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经助孕针与毓麟珠加减联合应用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助孕结局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研究调经助孕针和毓麟珠加减联合应用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助孕结局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行辅助生殖助孕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1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组采用调经助孕针联合毓麟珠加减治疗3个月后再行IVF/ICSI-ET助孕,分析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抗米勒管激素(AMH)、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FSH/LH、窦卵泡数的变化,评价两组患者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累积妊娠率、流产率等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不孕类型、b-FSH、b-LH、FSH/LH、AMH、窦卵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b-FSH、FSH/LH明显改善(P<0.05),窦卵泡数较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患者优质胚胎数及受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累积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经助孕针联合毓麟珠加减可以改善DOR助孕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其卵细胞质量,改善助孕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不同试管婴儿技术对不孕症患者一次种植成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观察不同试管婴儿技术对不孕症患者一次种植成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不同试管婴儿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75例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作为ICSI组,另选取同期采取体外受精(IVF)治疗的75例不孕症患者作为IVF组.术后随访至患者完成妊娠,记录并比较两组男方精子质量(精液量、精液浓度、PR、正常形态精子率)、实验值指标(一次种植成功率、受精个数、优胚率)、妊娠结局(临床妊娠、流产、异位妊娠、双胎率);并记录患者妊娠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窦性卵泡数量(AFC)及卵巢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VF组一次种植成功率低于ICSI组,受精个数、优胚率高于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流产、异位妊娠及双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ICSI两种试管婴儿技术均可满足不孕症患者临床需求,妊娠率均较高,其中ICSI 一次种植成功率较高,IVF优胚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特殊类型畸精子症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的治疗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特殊类型畸精子症是男性不育中罕见病和单基因遗传疾病,本文探讨其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实施ICSI治疗的特殊类型畸精子症患者,根据精子形态分为三组(圆头精子症、无头精子症和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三组患者基因检测均发现致病或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比较三组患者间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年龄、BMI、精子参数、成熟卵子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和自然流产率)差异.结果:三组共34 对患者夫妇,三组患者间年龄,BMI,MII卵子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头精子症的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圆头精子症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三组共 34 个取卵周期,其中 4 个取卵周期未形成可移植胚胎,形成可移植胚胎的30 个取卵周期在第一个胚胎移植周期中获得 22 例临床妊娠,最终活产 20例,自然流产2 例.无头精子症和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圆头精子症组(P<0.01),三组间自然流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圆头精子症患者实施人工卵母细胞激活依然有部分患者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低下.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和无头精子症患者可以通过ICSI取得相对较好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PPOS方案用于卵巢高反应患者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应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与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对卵巢高反应患者的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158 例卵巢高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两组,PPOS组:应用PPOS方案73 例,拮抗剂组:应用拮抗剂方案85 例.比较两种不同方案对于促排卵情况、胚胎情况和首次冷冻复苏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卵情况:PPOS 组成熟卵母细胞率(85.38%)、两个原核卵裂率(98.66%)明显高于拮抗剂组(82.07%、9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OS组早发性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率明显低于拮抗剂组(1.37%vs 1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PPOS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明显低于拮抗剂组(0%vs 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情况比较,两组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卵巢高反应患者,应用PPOS方案促排卵能够降低早发LH峰率,OHSS发生率明显降低,获得与拮抗剂方案相同的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在高精子DNA碎片指数不育夫妇行ICSI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对高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不育夫妇的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精子DFI≥15%行ICSI治疗的男性不育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行PGS-ICSI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高DFI-PGS组,未行PGS检测的患者30例作为高DFI-ICSI组;另选取DFI< 15%行ICSI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低DFI-ICSI组.比较高DFI-ICSI组与低DFI-ICSI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胚胎种植率的差异;比较高DFI-PGS组与高DFI-ICSI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FSH、LH、T、精子DFI、核蛋白不成熟精子百分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胚胎种植率差异. 