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气肿性肾盂肾炎的初步研究(附5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气肿性肾盂肾炎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5例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4例;年龄(61.4±6.6)岁。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5例;腰痛5例;恶心、呕吐3例。4例合并电解质紊乱;4例肾功能异常。5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均高于正常值;3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1例均低于正常值。5例均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输尿管结石并梗阻。根据文献报道的气肿性肾盂肾炎的CT检查结果分为Ⅰ~Ⅳ型:Ⅰ型为积气局限在肾集合系统内,Ⅱ型为积气蔓延至肾实质,Ⅲ型为积气或脓肿蔓延至肾周组织内,Ⅳ型为双侧气肿性肾盂肾炎或孤立肾气肿性肾盂肾炎。本组5例中Ⅲ型3例,Ⅳ型1例(双侧);1例为Ⅱ型进展为Ⅲ型。在控制血糖及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下,5例均行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3例行经皮肾穿刺引流,治疗无效后行负压封闭引流;2例直接行负压封闭引流,其中1例为Ⅳ型患者,1例CT检查提示肾积气重,正常肾实质少。负压封闭引流方法:手术打开肾积气囊并用半透膜封闭创面,在肾周放置泡沫海绵敷料负压冲洗,进行充分减压、引流。结果:5例患者术后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趋于正常;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炎症指标较术前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且患者体温等指标渐趋于正常。1~3 d更换一次负压封闭引流装置,需更换3~5次,经治疗2~8周,患者血常规及肾功能均恢复正常。随访3~24个月,均预后良好,无感染复发,随访过程中复查CT,未见肾脏萎缩。结论:在内科治疗联合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及经皮肾穿刺引流效果不佳时,或结石合并梗阻无法有效穿刺引流时,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气肿性肾盂肾炎,在减少手术难度的同时可保留肾脏。但本研究病例数量较少,结论需增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姑息治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MARSI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肿瘤姑息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肿瘤姑息治疗的患者3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MARSI将其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MARSI的危险因素。结果:315例肿瘤姑息治疗患者中,PICC置管部位发生MARSI的有100例(31.75%)。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PICC穿刺部位为肱二头肌内侧、PICC置管次数≥2次、大角度移除敷贴、敷料种类为半透膜、敷料更换频率为2次/周、PICC导管维护延迟的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C穿刺部位为肱二头肌内侧、PICC置管次数≥2次、大角度移除敷贴、敷料种类为半透膜、敷料更换频率为2次/周、PICC导管维护延迟均为肿瘤姑息治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发生MARSI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肿瘤姑息治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发生MARSI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MARS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湿疮洗剂联合半透膜敷料在失禁性皮炎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探讨湿疮洗剂联合半透膜敷料在失禁性皮炎(IAD)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老年重症医学科收治具有发生IAD高危风险(采用会阴部评估工具评估)的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56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半透膜敷料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联合湿疮洗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IAD发生率与发生时间、IAD严重程度、IAD愈合时间与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IAD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发生时间长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IAD轻度、中度例数多于常规治疗组,重度例数少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湿疮洗剂联合半透膜敷料在IAD高危患者中应用效果优于半透膜敷料,能够降低IAD的发生率,延长发生时间,降低IAD严重程度,缩短愈合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皮肤牵张术治疗外科手术后慢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皮肤牵张术治疗合并感染的术后慢性创面愈合情况,探讨其疗效.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10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外科术后合并感染的慢性创面患者24例,主要表现为软组织缺损、窦道形成、慢性滑囊炎大量渗液.彻底清除滑囊和死腔,缝合创面为圆形或椭圆形规则缺损创面后沿创面长轴于两侧切口边缘穿入2枚克氏针,克氏针上安置皮肤牵张器牵拉切口皮肤,创面空腔内放置引流管,负压泡沫敷料覆盖创面缺损部位,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后贴半透膜,设置负压80~100 mmHg.治疗5~7 d更换负压泡沫敷料时根据创面愈合及感染情况再次清创后移除负压引流,继续皮肤牵张器牵拉切口皮肤常规换药至创面切口闭合,拆除牵张器缝合创面.治疗同期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记录治疗后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组织生长、创缘张力下降、创面直接闭合、伤口愈合情况等.结果 治疗7 d,24例患者创面感染均明显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缘张力下降.治疗14d,20例患者创面愈合,伤口闭合良好,渗液消失,另4例患者创面新鲜肉芽呈鲜红色颗粒状,创缘张力显著下降,创面面积缩小,经换药和持续皮肤牵张治疗,创面于治疗16~23 d后愈合.24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6.4±3.5)d.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皮肤牵张术治疗外科术后合并感染的慢性创面可彻底清除创面滑囊和死腔,有效控制感染,降低创面张力,促进创面闭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N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5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5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应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价两组患者8个维度的得分,分析VSD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比例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5,P<0.05);观察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6.53±9.2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5±7.16)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37,P<0.05).