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儿气管隆突重建术麻醉管理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女性,年龄7月22 d,体质量6 kg,身长62 cm,因"检查发现支气管畸形5月余"入院。患儿38 +4周顺产,出生时1、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10分。患儿出生后半月因"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病"在当地医院治疗40余天,其中呼吸机辅助呼吸15 d。住院期间胸部CT结果提示:气管隆突位置升高,右主支气管近端偏窄。因好转出院后反复呼吸道感染,至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提示"气管支气管狭窄、气管支气管软化、支气管开口异常"。考虑存在先天性支气管畸形及气管支气管软化,患儿抗感染治疗好转后转入胸外科继续治疗。入院查体:RR 32次/min,HR 134次/min,呼吸稍促,可及胸骨上吸凹,两肺呼吸音稍粗,未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心律齐,胸骨L 2,3肋间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大血管(包括气道)增强CT结果示:房间隔缺损,交叉肺动脉,肺动脉高压,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至奇静脉,气管隆突位置高(约平T 1,2椎体层面),形态失常,局部气管管腔明显狭窄,直径约2.7 mm×1.6 mm,右主支气管开口处仅见细线样管腔影(见图1),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显示不清。心脏B超结果示:房间隔中部缺损,直径7 mm,右上肺静脉走行欠清晰,交叉肺动脉。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正常。术前诊断为"先天性支气管畸形,肺静脉连接部分异常,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术前2 d就术中注意事项进行多学科会诊。术前访视时患儿经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 L/min),呼吸稍促,无紫绀,轻微咳嗽,少许痰,ASA分级Ⅲ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环状切除和隆突成形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经肝静脉穿刺封堵房间隔缺损合并下腔静脉异位连接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21岁,体检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永存左上腔静脉。遂来我院拟行ASD封堵介入手术。术前超声会诊显示肝脾反位,房间隔中部可见回声失落,测缺损口大小9~11 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房水平左向右分流;三支肝静脉汇合后回流右心房,腹主动脉左侧见静脉血管为半奇静脉(hemiazygos vein,HV)与之伴行,经膈肌向上走形,汇入部分显示不清;胸骨上窝探测,于主动脉弓降部左外侧见一内径为11 mm管道,管腔内可见蓝色自上而下的静脉血进入冠状静脉窦,冠状静脉窦扩张为21 mm。超声提示:肝脾反位;先天性心脏病,ASD(中央型);下腔静脉异位连接(肝后段缺如,经HV向上走形,汇入部分显示不清),永存左上腔静脉(图1)。建议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一步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旁静脉的CT检查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旁静脉的CT检查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7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4例,女49例;中位年龄为47岁,年龄范围为22~71岁。观察指标:(1)术前CT检查情况。(2)手术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内,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手术疗效。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6月。偏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术前CT检查情况: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旁静脉CT检查显示率为52.60%(91/173)。173例患者中,82例未显示食管旁静脉,91例显示存在食管旁静脉。91例显示存在食管旁静脉的患者中,食管旁静脉曲张46例,粗食管旁静脉24例,细食管旁静脉21例。91例显示存在食管旁静脉的患者中,无食管静脉曲张(EV)8例,合并EV 83例。83例合并EV患者中,食管旁静脉单独汇入奇静脉或半奇静脉44例,膈肌上形成食管旁静脉曲张并与EV 汇合后共同汇入奇静脉39例。(2)手术情况:17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单纯脾切除术8例,脾切除联合改良彻底断流术86例,脾切除联合重建自发性胃肾分流断流术35例,脾切除联合保留食管旁静脉断流术41例,脾切除联合食管旁静脉环缩术3例。173例患者无手术死亡,67例发生并发症(3例单纯脾切除术、29例脾切除联合改良彻底断流术、11例脾切除联合重建自发性胃肾分流断流术、23例脾切除联合保留食管旁静脉断流术、1例脾切除联合食管旁静脉环缩术)。(3)随访情况:173例患者中,15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7例单纯脾切除术获得随访患者中,无EV 6例,EV复发1例。79例脾切除联合改良彻底断流术获得随访患者中,无EV 5例,EV轻、中度残留67例,EV重度残留5例,EV复发1例,EV复发破裂出血1例。34例脾切除联合重建自发性胃肾分流断流术获得随访患者中,无EV 7例,EV轻、中度残留27例。