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的理念和技术快速发展。继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和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之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在国内蓬勃发展,凭借其手术创伤小和操作空间大的优点,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兴技术。随着UBE手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并发症的种类和例数也相应增加。硬膜外血肿、减压不充分、硬膜囊损伤和神经根损伤可造成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等问题,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患者满意度。因此,本文综述了UBE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手术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脊柱外科医生对该手术并发症的认识并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从而保证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脊柱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快速发展,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被广泛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在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和改良下,该技术也被用于治疗颈胸椎疾病、脊柱感染性疾病及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等,且能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及内镜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等微创技术结合使用。本文就UBE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对该技术的优势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经皮脊柱内镜凭借其手术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我国迅速普及,然而该技术通常在单一通道下操作,存在手术视野受限、器械活动范围小、工作效率较低等不足。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中一个通道放置内镜并同时具备冲洗功能,另一个通道用于手术器械操作,与既往单一通道相比,具有手术视野范围更大、器械操作更灵活、学习曲线缩短、可使用术者熟悉的传统开放手术器械、术中透视次数更少等优势,目前已应用于颈椎、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硬膜外脂肪增多症以及硬膜外脓肿等脊柱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通道下脊柱内镜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通过建立腰椎节段的稳定性,解决腰椎退行性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是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治疗且能改善腰椎节段稳定性的成熟技术。近年来,小通道工作管道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出现使其相较于MIS-TLIF有更加微创的特点,具有更小的切口、更少的出血量和更短的恢复时间。然而因其手术时间长、终板处理效率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问题而未得到大规模普及。目前,大通道内镜系统因其镜下更大的视野、更高效的镜下操作工具,减少了手术时间,提高了终板处理效率,降低了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大通道下脊柱内镜按手术入路,可分为经椎间孔入路、经后路、经斜前方入路等;按通道方式,也可分为单轴内镜和单侧双通道内镜,且各具优缺点。当前大通道下脊柱内镜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PLIF)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对大通道下Endo-PLIF的研究进展,包括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解剖基础、手术技术、融合器的选择、固定方式的选择、安全性和有效性、优点和缺点进行综述,探讨其临床应用及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脊柱内镜手术领域,经皮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与显微内镜手术、微创内镜下椎板成形术和Destandau可动式椎间盘镜手术称为四大内镜辅助下脊柱手术。与同轴内镜手术相比,经皮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观察和操作通道分离,使得手术操作更灵活、视野范围更广,且对手术器械要求简单。虽该手术入路的解剖基础与脊柱显微内镜手术类似,但能显著降低椎旁肌损伤并保护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在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得到快速推广并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从经皮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技术发展、手术入路解剖基础、临床应用、并发症和展望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下椎间融合术(UBE)和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资料,其中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组29例(UBE组),后路切开椎间融合内固定组39例(PLIF组),对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神经水肿期、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术后1 d、术后12个月患者腰痛视觉模拟VAS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与PLIF组比较,UBE组切口长度短[(6.38±1.59) cm比(9.13±0.89) cm, t=-8.37, P<0.05]、术中出血少[(41.52±6.44) ml比(255.38±62.05) ml, t=-31.36, P<0.05],术后引流量少[(30.62±15.49) ml比(87.97±20.24) ml, t=-16.88, P<0.05]、神经水肿期短[(3.97±0.87) d比(6.83±0.88) d, t=-8.63, P<0.05]、住院时间短[(5.76±0.83) d比(13.20±0.86) d, t=-35.73, P<0.05];2组术后12个月腰腿部VAS评分、ODI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 d UBE组比PLIF组腰腿部VAS评分、ODI和JOA评分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UBE组比PLIF组手术时间长[(180.38±13.25) min比(157.26±11.08) min, t=7.83, P<0.05]。 结论:单侧双通道下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可靠,但学习曲线较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窥镜下单通道入路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内窥镜下单通道入路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Endo-ULBD)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减压效果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Endo-ULBD切口更小,对椎旁肌损伤更小,内窥镜的放大视野及水环境下的手术视野更加清晰,且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脊柱的稳定结构;较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对软组织的破坏更少[1-2].随着Endo-ULBD的普及,对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Endo-ULBD在临床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Endo-ULBD并发症的认识,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保证手术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随着脊柱微创理念和技术的更新,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因其通过单侧入路即可实现双侧减压等独特的优势,受到脊柱外科医师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Q-TLIF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7/27
进入21世纪以来,腰椎微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广泛,腰椎融合技术层出不穷,包括前路腰椎椎间孔融合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脊柱内镜下经后路椎板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ndo-P/TLIF)、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UBELIF)、V形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VBELIF)等,其中Endo-P/TLIF、UBELIF、VBELIF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后外侧入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式.然而,目前所有术式均无法实现在椎间盘内直接进行椎间盘处理、植骨床准备和融合器植入,因此无法避免这些操作所致的神经根损伤风险.本研究团队研发一套经皮腰椎融合器械,可实现直接Kambin三角撑开、直接椎间隙撑开、直接椎间盘切除、直接植骨床处理、直接植骨及植入融合器这些关键手术步骤.基于经皮腰椎融合器械的5个"直接"优势,提出一个创新术式——快速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融合术与微创通道下腰椎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短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与微创通道下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合肥京东方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8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ULIF治疗43例(ULIF组),MIS-TLIF治疗44例(MIS-T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腰、腿痛VAS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与MIS-TLIF组相比,ULIF组手术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ULIF组、MIS-TLIF组分别有2、1例发生脑脊液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ULIF组术后6个月(81.4%vs 59.1%,x2=5.163,P<0.05)及12个月(90.7%vs 68.2%,x2=6.179,P<0.05)椎间融合率显著高于MIS-TLIF组.结论 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ULIF能获得与MIS-TLIF相似的疗效,且具有减压效率更高、手术器械操作灵活、椎间隙处理更彻底等优势,但其手术时间较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