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在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21年5—10月,前瞻性纳入因肾肿瘤拟行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单发肾肿瘤,肿瘤最大径≤4 cm;体质指数(BMI)18.5~30.0 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1~3分;能配合完成方案规定的相关检查和随访;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肿瘤,或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纳入本研究者;既往接受过同类型泌尿系统外科手术治疗,且研究者评估后认为不适合参与本研究者;入组前3个月内以及研究期间计划行其他大型手术者;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研究者认为不适合行手术治疗者;入组前3个月内参与过其他干预性临床试验者。本研究手术均采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该系统由远程控制台、手术设备台车、含4个机械臂的操作系统,以及可重复使用的蛇形机械臂构成。蛇形机械臂是具有两段且均可四向弯转的手术器械,末端携带单极剪刀、双极抓钳、持针器等不同的手术器械,靠自身弯曲运动,通过专用单孔多腔道套管进入体内,可避免传统单孔套管的"筷子效应""反向操作"等问题。本研究均行单孔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全麻,患者取健侧卧位,升高腰桥、头低足低位。于脐水平腹直肌外缘取3~4 cm切口,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置入配套的单孔机器人专用2.5 cm套管,连接机器人系统,装入高清3D腹腔镜镜头和蛇形机械臂,助手通过专用通道置入普通腹腔镜器械进行辅助,必要时增加1个辅助孔。所有手术均采用经腹腔入路,肿瘤切除和创面重建均采用零缺血方式。记录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信息。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例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44~52岁。BMI 26.5~29.0 kg/m 2。2例有高血压病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均为0分。卡氏评分100分3例,90分1例。术前平均血肌酐(76.8±18.8)(70~104)μmol/L。肿瘤位于左侧3例,右侧1例。肿瘤直径1.1~2.8 cm。肿瘤分期均为T 1a期。R.E.N.A.L.评分为4A、7P、6P、4P各1例。首例手术采用纯单孔方式,余3例为保证手术安全性,均增加1个辅助通道。手术时间155~210 min,术中出血量20~170 ml。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2例,切缘均阴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漏尿、发热、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下床时0间1~3 d,术后住院时间3~9 d。出院前复查血肌酐(71.5±22.0)(54~103)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 结论:采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开展单孔腹腔镜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蛇形臂动作灵活、指向性准确,可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梅氏微创房颤手术对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梅氏微创房颤手术对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33例房颤合并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收梅氏微创房颤手术治疗。手术经左胸路径,在全胸腔镜下施行,房颤消融术式包括双极消融钳行双侧环肺静脉消融、连接两侧肺静脉的左心房顶部和左心房后壁线性消融,Marshall韧带、心外膜自主神经节消融和左心耳切除等。随访采用门诊复诊和电话等方式。通过患者自觉症状及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等检查,记录患者术后心律情况。术后二尖瓣病变的情况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结果:3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30例(90.9%)出院时维持窦性心律。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无反流16例,二尖瓣反流轻度8例,中度9例。出院后随访1~4年,平均(2.6±1.1)年。23例(69.7%)患者维持窦性心律。17例患者二尖瓣无反流,二尖瓣反流轻度9例,中度6例,重度1例。25例患者反流程度较术前减轻,5例维持不变,3例二尖瓣反流加重。通过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未减轻与房颤复发相关。 结论:本研究发现房颤心律和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关系密切。通过对房颤的有效治疗可以减轻大部分的中度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对于重度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尚不建议单纯行房颤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光敏蛋白 PsCatCh2.0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新型光敏蛋白 PsCatCh2.0转染至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rd1小鼠视网膜1年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对光反应、视网膜炎症及细胞凋亡情况。 方法:雄性rd1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rd1实验组、rd1对照组,各12只。rd1实验组小鼠鼻侧角巩膜缘下1 mm处玻璃体腔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2-巨细胞病毒启动子(CMV)- PsCatCh2.0-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1.5 μl,2周后颞侧角巩膜缘下1 mm处再次注射相同剂量的重组病毒。注射后1年,用膜片钳技术记录表达 PsCatCh2.0的RGC对光反应;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 PsCatCh2.0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行视网膜铺片染色评估重组病毒的转染效率,并计数RGC;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内层视网膜厚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视网膜中核因子(NF)-κB p65的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注射重组病毒后1年,表达 PsCatCh2.0的RGC产生的电流约为30 pA。 PsCatCh2.0-EGFP与RGC呈共定位表达;少量与无长突细胞共定位,几乎不与水平细胞、双极细胞共定位。