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30例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大陵、中渚、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直刺,百会向后斜刺,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大都、太白当患者吸气时按照经脉循行的方向针刺进针,呼气时起针;针刺操作时间选巳时(9:00-11:00),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不宁腿严重程度量表(IRL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Ⅰ部分(MDS-UPDRS Ⅰ)评分;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IRLSS评分、PSQI评分、PDQ-39评分、MDS-UPDRS 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睡眠障碍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针药结合治疗哮喘的临床优势与针灸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系统梳理针药结合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数据挖掘探讨其潜在的临床优势与针灸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收录在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ups等数据库中的近20年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药结合治疗哮喘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及SPSS Modeler 18.0、Gephi0.10.1软件进行文献挖掘分析.结果 ①针刺优势以靶器官功能与多项血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的调节为主;中药优势为能进一步增强肺通气功能;针刺与中药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哮喘患者临床疗效.②针刺治疗哮喘重要程度排名前5位的腧穴依次为肺俞、定喘、足三里、肾俞、膻中,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定喘-肺俞支持度最高,其次为脾俞-肺俞;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阴肺经为常用经脉.③体现针刺优势的腧穴处方重视局部选穴,循经选穴,上下配穴.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哮喘是提高疗效的主要原因,其临床优势在于局部与整体兼顾,"标本同治,从肺论治,局部选穴,远近配穴"的临床取穴规律是针刺优势的体现之一,这为针药结合的科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常小荣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特色探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常小荣教授认为"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理论,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总结常小荣教授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在临床诊治脾胃病过程中注重经脉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则以调畅中焦、调和五脏气机为要,辨证严谨,选穴精准,以四白、梁门、足三里为治疗脾胃病的基础用穴,并注重灸法的运用.常小荣教授提倡学习经典与继承创新,坚持研究与临床相结合,为传承发展"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史记·仓公列传》所见西汉医学新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史记·仓公列传》中详细记载了仓公所诊治的26则医案,结合出土和传世医学文献,可以共同勾勒西汉前期的医学概貌。《史记·仓公列传》中记载的医学传承,是以医书的传承为线索的,可见今本《黄帝内经》成书前的秦汉时期,确实流传着《脉经》《五色》等古医书。从藏象理论、五脏脉诊和疾病辨识3个方面分析西汉前期的医学,可知当时五脏理论已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形成了体内五脏与体表、外在环境相通的思想。在诊断疾病中,先通过脉诊审察是否为五脏疾病,再进一步辨别疾病、决断死生,也是以五脏为核心的观念的体现。对疾病的认识以经脉疾病为起点,但也存在着不能反应于脉象、需根据症状辨别的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大椎临床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大椎主治优势病症与配伍规律。方法:检索2012年1月1日-2022年8月15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发表的大椎相关文献,归纳其主治病症和腧穴配伍,采用Gephi 0.9.5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对比大椎单穴和配伍主治优势病症;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基于Apriori算法对腧穴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722篇,涉及处方732首,单穴主治优势病症为颈椎病、痤疮、和感冒;配伍主治优势病症为颈椎病、变应性鼻炎、缺血性卒中后遗症等14类;经脉配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首,阳经频次高于阴经;腧穴配伍以下合穴、背俞穴、八会穴等特定穴为主,高频腧穴有肺俞、百会、风池、足三里等33个穴,得到4系8类大椎配伍组合。结论:大椎广泛应用于内科病症,长于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倾向于特定穴多重配伍与聚类组合灵活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9年3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6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切除肿瘤组织中HER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16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标本中HER2阳性率为19.8%(23/116)。高中分化胃癌患者HER2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胃癌患者[33.3%(11/33)比14.5%(1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92, P<0.05]。肺转移患者HER2阳性率高于不伴有肺转移的患者[42.1%(8/19)比15.5%(1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17, 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复发部位、TNM分期、转移部位数及是否有神经脉管侵犯、肝转移、局部复发的患者间HER2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HER2表达与无病生存期无关( P>0.05)。 结论:HER2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部位有关,但其尚不能作为预测胃癌复发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邵铭熙针药结合治疗足部麻木临证举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足部麻木多为痹证日久,致足部经络不畅、气血失和、血不养筋而发。邵铭熙教授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提出"三部六经"的治疗原则,是将辨部位与辨经络相结合,较好地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学术思想。