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死因寿命表及最终死于某死因概率在城市脑血管病患者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病死因对我国城市不同性别、年龄人口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应用蒋庆琅法,用ex-cel软件计算和编制 2019 年全国城市人口分性别、年龄简略寿命表,去脑血管病死因寿命表,再运用最终死于某死因概率计算脑血管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程度.结果 2019 年我国城市人口出生时期望寿命为 84.81 岁(男性 81.15 岁,女性89.10 岁),因脑血管病损失的预期寿命为 4.9 岁(男性 4.22 岁,女性 5.7 岁),男性尚存人数曲线下降较女性更陡峭,死亡高峰较女性更提前.男性因脑血管病死亡概率最高的为 80~岁年龄组(0.237395),女性最高为 70~岁年龄组(0.211967),各年龄组比较脑血管病占男性全死因比例均高于女性,且死亡人群集中年龄较女性更年轻.结论 因脑血管病损失的期望寿命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呈现差异性,在男性中老年人群中影响更明显且呈年轻化趋势,卫生部门应针对此制定相应健康策略,以期延长人口寿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四川省资中县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之生活满意度对烟草使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青少年烟草使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四川省农村青少年吸烟行为与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农村青少年吸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自行编制的《青少年健康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对四川省资中县2所乡镇中学的八年级和十一年级2 67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Mplus 7.0软件拟合青少年烟草使用行为与心理健康及生活满意度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有28.3%(756/2 671)的青少年尝试过烟草制品,9.5%(255/2 671)的青少年在过去30 d内使用过烟草制品,其中男生(16.6%)高于女生(3.5%),十一年级学生(21.9%)高于八年级学生(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9、4.24,均P<0.05).现在烟草使用率随每月生活费增加而增高(χ2=46.96,P<0.05).心理健康状况可直接预测吸烟行为,有正向影响,并通过生活环境满意度对吸烟行为有间接影响;生活环境满意度直接预测吸烟行为,有负向影响,生活环境满意度在心理健康状况和吸烟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2%,非标准化中介效应及其95%CI为0.007(0.002~0.012).[结论]青少年吸烟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社会行为,四川农村青少年烟草使用形势严峻.青少年吸烟行为干预策略应重点关注如何减少心理健康问题和提高生活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的评估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每5年组织科学论证评估,根据论证评估情况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名录调整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不断适应各种新的变化和要求至关重要.为提高名录调整的效率和合理性,有必要建立一套高效的遴选方法.本研究使用公开的中国脊椎动物名录(不含海洋鱼类)数据,从国内外已广泛使用、由专门的组织或机构编制发布的专项名录中,选用了6项8个指标并赋予权重来遴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整名录,并进行了案例研究.所得到的案例名录有一级保护动物204种、二级718种,合计922种,其中92.0%的物种与2021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相对应部分相同,两者一致性较高;2021年名录中有8.0%的物种未进入案例名录,案例名录中有7.6%为新增种,并对部分物种的保护等级进行了调整.案例名录明显提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种、中国特有种的保护比例(分别提升了6.5%、5.2%和5.6%),契合遴选出更濒危、更有意义、更具代表性物种进行保护的原则.本方法所需数据全都取自公开的大数据,将遴选方法由过去的专家评估转变为先进行定量评估,再进行专家复审的方式,提升了名录的客观性、准确性以及不同类群之间的协调.本方法简便易操作,也可供其他生物类群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重庆市成年女性对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了解重庆市成年女性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认知情况、接种意愿和影响因素,为今后推广HPV疫苗接种、消除宫颈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18岁及以上的成年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设计编制问卷,利用"育苗通"微信服务号向调查对象推送问卷,调查对象自愿填写相关内容,同时强化质量控制,确保问卷应答质量.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可能影响调查对象HPV疫苗认知和接种意愿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此次共调查4 885名成年女性,其中96.46%听说过宫颈癌,94.60%听说过HPV,96.62%听说过HPV疫苗.99.43%的调查对象愿意接种HPV疫苗,93.33%的调查对象愿意让女儿接种HPV疫苗.如果9~14岁的女孩能免费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89.27%的调查对象会让女儿接种,选择不会让女儿接种的人群中,有86.64%觉得2价疫苗覆盖面不够,想让女儿接种覆盖面更广的4价或9价疫苗.结论 重庆市成年女性对HPV疫苗的认知较过去的研究有明显提升,接种意愿很强烈;但仅有34.45%的调查对象认为女性接种HPV疫苗的最佳年龄是9~14岁,未来需要针对这点进一步强化科普宣传;做好推广HPV疫苗普遍接种工作,需要兼顾个人选择权,因此制定普惠、公平、灵活的接种政策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如何撰写一份清晰透明的临床实践指南编制说明——实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实践指南以文本简洁、一目了然为其实用性的前提条件,故一份临床实践指南无法装载下整个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过程,这就需要依托编制说明加以展现.目前虽然有关指南制订过程的步骤和方法均已成熟且规范,但就其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如何去体现,尚无明文规定.