36例脾切除联合保留食管旁静脉断流术患者中,无EV 4例,EV轻、中度残留21例,EV重度残留5例,EV 复发4例,EV复发破裂出血2例。3例脾切除联合食管旁静脉环缩术获得随访患者中,EV轻、中度残留2例,EV重度残留1例。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旁静脉CT检查显示率>50%,血管内径及走行方式不同;食管旁静脉的CT检查解剖特征可以为制订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腹痛发热为首发症状的肝囊性淋巴管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18岁,主因"右上腹痛3 d,加重伴发热寒战1 d"。病程中体温最高38.2℃,当地医院全腹CT怀疑胆管囊性扩张症。既往史:肺结核病史2个月,口服利福平及自配中药1个月。查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血培养、感染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异常,C反应蛋白(CRP)46.67 mg/L,降钙素原(PCT)1.130 ng/mL,肝功: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36.7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17.2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351.4 U/L,胆碱酯酶(CHE)2 064 U/L,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辅助检查:MRCP(急诊)示门静脉周围、腹膜后异常信号影(图1),彩超显示肝内未见明显占位或脓性包块,未见胆管扩张。全腹增强CT:考虑肝内淋巴管囊肿(图2)。PET-CT:考虑良性病变淋巴管囊肿(图2)。结合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临床诊断:肝囊性淋巴管瘤。病灶淋巴管无规则盘曲穿行于右半肝(增强CT),拟手术治疗,术中可能肝脏局部切除的组织略大,家属拒绝手术,故行保守治疗。静点保肝药物肌苷注射液600 mg、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 mg、谷胱甘肽2.4 g,均1次/d,口服双环醇片50 mg,3次/d。头孢类药物试敏均阳性,改用莫西沙星输液时患者腹痛症状突然加重,且血管刺激反应明显,再次改用美罗培南输液时又出现严重的输液反应,而患者夜间仍发热、寒战,体温波动在37.5~37.9℃,最后抗生素改用阿奇霉素0.5 g,1次/d、奥硝唑0.5 g,2次/d缓慢静点5 d后炎症指标明显下降,CRP 5.21 mg/L,PCT 0.75 ng/mL,夜间偶有低热、无寒战,无腹痛。停阿奇霉素、奥硝唑,继续保肝治疗。入院第14天,已无发热,CRP 1.68 mg/L,PCT 0.25 ng/mL,肝功各项指标明显回落,AST 129.4 U/L,ALT 104.9 U/L,病情明显好转出院。2个月后电话随访,3 d前病情复发,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杂先心病双向Glenn术后奇/半奇静脉窃血介入封堵的疗效——附24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并随访尚不具备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TCPC)或根治手术条件的复杂先心病双向Glenn术后患者介入封堵窃血的奇/半奇静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行奇/半奇静脉封堵的双向Glenn术后的患者24例,观察并随访其疗效。结果:21例行奇静脉封堵,其中1例同时行左上腔静脉封堵;2例行奇静脉及半奇静脉封堵;1例行半奇静脉封堵;6例同时行体肺侧支封堵。除1例直径为5.5 mm的奇静脉采用弹簧圈封堵外,其余奇静脉、半奇静脉及左上腔静脉均采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完成介入封堵。封堵后血氧饱和度由0.78上升至0.85( P<0.05);封堵前后上腔静脉压力无上升(13.97 mmHg对14.22 mmHg,1 mmHg=0.133 kPa, P>0.05);无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封堵术后随访2年患者血氧饱和度无明显下降,未出现颜面及双上肢水肿、胸腹壁静脉曲张、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2例患者分别于介入封堵后1年及5年行TCPC手术。 结论:复杂先心病双向Glenn术后因奇/半奇静脉开放或左上腔静脉窃血致血氧饱和度下降且尚不满足TCPC手术指征的患者,在选择好适应证的前提下,即基础状态下肺动脉及上腔静脉压力≤20 mmHg,奇/半奇静脉封堵器释放前上腔静脉压力≤20 mmHg,针对致窃血的静脉行介入封堵可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生活质量,甚至部分患者通过解决静脉窃血,促进肺血管床发育,从而达TCPC手术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宫颈癌全段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解剖分布和CTV边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明确宫颈癌全段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解剖学分布,探讨临床靶区(CTV)的勾画边界。方法:回顾分析86例宫颈癌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患者。应用CT增强影像、淋巴结与周围结构的三维重建图像,明确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的解剖学边界。结果:86例左肾静脉以下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至左肾静脉上缘之间,沿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分布,在十二指肠出现后,下腔静脉右前方未发现肿大淋巴结。所有转移淋巴结均位于双侧卵巢血管和输尿管内侧,肠系膜下静脉紧邻其左前方;自上而下位于肾静脉、十二指肠、肠系膜血管后方;位于腰椎体和腰大肌前方。