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核区血肿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卒中科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的152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组(简称侧裂入路组,74例)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组(简称皮质入路组,7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长、骨瓣回纳比率、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情况。术后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左侧脑出血患者的语言功能情况。术后6个月,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mRS ≤2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结果:侧裂入路组的骨瓣回纳比率、血肿清除率分别为73.0%(54例)、(94.3±5.5)%,与皮质入路组的50.0%(39例)、(86.9±1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两组的手术时长、再出血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个月随访,侧裂入路组34例左侧出血的患者中,构音障碍、失语的比率分别为35.3%(12例)、5.9%(2例);皮质入路组36例左侧出血的患者中,构音障碍、失语的比率分别为44.4%(16例)、30.6%(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4)。术后6个月,侧裂入路组的预后良好率为21.6%(16/74),预后不良率为78.4%(58/74);皮质入路组的预后良好率为5.1%(4/78),预后不良率为94.1%(74/78),两组患者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 结论: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比较,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开颅手术治疗基底核区出血的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预后相对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DTI技术观察互动式头针对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失语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互动式头针对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失语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互动式头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DTI感兴趣区(RIO)弓状束纤维形态及数量变化,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采用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测试(CADL)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言语功能状态。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弓状纤维束的形态及数量、CRRCAE评分、C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弓状纤维束形态改善,数量较多,CRRCAE评分及CADL评分[(54.7±3.9)分]较优异( P<0.05)。 结论:互动式头针对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失语症患者应尽早采用互动式头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卒中后基底节失语症患者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前后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通性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通性(FNC)方法,分析卒中后基底节失语症(BGA)患者的FNC变化特征,探讨其发生及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干预下的恢复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就诊的右利手BGA患者16例,以及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利手相匹配的健康被试者14例,采集健康被试者及干预前后BGA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人口学信息以及《西部失语症检查》资料,应用基于MATLAB平台的GIFT工具箱进行ICA及静息态脑网络FNC分析,横向对比BGA患者与健康被试者FNC差异,纵向比较干预前后BGA患者FNC变化。结果:与健康被试者相比,卒中后BGA患者干预前表现为基底节网络与默认网络、视觉网络的连通性减弱,而听觉网络和右侧额顶网络、楔前叶网络的连通性增强;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干预后表现为基底节网络与视觉网络、楔前叶网络的连通性减弱,前凸显网络与双侧额顶网络的连通性减弱,而默认网络和听觉网络、右侧额顶网络、视觉网络的连通性增强。BGA患者组内干预前后表现为基底节网络与左侧额顶网络连通性增强。结论:基底节网络与其他脑网络间的FNC变化是反映BGA发生与语言功能恢复机制的关键,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可能通过增强基底节网络与左侧额顶网络的连通性来改善语言功能,而注意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可能也是促进BGA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脑沟裂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术后语言功能恢复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脑沟裂手术与传统经皮层造瘘手术治疗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术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36~79(58.0±8.7)岁。58例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脑沟裂入路手术者30例纳入脑沟裂组,采用颞叶皮层造瘘入路手术28例纳入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个月采用西部失语症成套检查标准评价患者的失语情况,计算失语指数(AQ),根据AQ对比两组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脑沟裂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Q分别为(42.77±6.98)分和(30.98±6.21)分,术后3个月的AQ分别为(47.12±8.85)分和(62.45±9.30)分。脑沟裂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A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770、6.421, P值均<0.0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AQ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936、15.043, P值均<0.01)。 