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2015-2020年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卒中死亡空间自相关及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2015-2020年浙江省卒中死亡的空间自相关分布及其宏观影响因素,为制定卒中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取卒中死亡数据,通过绘制地图、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卒中死亡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卒中死亡与社会经济、卫生保健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15-2020年浙江省卒中平均标化死亡率为68.38/10万,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南部地区高于北部的趋势,具有空间正相关性(Moran's I值为0.274~0.390, P<0.001)。卒中标化死亡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β=-0.370, P<0.001)、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支出( β=-0.116, P=0.021)、每千人口床位数( β=-0.161, P=0.030)呈负相关。缺血性卒中标化死亡率与人均GDP( β=-0.310, P=0.002)和高血压规范管理率( β=-0.462, P=0.011)呈负相关,出血性卒中标化死亡率与人均GDP( β=-0.481, P<0.001)、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支出( β=-0.184, P=0.001)、每千人口床位数( β=-0.288, P=0.001)和高血压规范管理率( β=-0.336, P=0.029)呈负相关。 结论:2015-2020年浙江省卒中死亡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开展重点防治、加大政府医疗卫生资金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是降低卒中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融合关键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基层)医防融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我国基层医防融合工作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基层医防融合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23年3月1日,提取基层医防融合存在的问题。采用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问题的网络密度、点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确定关键问题。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提取出基层医防融合中存在的28个问题,包括6个外部环境层面问题、15个结构层面问题、6个过程层面问题和1个结果层面问题。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层医防融合存在问题的网络密度为0.71,其中点度中心度及中介中心度均较高的问题为关键问题,包括基层医防融合激励机制缺失、卫生信息系统割裂、基层人员医防融合意识不足、基层人才短缺、基层服务能力弱和信息共享不足。结论:我国基层医防融合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且问题之间关联紧密,亟须解决医防融合激励机制缺失、人才短缺和信息系统割裂等6个关键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医防融合激励机制,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卫生信息互通共享,并推动医防融合意识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8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地点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掌握2018年全国及分省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地点分布特征,探索人口统计学特征、个人社会经济状况、疾病相关因素、区域社会经济因素等与CVD患者死亡地点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解释变量与CVD医疗卫生机构死亡的关系。结果:2018年,我国死因监测地区共有853 832人死于CVD,其中,死于家中者,有661 625人,占CVD总死亡人数的77.49%;次之的是死于医疗卫生机构者,有156 441人(18.32%)。我国发生在医疗卫生机构的CVD死亡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根本死因、城乡等,且在省级水平上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个体因素解释了45.39%的省级空间差异。结论:我国CVD患者以家中死亡为主,省级间差异较大,城市地区且个人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CVD患者发生在医疗卫生机构死亡的可能性较大,死亡地点影响因素探索应尽可能多纳入潜在因素。在兼顾社会宏观因素和个人意愿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急性和慢性CVD患者具体情况,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并形成“家庭照护+上门医疗服务”的居家临终照护模式,将是我国CVD患者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对我国流感疫苗应用政策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利用卫生系统宏观模型的分析框架,从结构、过程及结果三个角度,分析2021年我国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流感疫苗政策文件,为完善流感疫苗应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在继续强化宣传动员和组织保障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多渠道筹资机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经验,以提升流感疫苗接种便利性、科学设置接种率目标的措施,从而推进我国流感疫苗的应用政策,提高对流感大流行的应对准备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政策文本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政策工具使用情况,为后续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Rothwell和Zegveld对政策工具分类的方法,结合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构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政策分析框架,政策工具分类维度为X维度,卫生系统宏观模型维度为Y维度,运用Nvivo对2013-2022年国家公开发布的50份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X维度共142个文本编码,Y维度共154个文本编码,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分别占50.00%、38.73%、11.27%;内、外部子模指标分别占47.40%、52.60%.在三大政策工具中,策略性措施、法规管制和示范项目等政策子工具使用频率较多;在卫生系统宏观模型维度,监管系统、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子工具使用率较高.结论 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政策以环境型为主导,需求型应用相对不足,系统内、外部子模指标分布仍需调整.