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白蛋白与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与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预后情况将98例急诊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71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NLR及CRP/Alb.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二聚体、NLR、CRP/Alb 对A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NT)、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D-二聚体、NLR、CRP/Alb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小动脉闭塞型患者比例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NT、基线NIHSS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分型(TOAST分型)、小动脉闭塞型、D-二聚体、NLR、CRP/Alb均为A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NLR、CRP/Alb对A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P<0.01).结论 高血清D-二聚体、NLR、CRP/Alb均为A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常累及心、脑血管,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常与冠心病(CHD)同时并存。与未合并CHD者相比,合并CHD的IS患者多数病情更严重,死亡风险更高,预后更差。本共识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脑-心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IS/TIA、动脉粥样硬化性IS/TIA与CHD共存三大类,并制订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在急性期治疗时间窗内针对卒中进行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针对CHD则视情形采取分期或同期颈动脉干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心肌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在二级预防方面给予危险因素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措施,并积极进行心脏和神经康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报道1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入院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调整降糖方案加用司美格鲁肽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58岁男性,因“胸闷20 d,加重4 d”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15年,间断调整降糖方案,血糖控制差。发作不稳定心绞痛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诊断冠心病,对症治疗。入院开始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血糖,逐步简化方案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餐前16 U晚餐前12 U皮下注射,联合达格列净(10 mg,1次/d)、司美格鲁肽(0.5 mg,1次/周),血糖控制良好,患者满意。司美格鲁肽是一种新型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可用于血糖不达标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首诊于精神科的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一种多系统疾病。线粒体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且发病率低,但因多伴精神症状而被精神科接诊。本文中我们分析1例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诉的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结合文献复习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查手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认识,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损害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42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 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CSV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临床痴呆评定量表以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根据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分为认知损害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SVD患者出现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清Aβ42水平对认知损害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171例CSVD患者,血清Aβ42为(2.14±0.56)μg/L。81例(47.4%)存在认知损害,90例(52.6%)认知功能正常。单变量分析显示,认知损害组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血压、空腹血糖以及血清Aβ42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吸烟、糖尿病、血压以及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后,血清Aβ42[优势比(odds ratio, OR)2.97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632~6.348; P=0.009]、高血压( OR 2.063,95% CI 1.340~5.438; P=0.021)和空腹血糖( OR 1.598,95% CI 1.167~4.156; P=0.030)是CSVD患者出现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β42预测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曲线下面积为0.700(95% CI 0.619~0.782; P<0.001)。最佳截断值为2.39 μg/L,其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8%和80.0%。 结论:血清Aβ42与CSVD患者认知损害独立相关,可用于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颅内动脉钙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血管钙化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影像学检查中经常被观察到,尤其是老年患者。临床上关于颅内动脉钙化(IAC)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较多,但研究结论目前尚不一致。本文以IAC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为线索展开综述,尽可能阐明目前研究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情绪释放治疗联合正性心理暗示的护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情绪释放治疗联合正性心理暗示的护理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来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头晕/眩晕疾病患者368例患者,其中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患者153例为后循环组,非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患者215例为非后循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将153例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情绪释放治疗联合正性心理暗示护理,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头晕/眩晕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眩晕对患者影响、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 OR=2.675,95% CI 1.179~6.070)、年龄≥60岁( OR=2.255,95% CI 1.105~4.602)、存在高血压( OR=3.330,95% CI 1.651~6.717)、糖尿病( OR=2.044,95% CI 1.270~3.291)、吸烟( OR=2.333,95% CI 1.266~4.300)、既往存在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 OR=2.601,95% CI 1.333~5.075)、既往存在心血管病史( OR=2.143,95% CI 1.085~4.230)是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头晕/眩晕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分别为(1.26 ± 0.34)次/月、(4.16 ± 1.0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18 ± 0.95)次/月、(6.43 ± 1.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69、12.74,均 P<0.05);观察组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12.27 ± 3.34)、(37.35 ± 3.62)、(38.13 ± 3.2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35 ± 4.61)、(44.19 ± 3.14)、(43.25 ± 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35、12.48、10.05,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评分分别为(6.77 ± 0.52)、(87.06 ± 3.12)分,高于对照组的(5.34 ± 0.37)、(79.14 ± 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58、13.09,均 P<0.05)。 结论:男性、年龄≥60岁、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既往存在卒中或TIA史、既往存在心血管病史是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情绪释放治疗联合正性心理暗示的护理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患者发作情况,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有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的卒中复发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ICAD)是全世界范围内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常见原因。有症状ICAD(symptomatic ICAD, sICAD)的卒中复发风险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血流动力学在sICAD进展及卒中复发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就血流动力学参数在预测sICAD患者卒中复发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ABG术前颈动脉重度狭窄亚满意血管成形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CABG术前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亚满意球囊扩张和小直径支架置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连续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左主干或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行小球囊亚满意扩张及小直径支架置入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和影像资料等。30例中冠心病左主干病变6例,三支病变24例。既往同侧颈动脉狭窄伴脑梗塞2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例。技术成功定义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前向血流mTICI3级,且残余狭窄<50%。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CABG术后30天内出现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全因性死亡。亚满意成形定义为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至靶血管管腔直径的80%。结果:全组手术成功29例(96.7%,29/30)。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术后随访30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各1例,无心脏相关并发症。结论:CABG术前接受亚满意球囊扩张和小直径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可减少颈动脉狭窄介入术中迷走反射所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良事件和CABG围手术期低灌注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根据基线梗死模式因子Ⅺa抑制剂asundexian对MRI隐匿性梗死转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Ⅱ期PACIFIC-Stroke(Program of Anticoagulation via Inhibition of FXIa by the Oral Compound BAY 2433334-Non-Cardioembolic Stroke)随机试验的探索性分析表明,口服因子Ⅺa抑制剂asundexian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复发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Smith等进行了一项事后探索性分析,假设与单发性皮质下小梗死患者相比,MRI显示存在大面积、多发或皮质梗死的患者服用asundexian更有效,而且能够预防皮质隐匿性梗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