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造影剂辅助经皮肾穿刺技术处理无积水肾肾结石的单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逆行腔内注射超声造影剂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技术处理无积水肾合并肾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行逆行输尿管注射超声造影剂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60例肾结石患者。右肾结石患者25例;左肾结石患者35例。肾结石位于肾盂或者肾盏。术中通过同侧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射超声造影剂,比较单纯B型超声成像与造影剂增强下超声成像模式,选择合适的穿刺通道,记录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结石清除率。结果:患者的结石直径为(24.5±12.0)mm,在B超辅助下,穿刺时间为(55.4±44.8)s,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8.3%(59/60)。所有PCNL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80~100 mL;术后住院时间7~10 d,平均8 d;术后结石清除率为98%。无术中并发症,无超声造影剂注射发生不良事件等。结论:PCNL术中逆行超声注入造影剂可以作为肾穿刺辅助手术。通过改善集合系统的可视化,有助于精准穿刺无积水的目标肾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肾周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肾周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实施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患者1 856例,根据术后是否形成肾周血肿,分为两组,其中发生肾周血肿患者19例,未发生肾周血肿1 837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是否合并尿路感染(以多次尿培养结果阳性为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术侧、术侧术前积水程度、术侧结石大小、是否为多发肾结石、手术时间。对各因素首先采取单因素分析,然后将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856例患者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周血肿者19例,其中8例自行吸收缓解,9例行穿刺引流,2例再次行血肿清除术。单因素分析表明,合并尿路感染( χ2=23.922, P<0.01)、术侧肾中重度积水( χ2=4.865、0.027)、术侧结石大( t=5.471, P<0.01)及手术时间长( t=3.092, P<0.01)与术后肾周血肿的形成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合并尿路感染[比值比( OR)=4.705,95% CI:1.725~12.833, P<0.01]、术侧肾中重度积水( OR=4.951,95% CI:1.781~13.767, P<0.01)、术侧结石较大( OR=3.931,95% CI:1.504~10.268, P<0.01)及手术时间长( OR=1.111,95% CI:1.053~1.173, P<0.01)为输尿管软镜术后肾周血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为预防输尿管软镜术后血肿的形成,术前应注意控制尿路感染,对于术前中重度肾积水患者可考虑提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或者经皮肾穿刺造瘘以缓解肾盂内压力;术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清石率,应特别注意肾盂内灌注压力,及时终止手术,必要时可分期碎石;术后积极抗感染,保证引流通畅,加强监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精准定位穿刺技术在建立经皮肾镜取石术通道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泌尿系结石不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疾病,还是一种复发性疾病,终生复发的风险高达50%。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已经成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主要手术方式。如何精准的穿刺目标肾盏并安全的建立通道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对经皮肾穿刺的引导穿刺方式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穿刺点局部压迫时间对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延长压迫止血时间在降低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0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肾穿刺活检术后是否立刻压迫止血及压迫时间分3组,未压迫止血为A组,压迫止血2 min为B组,压迫止血5 min为C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血压、凝血四项、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记录穿刺次数,术后即刻肾周血肿及肾穿刺点出血情况。术后24 h复查肾周血肿情况及肉眼血尿情况。结果:与A组、B组相比,C组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A组术后24 h肾周血肿发生率为62.09%,B组为62.50%,C组为4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A组术后24 h肉眼血尿发生率为8.79%,B组为7.29%,C组为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0)。A组术后即刻肾周血肿发生率为52.20%,B组为53.12%,C组为3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3)。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立即行压迫止血5 min,可有效减少术后肾周血肿和肉眼血尿,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卧床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下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4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中位年龄75.5(44~84)岁。