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麦角林应用于垂体腺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巴胺与受体结合进而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是其靶向治疗垂体腺瘤的分子基础。垂体泌乳素(PRL)腺瘤细胞高表达多巴胺受体2亚型(D2R),其他类型垂体腺瘤在不同程度上均表达D2R。基于共表达受体策略,相应配体药物(如长效D2R激动剂卡麦角林)是垂体PRL腺瘤治疗的一线用药,同时对部分肢端肥大症、库欣病、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及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也具有一定疗效。本文总结了卡麦角林治疗垂体腺瘤的相关机制及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上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s)治疗垂体腺瘤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尼麦角林联合卡巴拉汀治疗对VD患者脑微循环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卡巴拉汀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微循环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卡巴拉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尼麦角林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BI)评分]、脑微循环[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外周阻力(Rv)、动态阻力(Dr)]及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48%vs.80.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MMSE 及 BI 评分、Vmax 及 Vmin、IgA、IgM 及 IgG 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Rv、Dr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卡巴拉汀治疗VD患者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脑微循环及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面肌纤维颤搐的临床特点和A型肉毒毒素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面肌纤维颤搐(facial myokymia,FM)的临床特点,并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该病症的疗效,以期对该罕见病症的治疗提供临床借鉴.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3 月-2023 年 3 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运动障碍门诊就诊且诊断为面肌纤维颤搐或面肌蠕动的 1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A型肉毒毒素治疗疗效.结果 17 例面肌纤维颤搐患者中女性 12 例,男性5 例;平均起病年龄(31.4±9.3)岁,病程 1.5 个月~22 年不等;17 例均为单侧起病;3 例面肌纤维颤搐分别与外伤、极度疲劳相关,余无明显诱因;首发症状部位为下眼睑,颞肌,咬肌;6 例进展至同侧下面部肌肉,1 例累及对侧下眼睑;6 例伴疼痛;9 例有功能影响;12 例分别因寒冷、紧张、激动或强光刺激加重;1 例头部MRI:右侧岛叶异常信号,考虑先天发育所致(灰质异位?),1 例头部MRI:脑内多发缺血灶.7 例病程中服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巴氯芬及尼麦角林症状可缓解;4 例无疗效;6 例未用药;10 例BTX-A注射治疗,平均起效时间(5±2.7)d,平均达最佳疗效(8.5±4.9)d,平均改善率(78.5±15.8)%,平均维持时间(7.1±2.9)月;患者注射BTX-A后焦虑情绪及疼痛均缓解;5 例规律接受BTX-A注射治疗,平均维持时间(6.3±3.4)月,平均改善率(85±13.7)%.结论 面肌纤维颤搐为罕见病症,缺乏有效治疗共识,A型肉毒毒素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多种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的一线治疗手段,基于文献中少数病例报道以及我们的临床研究经验,推荐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症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新型毒品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卡麦角林对雄性黄毛鼠社会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育控制既可直接降低害鼠种群的生育率,又能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引起种群内等级关系和社群结构的变化,进而干扰种群繁殖.为探究不同剂量卡麦角林对雄鼠行为的影响和持效时间,选取健康雄性黄毛鼠使用50 μg/kg和100 μg/kg卡麦角林灌胃给药,并于给药后第1d和第18 d与正常雄鼠遭遇,第4d和第21 d与正常雌鼠遭遇,比较给药前(卡麦角林灌胃前4d和前1d时分别与正常雄鼠和雌鼠遭遇)和给药后个体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卡麦角林降低了雄鼠对正常雄鼠的探究、攻击时间,降低雄鼠对正常雌鼠的攻击时间和频次;100 μg/kg卡麦角林降低雄鼠对正常雌鼠的探究频次,且雄鼠自身修饰和休息频次显著减少.这表明卡麦角林可干扰黄毛鼠对同性和异性个体间的社会行为.此外,药物处理后第18d和第21 d,雄性个体与同性和异性个体的社会行为与处理前无显著差异,表明停药后药物对行为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垂体泌乳素腺瘤治疗的现况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垂体泌乳素腺瘤占垂体腺瘤的40%,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50%~60%,且多发生在年龄20~50岁的女性[1].垂体泌乳素腺瘤引起泌乳素水平异常,导致性欲减退、不孕症、骨质疏松症、女性月经过多或闭经、性勃起功能障碍;肿瘤较大时,可能出现头痛和视野缺损.