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调控自噬治疗IgA肾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IgA肾病是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自噬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起重要作用,细胞自噬功能障碍可影响IgA肾病发生发展.本文围绕自噬梳理中药调控肾脏固有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发现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主要通过PI3K/Akt/mTOR、TLR4/NF-κB、MAPK、Nrf2/HO-1、NLRP3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自噬活性,进而干预肾纤维化、炎症、氧化应激等病理损害,延缓IgA肾病进展,为IgA肾病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尿β2-微球蛋白在原发性膜性肾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原发性膜性肾病(PMN)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首诊收治的66例PMN患者,根据尿β2-MG水平分为高β2-MG组(尿β2-MG>0.3 mg/L,40例)和低β2-MG组(尿β2-MG≤0.3 mg/L,2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尿β2-MG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尿β2-MG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首诊时,高β2-MG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肾间质病变积分均大于低β2-MG组,而eGFR则小于低β2-MG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24 h尿蛋白、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肾间质病变积分是高尿β2-MG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首诊数据,高β2-MG组末次随访的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及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eGFR水平则明显降低(P均<0.05),且各指标与低β2-MG组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低β2-MG组相比,高β2-MG组的预后不良率更高(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尿β2-MG最佳截断值为0.303 mg/L时、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性为93.7%、特异性为76.9%。结论: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eGFR、24 h尿蛋白、肾间质病变积分是高尿β2-MG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β2-MG患者预后较差。尿β2-MG水平有可能预测PMN患者的病情转归,在免疫抑制疗法中具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伴C1q沉积的儿童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伴C1q沉积的儿童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177例PMN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肾脏病理免疫荧光C1q染色是否阳性分为C1q沉积组和非C1q沉积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反应及远期预后。结果:177例儿童PMN包括男98例,女79例。中位年龄为192.0个月。经过(52.4±35.6)个月的随访,7例(4.0%)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14例(7.9%)进展至ESRD或肾功能不全。C1q沉积组血IgG水平较非C1q沉积组高[(5.10±2.51) g/L比(4.34±2.10) g/L, t=2.110, P=0.036],肾小球C4沉积阳性率较非C1q沉积组高(34.7%比2.9%, χ2=32.567, 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组间ESRD的累积肾脏生存率( P=0.561)和累积缓解率( P=0.29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1q沉积与治疗反应无关( P=0.587)。单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 HR=8.578,95% CI:1.120~65.689, P=0.039)和尿蛋白未缓解( HR=0.053,95% CI:0.017~0.171, P<0.001)为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尿蛋白未缓解( HR=21.858,95% CI:5.595~85.387, P<0.001)和C1q沉积( HR=0.116,95% CI:0.023~0.584, P=0.009)为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C1q沉积是预示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在部分PMN患儿中被激活,且可能在介导肾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gA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0%~40%的患者在诊断后2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IgA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主要以控制病情进展为主,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围绕半乳糖缺乏的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提示IgAN发病涉及多个环节。该文从IgA1的结构特征、IgAN患者体内Gd-IgA1抗体及含Gd-IgA1免疫复合物、Gd-IgA1免疫复合物在肾脏中的沉积、Gd-IgA1免疫复合物沉积对肾脏的损伤、补体在IgAN中的作用、IgA肾病的基因组学及黏膜免疫与IgAN等方面,综述了IgAN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线索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gA肾病治疗现状:机遇、挑战、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IgA肾病患者的预后并不乐观,即使传统认为低进展风险的微量蛋白尿仍可能存在较高的肾衰竭风险,现有的治疗策略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而新近大量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将有望改善现状,治疗策略亦向多靶点的综合治疗策略转变,未来将是IgA肾病治疗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国肾脏病学界在这一战略机遇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脏剪切波弹性成像与肾活检病理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肾脏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肾活检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137例确诊PG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肾脏SWE定量分析及肾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肾脏弹性模量的差异,肾脏弹性模量与肾活检病理因素、IgA肾病Lee分级的关系。结果:IgA肾病、膜性肾病及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是PGN最常见病理类型,三者的肾脏弹性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免疫复合物沉积阳性组弹性模量最大值大于阴性组( P<0.05),足细胞足突融合程度重组弹性模量平均值、中位数及最大值均小于足突融合程度轻组(均 P<0.05),有系膜区嗜复红蛋白沉积组弹性模量平均值及最大值均大于无系膜区嗜复红蛋白沉积组(均 P<0.05),有球囊周纤维化组弹性模量最大值小于无球囊周纤维化组( P<0.05)。61例IgA肾病各Lee分级亚组肾脏弹性模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ee分级与肾脏弹性模量值不存在相关性( P>0.05)。肾脏弹性模量值与肾小球硬化率、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程度、肾小管萎缩面积百分率的相关性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WE有望为监测PGN病理损伤因素提供新影像诊断指标。SWE未必能高效监测IgA肾病的病理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IgA肾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IgA肾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4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肾活检时血清CysC水平分为血清CysC高水平组(≥1.03 mg/L)及CysC正常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法分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血清CysC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血清CysC水平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联合血清CysC预测相关病理损伤的能力。结果:CysC高水平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血肌酐、尿素及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CysC正常组,而eGFR水平明显低于血清CysC正常组( 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eGFR呈负相关( r=-0.744, P<0.001)。