就诊原因为血尿11例,腰痛2例,无症状1例。5例既往有膀胱癌病史,1例有对侧肾盂癌病史。孤立肾4例,肾功能不全3例,双侧肾盂癌1例,因一般状态差(美国麻醉医生协会评分≥3分)无法耐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4例,术前病理诊断为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要求行保肾治疗者2例。14例共15侧肿瘤,肿瘤主体位置位于肾盂6侧、上盏4侧、中盏3侧、下盏2侧。肿瘤直径中位值2.0(0.8~4.0)cm。患者术前经CT/CTU、MRI以及尿脱落细胞学或病理活检确诊为尿路上皮癌。本组14例共15侧手术。13侧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扩张,建立F24标准通道,在肾镜下采用1470半导体激光(60~80W)或铥激光(15~20W)汽化消融肿瘤组织,必要时电凝止血;2侧经尿道置入输尿管软镜,镜下采用200μm钬激光光纤行肿瘤消融,并使用钕激光止血。肿瘤汽化消融范围包括肿瘤周围0.5~1.0 cm正常肾盂黏膜,深至肾窦脂肪层,必要时汽化消融结束后基底部再次取活检。结果:本组15侧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51.7(39~115)min,术中出血量20.0(2~50)ml。术后5例发生并发症,1例为发热(体温>38.5℃);4例为出血需输血(术后血红蛋白<70 g/L),输2~4 U悬浮红细胞,无需肾动脉栓塞患者。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为高级别6侧,低级别9侧;病理分期T a期8侧,T 1期5侧,T 2期2侧。中位随访31(11~70)个月,10例术后出现复发,复发中位时间11.3(4~41)个月。4例复发后行保守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加放疗1例,全身化疗1例,等待观察2例;3例复发后再次行内镜下治疗,包括经皮肾镜下肿瘤激光消融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均存活;3例复发后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随访2例死亡,1例存活。随访中共6例死亡,死亡中位时间为术后21(11~33)个月,其中5例为肿瘤特异性死亡,1例死于胃穿孔。随访期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1(4~41)个月,2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8.6%,其中高级别患者为50.0%,低级别患者为100.0%。 结论:对于分期较早(≤T 2期)且不能耐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孤立肾、肾功能不全或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内镜下治疗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尤其对于低级别非浸润性患者可取得较好效果,但患者必须有良好的依从性,术后需定期行影像学、内镜或尿脱落细胞学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L9浅表探头腹部模式超声实时引导下不同穿刺部位经皮肾脏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最佳操作模式,以安全有效的肾穿刺活检方法来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严重并发症。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3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诊治的肾脏疾病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右肾穿刺位置分组,右肾下极为对照组(n=22),右肾中下极为观察组(n=22),两组均采取L9浅表探头腹部模式超声引导下于背部脊柱右侧旁由内向外经皮肾穿刺活检方法。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穿刺针数、安全穿刺路径长度、活检组织条最长度和组织条内皮髓质占比、肾小球个数、肾周血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44例患者均成功取材,成功率为100%,获取肾小球7~32个不等,均得出病理类型诊断。两组的年龄、体质量、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两组穿刺的肾活检组织条最长度[(15.55±1.75)mm比(11.45±2.46)mm]和穿刺的肾活检组中的肾小球个数[(18.00±6.12)个比(11.32±2.38)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0、4.66,均 P < 0.05)。两组穿刺后肾周血肿并发症轻症发生情况[100.0%(22/22)比27.2%(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86, P=0.001),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在穿刺的安全穿刺路径长度、穿刺针数及穿刺组织条内皮髓质占比率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L9浅表探头腹部模式实时超声引导下由内向外经皮肾脏穿刺活检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病理类型诊断满意。选取该操作模式下的经皮肾穿刺活检右肾中下极的方法来诊断肾脏疾病,病理诊断价值和穿刺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斜跨位多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与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比较多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与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ECIRS)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多通道PCNL及单通道ECIRS治疗的鹿角形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手术体位均为斜跨位(即斜仰卧-截石位),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两组均常规留置F6双J管与肾造瘘管。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平片(KUB)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结石清除率(SFR),无结石残留或残留碎片<4 mm视为结石清除。比较分析两组的SFR、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女70例,男65例,平均年龄50.8岁。