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颈部压力疼痛阈值和头前伸姿势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颈部肌肉压力疼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与头前伸姿势及颈部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科的145例TMD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2例,年龄为28(9)岁。评估所有患者的头前伸角度、颈部特定肌肉PPT。通过照片拍摄法测量耳屏与C7棘突的连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头前伸角度(头颈角),头颈角≤51°为头前伸组,头颈角>51°为非头前伸组。PPT的测定点为上束斜方肌的中点及C5-C6棘突旁1 cm。患者填写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两组患者的年龄符合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采用独立 t′检验;两组患者的PPT、NDI和头颈角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头前伸组患者70例,非前伸组患者75例。头前伸组患者的斜方肌PPT[2.82(0.86) kg]显著大于非前伸组[2.46(0.80) kg]( P<0.01)。两组患者的C5-C6棘突旁PPT及N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头颈角与斜方肌PPT呈低度负相关( r=-0.273, P<0.01),与C5-C6处PPT不相关( r=-0.124, P>0.05);NDI与斜方肌PPT呈中度负相关( r=-0.301, P<0.01),与C5-C6处PPT呈低度负相关( r=-0.206, P<0.05)。 结论:TMD患者仅颈部斜方肌PPT与头前伸姿势呈低度负相关,患者头愈前伸反而颈部肌肉抗压痛能力愈强。颈部功能与头前伸角度不相关,但与肌肉压痛阈值密切相关,阈值愈高颈部功能愈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扣带回调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模型大鼠疼痛及焦虑样行为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调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诱导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大鼠痛行为与焦虑样行为的潜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8周龄SPF级SD大鼠9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4只):对照组、模型组、对照+D-AP5组(D-AP5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和模型+D-AP5组。采用第5腰椎左侧多裂肌注射NGF建立腰痛大鼠模型(注射2次,间隔5 d)。造模5 d后,对照+D-AP5组和模型+D-AP5组大鼠右侧前扣带回注射D-AP5(2 μg,0.3 μL,1次/d,连续3 d),模型组和对照组则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采用机械刺激和冷热板实验评估大鼠疼痛阈值,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焦虑样行为,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和c-Fos(一种即早基因)阳性细胞密度,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脊髓GFAP、c-Fos蛋白、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ed c-Jun N-terminal kinases,p-JNK)、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CXCL-1]的表达。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Krus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并对 P值进行Bonferroni校正。 结果:4组大鼠腰部压力疼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3.498,41.939,均 P<0.001)。造模后7 d,模型+D-AP5组PPT[(418.5±46.9)g]、足底PWT[(55.6±7.1)g]均高于模型组[(290.0±32.0)g,(30.5±7.5)g](均 P<0.001)。各组旷场实验中央区活动距离百分比( H=11.922, P<0.01)、中央区活动时间百分比( H=21.614, P<0.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D-AP5组中央区活动时间百分比高于模型组[5.6(4.3,7.9)%,3.1(2.1,3.8)%]( P<0.01)。各组左侧脊髓背角浅层GFAP、c-Fos阳性细胞密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49.085, F=18.120,均 P<0.001)。模型+D-AP5组左侧背角浅层GFAP [34.3(21.1,47.5)个/mm 2]、c-Fos阳性细胞密度[(52.7±39.4)个/mm 2]低于模型组[76.5(68.6,94.9)个/mm 2,(112.4±63.7)个/mm 2](均 P<0.001)。各组腰2节段GFAP、c-Fos、p-JNK、MCP-1、CXCL-1蛋白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9.413,38.437,41.867,36.735,130.951,均 P<0.001)。模型+D-AP5组腰2节段GFAP(1.7±0.5)、c-Fos(1.1±0.1)、p-JNK(1.7±0.3)、MCP-1(1.0±0.4)、CXCL-1(0.8±0.1)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4.3±0.7),(2.6±0.5),(2.8±0.4),(2.9±0.4),(3.5±0.4)](均 P<0.01)。 结论:ACC可调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及焦虑样行为,这可能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p-JNK通路、MCP-1和CXCL1的参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痛阈降低护理在慢性创面不愈合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痛阈降低护理在慢性创面不愈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住院的122例慢性创面不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痛阈降低护理方案,共护理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水肿情况、创面愈合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创面水肿评分、出院前创面愈合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清创术前后、护理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痛阈降低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慢性创面的愈合情况,促进创面修复,在提高患者对疼痛耐受程度的同时,进一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疼痛敏感性的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疼痛敏感性和疼痛诊疗密切相关,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文章介绍实验室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QST)以及疼痛敏感性调查问卷(Pai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PSQ)两种疼痛敏感性评估方法,通过测定冷、热、压力及机械痛等痛觉阈值或个体根据过往经验和/或主观想象对描述的不同类别疼痛强度进行评分以预测个体的疼痛敏感性,全面分析P2X受体和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等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焦虑、抑郁、性别、睡眠、年龄、饮食、BMI、种族、社会和医疗经历等疼痛敏感性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准确评估个体的疼痛敏感性,为精准化镇痛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微创手术治疗混合痔前后肛管测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对混合痔使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微创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肛管测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86例混合痔患者,根据患者病床号分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外切内扎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TST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改变、术后症状评分、肛门平整度与狭窄度等。