临床多采用搓针配合中药足浴,既使用强刺激手法,使针感畅达经脉,驱邪达外,恢复正常的经脉运行,亦配合中药足浴以舒筋通络、除痹止麻,针药并举,疗效显著。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1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T1期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8例,女386例;中位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25~87岁。观察指标:(1)T1期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2)随访情况。(3)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4)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内部验证。病人术后定期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随后每6个月随访1次,术后随访5年,了解病人的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应用R语言软件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的淋巴结转移概率预测列线图。采用校准度曲线评价模型预测结局发生概率与实际观测概率一致程度,以一致性指数(C-index)表示。采用Bootstrap方法评价模型性能,得出校准度曲线。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计算模型的拟合优度。 结果:(1)T1期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914例病人中,直接手术687例,内镜切除后补救手术227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pT1NxM0期结直肠癌;肿瘤长径为(2.3±1.2)cm;肿瘤病理学类型腺癌为865例,黏液性腺癌为49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727例,低未分化187例;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 633例,<1 000 μm 281例;神经脉管侵犯110例,未受侵犯804例;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3枚(1~48枚);N分期为N0期804例,N1期98例,N2期1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人。(2)随访情况:914例病人中,886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5个月(1~129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或转移24例。914例病人5年肿瘤累积复发率为4.8%,中位复发时间为17.0个月,肝脏为最常见的肿瘤复发部位,占比为58.3%(14/24)。914例病人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5.2%。804例无淋巴结转移病人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6.3%,110例有淋巴结转移病人为8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3, P<0.05)。(3)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为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CA19-9、肿瘤分化程度、黏膜下浸润深度、神经脉管侵犯是影响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56、3.25、2.21、2.68、3.39,95%可信区间为1.41~4.67、1.22~8.66、1.43~3.41、1.56~4.88、2.10~5.48,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5 μg/L、术前CA19-9≥37 U/mL、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神经脉管侵犯是影响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23、3.47、2.01、2.31、2.91,95%可信区间为1.02~4.15、1.08~10.87、1.03~3.27、1.40~4.47、1.64~5.13, P<0.05)。(4)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内部验证: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构建预测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列线图模型。术前CEA≥5 μg/L、术前CA19-9≥37 U/mL、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神经脉管侵犯得分分别为59、100、48、67、92分。根据每项临床病理因素评分,加和得总分后评估淋巴结转移概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淋巴结转移预测能力,其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0(95%可信区间为0.64~0.75, P<0.05)。Bootstrap法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C-index值为0.70(95%可信区间为0.65~0.75)。校准度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和实际淋巴结转移概率具备较好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检验计算模型的拟合效果好( χ2=1.61, P>0.05)。 结论:术前CEA≥5 μg/L、术前CA19-9≥37 U/mL、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神经脉管侵犯是影响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预测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分析乌梅丸组方配伍原理及功效特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乌梅丸为经典的驱虫剂,用于蛔虫证、蛔厥和久利,被认为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其组方以酸味药(乌梅、苦酒)与辛味药(附子、桂枝、蜀椒、当归、干姜、细辛)为主,以苦味药(黄连、黄柏)与甘味药(人参、蜂蜜)为辅。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肝德在散,虚则四肢厥逆,实则胁满腹痛,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脾德在缓,虚则倦怠乏力,实则腹满吐利,以甘补之、以辛泻之、以苦燥之。故乌梅丸作用定位于肝脾,兼顾心肺,功效以泻肝泻脾为主、补泻兼施,用于肝木脾土之虚实夹杂证,以胸胁腹痛、四肢厥冷、呕吐下利、筋脉拘挛等肝木或脾土病证特点及经脉循行部位症状为主,临床常用于蛔厥、腹泻、阳痿、抑郁等疾病的治疗。同时兼顾心肺,也可用于咳嗽、焦虑等疾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27日。建立Excel专题数据库再通过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4篇,穴位49个。下肢常用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上肢常用腧穴为合谷、曲池和内关,躯干常用腧穴为关元、中脘和肾俞;特定穴以五输穴频次最高占59.40%(335/564);经脉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其中足太阴脾经频次最高占22.7%(128/564)。对按摩穴位及手法分析各得到3个有效聚类。结论:经分析高频腧穴主要分布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3条经络,未来可对选穴及按摩手法进一步规范并辅以循经穴位按摩探讨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