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精益防控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采用新乡模型的"原则-系统-工具"理论开展精益管理,尝试构建新冠肺炎疫情精益防控新模式。该医疗中心在整体统筹、全员参与、系统协同、过程及改进和以人为本5项精益管理原则指导下,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风险识别、快速筛查、同质治疗、定制随访和员工关爱5个支撑系统,集成运用多种精益管理工具,提升了医院危机应对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阶段性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危机管理联合OEC管理培训对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及职业暴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联合全方位优化(OEC)管理培训对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及职业暴露的影响。方法:以自愿为原则,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选取聊城市眼科医院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5年)68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护士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人。对照组根据该院护理制度行岗位常规技能培训,观察组实施危机管理联合OEC管理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的工作压力调适、岗位胜任能力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培训后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总评分及护理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培训后职业暴露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危机管理联合OEC管理培训可提高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及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专家解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次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不仅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给大众带来心理冲击,引起相应的心理行为问题。2020年1月26日,国家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本文从由谁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给谁提供、提供什么、怎么提供、注意事项5个方面对上述指导原则总体内容进行概括整理,并提出几点思考,以帮助提供相关服务的精神心理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指导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疫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给大众的心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遏制疫情发展,国家先后采取了隔离、封城、交通管制等防控措施,这对已有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提出了挑战。为此,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提出要做好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和社区照护工作,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如何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得到有效管理,保障社会平安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危机管理联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手外科患者急诊急救效率、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联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手外科患者急诊急救效率、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创伤患者184例,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匹配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92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危机管理联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急救时效、护理质量及患者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至确诊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入院至病房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7 d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危机管理联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急救效率及护理质量,同时对改善急救成功率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是头部遭受外力后发生的短暂性意识及记忆功能障碍,但神经功能学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基本正常的一种创伤性疾病。目前,因临床表现轻微致早期识别诊断mTBI患者非常困难,传统的用于伤势较重患者的诊疗评估方式并不太适用于mTBI患者,故对mTBI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现围绕mTBI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其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mTBI提供新的诊疗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损伤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20-08-2021-08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实施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和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治疗及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临床疗效、抢救时间(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结束至开始溶栓时间),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d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损伤因子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干预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抢救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高切全血黏度、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的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利于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损伤因子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马克思对"工业病理学"的创造性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4/8/10
18世纪的医生拉马齐尼提出"工业病理学"概念并以此研究公共卫生,尤其是职业健康问题.马克思汲取这一概念和相关理论,把对个体和群体患者疾病的研究翻转成对于导致工业病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制度的研究,从资本批判的高度揭示出工业病背后的资本逻辑,说明了工业病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分工模式催生了工业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效用和增殖原则的主导下必然会造成工人阶级身体和精神的异化与病态化.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剩余价值,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工人阶级的健康危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危机原则的全程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危重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与分析基于危机原则的全程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危重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危重脑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危机组与传统组,各33例.传统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危机组在传统组的基础上予基于危机原则的全程化护理干预,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14 d,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NIHS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且危机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机组护理期间的遵医依从性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机组护理期间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机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危机原则的全程化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危重患者的应用能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与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医疗公平视角下互联网医疗伦理治理路径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经济发展推动内生需求增加,互联网医疗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扩大了群众享受医疗卫生服务机会的公平性,但伴随着技术发展,伦理危机也产生了,需要不断规范和实践.以医疗公平原则为起点,分别从数据公平、成本公平、机会公平、教育公平维度梳理了互联网医疗发展中的主要优势特征,分析出互联网医疗存在的伦理问题包括:伦理审查机制保障不公平、科技主体数据采集不公平、利益与风险分配不公平、互联网医疗资源利用不公平.并提出压实主体责任,健全审查监管;完善共享机制,弥合数字鸿沟;强化风险预防,保障公民权益;加强教育引导,增加基层投入的治理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