rd1实验组、rd1对照组小鼠RGC密度、内层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14.35、0.05, P>0.05)。rd1实验组小鼠视网膜NF-κB p65蛋白表达量以及TNF-α、IL-6 mRNA表达均低于rd1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61、5.91、5.78, P<0.05)。rd1实验组小鼠视网膜中呈红色荧光的凋亡细胞数量少于rd1对照组,Bax mRNA表达低于rd1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52, P<0.01 )。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AV2/2-CMV- PsCatCh2.0-EGFP后1年,表达 PsCatCh2.0的RGC仍可产生光电流;长期转染表达 PsCatCh2.0对RGC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也不增加视网膜的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阴道内镜在隐匿性阴道顶角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阴道内镜在隐匿性阴道顶角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对于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子宫全切除术后因高危型(HR)-HPV阳性和(或)细胞学异常的患者,先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下阴道顶角暴露不满意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进一步行阴道内镜检查,分析阴道内镜在诊断和治疗隐匿性阴道顶角HSIL中的作用。结果:共有153例子宫全切除术后HR-HPV阳性和(或)细胞学异常且阴道镜检查阴道顶角暴露不充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年龄为(49.8±8.1)岁,1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阴道内镜检查,未发生阴道顶角穿孔,无膀胱、直肠损伤。153例患者中,11例(7.2%,11/153)阴道镜下HSIL边界不清,在阴道内镜检查时可见清晰的HSIL边界;23例(15.0%,23/153)阴道镜检查结果为正常和(或)阴道低级别鳞状上内病变(LSIL)的患者,阴道内镜下活检发现有HSIL(即病理升级)。阴道镜下活检(均因阴道顶角暴露不充分同时行阴道顶角盲刮活检)诊断为正常或炎症89例、阴道LSIL 45例、阴道HSIL 19例,阴道内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正常或炎症56例、阴道LSIL 55例、阴道HSIL 40例(包括2例不除外病变更重者)、阴道癌2例,阴道镜与阴道内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阴道镜下阴道顶角盲刮活检的漏诊率达54.8%。40例阴道内镜下见阴道残端HSIL患者中,15例用阴道内镜抓钳完全抓除,22例阴道内镜下用双极电外科系统汽化阴道病灶,3例最终选择行部分阴道壁切除术。37例阴道内镜下接受治疗的阴道HSIL患者中,34例随访满6个月,其中31例阴道HSIL消失,治愈率为91.2%(31/34),HR-HPV阳性率由治疗前的100.0%(34/34)降至治疗后的79.4%(27/34)。 结论:对于子宫全切除术后行阴道镜检查时阴道顶角暴露不充分的患者,阴道内镜有助于暴露并发现隐匿性阴道顶角HSIL,且可同时在阴道内镜下对阴道顶角HSIL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3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连续收治的30例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27例,年龄(31.5±11.0)岁(范围:17~55岁)。甲状腺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24例。观察孔位于下唇系带前方远离牙龈根部1 cm处,第1、2操作孔位于双侧第一前磨牙根部水平靠近唇侧处,分别连接双极马里兰钳和超声刀,第3操作孔位于右侧腋窝皱襞处,连接5 mm精细操作钳。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数字评分系统评估美容效果满意度。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甲状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最大径(5.3±3.0)mm(范围:2~15 mm)。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10.5±4.4)枚(范围:4~20枚),其中12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2例患者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其他术后并发症包括血肿1例,感染1例,颏下皮肤穿孔1例,未发生颏神经损伤。术后住院时间(6.3±1.2)d(范围:4~10 d)。经过1~7个月随访,患者未发生局部淋巴结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视觉数字评分为(9.4±0.8)分(范围:8.7~9.6分)。结论:对于严格筛选的早期甲状腺癌患者,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右胸微创外科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右胸微创切口房间隔缺损(房缺)修补术中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的Cox MazeⅣ术治疗成人房缺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方法 2012年8月至201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经右胸微创切口房缺修补手术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Cox MazeⅣ术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5 ~ 73岁.房颤病程为5个月至14年,持续性房颤10例,长程持续性房颤25例.左心房直径为39~ 6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8%~62%;房缺大小20 ~ 35 mm;合并二尖瓣轻中度以上关闭不全10例,三尖瓣轻中度以上关闭不全19例.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胸微创切口应用双极消融钳作Cox MazeⅣ手术,先行左房消融,再行右房消融;对于二尖瓣或三尖瓣存在轻中度以上反流的,术中采用二尖瓣或三尖瓣成形术矫治瓣膜病变;存在中度以上反流的,术中加用人造半软质“C”形成形环;闭合房缺(若房缺直径≥2 cm,多采用自体心包补片闭合房缺;房缺直径<2 cm,则多采用直接缝合法).结果 35例患者顺利完成房缺修补手术及Cox MazeⅣ术,无转为正中开胸者.体外循环时间为92~ 145(120.1±1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2~108(79.5士12.2)min.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胸腔积液1例,胸壁皮下气肿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 20(10.1±2.7)d.术毕复跳时,窦性心律25例(71.4%),交界性心律9例(25.7%),房颤心律1例(2.9%).出院时,33例(33/35,94.3%)维持窦性心律.术后随访3~47(22.8士12.2)个月,32例(32/35,91.4%)维持窦性心律,术后2年累计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9.1%士6.0%.