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和精神健康(MH)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t=3.07,t=2.62,t=4.98,t=3.55,t=2.57;P<0.05);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SF)和情感职能(RE)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t=0.68;P>0.05).结论:利用持续VSD技术治疗NF具有促进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创面感染率和缩短病程等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患者的护理与方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问题与解决方案.方法: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即使用聚氨酯薄膜(生物半透膜)和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VSD敷料)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78例骨科疾病患者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创伤部位持续性封闭引流.结果:78例骨科疾病患者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经VSD技术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应用VSD治疗因外伤所致皮肤严重毁损伤患者时,护理人员要着重关注监测生命体征、持续负压状态、流管是否通畅以及创面是否感染,做好记录,经常关注VSD技术的原理及术后注意事项,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才能够将该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膜透析导管植入后不同类型敷料对早期穿刺部位感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所使用的敷料类型(闭塞性与半闭塞性)对早期穿刺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腹膜透析并使用敷料的24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所使用的敷料类型(闭塞性与半闭塞性)分为使用闭塞组(2031例)和半闭组(427例).使用χ2检验来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在2458例导管放置手术中,1778例(72.25%)采用开放手术,598例(24.32%)使用特殊套管针,81例(3.29%)通过腹腔镜检查,3例(0.12%)使用嵌入式导管技术.单变量分析闭塞敷料的OR为2.17,95%CI(0.8~5.74),调整变量后,闭合组OR为2.15(95%CI 0.81~5.70).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不受所用敷料类型的影响,2组患者穿刺部位感染和隧道感染的综合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6,95%CI(0.72~2.97).年龄大于65岁是穿刺部位感染的独立预测因子,OR为2.04,95%CI(1.25~3.30).结论 腹膜透析导管插入后用于穿刺部位愈合期的敷料类型(半闭塞型与闭塞型)对早期穿刺部位感染感染并没有影响,但是闭塞性敷料因其具有不良反应更少、操作简便、能够降低材料成本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等优点,更适宜在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胸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脂肪液化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多因术中电刀高温对皮下脂肪组织造成热损伤引发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障碍所致,导致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一旦切口出现脂肪液化,以往一般积极更换创面敷料,待创面渗出减少后,再考虑Ⅱ期缝合,但需每日创面换药,不仅清除引流创面坏死分泌物不彻底,而且由于创面为半开放或开放,增加了创面感染的风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将多侧孔引流管上覆以医用泡沫,置于创面,并用半透性薄膜封闭创面,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装置,可将创面由开放转为封闭,并通过可控负压,起到全方位的吸引作用,易将液化坏死组织及渗出液引流至体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 [1].本文分别介绍两例胸骨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使用 VSD 治疗的体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延迟缝合治疗在犬咬伤伤口愈合方面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延迟缝合处理严重犬咬伤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3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就诊的犬咬伤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30例和传统延迟缝合治疗组伤口30例.入院后立即应用狂犬疫苗、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等对症治疗.传统延迟缝合治疗组创面急性期行常规换药1~2次/d,做皮片移植修复或直接缝合修复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做创面负压封闭引流,彻底清除创面中已失活的组织,按照创面形状裁剪负压引流护创材料,用半透膜封闭整个创面及敷料,持续负压吸引.每3天更换负压吸引装置1次.根据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做皮片移植修复或直接缝合修复创面.统计两组患者二次缝合前伤口治疗时间、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患者二期缝合时间(11.47±4.89)d,其中感染1例(2.63%);传统延迟缝合治疗组患者二期缝合时间(16.21±6.54)d,其中感染6例(1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大面积犬咬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可减少创面长期暴露时间,降低反复感染发生率,并为二期缝合提供更靠前的时间窗,有效缩短治疗周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自体皮片移植联合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阴茎大面积皮肤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皮片移植联合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阴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阴茎缺损创面彻底清创,并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等.于大腿内侧皮肤切取符合缺损创面大小的自体皮片;在阴茎充分伸展状态下将皮片移植于缺损区.然后将两块负压吸引海绵敷料对称固定于阴茎表面,使用生物半透膜封闭敷料,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以负压为-120 mmHg持续吸引,术后10d拆除VSD装置,观察植皮区皮片成活的情况.结果 本组共1 1例患者,术后移植皮片均一期成活,无血肿、感染及瘢痕增生等并发症.7例获随访6~48个月,阴茎皮肤质地、柔韧性及色泽均较好,阴茎外观及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自体皮片移植联合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阴茎大面积皮肤缺损,能有效解决皮下积血、积液以及因阴茎勃起而致包扎困难等问题,有利于移植皮片的成活,且术后瘢痕不明显,达到了保持完整的阴茎结构及功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