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维打印聚醚醚酮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采用三维打印聚醚醚酮(PEEK)修补颅骨缺损的植入方式为原位嵌入,与其他修补材料比较,能更准确地适应颅骨缺损、外表更美观、患者舒适度更高,且因其具备不导电和隔热等优点,在颅骨缺损成形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45例采用PEEK修补颅骨的患者与101例采用钛网修补颅骨患者的对比研究,发现采用PEEK修补的患者年龄更小;术后皮下积液、修补材料外露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塑形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伤致颈动脉夹层手术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40岁,因摔倒致右颈动脉夹层形成3周就诊。患者因摔倒致右颈部撞击外物就诊于当地医院,以右颈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当时无意识障碍、言语含糊及肢体活动障碍等,外院CT检查示:右侧颈总动脉中段夹层形成。为进一步治疗至我院就诊,既往史无殊,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门诊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每日1次及舒洛地特软胶囊1颗每日2次口服治疗。3周后来我院复查颈部CTA示:右侧颈总动脉近段管腔重度狭窄,狭窄近段血管局部呈双腔影,提示右颈动脉夹层进展。药物调整为阿司匹林肠溶片0.1g联合利伐沙班1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术前再次完善颈部CTA、头颈部血管壁MR增强及颈动脉造影证实右颈动脉夹层(图1),排除手术禁忌后全麻下行右颈动脉内膜剥脱及补片成形术,术中见右颈动脉内膜分离,局部血栓形成(图2),行夹层部分内膜剥脱,原位补片扩大成形术,手术顺利。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每日1次口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后1及6个月随访行颈部CTA示:右侧颈总动脉近段夹层术后改变,局部管腔梭形膨大,原狭窄段血管恢复正常粗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诉明显不适,正常生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位成形可注射水凝胶特性及其促创面愈合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原位诱导修复再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对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以及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等慢性创面的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近年来研究者对原位成形可注射水凝胶,即在创面局部应用可在生理条件下自发凝胶化的水凝胶类生物材料进行了探索。该类生物材料含有细胞外基质成分,可以根据需求添加促进创面修复的细胞,还能作为生长因子等活性肽的控释载体,模拟创面局部微环境,从而诱导修复再生。本文对原位成形可注射水凝胶的原位凝胶化特性及促进创面修复再生的作用进行综述,包括其材料种类、作用机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儿包皮外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小儿包皮外伤的个性化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包皮外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前首先对小儿包皮外伤进行分类和分度,在患儿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据此选择治疗方案。轻度损伤采取保守治疗;中度损伤行原位缝合修复术、系带成形术;重度损伤行改良包皮环切术、包皮皮瓣包皮成形术;极重度损伤行复合皮瓣(阴囊及阴阜皮肤局部推进皮瓣联合包皮皮瓣)包皮成形术。术后对患儿阴茎外观及排尿和勃起功能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36例男性患儿,年龄6个月至10岁。包皮损伤类型:包皮系带损伤7例,内板损伤7例,外板损伤12例,内外板复合损伤10例;包皮损伤程度:轻度损伤9例,中度损伤6例,重度损伤19例,极重度损伤2例。36例中保守治疗9例,原位缝合修复术4例,原位缝合修复术+包皮环切术5例,改良包皮环切术12例,包皮皮瓣包皮成形术4例,复合皮瓣(阴囊及阴阜皮肤局部推进皮瓣+包皮皮瓣)包皮成形术2例。所有患儿均随访3~6个月,阴茎阴囊外形良好,排尿、勃起功能正常,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对于小儿包皮外伤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外伤累及的包皮部位及包皮损伤的程度,采取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治疗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3例骨水泥移位患者资料。男4例,女9例;年龄(76.5±8.6)岁;骨密度T值-3.3±0.6。依据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可分为4个类型:骨水泥原位松动4例,骨水泥松动前移6例,骨水泥前移伴椎体骨块后移2例,骨水泥后移1例;其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例,钉棒固定椎板切除联合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7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患者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畸形cobb角及观察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变化评估疗效,保守治疗患者观察症状评估疗效。结果:13例患者治疗后随访时间7(5, 12)个月。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5.0(4.0, 5.0)分、3.0(2.0, 3.0)分、3.0(2.0, 3.0)分]均较术前[8.5(8.0, 9.0)分]显著改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50.6%±4.2%、37.8%±4.5%、29.3%±5.6%)均较术前(93.2%±3.6%)显著持续改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10.0(9.0, 11.0)°、9.0(9.0, 11.0)°、10.0(9.0, 12.0)°]均较术前[12.5(11.0, 14.0)°]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6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恢复Frankel分级有显著改善。3例保守治疗患者,1例治愈,1例随访无变化,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 结论: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患者的疼痛、脊柱功能障碍及神经损伤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牛心包补片联合假体植入一期乳房再造术14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牛心包补片联合假体植入行一期乳房再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141例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房再造科接受牛心包补片联合假体植入一期乳房再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8±8.5)岁(范围:13~60岁),体重指数(21.9±2.5)kg/m 2(范围:16.0~32.3 kg/m 2),均由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其中原位癌39例,Ⅰ期46例,Ⅱ期40例,Ⅲ期16例。患者接受保留乳头乳晕或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下淋巴结清扫,并应用牛心包补片于胸肌后行假体植入。采用 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学资料与并发症的关系,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外观和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患者手术时间[ M(IQR)]为3.6(1.5)h(范围:3.0~6.5 h)。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2.0%(31/141),主要为假体取出20例,其中15例发生在前30例手术患者。随访时间为28(8)个月(范围:20~53个月),术后远期并发症主要为包膜挛缩[11.2%(14/125)]和假体移位[10.4%(13/1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假体体积≥300 ml( OR=8.173,95% CI:1.302~51.315, P=0.021)和环乳晕切口( OR=7.809,95% CI:2.162~28.211, P<0.01)是患者发生术后近期局部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2年Breast-Q量表评分乳房外形满意度为(71.7±15.5)分,术后效果满意度为(90.4±9.5)分,心理满意度为(90.7±17.1)分,性生活满意度为(70.1±25.1)分。