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先心病的远期随访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儿童先心病的临床经验及随访结果,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2月,随访内容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临床症状、并发症处理、预后情况。将室间隔缺损病例按照年龄、体重及封堵器类型进行分组,对常见并发症(如新发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52例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727例,封堵成功691例(95.05%);房间隔缺损19例及联合畸形6例均封堵成功。684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7%,随访时间3~13年,期间无一例死亡。室间隔缺损患儿随访结果:53例残余分流中,48例自愈;8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微或轻度反流中,2例好转;1例迟发性心包积液;新发三尖瓣轻度反流或由轻度进展至中度反流的34例患儿中,13例恢复正常,2例由轻度反流进展至中度反流;1例新发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仍在随访中,2例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已恢复;2例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儿中,1例恢复;38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儿中,5例恢复正常。偏心型及鞍型封堵器更易出现主动脉瓣反流( P<0.05),而不同封堵器类型中,三尖瓣反流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体重组中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复合畸形中,1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并在1年后恢复正常。 结论: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技术结合了体外循环手术和导管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远期随访提示安全、有效,但需进行全生命周期随访和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房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相关并发症防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儿童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大多数患儿无明显临床表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性左向右分流会使右心负荷增加,从而影响心功能。因此,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对这些患儿至关重要。经皮介入封堵术现已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儿童ASD的主要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但危害较大。严重并发症包括封堵器移位或脱落、心脏磨蚀、房室传导阻滞、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空气栓塞和溶血。常见并发症包括头痛或偏头痛、残余分流、血管相关并发症。该文就儿童ASD介入封堵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及心内科的20例先天性门体分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5例。肝外门体分流9例,肝内门体分流9例,肝外合并肝内门体分流2例。4例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合并肝脏良性肿瘤。治疗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手术结扎、介入与手术结合以及肝移植。分析患儿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的临床数据。结果:介入封堵分流以及手术结扎共14例,肝移植手术6例。9例肝外门体分流中,门腔分流6例,门-左肾静脉分流2例,肠系膜下静脉与髂内静脉分流1例。其中,6例一次手术结扎,2例延迟分次结扎,1例肝移植。9例肝内门体分流中,单纯封堵3例,手术结扎2例,手术加封堵1例,肝移植3例。2例肝外合并肝内门体分流均行肝移植。所有患儿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脑出血。随访2~82个月,没有死亡病例,患儿生长发育较好。结论: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应按个体化方案进行治疗,血管介入治疗为首选方式,手术结扎也是重要手段,特殊病例最终需要肝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皮介入治疗左心室假性室壁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左心室假性室壁瘤是心脏手术或创伤后罕见的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该文报道 1例心脏刀刺伤修补术后迟发左心室巨大假性室壁瘤,临床首发表现为咯血,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该文结合文献分析左心室假性室壁瘤介入治疗入路及封堵装置的选择,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心耳电隔离:持续性心房颤动治疗的新靶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提高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发现,左心耳不只是心腔内血栓形成的常见部位,更参与了心房颤动的触发与维持,因此对左心耳实施电隔离成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治疗的新策略之一。本文将从左心耳参与心房颤动的理论基础、左心耳电隔离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左心耳电隔离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以及术后抗凝策略等方面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包括心房颤动的肺静脉隔离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左心耳封堵术、经皮二尖瓣钳夹术等,房间隔穿刺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直径鞘管的使用越来越多,跨房间隔的操作也越来越复杂。房间隔穿刺可能造成一过性或永久性的房间隔缺损。本文对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血流动力学影响、临床意义以及处理原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纯超声引导下孕妇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孕期单纯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的可行性,并总结多学科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完成的3例孕期超声引导下继发孔型ASD封堵术病例资料,总结围术期、围产期多学科管理经验及预后。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3例患者因孕期常规心电图异常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继发孔型ASD,经动态观察,均出现心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表现,经多学科评估具备孕期ASD封堵术指征及条件,遂在单纯超声引导下行ASD封堵术,手术均成功。术后肺动脉压力均有显著降低,均能维持良好的心功能并耐受分娩;均足月经阴道分娩,无流产、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产后随访心功能均良好。结论:孕期单纯超声引导下ASD封堵术可行,通过围术期、围产期多学科动态监护及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母胎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房颤动介入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心房颤动(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介入手术在全球广泛开展,房间隔穿刺和置管作为该类手术的必要操作,所导致的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引起广泛关注。介入手术的类型和术式、鞘管的直径等因素对房间隔穿刺孔的影响均有所差异。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iASD发病率和临床影响的证据,确定持续性iASD的可能预测因素,并为iASD检测、随访和管理提出标准化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房间隔夹层并发反复脑梗死行夹层介入封堵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房间隔夹层是一种罕见疾病,多为心脏介入治疗及外科术后并发症,胸部钝性创伤所致者较少。临床表现因夹层大小、部位、腔内有无血栓形成及夹层是否破裂而不同,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出现脑梗死、心力衰竭等。该文报道1例中年女性不明原因反复脑梗死,最终确诊为房间隔夹层并行夹层介入封堵术,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支气管活瓣治疗右肺中叶支气管扩张症导致的咯血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临床治疗咯血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胸外科手术、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支气管活瓣起初被应用于肺减容术,近来被报道用于咯血的治疗。本文报道1例84岁患者,因右中叶支气管扩张症并发反复发作的咯血,经过药物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未得到控制。因高龄等因素,患者无法接受肺叶切除术,遂于支气管内置入1个型号为5.5的支气管活瓣,通过封堵右中叶支气管进行止血治疗。成功置入支气管活瓣后,咯血得到控制。随访6个月咯血未复发。该病例对于支气管活瓣治疗咯血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