27例左肾静脉以上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位于双侧膈脚后方,在腹主动脉后方沿奇静脉、半奇静脉上行,25/27例位于食管贲门交界水平(平第11胸椎)之下,5/27例伴有下腔静脉后内侧和右侧膈脚之间转移淋巴结,上界至腹腔干水平。结论:推荐全段腹主动脉旁淋巴结CTV勾画边界:上界,平第11胸椎(食管贲门交界水平);左肾静脉以下侧界,肠系膜下静脉、卵巢血管和输尿管的内侧缘;左肾静脉以上侧界,双侧膈脚;前界,肾静脉以上腹主动脉的侧后壁、肾静脉、十二指肠、肠系膜血管的后缘;后界,腰椎体和腰大肌的前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单纯疱疹病毒1型肺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男,9岁,28 kg,因“发热伴咳嗽11 d,加重伴呼吸困难3 d”于2021年7月29日入院。11 d前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9.5 ℃,伴轻微咳嗽,1~2声/次,当地诊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给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及布地奈德雾化治疗5 d,患儿仍有发热伴咳嗽,遂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3 d,亦未见好转。3 d前咳嗽较前加重,伴呼吸困难,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胸部CT提示右侧液气胸,给予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同时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青霉素抗感染等治疗,呼吸困难未见改善,改为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仍有呼吸困难,遂转入本院。入院查体:体温38.0 ℃,脉搏110 次/min,呼吸40 次/min,血压91/55 mmHg(1 mmHg=0.133 kPa),面色口唇发绀,三凹征阳性,左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广泛痰鸣音,右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余查体未见异常。入院诊断:(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重症肺炎。入院后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利奈唑胺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AC-VC模式 FIO 2 70%,PEEP 6 cmH 2O(1 cmH 2O=0.098 kPa),RR 20 次/min,VT 90 mL,吸呼比(I∶E)1∶2]等治疗。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9.94×10 9/L,中性粒细胞(NE)13.27×10 9/L,淋巴细胞(LY)2.47×10 9/L,血红蛋白(Hb)93 g/L。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大致正常。C反应蛋白(CRP)2.14 mg/L。降钙素原(PCT):8.84 μg/L。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1,3)-β-D葡聚糖、肺炎支原体抗体、HIV均阴性。体液免疫三项(IgA、IgG、IgM)、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分析均正常。双份血培养、深部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均阴性。胸部CT可见右侧液气胸,右肺膨胀不全,左肺大片状模糊影(见图1 A~C)。胸腔彩超:右侧胸腔积液,最大深度42 mm,内可见机化黏连。入院第2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左肺可见少量稀白分泌物附着,右肺中下叶可见较多白色黏稠分泌物,灌洗后送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血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30 h后BALF mNGS回报结果: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序列数4 495(见图2),沃氏嗜胆菌,序列数1 383(见图3)。血液mNGS结果回报:HSV1,序列数644。考虑单纯疱疹病毒1型肺炎(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pneumonia,HSV1P),遂调整抗感染策略为阿昔洛韦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3 d后患儿体温正常,呼吸机参数较前下降(AC-VC模式FIO 2 45%,PEEP 5 cmH 2O,RR 20次/min,VT 90 mL,I∶E 1∶2),治疗第5 d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仍可见大面积实变影(见图1 D~F),遂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右肺可见较多稀白分泌物,再次送检BALF培养阴性。抗病毒治疗2周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肺炎较前好转,右侧液气胸局部可见包裹(见图1 G~I),撤离呼吸机,改为鼻导管吸氧。抗感染治疗3周后复查胸部CT:双肺肺炎较前明显吸收、好转(见图1 J~L),复查BALF培养及mNGS均阴性,遂停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共住院27 d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建议胸外科随诊,必要时手术治疗,但患儿并未遵嘱随访。出院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相关基因筛查回报阴性。患儿治疗参数变化。