高泌乳素血症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通过降低血清泌乳素水平,保护剩余的垂体功能,阻止疾病的进展[2,3].除了垂体泌乳素腺瘤外,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等同样能使泌乳素水平升高,因此高泌乳素血症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肌酐水平等相关检查是必要的[1,3].90%的垂体泌乳素腺瘤是微腺瘤[4].MRI能准确判断垂体腺瘤的存在与否及肿瘤的大小.低龄垂体泌乳素腺瘤MRI多表现为鞍内型生长,高龄垂体泌乳素腺瘤多表现为突破型和包绕型生长[5].其如果高泌乳素血症MRI没有发现垂体腺瘤,则可能为原发性高泌乳素血症.非泌乳素大腺瘤也可能引起高泌乳素血症,机制可能为大腺瘤对垂体柄或下丘脑的压迫导致泌乳素分泌的去抑制.如果泌乳素水平高于200 μg/L(43.478 pmol/L),则多是泌乳素腺瘤产生[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卡麦角林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卡麦角林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2013年6月-2017年6月诊治的女性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患者病例资料,筛选出药物治疗者共109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48例)采用卡麦角林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溴隐亭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变化情况、不孕症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耐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血清PRL下降值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成功妊娠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8,P=0.024).观察组恶心、呕吐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耐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麦角林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患者降PRL效果较溴隐亭更好,成功妊娠率也更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联合多重方法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联合多重方法预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有效性.方法 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IVF-ET的OHSS高风险患者120例纳入多重方法预防组,除了选择性冷冻保存胚胎外,辅以黄体期输注葡萄糖酸钙、卡麦角林、白蛋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等治疗.同时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于我院行IVF-ET的OHSS高风险患者95例纳入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为OHSS的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是体征症状缓解所需的天数.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重度OHSS的发生率分别为6.3%(6/95)、0.8%(1/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中重度OHSS患者体征症状缓解所需的天数分别为(6.8±2.1)、(5.4±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OHSS患者体征症状缓解所需的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多重方法预防OHSS的方法科学有效,为IVF-ET中OHSS的预防提出了有力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卡麦角林治疗妇产科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卡麦角林药物治疗妇产科高泌乳素(PRL)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高PRL血症患者病例资料,分为两组:观察组(n=45)采用卡麦角林治疗,对照组(n=59)采用溴隐亭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PRL值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疗效、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耐药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42.5± 19.2)ng/ml vs (68.1 ±25.7) ng/ml]和6个月[(20.6 ±10.1)ng/ml vs (31.3±12.0)ng/ml]的血清PRL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孕病例用药后成功妊娠或建立规律排卵周期者多于对照组[17例(81.0%)vs 12例(52.2%)](P<0.05);两组月经异常、泌乳等内分泌症状[41例(97.6%) vs 50例(89.3%)]和视力下降、头痛等垂体瘤压迫症状[7例(63.6%) vs 9例(52.9%)]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3例(6.7%)vs 13例(22.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麦角林治疗妇产科高PRL血症患者降PRL效果较溴隐亭更好,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同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产后出血致子宫坏死、切除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34岁,G2 P1 ,孕36+6天,2017年7月2日于吉林省某医院经阴分娩一男性活婴,体重3160g,胎盘胎膜娩出完整,会阴I度裂伤,皮内缝合,子宫体部收缩欠佳. 总产程70min,产后出血约300ml,给予卡孕栓舌下含服、益母草、麦角新碱肌注、缩宫素静滴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