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80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生存质量,结果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程精细化四手操作对口腔患者临床效果、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全程精细化四手操作对口腔患者临床效果、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口腔患者2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先后顺序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精细化四手操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效果、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全程精细化四手操作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医护间治疗默契配合度,节约治疗时间和降低感染风险,提升口腔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和遵医行为,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满意度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卒中全程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脑卒中全程康复护理模式。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脑卒中患者9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5例。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患者全程康复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自理能力、肢体功能、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对脑卒中患者给予全程护理模式后,干预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肢体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SS-QOL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全程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认知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更好地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①构建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成立课题小组,负责文献回顾、专家遴选、编制与收发问卷,对专家意见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并对研究全程质量控制等。于2022年10月至11月开展专家函询,问卷均通过现场填写与微信形式发放和收回。采用李克特量表5级评分法(Likert 5)对各条目评分。②方案临床应用: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至7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9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与护理策略。前瞻性选择2023年1月至7月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策略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函询法构建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比较两组患者1 h、3 h、6 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治疗1、3、7 d炎症指标变化水平,以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①构建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最终形成的方案包含4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34项三级指标。共进行两轮专家函询,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值系数分别为0.948、0.940;各项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287、0~0.187;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242、0.2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方案临床应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机械通气时间、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1 h、3 h、6 h bundle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1 h bundle完成率:53.30%比21.10%,3 h bundle完成率:92.20%比80.00%,6 h bundle完成率:88.89%比65.56%,均 P<0.05)。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组内不同时间点、组间及交互效应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7.00(4.00,14.00)比8.00(7.00,20.00), P<0.01〕,ICU住院费用明显降低〔万元:4.63(3.36,6.19)比6.46(3.32,11.34), P<0.05〕。干预组28 d病死率虽低于对照组(33.33%比4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构建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能够提高集束化治疗完成率,缩短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时间,减少ICU住院费用,并有降低28 d病死率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程连续护理管理对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全程连续护理管理对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膀胱灌注化疗的15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与实验组(全程连续护理管理),每组75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CRF程度、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且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CRF与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干预前,两组CRF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实验组CRF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总体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RF评分与SAS评分、SDS评分、总体症状评分显著正相关( P<0.05),而与认知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显著负相关( P<0.05)。 结论:膀胱灌注化疗患者CRF发生与其心理状况、症状、情感职能有关,全程连续护理管理能明显减轻患者CRF程度,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其生活质量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例高致敏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多次肾移植患者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1例高致敏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多次肾移植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实施分阶段护理干预。结果: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免疫制剂药物浓度稳定,住院治疗30 d,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精确的抗体筛查、有效的脱敏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后做好睡眠呼吸暂停、排斥反应及免疫抑制剂药物的观察及护理,全程实施个性化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加强宣教,重视延续性护理,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康复衔接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康复衔接模式对患者功能锻炼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指导患者实现全程管理和自我管理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随机分组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于2021年3—7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乳腺外科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202例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入组的分组方法,将先入院的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后入院的102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康复衔接模式进行术后功能锻炼。评价干预后2组患者的功能锻炼达标率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组乳腺癌患者功能锻炼达标率、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正确性与依从性分别为93.1%(95/102)、71.6%(73/102)、80.4%(82/102)、73.5%(75/102),均高于对照组的84.0%(84/100)、46.0%(46/100)、52.0%(52/100)、17.0%(17/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18~65.06,均 P<0.05)。 结论:康复衔接模式能够衔接患者不同康复阶段的功能锻炼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连续性、规范化的功能锻炼指导,帮助患者改善功能锻炼效果,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信息化的动态多维管理模式对改善淋巴水肿患者居家自我护理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的动态多维管理模式对改善淋巴水肿患者居家自我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历史非同期对照,选取2018年1-6月行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2018年7-12月就诊的同类患者80例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信息化的动态多维管理模式进行全程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和生命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居家正确测量肢体周径、生活规律良好、正确徒手淋巴引流方向、绷带包扎、功能锻炼、执行18条建议的依从性分别为95.0%(76/80)、87.5%(70/80)、97.5%(78/80)、95.0%(76/80)、100.0%(80/80)、87.5%(70/80),优于对照组的77.5%(62/80)、75.0%(60/80)、80.0%(64/80)、70.0%(56/80)、75.0%(60/80)、50.0%(4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103~26.182, P<0.05或0.01)。在治疗1个疗程,且经过3个月居家自我护理后,干预组生命质量如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5.44 ± 2.78)、(80.11 ± 3.01)、(78.25 ± 2.78)、(79.93 ± 5.4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66.25 ± 2.58)、(75.88 ± 3.57)、(65.16 ± 2.47)、(62.78 ± 4.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09~31.50, P<0.01)。 结论:基于信息化的动态多维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综合消肿治疗淋巴水肿患者参与居家自我护理的依从性和生命质量,更好地满足居家护理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个体化助产服务路径联合产程管理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个体化助产服务路径联合产程管理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房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产妇59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将2019年7~12月收治的产妇5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前后、产程中、产时与产后2 h内全程全方位予以产妇助产与支持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借助个体化助产服务路径加产程管理单实施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配合度,及产程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等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分娩配合度91.53%高于对照组的71.19%;观察组选择自然分娩占比约为88.14%明显多于对照组的62.71%;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平均产程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产后排尿困难率、尿潴留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个体化助产服务路径联合产程管理单运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产妇可提升产妇分娩配合度,优化分娩方式,且缩短产程、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我调节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自我调节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连云港市赣榆中医院进行整形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自我调节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疾病感知及患者心理弹性的变化。结果: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感知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自我调节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效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结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