结论 成人经右胸微创切口行房缺修补手术时,同期可安全、有效地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作Cox MazeⅣ术治疗房颤,早、中期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NU诱导视网膜外层退行变性的细胞电生理和超微结构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小鼠视网膜外层变性损伤的细胞电生理特征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实验研究.通过腹腔注射PBS和MNU,将C57/BL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NU造模组.运用膜片钳电生理技术,观察位于外丛状层的双极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的超微结构.结果:膜片钳结果显示,给MNU后7d,ON型双极细胞(ON-BC)对药物氨基(环丙基)(4-膦酰苯基)乙酸电生理反应完全消失,而OFF型双极细胞(OFF-BC)对药物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的刺激仍有电生理反应.给MNU后2d,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外节(OS)的盘膜结构变薄.给MNU后5d,OS消失,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内节(IS)的线粒体等细胞器严重肿胀.给MNU后10d,IOS消失,光感受器细胞的核层变薄,核呈不同程度的浓染.下游的双极细胞核周间隙增宽,在双极细胞胞浆中有大量的自噬体.结论:MNU对ON型信号通路的损伤,比对OFF型信号通路的损伤要严重一些.MNU导致的视网膜损伤主要位于外侧(包括外核层和外丛状层).MNU致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机制是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极与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以回顾性研究探讨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应用单极笔或双极钳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疗效对比.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193例因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应用Medtronic单极笔或Atricure双极钳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根据所选射频消融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单极组、双极组,其中单极组101例应用单极笔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双极组92例应用双极钳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无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1年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左心房直径、左室舒末内径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1年复查心电图149例患者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转复率为77.20%.两组患者在术后半年、1年、2年窦性心律转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术后1年、2年单极组的窦性心律恢复率分别为81.00%、78.00%、69.70%,双极组的窦性心律恢复率分别为82.42%、76.92%、70.33%,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同期使用单极笔或双极笔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均有较好的疗效,两种术式术后窦性心律的中远期转复率及并发症、死亡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下鼻道穹隆部息肉病变所致鼻出血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资料 患者共2例,均为男性,年龄均为39岁. 2例分别以反复右侧鼻出血5 d和反复左侧鼻腔出血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前在外院多次给予鼻腔填塞及药物止血等治疗,均无效.入院后在0°鼻内镜下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出血病灶.用浸润有生理盐水10 mL+肾上腺素注射液1 mL+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混合液的棉片麻醉、充分收缩鼻腔黏膜,满意后改用0°耳内镜代替鼻内镜,详细检查上、中、下鼻道及下鼻道穹隆部.在右侧或左侧下鼻道穹隆部中后段顶部靠近下鼻甲侧分别见"绿豆"大小、息肉样新生物(图1).肿物表面光滑、易出血,在0°耳内镜下用鼻息肉钳钳出新生物,再用双极电凝烧灼肿物基底部,明胶海绵贴敷创面,凡士林纱条填塞下鼻道穹隆部、压迫止血.术后第3天抽出纱条,鼻腔无出血.术后1例病理报告提示:(右鼻腔)纤维上皮性息肉;另1例提示:(左鼻腔)炎症性息肉(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一内侧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单一内侧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方法 对计算机断层扫描(CT)确诊为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16个病例采用单一内侧纵行切口进行复位固定.骨膜外锐性剥离,双极电凝止血,剥离范围前侧至胫骨前缘,后侧过后内侧嵴显露出后内侧骨面,近端保留关节囊及内侧副韧带,远端达到骨折线以远3~5 cm.屈髋屈膝下肢外旋,骨剥翻开内髁骨折块,使用牛角状椎板撑开器撑开骨折间隙,清理骨折间隙后,辨认出塌陷的软骨面及软骨下骨,使用骨剥将软骨下骨连同软骨面一起抬起,向后外侧抬高撑起直至无法再抬高,使用关节镜用叉韧带定位导向器,自外髁外侧和前侧向撑起的骨折块植入1.5mm克氏针2~3枚固定.大C型Matta钳分别钳夹外髁中央偏前和内髁中央偏后部分,加压恢复平台宽度.使用Tomofix钢板置于后内侧嵴上固定内髁骨折,后侧撑起骨折块自外侧经皮空心钉固定.根据需要直视下复位固定前叉韧带髁间嵴撕脱骨折,在后内侧壁上放置支撑钢板固定后内侧小骨折块.术后行双侧膝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片拍摄并对比,在术后1年随访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行CT平扫了解软骨下骨折愈合情况及有无继发性塌陷,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1周内双侧X线对比,平台宽度差异均在4 mm以内,平台外移均在5 mm以内,15例完成1年以上随访,均在半年复查时X线提示骨折愈合,1年复查时CT证实骨折完全愈合,髁间嵴撕脱骨折愈合塑形良好,无继发软骨面塌陷,无明显骨性关节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18°,Lysholm评分平均87分.结论 联合入路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对于SchatzkerⅣ型骨折,单一内侧入路配合恰当的复位工具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