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重即时检测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能有效防控传染病传播,遏制疫情发展。多重即时检测(x-POCT)技术可有效避免单一目标检测的局限性,实现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快速筛查和及时防控。该文总结x-POCT在传染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包括针对不同靶标的x-POCT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微流控芯片、纸基与微滴体系等设备平台,并探讨了本领域现存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以及x-POCT在基于“全健康”理念的高效传染病防控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地区即时检测应用现状和质量管理模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即时检测(POCT)在医学健康、海关检疫、农牧业、林业、消防、环境和食品检测等多个领域得到高速发展,对传统检验模式形成巨大挑战,同时在技术水平、质量控制、组织管理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该项工作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生产厂家以及医院共同合作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保障制度,更需要针对POCT的特殊性建立独立的评价体系和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本文结合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POCT 项目的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对上海地区 POCT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原体核酸即时检测质量管理要求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起伏跌宕。在我国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公共卫生体系运行下,实现了疫情管控和复工复产的有序和共赢。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防线,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发热门诊、急诊手术等场景下,要求核酸检测随到随做、快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即时检测(POCT)技术应运而生,迅速在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与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批测试互补,构建了保障医疗安全和提升优质服务的实验诊断平台。但鉴于分子诊断的复杂性和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要求,病原体核酸POCT与传统基于血液的理化指标检测不同,其质量管理要求尚无章可循,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各种认识上的困惑和操作中的不一致。因此,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和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协同编制了本专家共识,立足当前我国主要的感染性疾病谱,从病原体POCT应用场景、生物安全、人员资质、性能验证、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等全流程运行管理进行阐述,以期促进该技术在公共卫生防御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合理应用和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即时检测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伴随医学进步,操作简单、反应快速且无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依赖的即时检测(POCT)有望实现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测、诊断、管理和筛查,是体外诊断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结合新技术原理,在提高灵敏度、特异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定性至精确定量的转变是POCT发展的必然。在POCT平台开发过程中,具有高效扩增特性及简单、快速且低成本特点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概述了LAMP技术作用机制及基于LAMP技术开发POCT平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总结了目前基于LAMP技术的POCT平台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一体化系统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型即时检验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发一款一体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分型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检测试剂并评估其性能。方法:以RSV A和B亚型及ON1和BA9基因型的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优化PCR反应体系和条件,整合试剂玻璃化技术和多重检测平台,开发RSV分型POCT检测试剂,并对该产品的敏感度、特异度、重复性和临床性能进行评估。结果:一体化RSV分型POCT检测试剂敏感度可达500拷贝/ml,特异度好,与临床上表现相似的病原体无交叉反应,试剂批间和批内重复性Ct值的变异系数均<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检测试剂应用于53例临床样本测试,检测结果与对比试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高达98.11%。结论:本研究开发的一体化RSV分型POCT检测试剂集成了"核酸提取-纯化-检测",实现了"样本进,结果出",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稳定,可用于RSV A和B亚型的分型即时检验,为RSV的防控和诊疗提供助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边检测技术在儿童重症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症患儿通常具有生命体征不平稳、一个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受累,并存在或潜在存在危及生命的临床特征。儿童重症医学医师需根据患儿病情的不断变化,及时进行床旁检验、诊断并实施治疗。为满足重症患者在抢救时间上的要求,就地取材、操作简单化、报告即时化的床边检测技术检验模式已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青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鉴别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感染早期准确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一直是临床面临的挑战,随着临床各种检验、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病原学、人体基因学、分子生物学指标用于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未来将有更多的检测指标采用床旁即时检测方式便于临床应用;将有更精准、丰富的生物医学信息平台和更高效的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提供更精准的病原诊断,有助于最佳临床实践的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流控芯片在眼科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微流控芯片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技术。其中,微流控器官芯片技术飞速发展通过在微米量级对细胞和微环境进行精确调控,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克服传统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技术的不足。在眼科领域,微流控器官芯片模型主要集中在仿生角膜、视网膜和眼后房等以进行干眼、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模型的研究。另外,控芯片实现对泪液、眼内液标志物的连续监测和即时诊断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微流控芯片在药物分析、药物研发与筛选领域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微流控芯片在眼科体外模型构建、即时检测和药物分析等应用方面的进展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低成本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中和抗体检测方法。方法:基于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原理,建立新冠RBD IgG检测方法,并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恢复期血清( N=97)、疫苗免疫后血清( N=82)及健康人血清( N=299)对检测方法性能进行评价。同时用指尖血和外周血配对血样( N=54)对指尖血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2019-nCoV RBD IgG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结果与微量中和试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Spearman r>0.73, P<0.000 1)和较好的一致性( Kappa=0.93, P<0.01);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分别为92%和99%。指尖血和外周血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2 6),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Spearman r=0.932 6, P<0.000 1);指尖血可用于检测。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2019-nCoV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可为群体免疫状态评估提供的即时、高效,低成本的方法选择,为疫苗群体免疫监测和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临床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为缩短检测时间,减少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辅助仪器设备、降低对实验室空间大小的要求,临床上开始出现向即时检测(POCT)发展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由于这些方法尚未达到理想的POCT要求,本共识暂时以行业内普遍使用的“快速检测”来描述。为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基因检测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分子学组和北京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制定该共识。该共识中的声明内容包括实验室总体要求、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标准操作程序及性能验证、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和报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