通过 t检验及计数资料经 χ2检验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研究组治愈率69.77%、显著高于对照组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直肠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肛管直肠压力差、肛管静息压等均显著性下降,与术前比较( P<0.05);而对照组术后3个月直肠静息压升高为(17.33±2.40) mmHg(1 mmHg=0.133 kPa),研究组则呈下降趋势(10.37±1.20) mmHg,与术前比较( 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指标比较,研究组直肠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直肠静息压均低于对照组,而肛管直肠压力差、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肛门平整度比较,研究组患者不平整总计占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 P<0.05),术后3、7 d研究组患者肛门坠胀、肛缘水肿、创面疼痛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7 d研究组患者便时出血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于混合痔采用TST微创手术与外切内扎术比较,前者手术治疗效果更具优势,且对于患者术后肛肠动力学影响更小,患者术后肛门更平整,同时患者术后恢复快速,症状更为轻微,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带状疱疹患者脑脊液中趋化因子水平与神经痛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急慢性带状疱疹(HZ)患者脑脊液中趋化因子2(CCL2)、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XCL1)、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0(CXCL10)的水平,及其与神经痛疼痛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就诊的急性HZ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共6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HZ组25例,PHN组35例,分别于入院当天测量病变区域的压力疼痛阈值,同时评估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腰椎穿刺收取脑脊液2 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脑脊液中相关趋化因子含量。结果:HZ组趋化因子CXCL1、CXCL10分别为(24.84±6.97)ng/L、(107.46±28.29)μg/L,PHN组分别为(20.51±3.16)ng/L、(132.98±30.92)μ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1、-3.26,均 P < 0.05);两组趋化因子CCL2、CX3CL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62、-0.23,均 P > 0.05)。两组CCL2、CXCL1、CX3CL1、CXCL10水平均与压力疼痛阈值呈负相关(HZ组: r=-0.84、-0.78、-0.93、-0.86,PHN组: r=-0.71、-0.78、-0.94、-0.76,均 P < 0.01)。 结论:急慢性HZ患者脑脊液中较高的趋化因子水平会使患者的神经痛更加明显,趋化因子参与的神经免疫炎症可能与急慢性HZ的神经痛疼痛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HR-ARM)探讨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AP)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收治的行HR-ARM检查的81例FAP患者(FAP组)的临床资料,同期招募8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FAP组与健康对照组,FAP组内不同性别患者,以及FAP组内不同亚型(痉挛性肛门痛、肛提肌综合征、非特异性FAP)患者的HR-ARM特征,包括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模拟排便时直肠压力、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矛盾性收缩、初始感觉阈值、便意感阈值、排便窘迫感阈值、最大耐受感阈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FAP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VAS与HR-ARM参数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最小显著差异法、塔姆黑尼 T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FAP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排便窘迫感阈值、最大耐受感阈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59.56±24.71) mmHg(1 mmHg=0.133 kPa)比(81.94±15.87) mmHg、(119.04±46.94) mmHg比(154.62±37.95) mmHg、59.00(40.75,80.95) mmHg比83.10(61.78,94.30) mmHg、70.00(55.00,90.00) mL比85.00(60.00,110.00) mL、105.00(87.50,150.00) mL比140.00(100.00,180.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83 、-5.29, Z=-4.12、-3.12、-2.82;均 P<0.01)。FAP组男性患者模拟排便时直肠压力高于健康对照组男性,排便窘迫感阈值低于健康对照组男性[42.40(29.60,57.95) mmHg比31.10(25.85,36.80) mmHg、80.00(62.50,107.50) mL比92.00(81.00,140.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1.99、-2.53,均 P<0.05)]。FAP组女性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排便窘迫感阈值、最大耐受感阈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女性[(55.67±21.61) mmHg比(87.04±15.54) mmHg、(102.70±37.09) mmHg比(155.98±31.44) mmHg、52.55(40.53,67.48) mmHg比83.10(61.10,94.50) mmHg、60.00(52.50,81.50) mL比80.00(60.00,100.00) mL、101.00(80.00,128.75) mL比120.00(94.00,155.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77、-8.16, Z=-4.57、-2.24、-2.14;均 P<0.05)。FAP组女性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矛盾性收缩发生率、便意感阈值、排便窘迫感阈值均低于FAP组男性患者[(55.67±21.61) mmHg比(68.28±29.16) mmHg、(102.70±37.09) mmHg比(155.62±46.66) mmHg、52.55(40.53,67.48) mmHg比79.00(59.55,99.25) mmHg、28.6%(16/56)比68.0%(17/25)、44.00(35.00,60.00) mL比60.00(45.00,70.00) mL、60.00(52.50,81.50) mL比80.00(62.50,107.5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7、5.47, Z=-2.96, χ2=11.10, Z=-2.93、-2.34;均 P<0.05)。