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48家医院耳鼻咽喉科护士外耳道冲洗技术管理现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广东省耳鼻咽喉科护士外耳道冲洗技术的管理现状,为拟定和推广标准规范操作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2 年 1 月—2 月,选取广东省 21 个地级市共 48 家医院耳鼻咽喉科护士长或护理骨干共 48 名,运用广东省护理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自制外耳道冲洗现状调查问卷,对外耳道冲洗知识掌握、外耳道冲洗操作过程管理、培训管理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 48 份.①护士外耳道冲洗知识掌握状况:34 名护士(70.8%)掌握外耳道冲洗操作适应证,38 名护士(79.2%)掌握外耳道冲洗禁忌症;②外耳道冲洗操作过程管理状况:43 家医院(89.6%)采用注射器作为冲洗器,24 家医院(50.0%)采用一次性冲洗针作为冲洗接头,24 家医院(50.0%)采用操作者或患者体表试温,37 家医院(77.1%)根据患者反馈调控冲洗压力;③外耳道冲洗培训管理状况:35 家医院(72.9%)未在冲洗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9 家医院(60.4%)有外耳道冲洗操作人员准入资质要求,45 家医院(93.7%)有外耳道冲洗操作技术培训.结论 广东省耳鼻咽喉科护士外耳道冲洗知识有待提高,外耳道冲洗操作过程管理及培训管理有待规范统一.建议行业拟定外耳道冲洗规范,各医院加强操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促进专科护理规范化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以共济失调起病的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13
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LE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腱反射减低.现报告1例LEMS患者,以头晕、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后出现眼睑下垂,重复神经电刺激可见低频递减,高频递增,P/Q型压力门控钙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VGCC)抗体阳性,胸部CT提示肺结节及肿大纵隔淋巴结,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提示神经内科医师,共济失调也是LEMS的重要表现之一,避免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金宝Prismaflex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设备运行原理与故障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分析金宝Prismaflex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的设计原理和治疗模式,基于设备的基本结构与治疗流程解析CRRT设备出现的压力接头和秤归零测试失败的典型故障案例,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及维护保养策略,保障CRRT机稳定高效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正压接头对预防血压监测侧肢体静脉留置针堵管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手术过程中,为保障患者生命体征安全,麻醉医师需要至少每5分钟测量1次患者上肢血压,测量时因血压计袖带需要施加较高压力,会使患者静脉血流暂时中断,甚至出现逆流.当选择的静脉输液部位与血压测量部位在同一侧肢体时,血液中断逆流情况会更加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支气管阻塞管在婴幼儿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5F Arndt支气管阻塞管在婴幼儿单腔气管导管外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岁以内需OLV的胸科手术患儿22例.所有患儿均在Cook导丝引导下置入5F Arndt支气管阻塞管,再置入小于标准型号0.5F气管导管,通过阻塞管的转化接头连接麻醉机维持通气的同时,在纤维支气管镜明视下定位阻塞管到目标支气管,分析支气管阻塞管移位例数、OLV前后气道压、肺萎陷的程度来评价支气管阻塞管的效果.结果 22例患儿,年龄4个月~2岁,体重5.6~11.0 kg,20例患儿获得满意的单肺隔离.1例患儿OLV后SpO2下降.2例患儿术中出现支气管阻塞管移位,OLV后气道压力明显增高(P<0.05).结论 Arndt支气管阻塞管可用于婴幼儿OLV肺隔离,但存在移位安全隐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症肌无力免疫营养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传导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在MG中起重要作用,80%以上的患者伴发胸腺组织增生;15%~20%患者伴发胸腺瘤.因胸腺是免疫系统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以及自身免疫耐受的主要器官,也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所以胸腺病变可引起T细胞异常,Sun等[1]发现临床症状较重的MG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明显降低,而胸腺切除后调节性T细胞可明显上调.15% ~40% MG患者中有吞咽困难表现[2],且最近研究[3]证实MG患者中、上段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普遍存在,尤其全身型及有吞咽困难症状者食管压力下降明显,这说明部分MG患者可因长期进食困难而导致营养不良.