结论:对于优势半球基底节中等量(30~60 mL)脑出血的患者,优先选择经脑沟裂入路手术清除血肿,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语言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不同手术入路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基底节区后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两种手术入路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基底节区后部高血压所致脑出血的整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节区后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85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85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42例,行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小骨窗开颅术治疗,B组43例,行颞叶皮层入路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记录并比较A组与B组患者的整体手术时间、开始手术至颅内压下降时间、术中出血量、行大骨瓣减压比率、血肿清除率(术后24 h)、脑出血再发率、术后7 d的GCS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半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整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行大骨瓣减压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开始手术至颅内压下降时间长于B组( P<0.05),血肿清除率(术后24 h)高于B组( P<0.05);术后失语、视野缺损以及癫痫的发生率均小于B组( P<0.05);术后脑出血再发率明显小于B组( P<0.05),术后7 d的GCS评分明显高于B组( P<0.05)。A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半年的GOS评分优良率明显大于B组( P<0.05)。 结论: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基底节区后部高血压脑出血,可以将血肿基本清除,同时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患者的整体疗效更好,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原发性进行性失语起病的皮质基底节变性1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1例以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PA)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的典型病例,探讨CBD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失语的特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以PPA症状为主的CBD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断思路。结果:该患者为59岁男性,临床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言语功能减退伴记忆力下降,失语特点为语速减慢、内容减少和语法错误,为PPA非流利语法变异表型,患者运动症状较轻,影像学检测提示左侧大脑皮质、基底节和丘脑萎缩并放射性摄取减低,最终诊断为可能CBD。结论:以PPA首发的CBD较为罕见,临床特点具有高度的非特异性,缺乏典型的运动症状会增加诊断的困难,及时的核医学功能成像以及生物学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非典型CBD的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刺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相关功能脑区的影响: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针刺对卒中后失语症(PSA)患者语言相关功能脑区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关于针刺治疗PSA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07-01.统计纳入文献针刺穴位使用频次及针刺联合语言康复与语言康复训练后、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前后PSA患者差异语言相关功能脑区.结果 初检获得文献982篇,最终纳入文献20篇,使用频次排名前6位的穴位分别为通理穴(11次)、廉泉穴(11次)、金津穴(10次)、玉液穴(10次)、悬钟穴(9次)、百会穴(9次).6篇文献报道针刺对PSA患者语言相关功能脑区的影响,其中5篇文献报道针刺前后差异语言相关功能脑区为左侧颞叶,4篇文献报道为双侧额叶,4篇文献报道为右侧颞叶,3篇文献报道为中央前回,2篇文献报道为右侧舌回,2篇文献报道为右侧梭状回.14篇文献报道针刺联合语言康复对PSA患者语言相关功能脑区的影响,其中6篇文献报道针刺联合语言康复前后差异语言相关功能脑区为左侧颞叶,5篇文献报道为双侧额叶,4篇文献报道为右侧颞叶,3篇文献报道为中央前回,2篇文献报道为右侧舌回,2篇文献报道为右侧梭状回,2篇文献报道为基底核区.结论 针刺及针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PSA的机制可能与调节优势半球额颞叶功能活动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神经白塞氏病的临床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分析神经白塞氏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患者均符合白塞氏病国际研究小组1990年提出的诊断标准,并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受损表现.结果 常见头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脑膜刺激征、共济失调:阵发性抽搐、精神障碍、偏盲、失语症等少见.磁共振检查急性期常见基底节区或脑干片状高信号,半球白质、脑室周围散在高信号,呈圆形、线形或新月状.脑脊液典型改变可见淋巴细胞、总蛋白量升高.诱发电位改变不明显.结论 神经白塞氏病一般急性起病,呈缓解与复发或持续进展病程.神经白塞氏病临床可见脑干综合征、脑卒中样类型、精神异常型和弥漫型等类型.目前诊断以临床为主,在白塞氏病基础上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即可诊断.治疗主要用激素、细胞毒素类药物及血浆置换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性,58岁.主因言语不清1个月,嘴角歪斜4d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神清,眼部检查正常(眼底镜裂隙灯检查),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左侧鼻唇沟浅.脑脊液常规、生化、肿瘤细胞学检查正常,胸腹部CT检查无异常,外周血及HIV检查阴性.既往糖尿病病史十余年,否认家族遗传病及免疫缺陷病.头部MRI:右侧基底节及放射冠可见1.8 cm×1.6 cm×2.14 cm异常信号,Gd-DTPA呈片状不均匀强化(图a),头部MRS:右侧基底节及放射冠区Cho峰明显升高,NAA峰降低,部分感兴趣区可见乳酸峰,Cho+Cr/NAA<3(图b),全脊髓MRI检查无异常.神经导航下活检考虑为颅内恶性肿瘤,给予替莫唑胺(TMZ)(528方案)3个疗程,复查MRI显示右侧基底节及放射冠病灶基本消失(图c),行PET/CT显示:右侧基底节及左颞部高代谢结节(图d),患者继续口服TMZ6疗程后复查头部MRI显示左颞叶病灶消失(图e),患者状态良好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手术入路对优势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优势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优势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侧裂-岛叶入路,对照组采用颞中回入路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效果、语言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预后.术后1个月及3个月采用汉语失语症成套检测(ABC)评价患者语言功能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BDAE)评价患者失语症严重程度与恢复情况,预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进行评估. 结果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优于对照组(92.50%VS 75.00%,P<0.05),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7.50% VS 55.00%,P<0.05).汉语失语症成套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月均较术后1月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3月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观察组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 VS62.50%,P<0.05). 结论 经侧裂-岛叶入路行血肿清除治疗优势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