该文通过借鉴标准制作过程中编制说明的框架,就临床实践指南如何制作一份逻辑结构清晰,过程透明、可溯源的编制说明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辅以实例加以展示,以期为将来临床实践指南制订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一份好的编制说明有助于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到指南制订的“幕后”工作,且对整个指南的编制起到无形的监督作用,对提高指南编撰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佛山市某镇农村妇女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佛山市某镇健康村农村妇女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运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该镇18~ 60岁本地农村妇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14名农村妇女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为38.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8 ~45岁、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共同居住人口数4人及以下、去年家庭健康投资5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其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较高.结论:该镇农村妇女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较低,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级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感现状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护士职业倦怠感现状,为管理者和护士自身找出降低职业倦怠感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6所三级医院的3497名护士进行职业倦怠测量.结果:6所三级医院的护士情感衰竭得分为(27.09±11.78)分,处于重度倦怠水平;去人格化得分为(7.88±6.67)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5.15±8.37)分,均处于中度倦怠水平;6所三级医院的护士职业倦怠感高于常模的水平(P<0.01).工作编制不同的护士职业倦怠感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事业编制的护士职业倦怠感较编制护士严重;不同科室护士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相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护理管理者应联合起来,积极发掘影响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专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感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专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及职业倦怠感的现状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 运用Arthur教授的护士专业自我概念量表中文版的Maslach工作倦怠感量表,对安徽省参加培训的277名专科护士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专科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得分(89.71 ±10.11)分,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医院等级和有无编制的专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专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与情绪耗竭及去人格化呈负相关(r=-0.514、r=-0.380,P<0.01),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r=0.649,P<0.01).回归分析显示,情绪耗竭和个人成就感是专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t=-5.838、t=11.882,P<0.001).结论 专科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处于中等偏积极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者及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专科护士的情绪耗竭,提高其个人成就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专业自我概念水平,以稳定专科护士队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深圳市罗湖区医改的经验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深圳市罗湖区的医改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其具体措施和成效,如实施医院集团一体化管理,运营成本降低、职工薪酬增加;去编制化管理、改变财政补助方法和激励机制,群众满意度提高;将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给基层,社康中心服务能力和接诊量大幅度上升;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居民享受个性化服务,签约率逐年上升;创新“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成功入选“老龄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示范区”;医保经费总额包干,医疗服务成本和医疗费用降低;加强居民健康管理,签约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等,进而总结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医改的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罗定市居民期望寿命与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6年罗定市居民期望寿命及去死因期望寿命,了解该地区居民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防治和制定卫生政策、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按蒋庆琅法各公式用Excel软件计算和编制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计算该地区2016年死因期望寿命,同时分析影响期望寿命的前8位死因,并计算去死因后的期望寿命.结果 罗定市2016年户籍居民标化死亡率为809.74/10万,其中男、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11.93/10万、694.06/10万.罗定市2016年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4.4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78.49岁)高于男性(71.25岁).心脏病成为影响罗定市居民寿命损失的首位疾病,去死因寿命损失量第1~8位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传染病,损失量分别为3.59、3.30、3.27、1.77、1.34、0.39、0.34、0.32岁.结论 2016年罗定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低于全国和广东省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是影响罗定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防控指导,降低人群慢性病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