见表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奇霉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肺泡灌洗术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肺泡灌洗术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S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及其他一般对症治疗,疗程5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肺泡灌洗术治疗,疗程5 d.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5 d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2组患儿每公斤体质量潮气量(VT/kg)、呼气峰流速/呼气达峰时间(PTEF/TPTEF)、剩余25%潮气量时用力呼气流量(FEF25%)、剩余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25/P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T/kg、PTEF/TPTEF、TEF25%、25/P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肺泡灌洗术能有效改善SMPP患儿的临床疗效,缩短发热持续时间、肺部湿啰音持续时间,改善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应用超声造影及MRI诊断下腔静脉离断伴左髂外静脉半奇静脉异位连接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病例 女,13岁,因"皮肤弥漫性红斑"到外院就诊,考虑先天性皮肤血管瘤或鲜红血痣,超声示"肝内等回声团,首先考虑肝脏来源,后腹膜来源不排除",CT示"右上腹部肝脏与上腔静脉间见巨大肿块影,肿瘤性病变考虑",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患者一般情况好,无腹痛腹胀、发热畏寒、乏力纳差等不适.饮食可,大小便无殊,体质量无下降.皮肤弥漫性红斑,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及生化均为阴性.二维超声显示:肝脏尾状叶区域可见大小约10.6cm× 5.6 cm的等回声团(图1),边界清,内可见脉管结构回声,一条宽约0.7 cm主干及若干分支,在团块内自然延伸,逐渐变细,主干向外似与下腔静脉连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静脉溶栓后应用EGB-761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后应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761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和活化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Ⅶ抗原(activated coagulation factor Ⅶ/coagulation factor Ⅶ antigen,FⅦa/FⅦAg)比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88)和对照组(n=180).2组均给予静脉溶栓,对照组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EGB-761治疗.比较2组Hcy、FⅦa/FⅦAg比值、VEGF、趋化因子CXC配体(chemokine CXC ligand,CXCL-12)、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的差异,评估2组斑块数量、面积及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弥散加权成像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early CT in the Alberta Stroke Program Score,DWI-ASPECTS)水平,统计2组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Hcy、FⅦa/FⅦAg比值、VEGF、CXCL-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Hcy、CXCL-12水平和FⅦa/FⅦAg比值均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均P<0.01);2组VEGF均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均P<0.01).治疗前,2组斑块数量、面积、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斑块数量、面积及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均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均P<0.01).2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d)均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1%(179/188),高于对照组的89.44%(161/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I、DWI-ASPECT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BI、DWI-ASPECTS均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均P<0.01).结论:静脉溶栓后应用EGB-761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可通过调节患者的血清Hcy和VEGF表达及FⅦa/FⅦAg比值,增加脑血流量,减少颈动脉斑块,从而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