结果:高DFI-ICSI组与低DFI-ICSI组相比,正常受精率[(65.38 ±24.62)% vs(73.00±17.00)%]、优质胚胎率[(62.41 ±25.97)% vs (73.00±22.10%)]、囊胚形成率[(62.55 ±25.21)% vs(64.30±18.60)%]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胚胎种植率[31.25% vs 52.50%]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DFI-PGS组与高DFI-ICSI组相比,女方年龄,男方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FSH、LH、T、精子DFI、核蛋白不成熟精子百分率,正常受精率[(69.76±15.82)% vs (65.38±24.62)%]、优质胚胎率[(64.42±30.75)% vs (62.41±25.97)%]、囊胚形成率[(67.53±19.24)% vs (62.55±25.21)%]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间胚胎种植率(60.97% vs 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于精子DFI≥15%的不育患者,行单纯ICSI治疗并不能提高其胚胎种植率;而行PGS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胚胎种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VF/ICSI-ET年轻患者双胎妊娠的不良围产期结局及其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年轻患者(年龄<35岁)行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后单、双胎妊娠的不良围产期结局以及双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获得单胎或双胎妊娠的1321例年轻IVF/ICSI患者的临床结局和新生儿分娩情况.结果 双胎组的整体流产率、早期流产率和出生体质量低于单胎组(P<0.05),中期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和低出生体质量率显著高于单胎组(P<0.05),两组的妊娠囊丢失率和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胚胎移植、囊胚期胚胎、双胚胎移植为年轻患者双胎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 双胎妊娠增加了年轻患者中期流产、早产、剖宫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风险.在冻融周期选择单囊胚移植是年轻患者保证高临床妊娠率的情况下减少双胎率的有效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己酮可可碱处理睾丸不动精子行ICSI的临床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采用经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F)处理后的睾丸不活动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1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女方常规超促排卵,在取卵日男方行睾丸穿刺抽吸取精术,将经体外孵育处理未获得活动精子作的样本为实验组(32例),加入含有效成分为PF的稀少精子体外培养液20 min后,挑选出有活动力的精子进行ICSI操作;另选择穿刺可见活动精子的患者为对照组(49例),直接进行ICSI操作.比较2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2原核(2PN)率]、完全受精失败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临床妊娠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不动精子组)与对照组(活动精于组)间的成熟卵子百分比(80.2%比82.8%)、受精率(65.9%比65.9%)、异常受精率(7.6%比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受精失败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1%比10.2%,P>0.05),但2组间的卵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4%比97.2%,P=0.007).不动精子组中行非优胚胎囊胚培养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活动精子组(71.9%比46.9%),不动精子组可供移植或冷冻的D3或D5胚胎明显少于活动精子组(40.9%比52.2%,P=0.021).2组间的临床妊娠率(39.1%比39.3%)、胚胎种植率(25.6%比28.0%)及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冷冻睾丸(附睾)精子中,不动精子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有低于活动精子组的趋势,但由于样本量较小,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新鲜睾丸(附睾)精子中,不动精子组的以上指标均与活动精子组相接近(P>0.05).结论:在睾丸(附睾)不动精子标本中加入PF,使不运动的精子获得运动能力,可帮助判断并挑选出有活性的精子,达到或接近于睾丸活动精子的水平,而其安全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形态选择性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对比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男性因素不育症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形态选择性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MSI)对比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男性因素不育症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ClinicalTrials.gov和SinoMed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2年至2017年7月,并手工检索相关参考文献,纳入比较IMSI和ICS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由于单纯男性因素和合并男性因素的不育症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故行亚组分析. 结果:检索到文献280篇,纳入8个RCT,合计1 741个周期(IMSI=842,ICSI=899).在单纯男性因素亚组,无证据证明IMSI周期和ICSI周期的活产率具有差异[RR=1.31,95% CI(0.68,2.51),1个RCT,77个周期,极低质量证据];IMSI能提高临床妊娠率[RR=1.46,95% CI(1.02,2.07),4个RCT,813个周期,低质量证据].在合并男性因素亚组,均无证据证明IMSI周期和ICSI周期的活产率[RR=0.88,95% CI(0.60,1.31),1个RCT,255个周期,低质量证据]和临床妊娠率[RR=1.03,95% CI(0.86,1.23),3个RCT,851个周期,中等质量证据]具有差异. 结论:尽管IMSI能提高单纯男性因素不育症患者体外受精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但证据质量等级较低,尚不足以支持将IMSI常规应用于该类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体重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ICSI-ET助孕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常规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长方案IVF/ICSI-ET治疗的1381例PCOS患者,根据BMI分为4组:A组(低体重组,BMI<18.5);B组(正常体重组,18.5≤BMI< 23.9);C组(超重组,24≤BMI< 27.9);D组(肥胖组,BMI≥28).分别比较各组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 D组促排周期取消率高于B组(2.78% vs.0.30%,P< 0.001),D组与C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总量和时间显著多于B组与A组(P<0.001),D组胚胎种植率(24.04%)与临床妊娠率(36.27%)明显低于A、B和C组(P< 0.01);D组活产率(26.44%)明显低于B与C组(P<0.01);B组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浓度最高,获卵数最多(P< 0.001),4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随着BMI升高,PCOS患者IVF/ICSI-ET助孕过程中Gn使用时间延长、用量增加.体重低于或高于正常者获卵数减少.PCOS伴有肥胖者行IVF/ICSI-ET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降低,对妊娠结局产生负面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反复种植失败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即指不孕症患者经历多个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并移植了多枚优质胚胎而未发生胚胎种植或临床妊娠.随着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方案的不断完善和胚胎实验室技术及条件不断提高与改善,IVF/ICSI周期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分别达到30% ~ 40%、50% ~ 60%.但是,在IVF/ICSI助孕治疗中RIF的发生率可达5% ~10%[1],此乃是影响IVF/ICSI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倍受关注与重视.鉴于目前RIF的定义因诊断标准不统一而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因此,有必要对RIF的定义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梳理与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