在病理损伤方面,CysC高水平组在肾小管萎缩与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等程度高于CysC正常组( 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血肌酐、尿素、血尿酸、肾小管萎缩与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动脉管壁增厚与血清CysC水平具有相关性(标准回归系数β值分别为0.048、0.299、0.260、0.134、0.195、0.068, P均<0.05)。在临床因素的基础上加入血清CysC后,能提高对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的预测效能[AUC分别为0.829(95% CI 0.787~0.870)、0.847(95% CI 0.808~0.886), P<0.05]。 结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肾功能水平较差、病理损伤程度较重时,更易出现血清Cys C水平升高。血清CysC与高血压、血肌酐、尿素、血尿酸、肾小管萎缩与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相关。联合血清CysC水平可有效提高对肾小管萎缩与肾间质纤维化的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中心110例青少年期起病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与病理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青少年期(10岁≤年龄≤18岁)起病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探讨青少年期起病儿童PNS的肾活检指征。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住院行肾活检,且起病年龄≥10岁的PNS儿童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共110例患儿被纳入该研究,其中男性76例(69.1%),女性34例(30.9%),起病年龄10岁至14岁9个月。49例(44.5%)伴有血尿,其中肉眼血尿14例(12.7%),镜下血尿35例(31.8%)。起病时,25例(22.7%)合并高血压,19例(17.3%)伴有肾功能不全,4例(3.6%)伴有低补体C3血症。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52例(47.3%),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58例(52.7%)。病理类型依次为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52例(47.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ar sclerosis,FSGS)[22例(20.0%)]、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17例(15.5%)]、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7例(6.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例(4.5%)]、IgM肾病[4例(3.6%)]、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1.8%)]和C1q肾病[1例(0.9%)]。临床表现为单纯型肾病综合征的44例(40.0%)患儿,病理类型大多为MCD(77.3%);临床表现为肾炎型肾病综合征的66例(60.0%)患儿,病理类型多为非MCD(72.7%),如IgAN、FSGS、MN等。如具有持续性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低补体C3血症4种临床表现中的2种及以上时,非MCD的比例进一步增加至92.0%(23/25)。伴肉眼血尿或低补体C3血症者,病理类型均为非MCD。非MCD组血尿(69.0%比17.3%, χ2=29.619, P<0.001)、高血压(31.0%比13.5%, χ2=4.821, P=0.028)及肾功能不全(24.1%比9.6%, χ2=4.047, P=0.044)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MCD组。 结论:10岁以上的青少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如临床表现为单纯型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大多为MCD,且多数激素敏感,建议先予激素治疗,如出现激素耐药再行肾活检;如临床表现为肾炎型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大多为非MCD,尤其是对伴肉眼血尿、低补体C3血症,或具有持续性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低补体血症4种临床表现中的2种及以上时,需尽早行肾活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原发性IgA肾病临床表现与免疫荧光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IgAN)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与免疫荧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近10年江西省儿童医院肾脏科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222例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及相关性。结果:1.免疫荧光显示IgA仅伴系膜区沉积的患儿最多[115例(51.8%)],其余为同时伴毛细血管袢沉积[107例(48.2%)];IgA免疫荧光强度++的患儿最多[122例(55.0%)];IgA伴IgM沉积患儿最多[168例(75.7%)],其次为伴C 3沉积[160例(72.1%)];伴C 4沉积最少[7例(3.2%)]。2.高血压与免疫荧光伴IgM、C 3沉积、IgA沉积强度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高尿酸血症与伴IgM、IgG、C 3沉积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低蛋白血症与伴IgM、C 3沉积、IgA沉积强度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负相关(均 P<0.05);高胆固醇血症与伴C 3沉积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尿蛋白定量与伴IgM、IgG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IgA伴血管袢沉积呈负相关( P<0.05)。3.Lee氏分级与免疫荧光伴IgM及C 3沉积、IgA沉积强度及IgA伴毛细血管袢沉积呈正相关(均 P<0.05)。4.牛津分型中系膜细胞增生(M1)与免疫荧光伴C 3沉积、IgA沉积强度均呈正相关(均 P<0.001);毛细血管内皮增生(E1)病变与IgA沉积强度及IgA伴毛细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节段肾小球硬化或黏连(S1)病变与免疫荧光病理无相关性;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1)与伴IgG及C 3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5.球性硬化与免疫荧光病理无相关性;新月体与免疫荧光伴IgM、IgG、C 3沉积、IgA沉积强度及IgA毛细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肾内动脉增厚与伴IgG沉积及IgA毛细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性(均 P<0.05)。 结论:儿童原发性IgAN免疫荧光IgA强度以++为主,伴IgM沉积最多见;IgA伴毛细血管袢沉积或伴C 3沉积的临床表现及光镜病理更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gA肾病患者血清miR-155、SOCS-1水平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IgA肾病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水平变化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5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将入组患者分为T0组139例、T1组124例、T2组102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36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miR-155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SOCS-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gA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法分析IgA肾病患者血清miR-155、SOCS-1水平与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影响因素、TGF-β1、MCP-1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55、SOCS-1水平对IgA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T0组、T1组、T2组SBP、DBP、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及血清miR-155、TGF-β1、MCP-1、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依次显著升高,血红蛋白、eGFR、尿渗透压及血清SOCS-1水平依次显著降低(均 P<0.05)。高SBP、高DBP、低血红蛋白、高血肌酐、高尿酸、高24 h尿蛋白定量、低eGFR水平是影响IgA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IgA肾病患者血清miR-155水平与TGF-β1、MCP-1、SBP、DBP、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与SOCS-1、血红蛋白、eGFR水平呈负相关(均 P<0.05)。血清SOCS-1水平与TGF-β1、MCP-1、SBP、DBP、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与血红蛋白、eGFR水平呈正相关(均 P<0.05)。血清miR-155、SOCS-1水平联合检测预测IgA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82,明显大于血清miR-155、SOCS-1水平单独检测(均 P<0.05)。 结论:IgA肾病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上调、SOCS-1表达下调,可能作为预测因子,对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