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参芪抑瘤方干预胃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参芪抑瘤方对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构建PLG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叶酸组(0.002 g/kg)和参芪抑瘤方高、中、低剂量组(39.6、19.8、9.9 g/kg),每组10只,分别予相应溶液灌胃,连续90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HE染色观察胃黏膜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胃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转录组学筛选差异表达mRNA并富集差异表达通路,ELISA检测胃组织Bcl-xL、C-myc、周期蛋白D1(Cyclin D1)含量,RT-qPCR检测胃组织Bcl-xL、C-myc、Cyclin D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Janus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P<0.05),胃黏膜结构紊乱,胃组织PCNA蛋白表达升高(P<0.05),胃组织Bcl-xL、C-myc、Cyclin D1含量及mRNA表达升高(P<0.05),IL-6、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抑瘤方高、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不同程度升高(P<0.05),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异常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参芪抑瘤方各剂量组PCNA蛋白表达降低(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在空白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参芪抑瘤方高剂量组中均有显著差异;参芪抑瘤方高、中剂量组大鼠胃组织Bcl-xL、C-myc、Cyclin D1含量及mRNA表达降低(P<0.05),IL-6、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参芪抑瘤方能改善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异常形态,其机制与调控IL-6/JAK2/STAT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参芪地黄汤结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10 月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 144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 72 例.两组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左卡尼汀治疗,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加用参芪地黄汤(组成:生黄芪、桑寄生、旱莲草、猪苓、茯苓皮、生薏苡仁、丹参、石韦各 30 g,党参、山茱萸、泽兰、淮山药各 15 g,生地黄、荔枝核、蚕砂、莪术各 10 g,决明子 6g),每日 1 次,共治疗 3 个月.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肾功能、微炎症状态及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90.28%(64/72)比 77.78%(55/72),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肾功能(RRF)、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L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RRF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mL/min:4.82±1.18比 3.96±1.05),而 24h尿蛋白(mg:62.26±12.16 比 97.71±16.28)、BUN(mmol/L:16.25±3.64 比 20.65±4.13)、SCr(μmol/L:242.25±25.62 比 280.62±26.63)、hs-CRP(mg/L:5.86±1.15 比 7.78±1.32)、IL-6(ng/L:3.26±0.64比 4.62±1.13)、TNF-α(μg/L:29.23±5.64 比 32.66±6.13)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JAK、STAT均较治疗前呈增加趋势,而磷酸化JAK(p-JAK)、磷酸化STAT(p-STAT)均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均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不显著(均P>0.05),故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JAK、STAT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JAK(μg/L):1.46±0.28 比 1.26±0.26,STAT(μg/L):1.37±0.25 比 0.99±0.24,均P<0.05],p-JAK、p-STAT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JAK(μg/L):0.45±0.08 比0.65±0.13,p-STAT(μg/L):0.66±0.13 比 0.82±0.28,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8%(10/72)比 9.72%(7/72),P>0.05].结论 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基础上服用参芪地黄汤可有效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以及微炎症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参芪固肾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参芪固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6月-2021年1月本院82例CR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参芪固肾汤。2组均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BUN,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ELISA法检测IL-6、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5%(33/41)、对照组为46.3%(1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861, P=0.01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t=23.468, P<0.01);血清SCr[(421.19±43.82)μmol/L比(488.71±48.39)μmol/L, t=6.623]、BUN[(19.54±1.26)mmol/L比(24.12±2.42)mmol/L, t=10.749]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eGFR[(47.71±4.68)ml/min比(42.51±4.55)ml/min, t=5.101]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IL-6、TNF-α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412、3.714、2.466, P<0.01或 P<0.05);Hb、Alb、PA水平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462、5.807、2.256, P<0.01或 P<0.05)。 结论:参芪固肾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CRF气阴两虚证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微炎症反应及营养状况,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固本开渠"理论辨证施膳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固本开渠"理论实施辨证施膳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8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取2×3析因设计方法,以是否进行辨证施膳与药膳类别作为处理因素,根据研究对象的辨证分型不同,采取随机区组方法进行入组,每组14例。3个非辨证施膳组采用肝硬化腹水常规护理;3个辨证施膳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基于中医"固本开渠"理论辨证选择相应的药膳:脾肾阳虚证选择参芪瘦肉汤,肝肾阴虚证选择枸杞麦冬排骨汤,气滞血瘀证选择当归三七排骨汤,采用肝病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肝硬化腹水疗效评定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纳入有效病例80例。入院第1天、第14天和出院2周3个时间点肝病中医证候积分:脾肾阳虚证辨证施膳组(a1b1)分别为(46.38 ± 8.56)、(34.20 ± 8.42)、(31.40 ± 4.22)分,肝肾阴虚证辨证施膳组(a1b2)分别为(41.50 ± 8.71)、(31.35 ± 8.63)、(31.12 ± 4.94)分,气滞血瘀证辨证施膳组(a1b3)分别为(45.92 ± 7.86)、(35.17 ± 7.57)、(30.83 ± 7.32)分,脾肾阳虚证非辨证施膳组(a2b1)分别为(46.29 ± 8.38)、(39.79 ± 7.65)、(36.64 ± 6.83)分,肝肾阴虚证非辨证施膳组(a2b2)分别为(40.50 ± 8.12)、(38.10 ± 8.93)、(35.38 ± 8.24)分,气滞血瘀证非辨证施膳组(a2b3)分别为(45.62 ± 7.99)、(41.83 ± 7.31)、(38.83 ± 7.96)分;3个时间点肝病中医证候积分经广义估计方程统计发现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63.998, P<0.05),且各组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20.993, P<0.05);入院第14天和出院2周,辨证施膳3组患者与非辨证施膳3组患者肝病中医证候积分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3.244、3.489,均 P<0.05)。 结论:基于中医"固本开渠"理论,辨证施膳组可有效降低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症状,增强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加味参芪地黄汤采用多西他赛化疗方案治疗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68例CRP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DP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参芪地黄汤。