出院前满意率为95.4%(134/141),术后2年17.6%(22/125)的患者有修整意愿。 结论:假体体积≥300 ml和环乳晕切口是牛心包乳房补片联合假体植入一期乳房再造术后近期局部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完成学习曲线后,该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短,美容效果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卡梅现象患儿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更加安全、有效、规范的卡梅现象患儿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卡梅现象患儿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诊断为卡梅现象,以位于躯干或肢体的巨大血管瘤、重度血小板减少和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2)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该中心接受手术治疗;(3)年龄≤1岁。术前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 mg/kg,敏感患者应用至术前,不敏感患者于术前1 d单次大剂量血小板输注,纠正凝血功能;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式,配合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置管并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行瘤体根治性切除术,必要时配合皮瓣成形术或原位植皮术;术后常规带管入ICU,呼吸循环恢复后酌情拔除气管插管,ICU留观过夜,评估稳定后转出;术后监测血小板动态变化,加强营养支持,病变位于四肢的患者(原位植皮者除外),于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被动康复训练;随访6~36个月,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肢体病变患儿,复诊时检查邻近关节活动度、肌力情况。结果:共纳入55例卡梅现象患儿。术前1 h末梢血检测显示54例血小板>100×10 9/L,1例>80×10 9/L,血红蛋白均纠正至10 g/L以上;手术时间48~135 min,平均87 min;无术中、术后死亡病例;术后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历时4~36 h,平均8.4 h;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住院时间9~30 d,平均16.7 d;手术切口延迟愈合3例,瘢痕挛缩致活动障碍1例,瘢痕增生3例;随访周期内无死亡病例,血小板均稳定在正常范围。 结论:手术治疗合并卡梅现象的血管肿瘤,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疗程短、费用低。积极的术前准备、有效的凝血功能纠正措施、完善的麻醉及监护方式、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保障、精细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早期进行的康复锻炼,这一系列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及再置管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TCC留置相关中心静脉病变患者13例.TCC留置中位时间35.2个月(6~70个月).在加硬导丝支撑下拔除失功导管并造影显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PTA开通中心静脉并原位或异位置入新TCC.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2例原TCC顺利拔除,1例因导管粘连严重,拔除失败.中心静脉狭窄包括右颈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和右髂静脉,行PTA后均成功置入新TCC,未行支架植入.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3.1个月(6~48个月),通路功能正常.结论 DSA下PTA开通TCC相关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置入新TCC导管,能够为TCC后失功患者重新建立透析通路,延长通路寿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因其能有效减少再狭窄发生率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小血管病变,对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数据较少.目的 探讨DCB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2 年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年龄>60 岁老年冠心病(CHD)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完善术前检查化验.按照PCI治疗方案分为DCB组(n=30)、药物洗脱支架(DES)组(n=64)和生物可吸收支架(BVS)组(n=34).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术前靶血管参考直径(RVD),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观察最小管腔直径(MLD),进一步推算术前直径狭窄程度(DS)、术后即刻观察管腔获益(AG),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 1 年残余直径狭窄程度(RDS)和晚期管腔丢失(LLL).随访期间每月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院内及出院后 1 年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变量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发生MACE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DCB组、DES组和BVS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BVS组MLD、AG高于DCB组、DES组,RDS低于DCB组、DES组(P<0.05),术后1年DES组RDS低于DCB组(P<0.05).3组患者院内均无MACE发生,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78(425,538)d,共发生38例MACE,随访期间3组均无心肌梗死与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出血事件:DCB组有0例,DES组有3例,BVS组有 3 例,表现为牙龈出血,经评估为轻度出血.Log-rank检验结果示 3 组患者无MACE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LASSO回归分析筛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介入治疗史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LDL-C(OR=12.204,95%CI=3.403~43.768)、介入治疗史(OR=0.041,95%CI=0.010~0.162)是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论 DCB治疗老年CHD患者大血管病变与DES和BVS比较无明显差异,有效性及安全性DES和BVS相当.DCB是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安全、有效的方式,LDL-C升高和介入治疗史是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四君子汤对胃癌脾气虚证裸鼠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究四君子汤对胃癌脾气虚证裸鼠的分子学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BALB/c雄性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模型组14只,正常组常规喂养,模型组以番泻叶药液灌胃结合饥饱失常法建立脾气虚证模型,再行胃癌原位移植手术造模,造模成功的14只裸鼠随机抽取7只按10.92 g/kg灌胃四君子汤(四君子汤组),剩余7只裸鼠仍为模型组.记录各组裸鼠精神状态,皮毛色泽,反应力、活动度等行为学表征及肿瘤质量与抑瘤率;采用免疫印迹法和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Wnt/β-catenin的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组裸鼠活动正常,皮毛柔顺有光泽,大便正常;模型组裸鼠精神萎靡不振,毛发杂乱,反应迟钝,活动度欠佳,弓背懒动,肛门湿润红肿,大便不成形,呈溏状;四君子汤组裸鼠上述情况均有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四君子汤组裸鼠肿瘤质量减轻(P<0.05),抑瘤率为47%,Wnt1基因、β-连环蛋白、MYC癌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降低(P<0.05),糖原合酶激酶3β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四君子汤可能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改善胃癌对机体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