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市场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运用政策工具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困境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了解上海市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困境,为上海市更好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归纳分析形成22 项艾滋病防治工作困境,于 2022年11-12 月访谈17 位关键知情人,并结合规范差距分析得出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困境.结果: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流动人口等群体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难度大,严重程度 6.41 分(总分 10分).16 位关键知情人(16/17)认为上海市处于艾滋病防治人员数量不能满足现实工作需要、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充分、信息共享和服务能力不足的困境.规范差距分析结果显示,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尚未达到预期目标.结论:目前,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在流动人口防控、信息化、防治人员数量、感染者检测发现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艾滋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艾滋病防治信息融合共享,促进社会组织参与,提升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整合型服务体系构建背景下医防融合实现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背景 实现基层医防融合,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目的 分析整合型服务体系构建背景下医防融合的实现机制,为探索适应健康中国战略的医防融合路径提供参考.方法 以 2018 年为时间节点,以"医防融合""医防协同""防治结合"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相关文献,筛选出对医共体、医联体等整合型服务体系案例政策措施和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的文献,最终筛选出文献18篇,案例15个.基于彩虹模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以及支持要素确定系统整合、组织整合、专业整合、服务整合、功能整合、规范整合为条件变量,以良好医防融合效果为结果变量,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整合型服务体系构建背景下的医防融合实现机制.结果 共有 4 条组态路径能有效提升医防融合效果,4 条路径分别符合多层面整合型、中微观整合型路径,同时得出以下结果:(1)依托整合型服务体系开展医防融合更为有效,在整合型服务体系下存在多种路径可有效提升医防融合效果;(2)服务整合对提升医防融合效果起着基础保障作用;(3)对提升医防融合的系统整合、专业整合和功能整合相关政策指标设置尚不健全.结论(1)依托医联体、医共体等中国特色的整合型服务体系提升医防融合效果;(2)充分发挥服务整合的基础保障作用;(3)参考多层面整合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均衡设置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政策指标,同时完善系统整合、专业整合以及支持要素的整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包付费"问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打包付费"存在的核心问题,以期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创新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方法:通过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构建问题体系,运用多维尺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归纳总结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包付费"存在的核心问题.结果: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存在利益分配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Ci= 1.000)、对医共体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Ci= 0.732)、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受抑制(Ci= 0.652),医疗信息化建设滞后(Ci= 0.595)、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Ci= 0.579)等问题.结论:可从以下3个方面优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包付费",(1)应完善多层次协同激励机制,保证服务质量效率;(2)优化总额测算方法,完善配套措施细则;(3)加快信息化建设,强化监管考核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LASSO回归模型的四川省医疗服务需求分析与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分析并预测四川省医疗服务需求整体演变趋势,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拟定卫生发展规划和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本研究选取诊疗人数和入院人数为因变量,采用LASSO回归模型对所筛选的10 个自变量进行建模处理与预测分析.结果 通过模型筛选可得,65 周岁以上人口比重、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医疗机构数、灾害人员伤亡数量对医疗服务需求有统计学意义.2001-2020 年四川全省诊疗人数近约增涨 785.9%;入院人数约增涨 854.5%;自 2008 年以后,医疗机构诊疗人数上升趋势相对较为明显.统计预测结果表明,到 2025 年四川省诊疗人数近约 6.7 亿人,入院人数达 2463.7 万人.结论 四川省未来 5 年的医疗服务需求仍持续增加,地方政府既要注重从宏观角度适当调控医疗卫生资源整体布局使卫生服务供给均等化,又要优化卫生系统内部结构合理性;探寻医养结合等新型养老模式,提高城乡医保报销合理比例;配备紧急医疗物资,加强突发灾害预警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下我国DRG绩效管理困境的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全面梳理我国DRG绩效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DRG绩效评价能力建设的角度发现助推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系统收集并提取DRG绩效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以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为理论基础将问题进行归类,并绘制能够表达问题间影响关系的问题系统.结果:检索共获得有效文献 584 篇,2009-2021 年围绕我国DRG绩效考核相关的研究文献逐年增多,尤其2016 年后研究数量显著上涨;目前我国DRG绩效管理实践中共存在29 类问题,分布在外环境、结构、过程和结果子模,位于结构子模的问题最多,有 20 类;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是最为普遍的问题,提及频次比例达11.07%.结论:以DRG为基础的绩效管理模式是未来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目前围绕DRG医院绩效管理的研究在方向和深度方面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DRG医院绩效管理的实施基础建设不良,影响了DRG推行的实现程度;我国亟需加强DRG的信息平台建设,未来应当持续提升人才队伍能力,增强部门间系统衔接能力,提升信息标准化水平,提高数据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