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骨转移程度、临床症状评分、终点及不良事件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5)。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睾酮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浓度低于对照组( P<0.05),白细胞减少、贫血、数字评估法(NRS)评分、残余尿量(PVR)及新发骨转移病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最大尿流率(Q max)及卡式生活质量(KPS)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中医症状自我评价中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腰酸背痛及体重降低等事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加味参芪地黄汤可有效提高多西他赛对CRPC骨转移患者的治疗疗效,降低其带来的毒副作用,改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T细胞亚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尼莫地平治疗)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每组54例。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4%(49/54),高于对照组的75.93%(41/54)(χ 2=4.267, P=0.039)。治疗2周后,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为(4.17±0.24)mPa/s、全血低切黏度为(9.27±1.98)mPa/s、血浆黏度为(1.07±0.19)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4.52±0.31)mPa/s、(13.69±2.13)mPa/s、(1.34±0.23)mPa/s( t=6.560、11.169、6.651,均 P<0.05);研究组CD 3+为(48.59±4.59)%、CD 4+为(44.24±6.17)%、CD 4+/CD 8+为(1.91±0.17),均高于对照组的(44.97±5.31)%、(39.55±5.13)%、(1.47±0.22)( t=3.790、4.295、11.629,均 P<0.05);研究组CD 8+为(23.13±5.62)%,低于对照组的(26.97±4.26)%( t=4.001, P<0.05);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为(28.87±0.85)分,高于对照组的(27.91±1.45)分( t=4.197, P<0.05),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9.63±2.19)分,低于对照组的(15.27±1.97)分( t=14.070, P<0.05)。 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及T细胞亚群,且安全可靠,疗效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索参芪五味子抗焦虑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参芪五味子抗焦虑(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参芪五味子主要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和SymMap数据库获取其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利用Cytoscape将药物-有效成分-靶点关系网络进行可视化展示。利用TTD、OMIM、NCBI、Drugbank、GeneCards数据库直接获取焦虑的潜在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靶点的相互作用图,利用Cytoscape工具得到关键的靶蛋白。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东京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获取参芪五味子抗焦虑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利用AutodockTools软件对关键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并计算得出其结合能,通过PyMol软件将分子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参芪五味子中63个有效成分可通过69个靶点作用于焦虑症。其中以槲皮素、木犀草素、豆甾醇为主要的药物活性成分,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蛋白和白介素-6(IL-6)蛋白为关键靶蛋白。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这些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蛋白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参芪五味子主要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发挥治疗焦虑症的作用。结论:参芪五味子可能是通过调节AKT1、IL-6等相关靶点,调控炎性反应、细胞凋亡等过程,发挥抗焦虑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参芪益气口服液中3种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参芪益气口服液中绿原酸、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250 nm×4.6 n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采用波长转换法,绿原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检测波长为260 nm,阿魏酸为327 nm。结果:绿原酸、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线性范围分别为70.40~704.00 μg( r=0.999 8)、1.36~13.60 μg( r=0.999 8)、1.28~12.80 μg( 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4%( RSD=2.54%)、101.06%( RSD=1.57%)、98.00%( RSD=2.09%)。 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方便、简便、准确,适用于同时对参芪益气口服液中绿原酸、阿魏酸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参芪肝康片保护乙型肝炎病毒大鼠肝功能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参芪肝康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致肝功能损伤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乙肝病毒模型组(乙型病毒性肝炎模型)、拉米夫定组(拉米夫定处理)以及低、中和高剂量参芪肝康片组[分别将2.5、5.0和10.0 mg/(kg·d)剂量参芪肝康片处理],每组均含有10只SD大鼠。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和存活蛋白(Survivin)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信号传导通路因子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1(JAK1)、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STAT1)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等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拉米夫定组及低、中和高剂量参芪肝康片组ALT、AST含量及Caspase-3蛋白表达、JAKl、JAK2、STAT1和STAT3等基因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乙肝病毒模型组[ALT分别为(75.15±7.17)、(125.13±11.28)、(90.52±8.85)、(71.53±6.29) IU/L比(172.73±22.60) IU/L,AST分别为(233.70±27.63)、(315.39±32.89)、(241.24±34.19)、(223.16±19.75) IU/L比(324.96±32.31) IU/L,Caspase-3蛋白表达分别为(0.15±0.01、0.30±0.06、0.20±0.05、0.14±0.03比0.33±0.07),JAK1分别为(1.34±0.17、1.99±0.22、1.50±0.19、1.35±0.15比2.10±0.27),JAK2分别为(1.72±0.16、2.69±0.22、2.11±0.24、1.61±0.18比3.11±0.56),STAT1分别为(1.80±0.24、2.75±0.20、2.11±0.15、1.66±0.11比3.08±0.41),STAT3分别为(1.82±0.27、2.68±0.41、2.30±0.31、1.62±0.15比3.06±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6.230、97.122、82.431、77.123、62.348、138.766、118.933, P<0.05)。拉米夫定组及低、中和高剂量参芪肝康片组Survivin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乙肝病毒模型组(分别为0.52±0.07、0.22±0.04、0.42±0.03、0.61±0.10比0.1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1.987, P<0.05)。 结论:参芪肝康片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发挥对HBV致肝功能损伤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甘汤对骨科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甘汤对骨科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6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甘汤干预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肢体活动能力、睡眠质量变化。结果:采取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甘汤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甘汤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缓解骨科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其肢体功能活动能力,对改善其睡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