其中74例行多通道PCNL,61例行单通道ECIRS。PCNL组肾结石长径为(58.5±11.4)mm,ECIRS组结石长径为(57.7±11.6)mm( P=0.658)。两组术后24 h的SFR(81.1% 比 80.3%)与术后1个月的SFR(91.9%比9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CNL组对比ECIRS组需更长的手术时间[ M( Q1, Q3)为130(100,171)比105(90,135)min, P=0.015]。PCNL组的Clavien-Dindo 2级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18.92%比1.64%, P<0.01),且住院时间长于ECIRS组[ M( Q1, Q3)为8(7,9)比6(5,8)d, P<0.01]。 结论:斜跨位多通道PCNL和单通道ECIRS处理鹿角形肾结石均安全有效,两种手术方法的SFR相当,ECIRS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率、更短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与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孤立肾合并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与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孤立肾合并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38例孤立肾合并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术(输尿管支架组),18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肾造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的肾功能及血红蛋白变化。结果:两组术前、术后第一天及第三天的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15.3±5.5)min vs.(18.3±6.6)min,(3.8±1.2)d和(4.0±1.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输尿管支架组术后7例发生并发症,均为Clavien Ⅰ级并发症,3例为术后发热,4例为轻度肉眼血尿。肾造瘘组术后7例发生并发症,均为Clavien Ⅰ级并发症,血尿6例(其中3例重度血尿),肾周血肿1例,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在短期内有效解除上尿路梗阻,对于孤立肾患者疗效确切及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进行总结。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0~67岁。1例既往有糖尿病史且血糖控制较差。5例入院时均有发热表现,体温分别为38.7℃、38.8℃、37.5℃、38.6℃、40.0℃,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7.2×10 9/L、14.9×10 9/L、11.2×10 9/L、15.1×10 9/L、13.3×10 9/L,中性粒细胞分别为0.90、0.89、0.85、0.87、0.88,均高于正常。尿常规白细胞均>200/μl。C反应蛋白分别为68 mg/L、253 mg/L、9 mg/L、8 mg/L、67 mg/L,其中例1、例2和例5升高较明显。3例有肾功能不全。5例中肾鹿角形结石2例,肾多发结石3例,均伴中重度肾积水。CT检查均提示肾、集合系统和/或肾周有气肿性表现,明确诊断为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例3、例4经单纯抗感染治疗,例5行肾穿刺引流术配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降至10×10 9/L以下,中性粒细胞降至0.80以下,尿常规白细胞降至50/μl以下。另2例感染控制不佳,例1接受肾周脓肿穿刺引流术及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并配合抗感染治疗3 d后,体温恢复正常,但血常规白细胞始终为(11~12)×10 9/L,多次复查CT提示各肾盏及肾周积脓积气情况无改善;例2留置输尿管支架及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并配合抗感染治疗后,仍有间断发热,尿细菌培养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加用氟康唑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血常规白细胞仍为12×10 9/L左右,复查CT提示肾盏及肾周积脓积气情况略有加重。 结果:3例感染得到控制者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例4术后出现发热,抗感染治疗后缓解,未发生其他并发症。2例感染控制不佳者行肾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肾小球萎缩、硬化,肾小管扩张,炎性肉芽组织形成。5例随访1~84个月,血常规、肌酐、CT影像与出院时相比均无明显变化,未出现结石梗阻导致的感染。结论: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少见,但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应早期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留置双J管或行穿刺引流,并配合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镜联合钬激光内切开+球囊扩张治疗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钬激光内切开+球囊扩张治疗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使用双镜联合钬激光内切开+球囊扩张治疗的11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1例(1处)患者吻合口闭塞改行开放手术,其余10例(13处)患者使用经皮肾穿刺输尿管软镜联合输尿管硬镜顺行钬激光内切开+球囊扩张治疗,手术时间73~136(89.20±15.35)min;术后第3个月拔除双J管,随访时间6~24个月,行泌尿系CT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其中7例(9处)患者腰痛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2例(3处)肾积水长期随访无加重,1例(1处,狭窄段长1.2 cm)狭窄复发,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肾积水明显减轻。结论:双镜联合钬激光内切开+球囊扩张治疗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效果显著、微创、安全,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