虽然胸腺切除为有效的治疗方法[4],但手术创伤可进一步加重负氮平衡,使原有的免疫功能低下及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因而易出现肺感染、肌无力危象等并发症[5].因此,围术期充分合理的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在MG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氧气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转换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氧气疗法与氧气雾化吸入法的治疗转换,保证用氧安全,研制氧气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转换装置.方法 该装置主要由氧气流量表接头、湿化瓶接头、雾化器接头、三通装置和自动泄压阀组成.临床使用时,仅需调节旋钮方向,即可实现2种治疗状态的自由转换.结果 该装置能快捷地实现氧气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的转换,当导管扭曲、打折等管内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泄压阀自动泄压,杜绝了压力持续增大导管崩脱带来的医疗伤害等.结论 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为患者节约了医疗成本,能为护士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规避医疗风险与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Y型留置针在经膀胱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腹内压(IAP)是指密闭的腹腔内稳定状态时的压力. 有研究[1]显示,当腹内压>10 mmHg时,患者的心肺功能、神经功能、肾脏功能都会受到较大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将会延长,甚至引起患者休克、死亡. 因此,危重患者的腹内压监测非常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研究者认为ICU内应常规监测腹内压[2],以准确预测患者病情变化,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IAP的监测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其中间接法中的"膀胱压",即经膀胱腹内压监测,因其创伤小、测量值准确,已成为腹内压监测的金标准[3]. 目前ICU内以压力传感器监测"膀胱压"为主,但尚无专用的成套材料,一般是将导尿管、肠内营养输液器、三通、压力传感器、引流袋接头或动脉采血器和引流袋拼装而成[4],耗材较多,操作繁琐,且连接处之多易造成漏气而影响监测的准确性. 我科根据现有材料,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将Y型留置针用于ICU患者的经膀胱腹内压监测,耗材少、操作简单、测压准确,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简易通气功能检查法——最大呼气流速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最大呼气流速计是一种适用于农村、基层的简易通气功能检查仪器。它是根据气体流经狭窄的节流管,其两端压力差与气体流速的对数呈直线关系的原理制成;压差可用简单的液体压力计中水柱下降的高度测量。构造分吹气和压力测量两部分(图1),可以自制。关键的接头是4个有机玻璃节流管,其尺寸务必准确(图2),其测量范围在10~500升/分之间。北京右安门五金厂已生产供应。测量时尽量用内径较大接头,病人正坐深吸后猛吹一口气,检查者观察玻璃管内水面下降的读数,即可从经标准流速校正过的附表中查得相应的流速数值。重复三次取最大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密封型三腔通气接头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价应用密封型三腔通气接头进行控制通气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研究对比气管导管与喉罩控制通气下支气管镜检查的呼吸力学变化.方法:选取200例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控制通气组和表面麻醉组,每组100例.根据通气方法的不同,将控制通气组再分为喉罩通气组和气管导管通气组,每组50例.控制通气组应用密封型三腔通气接头连接通气工具和麻醉机实施控制通气,表面麻醉组应用自主呼吸和鼻导管给氧.记录两组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生命体征变化,支气管镜检查中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镜检期间体动、咳嗽、喉痉挛、呛咳以及声嘶等相关不良反应和术后患者满意度及控制通气组呼吸力学结果.结果:控制通气组患者生命体征波动情况、术中缺氧和体动等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氧分压情况均优于表面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0,F=2.49,F=2.34;P<0.05).控制通气喉罩组与气管导管通气组在潮气量、气道压力等呼吸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密封型三腔通气接头可进行安全有效的控制通气,能够解决全麻控制通气镜检期间的缺氧问题,利用气管导管和喉罩进行控制通气时呼吸力学差异不大,可做为支气管镜检查的通气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