痉挛性肛门痛亚型FAP患者的肛管收缩压高于肛提肌综合征亚型患者[(140.19±56.51) mmHg比(80.56±30.79) mmHg],最大耐受感阈值低于非特异性FAP亚型患者[(87.86±17.80) mL比(125.14±48.31)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5、2.02,均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AP组患者的VAS与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排便窘迫感阈值均呈负相关( r=-0.28、-0.23、-0.24,均 P<0.05)。 结论:FAP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异常和感觉功能障碍,可能与盆底肌异常、排便时肌肉协调障碍、直肠高敏感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CF框架下运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系统评价运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NSNP)患者身体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 构建PICO架构,系统检索CBM、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有关运动疗法干预CNSNP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4年3月.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GRADE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数据合并和分析,采用Stata 18.0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668例患者.PEDro量表评分5~8分.运动疗法类型包括肌力训练、稳定性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瑜伽和普拉提等;对照组包括空白对照、物理因子治疗和健康教育.运动疗法可显著增加患者颅椎角(SMD=0.84,95%CI 0.42~1.26,P0.001),降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SMD=-2.05,95%CI-2.58~-1.52,P0.001),提高压力疼痛阈值(MD=112.27,95%CI 75.03~149.50,P0.001),提高颈椎前屈(SMD=1.24,95%CI 0.34~2.15,P=0.007)、侧屈(SMD=1.52,95%CI 0.40~2.65,P=0.008)关节活动度,提高颈深屈肌耐力(SMD=1.02,95%CI 0.10~1.94,P=0.03),改善颈椎关节位置觉(SMD=-1.00,95%CI-1.47~-0.53,P0.001),但对于改善后屈(SMD=0.85,95%CI-1.04~2.75,P=0.38)、旋转(SMD=1.65,95%CI-0.35~3.65,P=0.11)关节活动度的效果不显著;运动疗法还能降低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MD=-11.88,95%CI-16.09~-7.68,P0.001),对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效果不显著(MD=19.04,95%CI-3.00~41.08,P=0.09).结论 运动疗法可以改善CNSNP患者的异常姿势、疼痛、前屈和侧屈运动、颈屈肌耐力和关节位置觉,改善功能障碍,但对提高颈部后屈和旋转运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PB21对膝骨关节炎大鼠镇痛作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低剂量地塞米松(Dex)联合布比卡因缓释剂(PB21)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镇痛时间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半月板失稳和前交叉韧带横断方法制备大鼠KOA模型,8周后将成模后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ex 组(50 μg/只)、PB21 组(1.5 mg/只)、PB21+Dex 组[PB21(1.5mg/只)+Dex(50 μg/只)],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使用PAM压力应用测量系统分别测量给药前和给药后4、24、36、48 h各时间点KOA大鼠的疼痛阈值;使用步态仪(CatWalk)检测大鼠给药前和给药后4、24、48 h足爪平均强度及最大接触面积;在给药后4、24、48 h分别处死部分大鼠,取关节滑膜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滑膜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滑膜中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疼痛阈值降低(P<0.01),足爪平均强度和最大接触面积减少(P<0.01);与PB21、Dex单独给药组比较,PB21+Dex组疼痛阈值降低时间延迟;PB21+Dex组直至48 h仍可升高足爪平均强度和最大接触面积值,且与PB21、Dex单独给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滑膜组织GAP43和CGRP结果显示,PB21、Dex单独给药可降低4、24 h这两个时间点的蛋白表达水平,PB21+Dex组48 h仍可显著降低GAP43和CGRP表达水平,且与PB21、Dex单独给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Dex可以延长PB21对KOA大鼠的镇痛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疼痛相关蛋白CGRP、GAP43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重复外周磁刺激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重复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者平衡功能和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收治的60例ACL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康复方案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33岁,平均(26.11±5.46)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rPMS治疗的30例患者为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2~34岁,平均(25.32±5.61)岁.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 classification,FAC)、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膝关节功能,测试伸肌峰力矩(extensor peak moment,EPT)、屈肌峰力矩(flexor peak moment,FPT)及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hamstrings/quadriceps,H/Q)× 100%,进行被动活动察觉阈值测试(threshold to detection of passive motion,TTDPM)评估患者本体感觉功能,使用Pro-Kin平衡测试与训练系统评估膝关节平衡状态,包括压力中心X/Y轴、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功能表面区域的轨迹长度指数(length in function of surface,LFS)以及全身动态平衡测试(whole-body dynamic balancing task,DBT).结果 治疗后4周,实验组的Lysholm评分、FAC、ROM高于对照组,VAS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EPT、FPT、ROM、H/Q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两侧的本体感觉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侧的本体感觉较健侧仍有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睁眼及闭眼状态下的压力中心X/Y轴、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和LF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DBT均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PMS可以改善ACL重建术后患者的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以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