠癌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采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诊疗科发现并ESD切除的非十二指肠乳头的原发性早期十二指肠癌患者9例临床资料,观察ESD治疗该类疾病的疗效。结果:9例患者病变长径(1.01±0.63)cm(0.3~2.5 cm),切除标本长径(2.27±0.65)cm(1.2~3.2 cm),手术时间(61.6±27.5)min(36~108 min)。9例病变均一次性整块切除,其中2例术中发生穿孔,均成功闭合。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病理证实9例病变均完整切除,切缘阴性。结论:ESD治疗原发性早期十二指肠癌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海拔地区老年男性胆囊结石穿孔十二指肠内瘘合并胆石性肠梗阻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分析高海拔地区1例老年男性胆囊结石穿孔十二指肠瘘患者的诊疗经过,对胆囊十二指肠瘘的病因和诊断及预防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该患者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多发结石数年,现急性发作后致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后形成肠瘘导致胆石性肠梗阻,内科治疗无效后,成功开腹手术取出结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十二指肠异物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异物吞食体内常无明显症状且可自行排出,但部分可能因误诊滞留体内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应综合不同诊断方式,一旦确诊应在必要时尽早治疗。笔者报道1例吞食木筷后滞留体内6年,致十二指肠穿孔后嵌入腰大肌并发腹腔脓肿的患者资料,在内镜辅助下行腹腔镜异物取出术,患者预后良好,旨在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