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圣朝运用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蔡圣朝认为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病因病机主要与心肾相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本,心血瘀阻为发病之标,应辨经论治.蔡圣朝提倡针药杂合以治,运用多种刺灸法联合自拟开窍解语汤口服及自拟解语膏穴位敷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筛选危险因素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对比XGBoost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优劣性.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7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401)和验证组(n=172).筛选发生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在验证组数据集上使用十折交叉验证法进行内部验证,采用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两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IHSS评分、GCS评分、BI指数、脑干病变、构音障碍、失语症、咽反射(正常)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XGBoost模型特征重要性排序前8位分别为年龄、BI指数、NIHSS评分、咽反射、TOAST分型、白蛋白、文化程度、营养评分.对比两种模型结果显示,XGBoost模型的准确性、精确度、敏感度、F1分值分别为0.849、0.830、0.754、0.790,表现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XGBoost模型预测吞咽障碍的AUC值分别是0.894、0.925,两者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的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均显示XG-Boost 模型准确度和临床实用价值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 XGBoost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均能有效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风险,XGBoost模型表现更优,可为临床早期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音乐疗法对卒中后失语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价音乐疗法对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9个数据库中关于音乐疗法治疗卒中后失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使用Cochrane 5.1.0手册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研究,包括8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音乐疗法显著改善了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自发言语[SMD=0.60,95%CI(0.40,0.80),P<0.01]、听理解能力[SMD=0.49,95%CI(0.32,0.67),P<0.01]、复述能力[SMD=0.77,95%CI(0.60,0.94),P<0.01]、命名能力[SMD=0.54,95%CI(0.29,0.78),P<0.01]、沟通交流能力[SMD=0.40,95%CI(0.02,0.78),P<0.01]、抑郁情绪[SMD=-0.75,95%CI(-1.10,-0.40),P<0.01],在改善失语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82,95%CI(-0.26,1.90),P=0.14].结论 音乐疗法有助于改善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自发言语、听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抑郁情绪,但未能改善患者的失语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颅直流电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命名和音位流畅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对其图片命名速度、图片命名正确率和音位流畅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2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2例。2组患者均进行语言训练和图片命名训练,观察组在图片命名训练的同时给予左侧背外侧前额叶tDCS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假tDC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图片命名速度和正确率,以及音位流畅性测试。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高频词的准确数和反应时间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高频词的反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低频词的反应时间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音位流畅性为[7.50(4.50,8.75)]个,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左侧背外侧前额叶进行tDCS,可以促进其大脑网络词汇检索的处理,加强患者的执行控制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2010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言语训练、头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采用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ABC)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评定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结果: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ABC评分中的口语表达、听理解、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得分均高于治疗前( 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上述4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的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均优于治疗前( P<0.01)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失语症严重程度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头针与常规的康复训练结合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卒中后基底节失语症患者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前后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通性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通性(FNC)方法,分析卒中后基底节失语症(BGA)患者的FNC变化特征,探讨其发生及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干预下的恢复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就诊的右利手BGA患者16例,以及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利手相匹配的健康被试者14例,采集健康被试者及干预前后BGA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人口学信息以及《西部失语症检查》资料,应用基于MATLAB平台的GIFT工具箱进行ICA及静息态脑网络FNC分析,横向对比BGA患者与健康被试者FNC差异,纵向比较干预前后BGA患者FNC变化。结果:与健康被试者相比,卒中后BGA患者干预前表现为基底节网络与默认网络、视觉网络的连通性减弱,而听觉网络和右侧额顶网络、楔前叶网络的连通性增强;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干预后表现为基底节网络与视觉网络、楔前叶网络的连通性减弱,前凸显网络与双侧额顶网络的连通性减弱,而默认网络和听觉网络、右侧额顶网络、视觉网络的连通性增强。BGA患者组内干预前后表现为基底节网络与左侧额顶网络连通性增强。结论:基底节网络与其他脑网络间的FNC变化是反映BGA发生与语言功能恢复机制的关键,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可能通过增强基底节网络与左侧额顶网络的连通性来改善语言功能,而注意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可能也是促进BGA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颅磁刺激结合功能成像在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脑卒中后失语症是因脑损伤所引起的原已习得的语言功能的丧失,是脑卒中后所引起的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经颅磁刺激是近年来新兴的非侵入性脑调控手段,通过与功能成像技术的结合,能够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在失语症的治疗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和意义。本文通过整合国内外经颅磁刺激结合功能成像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在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康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头针交互调衡电刺激治疗恢复中期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头针交互调衡电刺激治疗恢复中期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1例恢复中期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及观察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运动康复训练及言语功能训练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选取病灶侧言语1区及3区给予常规头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选取双侧言语1区及3区给予头针交互调衡电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波士顿失语诊断分级测验(BADE)、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测试(CADL-T)对2组患者言语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ABC、CADL-T评分及BADE评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ABC、CADL-T评分及BADE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头针交互调衡电刺激能显著改善恢复中期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且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头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卒中后慢性失语患者自我管理的计算机化言语-语言疗法与常规护理或注意力控制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ICF理论构建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 PSA)指患者卒中后导致优势大脑半球语言功能区受损而引起获得性语言障碍,出现自发讲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等功能不同程度受损 [1]。PSA不仅严重影响患者交流,而且由于理解力下降、发音困难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低落、社交孤立,进而引发抑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相关研究表明PSA早期接受言语康复干预可有效促进言语功能恢复 [3],然而,由于国内专业言语康复治疗师配比不足,患者住院期间往往无法接受言语治疗,错失早期康复时机。目前尚无适合指导卒中后失语症早期康复护理的实践指南 [4],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世界卫生组织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于2001年提出的国际通用的描述和测量人体健康的理论性框架,可以为构建康复指南提供参考 [5]。本研究基于ICF和汉语失语症ICF核心类目 [6],通过循证研究和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院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旨在为开展PSA患者早期言语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